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86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自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086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自考复习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金融业风险及监管综述(一)金融风险的概念1、识记:(1)金融风险的定义一种表述认为,金融风险主要是指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由于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的问题、金融政策的失误以及经济主体在从事金融活动时因决策失误,客观条件变更或其他状况而有可能使资金、财产、信誉遭受损失等缘由,客观上会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导致一国国民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的可能性。另一种表述认为,金融风险是指在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随机变更的影响,使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及预期收益相背离的不确定性及其资产蒙受损失的可能性。2、领悟:(1)金融风险的广泛存在是现代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2)金融风险是行为人遭受损失
2、的不确定性:(3)金融风险的成因是金融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二)金融风险的种类识记:(1)汇率风险:汇率的波动给行为人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2)利率风险,由于市场价格变更(利率变更)引起金融机构持有资产价格变动,或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协定利率跟不上市场利率变更而带来的风险。(3)信用风险;由于信用活动中存在不确定性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金融机构(如银行)运用资金,对客户进行贷款,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所形成的风险。(最大风险)(4)流淌性风险8是指存款人以正值理由要求提款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能支付的风险(5)系统技术风险:金融系统如银行系统内部软硬件发生错误、损坏而危害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风
3、险。(6)管理风险,金融机构管理层在管理程序、管理机制或管理环节中出现缴漏对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7)犯罪风险,金融机构要时刻面对来自外部和内部或内外勾结针对其犯罪活动而带来的风险。(8)国家、政府和法规风险:一国政府更迭或首脑更替带来的政策变更的风险,或一个国家政策、法规的调整给金融机构带来的各种各样风险。(9)关联风险,由于相关产业或相关市场发生严峻问题,而使行为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三)金融风险的特征识记:(1)客观性:客观性的缘由市场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市场经济主体的机会主义倾向;信用中介性和对象的困难性。(2)潜在性和累积性:由于金融机构和融资者间存在着极大的信息不对称,而微观金融主
4、体对金融资产价格变更的信息优势极不完全的,因此金融风险具有很大的潜在性,并在各金融机构中不断累积。(3)突发性和加速性:由于微观金融主体的投机化行为模式,金融风险具有加速累积的特点,金融泡沫越吹越大。而一旦风险累积超过确定的临界值,随着某一具体金融事务的发生,社会个体的“信用幻觉”被打破,潜在风险遂突发为现实风险。个体的投机化行为模式再次起到加速器的作用,经济危机最终形成。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它不同于其他风险爆发只在既定范围内匀速运动,而是因风险失去信用基础而加速变动。一旦金融风险爆发,往往伴随着突发性、加速性,直到形成后果更为严峻的金融危机。(4)扩散性及传染性:金融机构风险损失或失败,不但影
5、响自身的生产和发展,更多的是导致众多的储蓄者或投资者的失败,从而引起社会的动荡。扩散性是指个别金融机构经营出现危机,会快速扩张到其他金融机构,乃至波及整个金融体系。由于国际金融交往日益频繁,一国的金融风险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实现跨国“传染”。一旦一国金融风险突发酿成金融危机,很快就会传染给其他国家,于是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一特征在全球金融一体化成为趋势的今日显得尤为突出。(5)破坏性:金融风险一旦发生,不仅使客户和股东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往往波及社会再生产的全部环节,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当进行和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社会巨额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引发严峻的政治危机。(6)可控性:虽
