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关于粮食安全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共五篇.docx
《2023关于粮食安全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共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关于粮食安全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共五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关于粮食安全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共五篇)()今天,我们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粮食安全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观、责任制,增强粮食安全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加强涉粮问题专项巡视整改,提高我市粮食管理能力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这里,我先谈三点体会。一要强化政治意识,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粮食稳住了,保供稳价防通胀就有了支撑,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也更有底气。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经过艰苦努力,
2、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很不容易。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并把确保粮食安全与确保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来部署,充分说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说明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重视。我们要深刻认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既要把它当作老百姓吃饭问题、经济增长问题,更要当作政治问题、战略问题来谋划推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系列重
3、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把粮食安全放在全市发展大局更重要的位置来抓,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挑起重担、扛稳重任,推动国家、省里关于粮食安全各项决策部署在我市落地落实落到位。二要细化实化举措,不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从我市来看,粮食自给率比较低,大量靠外调,而且随着产业加快发展,工人加快集聚,来城里打零工,到工地和企业打工,这些人大部分由“种粮吃饭”变成“买米吃饭”,粮食消费需求不断变大,而全市耕地面积相对不变,再加上种植经济作物需要占用部分耕地等,这些都对我市稳定粮食生产、加强粮食供给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阶段,要不折不扣完成好省里下达我市的粮食播种、储备任务,坚持
4、抓早抓紧抓实,提前预判气候状况,加快推进一批水利工程,不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要鼓励乡镇供销合作社发展,发挥市县国有企业作用,加强粮油等储备供应,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等行为。特别是要力争开垦出更多的揖荒地,耕种出更好的农产品,杜绝“只管播种、不管收成”等问题,让这一活动越办越有活力有影响力。三要强化责任落实,健全完善粮食安全工作机制。要认真抓好涉粮问题专项巡视指出的X个问题整改,已完成整改、基本完成整改的问题要全面开展“回头看”,看看是不是真的改彻底、改到位了,特别是对未完成整改的X个问题,涉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这是粮食安全的底线红线,要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限期整改到位,这
5、方面,市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抓好整改落实。同时,要抓好涉粮问题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全面加强粮食系统体制机制、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堵塞漏洞、健全制度,坚决惩治涉粮腐败问题,真正以全面从严治党严起来,推动粮食安全工作实起来。这方面,市发改委、粮储局要发挥职能作用,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安全保障办法等法规,认真梳理粮食生产、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等全过程和各环节,盯紧重点企业单位、关键岗位人员,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操作细则,切实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把粮食安全底线扎紧扎牢。总之,粮食安全事关老百姓的饭碗,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不得半点弄虚
6、作假、容不得丝毫懈怠马虎。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动粮食种足种满不摞荒、储足供好不断档,积极守护群众“米袋子”,为奋力谱写“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二)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深刻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对于粮食安全,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作了部署,明确今年我省粮食
7、生产的目标任务是面积稳定在XX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XX亿斤以上。为此,今年我省将全面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实现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组织开展XX评选活动,突出抓好粮食园区培育,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同时,为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扩面增产任务,四川将重点组织开展好落实政策稳面积、强化服务攻单产、创建园区树标杆、粮经统筹增效益、防治灾害减损失、严格考评添动力“六大行动”。在XX会中提出要构建以“中国农业硅谷”为龙头的绿色农业产业体系。依托XX谷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以高端育种为核心,坚持“科学、技术、生产”三位一体深度融合,聚集农业高校、科研机构、领
8、军企业、头部公司,推进品种选育、品系改良、育种材料创制、高效培育技术等现代种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串珠成链,结链成谷,把XX谷建成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大知名度的“中国农业硅谷”,在维护国家种业中展现XX担当。在县XX会提出要牢固树立“粮猪安天下、特色促增收”的农业产业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精品化。确保粮食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增产增收,提质增效。一、粮食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基于国际内外形势做出的重大部署就中央、省、州而言,都将粮食安全战略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从外部国际形势和内部形势上看,都能印证
