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波法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docx
《面波法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波法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面波法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摘要在近地表勘探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有地质钻探、地震折射和反射等方法。地质钻探方法比较牢靠,但是成本高,且具有破损性;地震折射方法和反射方法对于波阻抗差异较小的地质体界面反映较弱,不简单辨别,特殊折射波法要求下层介质的速度肯定要大于上层介质的速度,假如地层存在低速夹层和速度倒转,则折射法将无能为力。瑞雷面波勘探法是一种新型的地震勘探方法,能够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本文就是探讨如何利用瑞雷面波的频散特性进行浅层地质勘探检测。弓I言1第一章地震面波简介2其次章瑞利波勘察原理与现场工作方法32.1瑞利波勘察原理32.2多道瞬态面波数据采集方法4第三章瑞利波资料整理与说明631
2、面波频散曲线的深度说明63.2层厚度的计算方法63.3层速度的计算方法7第四章工程实例94.1工程概述94.2数据采集和处理94.3底层划分与滑动面确定H第五章结论15致谢16参考文献17引言面波勘探,也称弹性波频率测深,是国内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面波分为瑞利波(R波)和拉夫波(L波),而R波在振动波组中能量最强、振幅最大、频率最低,集中于自由表面,简单识别也易于测量,所以面波勘探一般是指瑞利面波勘探。人们依据激振震源的不同,又把面波勘探分为稳态法、瞬态法、无源法。它们的测试原理是相同的,只是产生面波的震源不同罢了。1938年德国土力学协会首次尝试用稳态振动来检测岩土的
3、各种弹性力学参数。i960年美国密西西比陆军工程队水陆试验所起先开发类似的技术方法,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均未获得胜利。70年头初美国利用瞬态激振产生的瑞利波来探讨浅部地质问题,并于1973年在第42届国际地球物理勘探年会上发表了“RayleighWaveDispersionTechniqueforRapidSubsurfaceExploration,(瞬态面波在浅层勘探中的应用)论文,报道了有关的探讨成果。在稳态方面,直到80年头初,日本的VlC株式会社经过多年的探讨试制,推出了GR810佐藤式全自动地下勘探机,才使该项物探技术在浅层工程勘察工作中得以应用。上个世纪九十年头中期,日本科学
4、家在探讨常时微动的过程中发觉,常时微动是一种震源(包含面波在内)并初步完成了地基勘察。这是一项具有很大潜力的面波勘探方法。第一章地震面波简介地震波是地震震源在地球介质中产生的扰动。在有介质分界面存在时,地震波除了像反射波和折射波那样在整个介质体内传播的体波外,还存在一类沿介质自由界面传播的面波,当它沿着自由表面传播时,其能量主要集中在自由表面旁边,并随着深度的增加能量快速衰减。面波按其类型主要有瑞雷面波和勒夫面波两大类。瑞雷面波是1887年由英国学者瑞雷首先在理论上确定的,这种面波分布在自由表面上,或者表面为疏松的覆盖层内。当介质为匀称各向同性介质时,瑞雷面波的相速度和群速度将一样,否则瑞雷波
5、的相速度将不一样,出现频散现象,当介质具有水平层状性质时,瑞雷面波的频散规律与介质的分层结构紧密相关。瑞雷面波既有P波成分也有Sv波成分,而无Sw波成分。瑞雷面波在自然地震中经常可以观测到,它对建筑物的破坏性极大。在地震勘探中,瑞雷波已由过去的干扰波变成了可以利用的信号。勒夫面波产生于介质表面的低速覆盖层以与该层与下面介质的分界面上。勒夫面波面波是一种SH型波,具有频散现象。假定存在一匀称完全弹性的半无限空间,不匀称平面纵波与不匀称平面横波沿自由表面传播时相互叠加就产生了瑞利面波。在各向匀称半无限空间弹性介质表面上,当一个圆形基础上下运动时,由它产生的弹性波入射能量的安排率已由MiIIer(1
6、955年)计算出来,即P波占7%、S波占26%、R波占67%,亦就是说,R波的能量占全部激振能量的2/3,因此利用面波作为勘探方法,其信噪比会大大提高。第二章瑞利波勘察原理与现场工作方法2.1瑞利波勘察原理瑞利波沿地表面传播,其穿透实力仅有一个波长,也就是说,可以达到距表层一个波长NK的深度范围。假如能在水平方向的测线上记录同一波长不同点的VA值,就可以反应地质界面在水平方向的改变特征。若记录不同入&的VR值,也就可以反映出不同深度的地层分布和特征。瑞利波和反、折射波一样都是沿测线方向传播的。在测线上以肯定道间距AX设置N+1个检波器,就可以观测到瑞利波在NAX长度范围内传播的过程。设瑞利波的
7、频率为fi,相邻两各检波器的瑞利波的到时差为At或相位差为6,则相邻两道AX长度的范围内,瑞利波的传播速度,可以记为:2fiA=2相坪/2胡加t=2tfi(2-1)(2-2)测量范围NAX内地层的平均速度为(2-3)在同一地段测量出肯定频率的值就可以得到一条f)曲线,即所谓的频散特性曲线或把(VZrf)曲线转化为(Vr-Xr)曲线,可用下式表示:4=%(2-4)由于(-f)与(VRfR)曲线的改变规律与地层地质条件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此通过对频散曲线的反演说明,可以得到地下某肯定深度范围内的地质构造,也可以得到不同深度地层的V,值。22多道瞬态面波数据采集方法2. 2.1仪器与配件一套完整的多
