《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本项目是根据2022年3月29日“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进行制定,项目名称:“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本文件由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提出并归口。标准起草牵头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计划完成时间为2022年X月。2 .主要工作过程起草阶段:2022年3月29日,成立标准制定工作组,明确进度安排。2022年3月29日4月23日,中国矿业大学完成资料、技术参数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结合相关政策要求,形成团体标准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初稿)及编制说明。2022年4月27日
2、5月8日,对团体标准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初稿)及编制说明进行了标准制定组内部及相关专家函审,共发送征求意见函9家单位。收到5家单位回函,其中4家单位无意见,共提出65条修改意见。其中,采纳40条,部分采纳5条,未采纳20条。根据各位专家提出的建议,对标准“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于5月13日形成团体标准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研讨稿)及编制说明。拟于2022年XX月XX日XX月XX日,在XXXX组织召开团体标准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研讨稿)研讨会,根据会议意见,对标准“研讨稿”进行修改和完善,于X月X日形成团体标准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征求
3、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报批阶段:3 .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主要参加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世嘉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宁波诺丁汉大学、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国能唯真(山东)测试分析有限公司、中创科仪(天津)有限公司、上海中核维思仪器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前林、刘含笑、周统、吴敏、金鑫、罗象、张杨、郑成航、林青阳、杨桂芹、付作伟、邹燕、陈浮、张义钢、毛雄飞、赵飞、张军。所做的工作:朱前林任标准制定工作组组长,为标准总负责人,全面协调标准的制定工作,负责对各阶段标准的审核。刘含
4、笑、周统、吴敏、金鑫、罗象、张杨、郑成航、林青阳主要参与标准的起草及编写工作。杨桂芹、付作伟、邹燕、赵飞、张军负责收集国内相关技术文献和资料,张义钢、毛雄飞、陈浮负责对标准各阶段意见及建议进行归纳、分析及其他材料的编制。二、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1 .标准编制的原则本文件的编制遵循“面向市场、服务产业、自主制定、适时推出、及时修订、不断完善”的原则,标准的制订与技术创新、试验验证、产业推进、应用推广相结合,统筹推进。并力求标准具有“简洁性、通用性、指导性、引导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2 .标准主要内容本文件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系统组成与功能要求、技术性能
5、要求、监测站房要求、安装要求、技术指标调试检测、技术验收、运行管理、数据审核和处理、规范性附录、资料性附录。a)范围章节内容主要阐述了标准文件的规定内容及适用范围。b)规范性引用文件章节主要内容是列举本文件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的文件。c)术语和定义章节主要内容是列出了适用于本文件主要术语及定义。d)系统组成与功能要求章节规定了CO2CEMS的结构组成及其应具备的功能,并结合规范性附录文件,阐明输出参数的计算方法。e)技术性能要求章节对影响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监测系统数据准确性的关键参数提出要求,包括烟气基本状态参数监测与二氧化碳含量监测。烟气基本状态参数监测与二氧化碳含量监测的结
6、合用于计算标准状态下二氧化碳排放量。烟气基本状态参数包括烟气流速、烟气温度、烟气压力、烟气湿度。因此,该部分内容分别对上述技术性能要求进行了规定。f)监测站房章节分别对监测站房的距离、基础荷载、面积空间、环境条件、配电要求及布线要求进行了规定。g)安装要求章节主要是规定了监测点的选择要求及确定方法,并规定了其安装施工要求。h)技术指标调试检测章节内容规定了CO2CEMS现场安装运行以后,在接受验收前,应进行调试检测的技术指标内容,并结合附录,规定了技术指标调试方法。i)技术验收主要内容包括验收的一般要求、Ce)2CEMS技术指标验收内容、烟气基本状态参数CMS技术指标验收内容。Co2CEMS技
7、术指标验收内容包括了COzCEMS示值误差、系统响应时间、零点漂移、量程漂移和准确度五个技术指标的验收程序及要求。烟气基本状态参数CMS技术指标验收内容包括了烟气流速、烟气压力、烟气温度、湿度准确度验收程序及要求。同时,还规定了技术验收报告的要求及联网验收要求。j)运行管理章节内容主要规定了运行管理的总体要求、巡检、维护保养、校准、校验、定期校准校验技术指标要求及数据失控时段的判别和修约、技术指标抽检的具体要求。k)数据审核和处理章节内容规定了数据审核要求、数据无效时间段数据处理办法及要求、数据记录内容及报表要求。3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3.1 范围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的使用是一个系统