9、“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的深远涵义。从外部形式上来看,这主要包括国际安全形势、世界粮食价格以及世界各国的粮食进出口政策等。一是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粮食的国际供给产生复杂影响。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必然带来大调整,也可能引发大动荡。受XX影响,世界经济增速趋缓、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一些传统产粮大国出于各种原因开始收紧粮食出口政策。据统计,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到XX,全球共有38个国家或地区针对196种农产品累计实施了1336项出口限制措施,其中大部分措施都集中针对粮食产品。二是农业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链面临被进一步挤压和控制
10、的风险。一方面,外资大举抢占上游种业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粮食安全隐患。数据显示,过去100年,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60%得益于种子技术的发展。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目前,我国种子企业有3000多家,总体上呈现出“小、散、弱”的特点。中国种子贸易协会数据显示,XX年我国种子进口量为6.6万吨,进口额4.35亿美元,进出口赤字约为2.24亿美元。我国主粮水稻与小麦种子基本可以自足,但玉米、马铃薯种子依赖进口程度较高,大豆基本依赖进口。目前国内大量种植的番茄、洋葱、茄子、胡萝卜、辣椒、西兰花的种子都是依赖进口。“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另一方面,国
11、际粮农巨头不断加强对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的拓展,而我国农业尖端科技发展不平衡、总体研发水平偏低、竞争力不强,直接影响我国民族粮食品牌的建设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较大压力。就内部形式来看,这主要体现在粮食生产土地、能力、质量等方面。一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历史地看,我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XX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比,10年间全国耕地地类减少了L13亿亩。不断减少的耕地面积势必会削弱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影响粮食安全。二是土地污染严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1990-
12、2014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从73.3万吨增长至180.7万吨,增长率高达147%,虽然从2015年开始我国农药使用总量下降,但2019年仍高达139.17万吨。由于过度依赖农药和化肥,使得一些地区的粮食用地不同程度地出现营养成分单一、再生能力下降、有机物失调和流失等问题,再加上环境污染造成的重金属超标、酸化、盐渍化等问题,我国粮食生产质量面临严重安全威胁。三是粮食产业收益过低。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的现实收益情况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千年农耕文化为XX推进粮食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XX禀赋的自然条件为农业发展尤其
13、是粮食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XX县作为XX河谷核心地带,西临XX、东连XX,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7,年均降水1070.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约63%,年均日照时数2147小时,210。C积温5787C。冬春季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气温较高,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农业的理想之地。2014年省农业农村厅认定XX县原21个乡镇为四川省无公害粮油、蔬菜、水果产地。目前,全县小春作物有小麦、大麦、豌豆、油菜、胡豆及反季节蔬菜。各乡镇种植小麦以川麦系列为主,主要种植的油菜品种为德油系列。近年来,XX县围绕“1+4+N”农业产业发展建设目标,以彩色农业为主体,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
14、果蔬林畜烟桑”六大富民工程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XX”期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5.2:44.7:30.1调整到28.4:25.9:45.7,农业产业占比逐年增长。就粮食而言,根据国家统计局XX调查队反馈数据,XX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82万亩,同比增长3.04%;总产量达10.4万吨,同比增长1.31%;全年粮食综合亩产达到374.01公斤,同比增长0.14%。全年粮食面积、总产、亩产均实现了“三增”。(一)XX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为粮食产业发展增添了保障在XX期间,XX坚持以农田水利项目为抓手,全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新建及改造管网376.78千米,建成高标准农田7.11万亩,
15、沟渠、机耕道199.86千米,新增、改善灌面7.9万亩,顺利完成和平水库坝区、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6个,获得节余指标2052亩;实施土地整理项目6个,取得占补平衡指标4000亩;划定基本农田20.14万亩,落实保护地块7468个,持续保有耕地26.25万亩。近三年来,我县粮食生产面积从26.9万亩增加到27.63万亩,产量从9.97万吨增长到10.4万吨。日趋良好和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减少农产品在运输、贮存中的损失凸显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优质耕地也为粮食高产技术攻关提供了有力保障。(三)中央、省、州持续为粮食生产提供政策利好目前,从粮食生产、
16、粮食流通、粮食监管、粮食储备、餐饮浪费等方面,党和国家制定出台的政策已全部覆盖,对保障粮食安全的力度空前。“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中,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主要目标。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超过6.5亿吨。四川省关于做好XX年“XX的意见中提出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和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种粮大户补贴政策。实现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追溯XX种植
