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docx
《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案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赢得民心方能赢得胜利【课题出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标要求】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学情分析】我校八年级初二5班学生,相对基础较好,大部分有学习历史的兴趣,思维较活跃,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大部分学生在课前具有预习的良好习惯,所以在课堂上主要是给他们史料和问题,让他们或思考或讨论,以达突破重难点。【教材分析】本课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
2、将完成的最后一个阶段,更是中国百年屈辱和内战不断的黑暗历程结束的一课。它上承内战爆发,下启新中国建立,在中国近现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解放区土地改革,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相关史实。教学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和南京国民政府覆亡的主要原因。【设计思路】根据课标要求,在设计教学时把全课分为四个主题:第一部分民心之胜一南京的解放,视频播放渡江战役,让学生感受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惊心动魄。第二部分民心之得一解放区的土改,通过让学生学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更加深刻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确定胜利的最重要的原因;第三部分民心之失一国统区的统治,通过材料展示,让学生分析理解国民党
3、政权覆亡的主要原因,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达成课标”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主要原因”要求,并再次强化情感教育。第四部分民心之聚反攻与决战,分别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转折之战一辽沈战役;乾坤之战一淮海战役;和平之战一平津战役,通过表格归纳相关知识,以达成课标识记要求;四个主题之间联系紧密,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材料归纳分析能力、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教学目标】L通过表格、视频、教师讲述等方式,掌握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2.通过图片、材料等史料的呈现,认识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得民心,国统区的统治失民心,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蒋家王朝的
4、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史实的思维能力等。3.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在解放战争中赢得民心方能赢得胜利。【教法学法】L教法:表格归纳、史料教学、问题探究等。2.学法:自主学习、分析归纳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时间轴的形式回顾上节课内容,解读课标。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加强时空观渗透。第一部分民心之胜一南京的解放1.战争之初国共实力对比,材料:地图及表格设计意图:时空观素养的提升,学会使用表格归纳,突出战争之初国共实力对比悬殊。2.视频播放“渡江战役”视频,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意味着统治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年级 上册 第七 单元 24 人民 解放战争 胜利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7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