6、然金融风险的爆发往往由偶然事务引起,但由于其产生及发展都有确定的规律可循,因此又是可以防范及限制的,市场金融主体可以依据确定的方法、制度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分析和预料。(7)周期性:金融运行是在既定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并处于整个国民经济整体循环之中,因此金融风险也受国民经济循环周期和货币政策变更的影响,呈现周期性、规律性的变更。(四)金融监管1、识记:(1)金融监管的定义集团论:政府及其有关机构代表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及相关金融市场实施的监督管理。2、领悟:金融监管各理论(1)公共利益论:监管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监管是提高整个经济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任何监管体系,只要其宗旨不在于
7、对资源进行重新支配,即可被认为是为了在自由的市场机制“失灵”的状况下供应一项公共的救济。公共利益理论认为管制是从维护社会利益动身,满足公众需求,弥补自有市场机制“失灵”或“缺陷”的有效措施。它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认为有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等自由市场内在缺陷的存在。所以,该理论强调,管制是作为医治这些缺陷的必要手段。(2)利益集团论,基于对公共利益论的各种评述及争论,利益集团论摒弃了公共利益理论的前提和各种假设。而将其理论置.于以卜假设前提之上,即作为一般规则,社会代理人从事公共活动,目的在于增进自己的主观福利,而非一般公众的福利。基于这一前提,利益集团理论将焦点集中在监管过程的各参及团体
8、所能从事的广泛自利行为的机会之上,以及集中在对于此等自利行为的法律及社会限制之上。(3)货币监管论:为了限制货币和信贷的膨胀率,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4)审慎监管论:银行监管最有劝服力的理论。其着眼于银行业的稳健及平安运行。目的:对作为银行服务消费者的储户个人进行爱惜,以防范银行倒闭带来的风险。对银行体系从整体上予以爱惜,己防范传染性危机带来的风险。(五)金融风险及金融监管的辨证关系1、领悟:(1)感谢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出现,促使金融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发生了主动的变更。金融风险使全社会增加了金融风险意识。证明我国金融改革的艰难性和困难性。促使地方政府领导金融工作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9、使中心银行的监管意识大大增加,监管理念不断更新,更加客观地谛视目前央行监管体制和工作思路,在监管意识和手段上有较大进步。(2)金融风险的内在特性使金融监管成为必定:金融业是一个特别的高风险行业。金融业具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反应。金融体系的风险,干脆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金融风险的内在特性,确定了必需有一个权威机构对金融业实施适当的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平安及稳定。(3)有效金融监管降低金融风险:金融监管当局通过合理制定和有效执行有关金融管理规章,增加市场参及者的不完全信息,降低金融交易风险,削减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提高金融市场的系统稳定性和运行效率,通过实行适当措施管理金融危机
10、,减轻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防止发生系统风险。通过全过程的金融监管,如对于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日常业务经营以及市场退出等环节的监管,对金融机构作出合理规划,对于经营业务及风险度和处理方法进行充分考虑,以削减潜在风险;对日常业务经营的监管可以规范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限制金融机构不必要的冒险行为。(4)金融监管的负面影响可能增加金融风险:尽管我们从许多方面论证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在实证探讨中,也有学者认为市场自律可能是获得银行体系平安和稳健的一种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受到质疑,由于监管的存在,会导致一些及监管的初衷相碎的负面影响,反而增大金融风险。2、应用:金融风险及
11、金融监管的辨证关系综上(1)(2)(3)(4)所述,金融风险及金融监管司一种辩证关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们应精确相识并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金融监管把金融风险限制在合理的、可控的范围之内,而合理的、可控的金融风险又能促进金融市场的活跃及创新,不断推动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其次章金融风险环境因素分析(一)金融风险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1、识记:(1)虚拟资本:及实物资本相分别的、本身没有价值的,仅是取得确定收益权的凭证。如股票、债券、商业票据和其他可转让证券。(2)蒙代尔三角:在资本完全自由流淌的状况下,要想维持固定汇率制,就只能牺牲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3)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
