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整理-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讲座.docx
《2023年整理-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整理-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讲座.docx(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讲座一、标准及标准化的概念及意义1、标准的定义:标准的字面定议为衡量事物的准则,如技术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身合于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如标准音、标准时。“标准”的定义为“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统一规定”。这种统一规定是作为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我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做到全国统一。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但推荐性标准如经协商,并记入经济合同
2、或企业向用户做出明示担保,有关各方则必须执行,做到统一。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大类。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技术准则。它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佳解决方案。管理标准是企业为了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各方面经营管理活动、管理业务的具体标准。以发生作用的范围分,标准又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以生产过程的地位分,又有原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工艺和工艺装备标准、产品标准等。在标准化工作中,又通常把标准归纳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卫生安全标准。2、标准化的概念、实
3、质、目的、原理和作用。国家标准GB/T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统一原理就是为了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对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确定适合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的一致规范,并是这种一致规范与被取代的对象在功能上达到等效。标准化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科学管理,
4、就是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对企业进行管理,而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的形式,都以标准化为基础。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使生产在科学的和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一旦纳入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这就必须通过制
5、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生产正常进行;所以,我们说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量的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发布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二、生猪
6、养殖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主要标准主要涉及了10项标准,这些标准涵盖生猪生产的全过程,从选址、栏舍设计建设、种猪选购、饲料加工使用、饲养管理、防疫、用药、粪污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定。1、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NY/T682-2003),该标准规定了畜禽场的场址选择、总平面布置、场区道路、竖向设计和场区绿化的设计技术要求,是新、改、扩建的舍饲牛、猪、羊、鸡的畜禽场场区的总体设计建设的依据。2、猪的饲养标准(NY/T65-2004)该标准规定了瘦肉型、肉脂型和地方品种猪对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量元素的需要量,是配合饲料厂,各种类型的养猪场、养猪专业户和农户配制猪饲粮的依据。3、
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1),该标准规定了生产无公害畜禽产养殖过程中畜禽饮用水水质要求和配套的检测方法。适用于生产无公害食品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区和放牧区的畜禽饮用水水质。4、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0-2006),规定了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要求,使用记录和不良反应报告,适用于无公害食品畜禽的生产、管理和认证。5、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32-2006),规定了生产无公害畜禽产品所需的各种饲料的使用技术要求,及加工过程、标签、包装、贮存、运输、检验的规则,适用于生产无公害畜禽产品所需的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