8、工程,涉及系统的功能要求、结构组成、安装调试与验收、日常运维相关问题。因此,本文件规定了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系统组成和功能要求、技术性能要求、监测站房、安装要求、技术指标调试检测、技术验收、运行管理及数据审核和处理的相关要求。目前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源仍是人类二氧化碳主要排放源,其主要来源形式是化石能源的使用及含碳矿物分解,因此,本次标准将适用范围定为化石能源为燃料或原料的锅炉和工业炉窑以及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生活垃圾、生物质燃烧为燃料的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3.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次标准草案中引用
9、以下的标准的相关内容:引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中关于烟气基本状态参数测定选择及断面测点数目的确定,新版本仍适用,因此未注日期。引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对监测站房防雷措施进行规范要求,防止或减少雷击监测站房对人员及站内电器的损坏,新版本仍适用,因此未注明日期。引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2014)对监测站房内电缆、电气装置的安装进行规范,新版本仍适用,因此未注明日期。引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10、50169-2016)对监测站房接地装置规范性进行要求,新版本仍适用,因此未注明日期。引用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13)对监测系统的仪表安装进行规范要求,新版本仍适用,因此未注明日期。引用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75-2017)中部分术语与定义、监测系统的安装施工要求、部分技术指标的验收方法。术语与定义仅对应版本适用,因此注明引用文件日期。安装要求与验收方法新版本仍适用,因此未注日期。引用污染物连续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212-2017)部分术语与定义、数据采集传输以及通信协议。术语与定义仅对应版本适用,因此注明引用
11、文件日期。数据采集传输及通信协议新版本仍适用,因此未注明日期。引用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zT397-2007)中部分术语与定义、参比方法监测的数据替代。术语与定义引用仅对应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因此注明引用文件日期。参比方法监测的数据替代,新版本仍适用,因此未注日期。引用火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DLT23762021)中部分术语与定义,仅对应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因此注明引用文件日期。引用固定污染源烟气流速连续监测超声波法(DB37/T3462-2018)中设备安装施工要求与超声波气道与数量选择,新版本仍适用,因此未注明日期。3.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编制时,对固定源、连续监测系统
12、、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烟气基本状态参数、有效数据、季度有效数据捕集率、校验、调试检测、系统响应时间、零点校准、零点漂移、量程漂移、相对准确度、干基、速度场系数、示值误差进行了定义,对于连续监测技术中的其它术语可参见其它相关标准,没有在本文件中进行重新定义。连续监测系统的定义引用了DL/T2375-2021,3.2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定义及HJ212-2017,3.3在线自动监控(监测)设备的定义,具体化了连续监测系统所具备的安装及参数获取的特征。固定源气体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国内环境领域对“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英文翻译一直沿用continuousemissionmonitori
13、ngsystem缩写为CEMS,这个术语已成为行业共识并广泛使用。本次标准编制继续沿用该习惯,将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翻译为carbondioxidecontinuousemissionmonitoringsystem,缩写成CO2CEMS。校验方法的定义引用HJ75-2017,3.8,将CEMS修改为CO2CEMSo系统响应时间的定义引用HJ75-2017,3.11,将CEMS修改为C(CEMS.零点漂移的定义引用HJ75-2017,3.12,将CEMS修改为CO2CEMSo量程漂移的定义引用HJ75-2017,3.13,将CEMS修改为CO2CEMSo相对准确度的定义引用HJ75-201
14、7,3.14,将CEMS修改为CO2CEMSo速度场系数的定义引用HJ75-2017,3.16,将CEMS修改为流速CMS。3.4 系统组成与功能要求采样法固定源COzCEMS包括烟气基本状态参数监测单元、烟气采集、烟气预处理、烟气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单元、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单元。由于很多固定源都已安装气态污染物排放CMS,且烟气基本状态参数监测单元、烟气采样、烟气预处理、数据采集、数据数理与传输单元都与COzCEMS兼容通用,因此,标准编制时,建议宜充分利用现有气态污染物排放CMS,在已有的气体分析仪基础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单元。目前,气体污染物CMS采样主要包括完全抽取、稀释取样法。在美国