12、即中心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整总需求的政策。2、领悟:一、宏观经济运行的动态性带来的金融风险(1)实体经济波动及经济周期带来的金融风险:(2)虚拟资本运行及泡沫经济带来的金融风险:(3)宏观经济政策带来的金融风险:1.各种政策手段、工具难以协调协作。2 .宏观政策对金融风险的干脆影响。3 .政策的时滞性带来的金融风险。二、货币体系不确定性带来的金融风险(1)货币职能带来的金融风险:1.价值尺度带来的金融风险。4 .流通手段带来的金融风险。5 .贮藏手段带来的金融风险。6 .支付手段带来的金融风险。7 .世界货币带来的金融风险。(2)货币供求和需求带来的金融风险:1.货币供应带来的金
13、融风险。2.货币需求带来的金融风险。三、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金融风险:(1)信息不对称性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2)存款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引发并加剧银行恐慌四、制度变迁带来的金融风险:(1)金融产权关系不明晰;(2)我国改革及发展战略的失误;(3)金融替代财政,担当了转轨中转嫁的风险;(4)政府对金融系统的干脆干预;(5)各项改革政策推动不同步,各领域市场化程度不同步;(6)法律、规章等社会经济正式制度不健全;(7)习惯、道义等意志形态改革滞后。(二)金融体系内部不确定性因素分析1、识记:(1)货币市场:特地融通短期资金的场所(其交易的标的物有货币头寸、存单、票据、短期公债等,因其偿还期限短,风
14、险小且流淌性强,被视为具有类似于货币的功能。)(2)资本市场:特地融通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的市场。(3)外汇市场:进行外币和以外币表示的支付凭证买卖的市场。(4)外汇风险:汇率变动对经济领域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所谓的外汇风险。2、领悟:(1)金融工具的不确定性:票据业务可能产生的风险分析:1.违约产生的信用风险;2.法律条款适用性风险。信用证项下的银行风险:1.开证行的风险;2.通知行的风险;3.付款行或偿付行或议付行的风险;4.保兑行的风险。P52(理解各家风险)(2)金融机构体制的不确定性: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及银行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承袭了公有产权制度下的
15、国有产权结构支配,使银行财产全部权、经营权、收益权高度集中于国家政府,加剧了经营风险和成本效率的损失。从激励方面,由于产权不明晰,使商业银行的短期目标及长期目标相互脱离,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造成极大的成本和效率损失。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及银行风险:1.银行信用级别的降低;2.银行收益状况的恶化;3.资本质量的恶化;4.银行大量倒闭。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及银行风险:L我国银行业整体盈利实力照旧偏弱;2.信贷增长过快中潜在风险增大;3.不良贷款率仍偏高并有可能反弹;4.资本缺口照旧很大,资本足够率照旧较低;5.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已不适应国际化发展要求。(3)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资本市场中的风险)
16、:股票是价格波动大,波动频繁;股票市场投机过度,存在泡沫化倾向;上市公司业绩成长及高股价相背离;股票市场表现为以政策因素为主的系统性风险。(三)主体非理性因素引致的金融风险1、识记:(1)显著性思维: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会依据事务的发生修正自己原来的决策行为,而这有可能导致决策的偏差。(2)柳定效应,是指人们趋向于把将来的估计和过去己有的估计相联系。(3)羊群效应:是信息连锁反应导致的一种行为方式,当个体依据其他行为主体的行为而实行类似的行为时就会产生“羊群效应”。2、应用:金融风险风险环境因素分析-整个章节第三章限制金融业风险的监管对策及手段(一)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1、领悟
17、:(1)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监管的现实理由:对金融危机的防范。近年来,世界各地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虽然金融危机由多种因素导致,但金融监管不力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缘由。鉴于金融危机不仅对金融业,更重要的是对实物经济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天经地义的要求政府部门介入进行金融监管以降低社会成本,金融危机只是一种现象。事实上各国从来都没有完全放弃过金融监管,但金融危机照旧发生,只是在次数和程度上有所改观而已,由此看来,加强金融监管还有其他更重要的理由。金融业的行业特别性及金融机构的自身特点:风险大,脆弱性。金融业的风险来自方方面面,不仅有一般行业共有的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还有金融行业特有的