8、道瞬态面波采集系统至少应当配备以下仪器和配件:地震仪:用于处理和存贮地震波信号。一般运用SWS多通道工程地震仪,也可以采纳其它通用多通道数字地震仪,数据通道不应低于六道。数据传输线:用于检波器和地震仪间的数据传输,其长度不应小于最大测线长度。检波器:用于接收地震波信号,面波采集时应采纳低频检波器。触发开关:触发开关通过导线连接震源和地震仪,以保证震源的激发的同时地震起先记录数据,使所采集的地震信号具有时间特性。震源:一般的浅层面波勘探常采纳锤击震源,也可采纳落重或炸药震源。电源:依据不同的仪器要求,配备相适应电源。2.2.2数据采集1、侧线布置野外数据采集时运用低频面波检波器在震源纵向方向等间
9、距排列,如图2-1所示,排列长度应大于预期探测深度,排列线旁边地面尽量避开有沟、坎、墙等能产生反射或散射的障碍物。图2-12、参数设置仪器开启进入面波采集系统后,须要对以下各种参数进行设置:存盘路径:用来指定数据的存放地点,便利以后调用。文件名:由于野外数据采集时往往数据量大,文件多,所以必需正确设置文件名,否则极易搞混淆。文件名应当包括代号和代码两部分,代号部分一般用工程名称的拼音简写,代码部分用来表示数据采集的先后依次,可以由仪器自动生成。采样间隔:常采纳0.20或O.25ms每道采样数:常取1024、2048、4096等。道数:依据实际状况设置,常采纳12道或24道。道间距:道间距由测线
10、长度和道数限制,设测线长度为L,道数为n,则道间距为L/(n-1)。道间距的设置还应当考虑辨别率要求,不能大于欲探测的最薄地层的厚度。偏移距:视详细状况而定,取值范围一般为210米。3、震源激发多道瞬态面波震源激发位置必需位于检波器排列的纵向方向,可置于前端也可置于后端,最小偏移距不宜低于2mo震源能量视预期勘探深度而定,当预期勘探深度小于30m时,可用人工锤击震源,预期勘探深度在3080m可采纳落重震源,预期勘探深度大于80In时一般应运用炸药震源。瞬态面波测深要求采纳的震源在时间上是单个脉冲的冲击。在锤击或落重操作中往往会产生连击,甚至在爆炸时,由于围岩的影响,也能出现反冲。假如两个脉冲的
11、时间间隔小于期望获得的面波最长周期,就不行能用时间-空间窗口加以清除,而会在频率波数谱上出现周期性的能量强弱起伏,严峻时甚至会导致相位的周期性扭曲。4、数据检查与保存当震源激发后,地震仪会将所接受到的地震波形记录显示在屏幕上,可以通过增益限制键调整波形幅度,视察有无缺道以与干扰的大小等,然后确定记录信号的质量是否合乎要求。有的工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无法避开干扰,这时就须要采纳多次叠加技术来压制干扰,叠加的次数视详细状况而定。当确定接收的信号合乎要求后,即可存盘。第三章瑞利波资料整理与说明3. 1面波频散曲线的深度说明要利用面波频散曲线进行地层划分,首先要确定面波波长与深度的转换系数B,以便
12、将面波曲线转换为HTK曲线。瑞雷波的能量随深度按指数规律衰减,通常定义当振幅比0衰减到l/e时的深度为穿透深度,其中为横向振动的振幅,2为纵向振动的振幅。针对不同的岩土介质,我们可以计算出穿透深度与振幅能量之间的关系,如表3-1所示,从而确定出比较合理的深度H与波长Xr的转换系数值B值。从表3-1中可以看出,对于全部的介质,瑞雷波的穿透深度为0.55人-0.875对于土体而言,泊松比。=0.40.45,则穿透深度H-(0.79-0.84)。对于淤泥质软塑土层,穿透深度可取0.85入R。对于一般土层穿透深度可采纳:H=0.84R=0.8(3-1)实际应用中,由于各测区地层条件一般不会相同,所以应
13、当依据现场对比试验来确定合适的深度的转换系数O一般来说,以上述B值绘出VR-入K曲线中的传播速度能够代表NR深度以上的平均速度,其改变规律与Vr一入A曲线一样。表3-1不同介质中瑞利波的穿透深度泊松比0.10.150.200.250.300.350.400.450.48Po0.6650.6930.7220.7530.7850.8190.8570.8980.926e0.2450.2550.2660.2770.2890.3010.3150.3300.3410.550.5750.6250.650.700.750.790.840.8753.2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勘察工作中,以VR为横坐标,以H=B人
14、为纵坐标,绘制Vr-H曲线(如图3-2),曲线的纵坐标就可近似代表勘探深度。分析V2-H曲线的形态和改变规律,可以初步确定地层界面深度以与各层速度的也许范围。精确确定地层段划分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同样依据确定出分层深度。须要留意的是瑞利波速度代表着夕为深度以上介质的平均速度。对于多层介质,深度计算公式须要作适当的修正,即:Hj=kM以消退层间的影响。3. 3层速度的计算方法1、瑞利波速度层速度计算一般采纳近似计算方法,即近似的认为瑞雷波传播速度代表某一深度内各层波速的加权平均值。分层速度由下式计算:(3-2)速度匕随H增大而增大时:速度随深度减小时:(3-3)V二H乩13HH,Vr唳I式中: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波法 勘探 工程 勘察 中的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7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