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初)0.docx
《13-4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初)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4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初)0.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淀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
2、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I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分三个级别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重度残疾或死亡。级事
3、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III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IV级事件(隐患事件)一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I级和II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二)III、IV级事件报告具有主动性和非处罚性的特点。1.主动性:科定和个人自愿参与主动报告不良事件。2.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五、报告形式不良事件应早发现早报告,实行逢疑必报的原则。
4、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当事科室要积极、主动进行不良事件报告。1 .书面报告,不良事件须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报告相关科室;其中两类不良事件须填报特定报表:药品不良反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2 .紧急电话报告,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3 .网上直报,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可通过医务科电子邮箱直接上报。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一)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
5、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相关职能科室报告。(二)I、级事件报告流程1、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I、级事件时,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相关管理科室报告。同时在24小时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至相关管理科室,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三)KIV级事件报告流程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HI、IV级事件时,当事人需及时报告科室负责,在24-48小时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至相关管理科室,并对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等各个环节应做认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 医疗 安全 不良 事件 报告 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8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