18、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国际游资冲击风险。金融业自身是一个脆弱的行业,表现为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内在的脆弱性和金融资产价格内在的波动性。金融监管可以将风险限制在确定范围内保证金融体系平安,进而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另外,金融机构自身的特点也确定了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业是高负债行业。金融机构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具有盲目扩张资产,向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扩张的内在动力,往往可能导致资产负债状况的恶化。金融监管的内在缘由:对市场失灵的补救。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只是一种志向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存在不完全竞争、外部效应、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市场无法保证资源的配置符合帕累托最优原
19、则的要求。(2)金融机构的外部效应:所谓外部效应:是指由于自然的或制度上的缘由,在供应产品和劳务时,私人费用(或所得)和社会费用(或利益)之间存在偏差,某个独立个体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对其他的行为主体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效益,而造成利益上的损失或增利的行为。(3)金融机构自由竞争悖论: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的特别企业,它所供应的产品和服务的特性,确定其不完全适用于一般工商业的自由竞争原则。因为:L金融机构规模经济的特点使其自由竞争很简洁发展成为高度的集中垄断,而金融业的高度集中垄断不仅在资源配置效率和消费者的利益方面带来损失,而且也将产生其他经济或政治上的不利影响。2.自由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而金融机构
20、激烈的同业竞争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进而危及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因此,自从自由银行制度崩溃之后,金融监管的一个主要使命就是如何在维持金融体系的效率的同时,保证整个体系的相对稳定和平安。(4)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在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客观存在的条件下,金融监管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削减脆弱性但并不能完全避开金融风险的发生。以下是关于金融体系不稳定的观点:明斯基和金德尔伯格关于金融体系内在不稳定性的观点。P98明斯基指出金融体系自身具有内在脆弱性,即内在的不稳定性,易于动荡和爆发危机。明斯基认为金融动荡的根源是由于“换位”所引起的,即由于某一足够大的影响,使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得到获利机会而变更该
21、部门的经济前景。“换位”的结果是给一些或新或旧的领域带来投资的机会,而另一些无利可图的领域则被遗弃。一旦某领域出现新机会,市场主体就会争先恐后的加以利用,泡沫成分扩大和经济的表面旺盛随之而来。明斯基将融资和商业周期理论结合起来,指出客观存在的商业周期会诱使企业进行高负债经营。在此,他强调,由于实际经济运行中投资高潮和低谷交替出现,信贷资金的规模、结构和融资类型的变更,债权债务关系的不稳定性几乎就是不行避开的。金德尔伯格沿着明斯基的思路发展出投机-恐慌-崩溃模型并以此说明经济危机所具有的周期性。他认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相同的,但两者不具有同步性,金融危机先于经济危机,并加速经济危机的爆发。银
22、行挤兑模型对银行业内在不稳定性的阐述P99DianIond和Dybvig(戴尔蒙德和荻伯威格)把银行从其他金融机构中突出出来,建立经典的银行挤兑模型。二人提出的主要结论是:不对称信息是银行遭到挤兑的根本缘由,银行挤兑可能作为一个均衡现象出现,并更接近于现实,即“健康”的银行也会倒闭。吉本斯关于不稳定博弈性的阐述P991992年,吉本斯在博弈入门中,将在完全但不完备信息条件下的博弈动态论引入对银行行为的分析,得出了及上面相类似的结论,即银行体系存在着内部的不稳博弈性。在整个过程中,银行并不是博弈的局外人,银行的全部行为全是随着客户的行为而确定的,因而,挤兑现象的发生及否全是由银行客户之间的博弈确
23、定的,而不是银行的不恰当行为。吉本斯的理论进一步确定了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存在,也指出了这种内在不稳定是无法通过银行自身来解决的,外部的管理及风险分担就显得更为重要。(二)金融监管的基本内容1、识记:(1)存款保险制度:指金融监管当局为了爱惜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平安和稳定,要求各吸取存款的金融机构按其存款的确定比率,向存款保险机构交纳保证金,进行投保的制度。P116(2)内部限制: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牢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供应合理保证的过程。P1212、领悟:(1)预防性监管内容:1)市场准入监管;2)业务营运监管:业务经营合