15、,SOzCMS采样方式中,稀释法占87.9%、直接抽取法占10.0%;NOxCMS采样方式中,稀释法占47.2%、直接抽取法占51.5%o其它原位测量及原位堆栈法在两种污染物监测中,使用比例都不到3%。在中国,直接抽取法使用较多,约占70%,仍有10%的原位测量法。但是,随着碳税、碳管理需求的提升,对固定源CO2排放量的精确度的要求也相应提高,Co2CEMS对气体浓度测量精度与稳定性要求比SO2CMS、NOXCMS要求更严苛。原位测量法测量精度与稳定性较低,因此,本次标准不推荐使用原位测量法,建议采用完全抽取法或稀释采样法,避免气体分析过程的干扰因素,提高CChCEMS数据的可靠性。因此,本次
16、标准编制列出原位直接测法、完全抽取法与稀释取样法的CChCEMS系统组成。且由于原位直接测量法Co2CEMS、稀释法取样CO2CEMS与完全抽取法CO2CEMS是三个独立的CO2CEMS技术,因此,区别于HJ762017中气态污染物连续监测系统组成示意图,本文件编制时,分别给出三种取样方法的CO2CEMS系统组成示意图。3.5 技术性能要求技术性能要求主要对影响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监测系统数据准确性的关键参数提出要求,包括烟气基本状态参数监测与二氧化碳含量监测,前者用于气体标准状态换算及烟气排放通量计算,与烟气二氧化碳含量监测相结合,能够用于计算标准状态下二氧化碳排放量。烟气基本状态参数包括烟气
17、流速、烟气温度、烟气压力、烟气湿度,这也是SO2、NoX等气体污染排放监测所必需的监测参数,因此,其主要技术性能要求大部分相兼容。3.5.1烟气流速CMSHJ75/76-2017指标要求流速CMS的测量范围上限230ms0DLT2376-2021采用该指标,流速CMS的测量范围上限取为230m/So美国Title40CFRPaH75建议按最大潜在速度选取。英国BSENISO16911-2:2013建议流速上限取正常运行时最大流速,下限取不低于正常运行流速的10%。由于皮托管、超声波等流速仪精度受其满量程影响,因此,取正常运行时最大流速即满足流速监测要求,同时最大提高流速仪的监测精度。因此,本文
18、件将量程范围取值定为固定源满负荷运行时的最大流速值。HJ75/76-2017要求速度场系数精密度W5%,当速度场系数精密度不满足要求,参比方法与流速CMS有效数据对数29时,相关系数20.9,DL/T2376-2021采用同样指标。英国BSENlSo169112:2013建议相关系数20.9。本文件采用速度场系数精密度W5%,当速度场系数精密度不满足要求,参比方法与流速CMS有效数据对数29时,相关系数0.9,。HJ75762017规定:当参与方法测量烟气流速平均值速度10m/s时,速度相对误差不超过10%。当流速WlOmZS时,相对误差不超过12%。本文件采用同样规定。3.5.2烟气压力CM
19、SHJ75/76-2017未单独提及烟气压力监测指标,差压法流量计兼有烟气压力测量功能。JJG680要求压力零点漂移W4Pa,静压力示值误差不超过满量程的4.0%,准确度不低于0.5级。当采用的流速测量仪不含烟气压力测量功能时,如采用超声波流量计、光闪烁流速仪时,烟气压力则需要单独测量,且测量方式有差压法与全压法,为了考虑标准的通用性,本文件将准确度规定烟气压力CMS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的绝对误差不超过满量程的0.5%,目前,大部分压力传感器可以满足该要求。3.5.3烟气温度CMSHJ75/76-2017要求温度精确度绝对误差不超过3,美国Title40CFRPart75要求相对误差不超过
20、1.5%,本文件要求温度精确度绝对误差不超过3。3.5.4烟气湿度CMSHJ75/76-2017要求湿度5.0%时,相对误差不超过25%;湿度W5.0%时,绝对误差不超过1.5%。美国Title40CFRPart75要求湿度准确度为相对准确度W10.0%或绝对误差不超过1.5%中最小值。本文件引用HJ75/76标准,按湿度5.0%时,相对误差不超过25%,相对,湿度5.0%时,绝对误差不超过1.5%。3.5.5CO2CEMSDL/T2376-2021规定:CozCEMS响应时间W200s;示值误差要求与标准气体标称值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且绝对误差不超过0.5Vol%(Co2体积百分比);24h
21、零点漂移、量程漂移不超过满量程土2.0%;准确度要求相对准确度W5%;测量范围定为燃煤固定源二氧化碳浓度测量上限应选择在20%和25%范围,燃气固定源二氧化碳浓度测量上限应选择在6%和14%范围。ISO12039:2019(E)规定:Co?CEMS响应时间200s;24h零点漂移、量程漂移为不超过2.0%使用最低测量范围的上限值;测量范围定为测量值应介于满量程的20%-80%o美国Title40CFRPart75建议:CO?CEMS响应时间W15min;示值误差为与标准气体标称值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且绝对误差不超过0.5%(Co2体积百分比);24h零点漂移、量程漂移为绝对误差不超过0.5%(
22、CO2体积百分比);准确度要求相对准确对度W10%,绝对误差不超过1.0%;测量范围为测量值应介于满量程的20%-80%o为了与HJ75/76-2017、DL/T2376-2021标准兼容,本文件规定CChCEMS响应时间200s。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分析精度与量程有关,因此,应选择适合于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范围的量程。由于烟气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下限一般为0,因此,只需限定量程上限。ISO12039:2019(E)美国Title40CFRPa75中将测量范围限定为测量值应介于满量程的20%-80%这一规定将可能出现满量程远大于正常运行时的测量值,造成误差变大。因此本文件制定时,同时借鉴美国TitI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固定 二氧化碳 排放 连续 监测 技术规范 编制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6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