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复习.docx
《202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复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思想道德修界与法律基础学问点械理绪论一、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1、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是人的基本素养,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是非善恶推断实力和行为选择实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德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确定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法律素养是人们学法遵遵守法律律用法护法的素养和实力。(基本要素:法律学问,法律观念,用法、护法实力。)关系:人生须要道德,也须要法律。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A.法律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化的有力保证和依靠。B.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2、最根本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解决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志向(主题)解决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解决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4)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解决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同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当代高校生的历史使命第一,继往开来,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次,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第三,主动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方法第一,细致学习理论学问;其次,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第三,身体力行,切实践履。第一章坚决科学的志向信念第一节,志向信念及其作用1、志向信念的含义志向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将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在确定的相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看法。2、志向信念的基本特点(1)志向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2)志向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3)志
4、向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3、志向信念的类型(1)生活领域的志向信念;(2)职业领域的志向信念;(3)道德领域的志向信念;(4)社会领域的志向信念。4、志向信念在人生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1)志向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2)志向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3)志向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其次节科学的志向信念5、马克思主义志向信念的特点(1)现实性;(2)科学性;(3)崇高性。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志向信念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要求:(1)坚决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信念;(2)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决对党的
5、领导的信任。7、志向与现实的关系志向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志向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将来。志向与现实的冲突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冲突。假如志向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志向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志向与现实又是统一的。志向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志向是在对现实相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志向的基础,志向是将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志向的因素,孕育着志向的发展,在确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志向。另一方面,志向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定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志向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确定的条件下,志向就可以转化为将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志向,志向就会成为空想。
6、8、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志向境界(1)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奇妙的社会制度;(2)共产主义远大志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志向的关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志向与共产主义远大志向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段志向与最终志向的关系。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主义仍有其现实意义。3)我们正处理在社会主初阶段,正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9、在确立志向信念的过程中应留意的几个问题(1)把崇高的志向和坚决的信念结合起来;(2)把个人的志向信念与社会的志向信念结合起来;(3)学会对不同的志向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10、其次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
7、酷爱1、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酷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它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整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气,是鼓舞和凝合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2、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酷爱;(2)酷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3)酷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4)酷爱祖国光辉绚丽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5)酷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定政治要求。3、爱国主义
8、的优良传统(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2)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3)开发祖国山河,创建中华文明(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4、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气(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气源泉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中华民族宏大民族精神的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英勇、自强不息。7、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加经济全球化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
9、神的统一(6)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8、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强的含义民族自尊:一个民族坚决维护本民族荣誉和尊严的猛烈情感。民族自信: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独立于世界之林的实力及其发展前途的坚决信念。民族自强:一个民族在高度自尊、自信的基础上,依靠自身力气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英雄气概和创建精神。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1、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生观的含义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看法。人生观确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确定这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
10、看法。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看法、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O3、人生目的的含义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相识和回答。人生目的确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看法、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4、人生看法的含义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主动进取的人生看法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5、人生境遇的含义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当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当的境遇称为逆境。6、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就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须要的
11、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7、价值观的含义是指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建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8、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生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一种是人生的社会价值,一种是人生的自我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个体对他人、社会所做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须要的满足程度。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建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在创建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样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追求人
12、生价值的精神支柱;提高自我素养和实力,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进行创建性的实践活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9、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利用和改造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干涉自然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尤其是18世纪的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序寐,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与日俱增。只有把改造自然与疼惜自然、索取自然与回报自然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等互动的关系,形成人类以及人类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10、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第一,同等原则。其次,诚信原则。第三,宽容原则。第四,互助原则。11、身心健康
13、的标准表现在生理方面,要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好,身体发育匀整,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更,抵抗各种疾病的侵袭;表现在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快乐的心境,适应实力强,自我评价客观,擅长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的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整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更的实力。第四章加强道德理论学习1、道德的含义,道德的科学起源,道德的本质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我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的科学起源: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的本质: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别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
14、础确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2、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调整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订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实力。道德的相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实力。3、道德的社会作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气。(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5)道德能够疼惜或者破坏确定阶级的政治统治。4、道德的发展规律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道德有其自
15、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含义、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宝,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主要内容: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勤劳英勇,追求自由解放。求真务实,敬重恳切守信。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核心: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历
16、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建者。)原则:集体主义重点:恳切守信8、为人民服务的含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确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9、集体的含义,集体主义的含义集体是指由于共同利益而联合在一起的生命共同体或利益共同体。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需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0、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1)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值利益和自觉创建精神。
17、1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道德要求(1)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2)先公后私、先人后己;(3)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12、恳切守信的含义诚是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德;信是恳切无欺、言行一样、坚守诺言的品德。恳切就是真实无欺,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信守承诺,讲信誉,守信用。恳切守信是统一的。13、荣辱的含义、荣辱观的含义“荣”和“辱”是两个相对立的道德基本范畴。“荣”,即光荣、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赐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产生的自我确定性心理体验。“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赐予的贬斥与指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荣辱观
18、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确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是确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通俗地说,荣辱观就是怎样看待荣与辱,以做怎样的事为光荣,以做怎样的事为耻辱。1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含义、“八荣八耻”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以酷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不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恳切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遵遵守法律律为荣,以作奸犯科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第五章培育优良道德品质1、
19、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国遵遵守法律律、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点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亮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困难性;(3)活动结果的相关性。3、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确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4、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特点: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疼惜公物、疼惜环境、遵纪遵遵守法律律、文明上网。6、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是人们靠劳动以维持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 基础 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79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