24、规性;风险限制;资本足够性;资产流淌性;资产质量;盈利实力;业务范围管制;对大额风险集中的监管和限制;管理和内部限制。P105(2)市场退出监管方法:1.实施救助:1)有问题机构的自我救助;2)政府救助;3)金融同业救助;4)中心银行救助;5)存款保险机构供应紧急救济;6)重组);2.收购或兼并;3.行政关闭和撤销;4.依法破产清算。(3)存款保险制度内容:1)存款保险体制:是指存款保险机构设置上的构成状况。大多数国家是高度集中单一式的,只有少数是更合式的。2)存款保险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存款保险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没有固定模式,有的是官办的,有的是银行组织办的,还有的是由政府和银行同业组织办的
25、。由各国依据须要和可能以及各自的国情而定。3)存款保险标的的范围:一般包括本国货币存款和外币存款,也有一些国家不爱惜外国货币存款,例如加拿大、法、日和英。在大多数国家,该范围不包括银行间同业存款、某些定期存款和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存款等。4)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大多实行属地原则,即保险对象的确定以银行所在地为准既包括本国银行,又包括外国银行在本地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一般不包括本国银行在国外分支机构。5)存款损失的赔偿:各国状况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国家法律规定在最高限制点以内赐予100%的赔偿,但有的国家则要求存款者担当一部分损失。P116(4)金融机构的内部限制构成及原
26、则:内部限制的构成(五大要素):一是限制环境;二是风险评估;三是限制活动;四是信息和沟通;五是监督。建立的原则:1)有效原则。即各种内限制度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执行内限制度不能存在任何例外。(P129)2)审慎性原则。要充分考虑到业务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简洁发生的问题,设立适当的操作程序和限制步骤来避开和削减风险,并设定风险发生时要实行的补救措施。3)全面原则。内控机制必需全面、完整,覆盖到各个业务环节和业务部门,不能留有任何死角和空白点。(P130)4)独立性原则。在建立业务内部限制时,要保持各个环节的相对独立。5)刚好性原则。内限制度的建立和改善要跟上业务和形式发展须要。(7)
27、健全我国银行的内部限制制度的途径:1)健全内部限制管理制度,创建良好的内部限制环境。2)部门岗位职责的适当分别,是内控独立性基本要求。3)建立有效的内部限制预警系统。P135(三)金融监管的准则-巴塞尔协议1、识记:(1)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状况下,资金的供应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干脆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2、领悟:(1)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资本组成:1)一级资本(核心资本):包括永久性股东权益;公开储备。2)二级资本(附属资本):包括非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一般准备金/一般呆账准备金;混合债务/股本资本工具;次级长期债务。风险加权:1)表内项目
28、的风险权重有五级:0%,10%,20%,50%,100%oP152(理解)2)表外项目按“信用换算系数”分成四级:10%,20%,50%,100%oP152(理解)目标标准比率: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资本及加权风险资产的目标标准比率应为8%,其核心资本成分至少为4以此外,核心资本不应包括附属资本成分,附属资本中一般贷款损失准备金最多不能超过风险加权资产的1.25%(在特别或临时状况下可达2.0%),附属资本中次级长期债务最多不能超过核心资本的50%。P153过渡及实施支配(2)巴塞尔协议主要贡献及不足:主要贡献:1)巴塞尔协议使银行的管理模式由资产负债管理走向风险资产管理。2)巴塞尔协议为国际银行
29、业风险管理供应了统一标准。3)巴塞尔协议使银行管理的对象由资产负债表内拓宽到表外。4)它在衡量银行信用风险时特别强调国家风险的影响。不足之处:1)过分强调银行资本足够,从而忽视银行业的其他风险。2)风险权重对风险程度不敏感。3)难以有效约束监管资本套利。4)忽视其他风险。仅留意到信用风险,而没有考虑到在银行经营中影响越来越大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3)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主要内容及特点: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大支柱、三类风险、三种方法。D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其次支柱,监管部门对资本足够率的监督检查;第三支柱,市场纪律。2)三类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3)三种方法:信用风
30、险的计算方法:标准法、基础IRB、高级IRB;市场风险的计算方法:标准法、内部模型法;操作风险的计算方法:标准法、基本指标法、市场计量法。(IRB即信用风险内部评等法)特点:1)拓展风险范畴,使资本水平更全面地反映银行面对的风险。2)更加灵敏、更加动态化的风险计量方法,使资本水平更真实的反映银行面对的风险。3)资本约束范围的扩大。(四)防范及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1、应用:(1)防范及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风险防范的措施:1.风险回避措施(事前):指风险管理者在风险发生之前就发觉可能的风险损失,因而在经营活动中有意识的实行回避措施,主动放弃或拒绝担当该风险。2.风险转移措施(事前):指在风险发生之前