8、加剂、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6、生猪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9-2005良好农业规范第9部分),规定了生猪生产良好农业规范的要求,适用于对生猪生产是否符合良好农业规范。7、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NY/T1167-2006),规定了畜禽场生态、空气、土壤的环境质量及卫生指标、饮用水质量及卫生指标和相应的畜禽场质量及卫生控制措施。适用于规模化畜禽场的环境质量管理和环境卫生控制。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1168-2006),规定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的选址、场区布局、处理技术、卫生学控制指标及污染物监测和污染防治的技术要求,适用于规模化养殖场
9、、养殖小区和畜禽粪便处理场。9、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NY/T1169-2006),规定了畜禽场选址、场区布局、污染治理设施以及控制畜禽场恶臭污染、粪便污染、污水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药物污染、畜禽尸体污染等的基本技术要求和畜禽场环境污染监测控制技术。适用于目前正在进行生产的畜禽场和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场的环境污染控制。10、猪人工授精技术规程(NY/T636-2002),规定了猪采精,精液品质检查、稀释、分装、贮存与运输,输精等人工授精技术环节,适用于猪的人工授精操作。三、猪的生物学与行为学特性1、猪的生物学特性猪的生物学特性是猪在长期自然进化和人工选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某些本能、特征和
10、特性。在生产实践中,要认识和掌握猪的生物学特性,并按适当的条件加以充分利用和改造,以获得理想的饲养和繁育效果,达到高产、高效和优质的目的。(1)、猪的食性和消化特点猪是杂食动物。门齿、犬齿和臼齿都很发达,胃属肉食动物的简单胃与反刍动物的复杂胃之间的中间类型,因而能较好地利用各种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矿物质饲料。但猪也并不是什么食物都吃,而是有择食性的,能辨别口味,尤喜爱甜食。猪采食量大,消化快,能消化大量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对精料有机物的消化率为76.7%,对青草和优质干草有机物消化率分别为64.6%和51.2%o但对饲料中的粗纤维的消化率低仅3-25%,且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越
11、高对日粮中有机物的消化率越低。在猪的日粮中,要注意控制粗纤维的含量,以仔猪含量不宜超过4%,生长肥育猪不超过6-8%,成年公母猪不超过IO-L2%,以保证日粮的全价性和易消化性。(2)、猪对环境的适应性大猪怕热、小猪怕冷猪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家畜之一。猪最敏感的环境因素是气温,因猪的汗腺退化,皮下脂肪层厚,阻止体热散发。同时猪的皮肤表层薄,被毛稀疏,对阳光照射的防护能力差,不耐热。但小猪因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少,皮薄毛稀,体表面积相对体重较大,怕寒冷和潮湿。(3)、猪的生活习性a、嗅觉灵敏。猪有特殊的鼻子,嗅觉非常灵敏,对气味的识别能力比狗高1倍,比人高7
12、-8倍。仔猪在出生后几小时便能鉴别气味,依靠嗅觉寻找乳头,在三天之内固定乳头。能依靠嗅觉有效寻找食物、识别群内个体、圈舍和卧位、保持群体之间和母子之间的联系,在发情母猪和公猪之间的性联系中,嗅觉也起重要作用。b、听觉发达。猪对很微弱的声响也可敏锐的察觉,猪头转动灵活,可迅速判断声源方向、强度、音调和节律,容易对呼名、各种口令和声音刺激的调教很快建立条件反射。猪对与吃喝有关的声响特别敏感,在大猪场为避免喂料时的声响引起猪群*动不安,应采取一次全群给料装置或全自动化喂料系统。要保持猪场安静,尽量避免突然响声,不轻易抓捕和驱赶猪只,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c、猪的视觉不发达。不靠近物体就看不见东西。可利
13、用这一特性对公猪用假母猪台进行人工采精训练。d、猪喜干燥,爱清洁。便于进行吃喝、睡觉和排泄的定点调教。e、猪有喜群性。群饲比单饲吃得快、吃得多,增重效果好。但猪群饲时表现出竞争习性,大欺小、强欺弱,群体越大表现越明显。当不同窝仔猪合群时,会发生激烈打斗,经过几天后才会建立起一定的位次关系,形成一个居住群体。在猪的饲养管理中要注意及时合理分群。(4)、猪的经济学特性a、多胎高产,世代间隔短。4-5月龄性成熟,6-8月龄体成熟可初次配种。妊娠期短,平均为114天。经产母猪一般年产二胎,或二年产五胎,通过早期断奶、早配种可达年产三胎。经产母平均产仔10头左右。因其性成熟早、妊娠期短,其世代间隔为L5
14、-2年。b、生长迅速,周转快。无论在胚胎生长期还是在生后生长期都是肉用家畜中时间最短的,因此生长强度最大。猪出生后的头二个月生长发育特别快,1月龄体重为初生重的5-6倍,2月龄体重是1月龄体重的2-3倍。断奶后至8月龄前,都保持较高生长速度。在满足营养需要的条件下,瘦肉型猪160-170日龄体重可达90-100公斤。2、猪的行为学特性(1)、采食行为,猪采食行为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拱土觅食。此外猪采食具有选择性,特别喜爱甜食、颗粒料、湿料。采食量和采食频率随体重增大而增加。在大多数情况下,猪饮水与采食同时进行。饮水量与饲料的组成、环境温度密切相关。(2)排泄行为,猪是最爱清洁的动物,在良好的管理条
15、件下,猪能保持所睡窝床干洁,从不在吃睡的地方排粪尿,而是在栏内远离窝床的一个固定地点排泄粪尿。生长猪在采食过程中不排粪,饱食后5分钟左右开始1-2次,多先排粪后排尿。也有在饲喂前排泄的,但为先排尿后排粪,夜间一般排粪2-3次,早晨排泄量最大。(3)、争斗行为,一般是因争夺饲料和抢占地盘所引起,但在新合群的猪群内争斗,除上面两个因素外,还有调整猪群位次结构的作用。猪的争斗行为多与饲养密度有关,当猪群密度过大,每头猪所占空间下降时,群内咬斗次数和强度增加,特别是猪群吃料时攻击行为加剧。猪群的争斗,除影响猪群的正常休息、降低饲料报酬和正常生长发育外,还可造成猪的死亡。因此要注意合理的饲养密度、采取适
16、当的并窝方法。(4)、性行为。母猪发性时表现卧立不安,食欲忽好忽坏,发出有节律的哼哼声,爬跨别的猪或等待别的猪爬跨,并频频排尿。(5)、异常行为。产生异常行为多与猪所处的环境中的有害刺激有关,营养失衡的猪会出现啃咬墙壁、吞食石片和布条的异嗜行为,在拥挤的栏养条件下或在营养缺乏时发生咬尾、咬耳。3、猪群类别的划分根据猪的不同年龄、体重、性别和生理阶段、用途将猪群划分成不同类别。目前常用的划分类别有:(1)、哺乳仔猪:从出生至断奶前的仔猪。断奶时间一般为21-60日龄。(2)、育成猪:从断奶至4月龄留作种用的小猪。(3)、后备猪:从4月龄至开始配种前留作种的猪。分别称为后备公、母猪。(4)、种猪:
17、已正式参加配种、产仔公、母猪。(5)、肉猪:(生长育肥猪)一般指专门用来做肉食用的猪。根据肥育阶段不同,又划分为以下类群。a、小猪(小架子猪)体重约为15-35公斤。b、中猪(大架子猪)体重约为35-60公斤。c、大猪(催肥猪)从体重60公斤开始,至出栏上市(一般出栏体重为90-110公斤)。四、猪的饲养标准和日粮配合饲料分类:按照通行的国际惯例,饲养分七大类。(1)、粗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o是植物地上部分经收割、干燥而成的干草,脱粒收获的农副产品(如秸杆和枇壳等),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如渣滓类饲料)。(2)、青绿饲料:指天然水分含量在45%以上的新鲜饲草以及放牧形
18、式饲喂的人工种植牧草、草原牧草等。如豆科牧草:苜蓿、紫云英、三叶草等,禾本科牧草:黑麦草、苏丹草、矮象草等,蔬菜类饲料,水生饲料。使用青绿饲料时要注意:I、防止亚硝酸盐中毒,堆放时间长、发霉腐败、加热或煮后闷放过夜会促进细菌对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引起中毒。II、防止氢氟酸中毒,高梁苗、玉米苗、马铃薯幼苗、三叶草、木薯、南瓜藤等经发酵或霜冻枯萎时,其中的氟背配糖体转化为氢氟酸引起中毒。山、其他中毒,农药污染中毒等。(3)、能量饲料:是指以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为第一条件,同时粗蛋白小于20%的饲料。如谷实类(玉米、大小麦、稻谷等)、糠款类、块根、块茎、瓜果等。(4)、蛋白质饲料:以干物
19、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为条件,而粗蛋白含量大于等于20%的饲料。如豆类、饼粕类、动物性饲料。(5)、矿物质饲料:指可供饲用的天然矿物质及化工合成无机盐类。如食盐、石粉、贝壳粉及微量元素添加剂等。(6)、饲料添加剂:为保证或改善饲料品质,防止其质量下降,促进动物生长繁殖,保障动物健康而掺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有营养性添加剂:如微量元素添加剂、维生素、氨基酸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生长促进剂(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物)、驱虫保健剂(驱虫剂类)、饲料保存剂(抗氧化剂类、防霉剂类),其他添加剂:食欲增进剂、着色剂、黏合剂、稳定剂、防结块剂、防凝结剂、中草药添加剂等。(7)、青贮饲料:指自然含水的青绿
20、饲料(包括野生青草、栽培饲料作物)收割后或经初步晒制萎蕉的青绿饲料,经自然发酵或加酸青贮制成的青贮饲料或半干青贮饲料。喂猪的最大饲喂量不能超过50%。1、猪的饲养标准(1)、饲养标准的含义,是指畜禽在一定的生理生产阶段下,从事某种方式的生产,为达到某一生产水平和效率,每头(只、羽)每日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或每千克饲粮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或百分比。科学地规定了不同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产目的和生产水平的猪,每天每头应给予的能量、蛋白质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2)、饲养标准的作用,科学饲养标准的制定和在生产中正确运用,是迅速提高养猪生产和经济、合理利用饲料的依据,是保证和提高生产的重要技
21、术措施,是科学技术用于实践生产的具体化,是指导猪群饲养的重要依据,能促进实际饲养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化,能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生产力。(3)、饲养标准的性质和应用I、饲养标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相对合理性,饲养标准是以营养成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生产实践的结果为依据,经过广泛的中间试验和生产实践的验证。是动物营养科学理论与养猪生产实际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因受实际生产条件的复杂和多样性及动物营养的需要受多因素影响,饲养标准的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饲养标准的制订受到营养、饲养科学发展水平的约束而具有相对合理性。II、饲养标准具有普遍性、地域性和特殊性,因世界各国制订饲养标准都依据共同
22、的营养、饲养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手段,一个国家的饲养标准被另一些国家所采用或借鉴,所以它具有普遍性。但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生产体系、管理条件、生产目标、饲料资源、动物种类、环境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各国的饲养标准又有许多反映本国特点、适应本国国情的个性,所以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特殊性。IIL饲养标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饲养标准的提出即使饲料工业生产配合饲料有章可循,又为畜牧工作者饲养动物提供科学依据,在饲养生产中应力求按饲养标准配置日粮,进行配合饲料生产,提高配合饲料质量。但要注意在使用饲养标准时要根据生产条件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应用后的效果加以适当调整,灵活应用,从而使饲养标准更加切合具体实际生产
23、。目前推荐运用的最新饲养标准为NYT65-2004猪饲养标准。瘦肉型生长育肥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及每日每头养分需要量(自由采食,88%干物质)体重(kg)3-88-2020-3535-6060-90平均体重5.51427.547.575日增重kg/d0.240.440.610.690.8采食量kgd0.30.741.431.92.5饲料/增重1.251.592.342.753.13饲粮消化能含量MJ/kg(摄入量MJ/d)14.2(4.21)13.6(10.06)13.39(19.15)13.39(25.44)13.39(33.48)粗蛋白质21.019.017.816.414.5CP%(g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整理 生猪 标准化 养殖 技术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72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