17、粮食的历史可以发现,XX境内种植水稻历史悠久,XX香米在古代曾是贡米,1985年经四川省农科院测定,XX香米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特种米标准,1998年XX香米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农业名优品种。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农户种粮积极性逐渐下降,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市场价格低迷,在市场较好时XX香米曾经卖过每公斤10元,而后市场价格跌至了每公斤2元甚至1.6元,加上XX香米较长的生长周期和病虫害、倒伏、亩产量低以及外来优质高产香米带来的冲击,对香稻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逐渐淡出市场,如今仅保留有种子。种植户也逐渐转向种植收益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如桑棋、草莓、枇杷、蒜基等农作物。随着农业不断发展,现有产业园也逐渐呈现
18、出主要以“果蔬”类为主,以粮食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园缺失的情况。经过走访调研农户,他们对粮食是有历史情结的,在抛开种粮的经济收益来谈,其实更愿意耕种粮食。“十四五”发展期间,在中央省州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和基础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快高品质、高产量粮食种质技术攻关,全力保障种粮收益,这既能有效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继续传承发扬XX传统优良品种,还能有效丰富我县种质资源库,促使种业实现振兴。三、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多措并举、久久为功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要求我们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明确年度性任务,拿出
19、针对性措施,多措并举,久久为功。(一)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粮食生产及时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包括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态势良好,显示出较强的市场生命力,是未来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生力军,要加大对新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着力解决“谁来种地”这一根本问题。二是建设新时代“三农”队伍。要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一线阵地,锻造“一懂两爱三过硬”的三农队伍,推动各级党政干部成为懂专业、知农时、识五谷和驾驭推动“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探索建立XX乡土人才资源库,
20、大力培育培养XX本土的田专家、土秀才,以优异的政策鼓励更多有志青年留在农村,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和城市知识青年返乡创业。三是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积极帮助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及时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并在允许范围内,开设“绿灯”,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帮助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一要落实“长牙齿”硬措施。严格落实“非农化”“非粮化”责任清单,加强动态监测,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突出问题,科学分类稳妥处置存量和增量问题,突出抓好摞荒耕地治理,最大限度挖掘博荒地潜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良田粮用”。二要不断健
21、全管理体制机制。健全逐级负责的耕地管理责任体系,逐级分解落实耕地保有量任务,将目标任务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地上图”,全县耕地“一张图”管理,并将永久基本农田带图斑、带位置下达、落实到最小单元,全面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保护”的工作格局,做到每一个耕地地块有责任人、有看护人、有巡查人,及时发现和处理违反耕地使用和管理的各类行为。(三)推动农田高效利用,抢占“中国农业硅谷”建设先机继续着眼粮食安全基础不动摇,持续提升土地质量,增加效益。一是推进农田高效利用。依托我县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丰富的种质资源,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集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XX、XX河流域乡镇大力推广水稻(玉米
22、)、草莓、蒜墨、早春菜、冬春菜轮种和桑豆复种等高效粮经生产模式,促进粮经作物协调发展,实现粮食总量平衡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目标。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积极做好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三变改革,五大合作”,探索推进资产、土地、劳务、等多种形式股份合作,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增强村集体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径。要稳步实施好XX香稻项目,敢于尝试,有效利用同城化发展政策,大胆借助其他县市经验做法,破解我县项目推进中面临的改革问题,做出我县联农带农促发展的好做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
23、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这一段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粮情的深邃把握,高瞻远瞩,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们作为粮食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坚决贯彻。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就必须要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核心要义
24、。第一就是始终坚持靠中国人自己养活中国,贯彻“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无论乡村如何振兴,无论农业如何现代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充足、安全的食物,以确保大家能够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始终是农业最基础的功能。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的斗争中积累了许多极为宝贵的经验,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只要始终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能赢得战略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这意味着对于粮食安全既要算好经济账,更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关于 粮食安全 专题 学习 研讨 发言 材料 共五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67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