31、,通过各种交易活动,把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担当,风险转移是风险和收益之间的重新支配。主要方式:担保、保险、转让等。如将国际银团贷款中的贷款出售、未到期票据的贴现等,都是风险资产转让的具体方式。3.风险分散措施:指风险管理者通过担当各种性质不同的风险,利用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取得最优的风险收益,使这些风险加总后的总体水平最低,同时又可获得较高的风险收益。4.风险抑制措施:是指在担当风险之后,加强对风险因素的关注,留意事态向不利方向变更的信号,在风险爆发之前实行措施,防止事态恶化,尽量削减风险造成的损失。5.风险补偿措施(事后的、被动的措施):是指风险主体利用资本、利润、抵押品拍卖收入等形式的
32、资金,弥补其在某种风险上遭受的资产损失,使风险损失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经济活动进行,是在用风险主体的收入弥补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防范和化解金融机构所面临风险的具体方法和措施:P1771 .在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1)金融工程和风险限制;(运作五步骤:诊断、分析、开发、定价、定制)2)金融制度创新。2 .拓展经营范围,分散金融风险3 .建立健全内部限制制度,提高内部限制水平4 .提高科技含量,创新金融产品5 .提升金融监管水平6 .加强金融监管,健全金融法制7 .完善金融监管体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第四章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一)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成因分析1、识记:(1)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其价格
33、波动的随机性;信息披露及合约执行具有非对称性。2、领悟:(1)从宏观微观看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成因分析1 .从金融衍生工具本身的特点分析:其价格波动的随机性;信息披露及合约执行具有非对称性。2 .从宏观层面分析:金融开放加大了监管难度;银行业务的表外化,绕开监管;金融技术的现代化,从事高风险交易加大风险;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加大了金融监管难度。P1873 .从微观层面分析:管理层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相识不足;内部限制薄弱。(一)证券市场的风险形成机理1、识记:(1)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及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由于某种因素对市场上全部的证券都产生影响,使投资者面临收益或亏损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不能
34、通过分散投资来避开,单个的投资者一般很难回避。非系统风险是对个别证券产生影响的风险,投资者可通过实行一些投资策略来弱化它们的影响。2、领悟:(1)分析证券市场风险产生的缘由从供求关系失衡角度分析:市场供求失衡,市场投机气氛较浓。从上市公司自身素养状况分析:近年来,公司数量快速增加,业绩下滑严峻,证券市场的潜在风险不断累积。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中小投资者普遍缺乏专业学问、风险意识,缺少信息把握和推断实力,造成损失。从证券机构违规经营分析:证券市场法制不健全,市场主体自律意识差,市场监管滞后,违规事务经常出现。从根本上说,结构性冲突和制度欠缺是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的根源。(三)期货市场风险的成因分析
35、1、领悟:(1)从宏观金融环境分析期货市场风险的成因:金融发展自由化;金融交易电子化;金融主体机构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2)从微观环境看期货市场风险的成因:对金融衍生产品功能的理解不够全面;投资机构内部限制薄弱;交易员越权违规交易。(3)中国期货市场风险的成因:法律法规严峻滞后,对市场经常进行行政干预;市场结构不完整,市场发育不全;利益所得及风险担当不对称。(四)银行业风险的成因分析1、识记:(1)内部人限制:是指在财产全部权和经营权分别的状况下,经营者利用自己在信息和管理上的优势,偏离全部者的利益目标,为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而损害全部者利益的行为。P199(2)道德风险:是指经营者在行使资金
36、运用权时是以自身利益目标最大化为依据的,而选择对出资人来说是次优的或存在较大缺陷的方案。(3)逆向选择:是指在选择代理人的过程中,托付人在考虑了代理人可能存在的问题之后,不能选择出符合要求的代理人,反而选择出不符合要求的代理人。P200(4 )产权制度:(5 )干脆融资:(6 )间接融资:业供应运营资金,是指以产权为基础,对财产关系进行合理有效地组合、调整的制度支配。是指各主体支配的收入投入运营资金,形成企业的资本金。是指国家、企业和城乡居民将资金存在金融机构,再通过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信用渠道向企形成企业的负债资产。2、领悟:(1)银行业风险的生成机制: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银行业风险内朝气制。
37、(a.社会分工及交易多元化;b.经济环境的确定性;c.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d.产权明晰的市场经济条件。)银行体系主体的缺陷及银行业风险的内朝气制。(a.银行业主体的有限理性;b.内部人限制问题。)银行体系的客体缺陷及银行业风险的内朝气制。(a.不确定性、困难性、定价的困难性及合同不完全性;b.银行业产品的虚拟性。)银行体系运作方式和组织结构上的缺陷。(a.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b.银行业内部的过度竞争;c.银行体系的脆弱性;d.银行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0)银行体系风险的外部因素。(a.宏观经济因素;b.非经济因素:政局的变更、斗争、自然灾难;c.非正式银行体系对银行体系的影响。)(2)单一产权结构
38、加大银行经营风险的缘由分析:国有银行单一的公有产权结构使经营者对其资产的关切程度降低,经营风险加大使其有效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是上级行对下级行的监督管理弱化,从而加大了银行业风险使其人情关系异化,加大了其风险使其内控机制建设滞后。(3)中国银行业风险的成因分析: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及中国银行业的风险:1)产权及治理结构。按产权的归属性质,产权制度可以分为国有产权、集体产权和私有产权。私有产权的治理效率高于集体产权,而集体产权的治理效率又高于国有产权。公有产权制度下的治理结构可以分为行政型和公司型两种。行政型治理结构的效率一般低于公司型治理结构的效率。2)行政型治理结构加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我国国有银
39、行单一的产权结构使其经营风险加大的缘由分析:国有银行单一的公有产权结构使经营者对其资产的关切程度降低,经营风险加大使其有效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是上级行对下级行的监督管理弱化,从而加大了银行业风险使其人情关系异化,加大了其风险使其内控机制建设滞后。P214企业融资机制及中国银行业的风险P2141)企业融资机制及银行业风险。(1)干脆融资机制下融资风险的担当者是债权人(投资者)。(2)间接融资机制下融资风险的担当者是银行等金融机构。(3)间接融资机制下企业的融资风险转化为银行业风险。2)企业债务对金融风险的作用机制。企业债务是间接融资机制下企业融资的结果。由于间接融资机制下企业的融资风险转化为银行业风
40、险,因而,企业债务必定对银行业风险起重要的推动作用。信用关系正常发展的条件。P217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以信任为基础,但由于主客观缘由,这种以信任为基础的借贷关系还隐含着不确定性,也就是银行业风险。而信用关系必需通过法制约束的机制来维持。P219企业的失信行为及银行业的风险分析P219从我国的实际状况来看,广泛存在的失信问题给银行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D市场主体不完整,是我国信用秩序混乱的重要缘由。2)违约案件调查难、结案难、执行难。3)银行成本外部化降低了信贷契约执行的肃穆性和法律约束力。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及银行业风险P220现代经济学把经济增长分解为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贡献和生产要素效
41、率提高的贡献。在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下,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贡献相对较大,而生产要素效率提高的贡献相对较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只有在市场容量大,供不应求严峻的状况下才可能存在。当供求趋于平衡,市场竞争激烈时,这种增长方式必定造成投入产出效益低下,以致陷入亏损的逆境。政府干预及银行业风险P2201)行政干预的形式和缘由。转轨时期,政府对银行业的行政干预有以下三方面缘由:(1)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政府具有管理经济的职能。(2)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都是按行政区划设置的,各级政府是银行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父母官。(3)对行政干预所造成的建设项目的失误、银行信贷资金的缺失,既无人追究决策者的责任,也就
42、无人追究操作者的责任,只当是付了“学费”。行政干预金融的形式:(1)利用权力和影响多设金融机构,甚至自办金融,形成地方金融热。(2)对已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行干预。(3)随意挪用信贷资金,变更贷款用途。(4)利用企业改组、兼并、破产等多种形式转移银行资产,甩掉银行债务。2)行政干预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1)随着行政首脑的更换,新官不理旧债,导致大量银行贷款责任无法落实。(2)由于许多贷款项目大多从地方利益动身,上项目缺乏周密的论证和宏观考虑,投产后往往经济效益差,还款实力不足,造成贷款呆滞。(3)贷款被随意挪用,或中途变更用途,债券无着落。(4)在当前的企业中,许多政府以企业改制为名,运用各种方
43、式想方设法侵蚀银行资产,造成银行资产流失。第五章我国金融业监管的创新及发展(一)各国金融业监管体制的比较探讨1、识记:(1)金融监管体制: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对金融活动施加影响的一整套机制和组织机构的总和。P2362、领悟:(1)英、美及日三国金融监管比较:三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都是及其政治、社会、法律制度、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美国的双线多头监管体制的特长特别明显:它适应于地域宽敞、金融机构许多而状况差别又很大的国家,适应于政治经济结构比较分散的联邦制国家。这种体制能较好的提高金融机构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可以防止一国金融权力的过分集中,还可以使金融机构依据自身
44、的不同特点,选择金融管理机构;也可以使金融制度的管理特地化,提高对金融业务机构服务的实力。不足之处:管理机构交叉重叠,金融法规不统一;管理分散,重更检查及监督,影响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金融机构简洁钻不同管理部门的空子,加剧金融领域的冲突及混乱;降低货币政策及金融管理的效率;为金融机构造成一个不同等的金融环境。英国的高度集中金融监管体制使得英国金融管理集中,金融法规统一,被监管的金融机构不简洁钻空子。若运行得当,还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的效率,为金融机构供应良好的社会服务。它也有助于克服其体制下的相互扯皮、推卸责任的做法。不足之处:这种体制有可能使金融管理部门作风官僚化,金融管理任务过重,
45、不利于提高金融管理队伍的素养,不利于为金融机构供应更好的服务。日本的单线多头金融管理体制,制约金融发展的因素比双线多头管理体制少得多。金融体系的集中统一管理和金融工作的效率是自不待言的,各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也是不错的。不足之处:这种单线多头管理体制运行效率的关键在于各金融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在一个不善合作和立法不健全的国家中,这种体制难以有效运行,另外,这种体制也面临着同双线多头管理体制类似的问题,如重复管理等。(2)英、美及日三国金融监管对我国的启示:更新监管理念,真正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合规性监管向风险监管转变;从不透亮的监管向高度透亮的监管转变;从仅以审慎为目标向审慎监管和爱惜消费
46、者权益的双目标转变。监管的核心应当是银行业监管,降低银行监管成本。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框架,强化依法监管。(二)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现状和主要问题1、领悟:(1)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现状和主要问题:1)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1 .确立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模式。确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为主体的分业监管模式。2 .金融监管法律框架基本形成: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担保法、保险法、证券法、刑法、金融违法行为惩处方法等法律。另外,各金融行业相继成立了行业自律组织,并制定了各自的行业自律公约,约定了行业成员规范经营的准则。并附以确定的奖惩措施。3.银行监管逐步规范:1
47、)制定并修改完善商业银行内部限制指引;2)促进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3)促进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4)促进商业银行加强信息披露;5)加大对商业银行内部限制的评估及监督。2)我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P2621.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真空”,即协作不力,从而降低了整个监管效率。2.金融监管理念滞后。主要表现在:(1)对金融监管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相识不清。(2)对市场规范在保证金融体系稳定上的作用相识不足。(3)对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中责任相识不清。3.金融监管措施同地方经济发展存在冲突。4.管理者风险大。我国金融监管人员政治素养不高,在监管过程中,不能严格依法、依纪办事,有的甚至徇私枉法、滥用职权。(三)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创新构想1、识记:(1)功能性监管:是指中心银行同其他功能监管者(包括证券交易委员会、商品交易委员会、证券交易商协会、保险委员会等)相互协作,共同识别单个金融实体的风险以及整个金融持股公司的整体风险。(2)处理经营及监管方式的原则:1)合理分业;2)适度混合;3)行业自律;4)协调监管2、领悟:(1)四位一体的立体监管模式:1.建立中国银监会的监管制度;2.建立金融机构的自律机制;3.发挥社会监管的重要职能;4.建立金融机构的内控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80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