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物质世界 教学设计.docx
《多彩的物质世界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彩的物质世界 教学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原子核宇宙一物质分子一原子、中子、核外电子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mg)、吨3、单位的换算关系:lkg=103glmg=lo-3g=10kglt=103kg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5、天平的使用方法(1)天平的调节: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2)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3)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2)天平的使用:4)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5)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镜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祛码,
2、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6)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祛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硅码用镜子,移动游码平高低。)(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1)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2)用镣子加减祛码,不能用手接触祛码,不能弄湿、弄脏祛码。3)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三、密度符号:P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3、公式:4、单位主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5、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I
3、O3千克/米32.7IO3kgm3=2.7gcm36、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X10kgm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LoXlO3千克.7、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密度值一定,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8、应用:(1)据m=PV可求物体的质量。(2)可鉴别物质。(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3)可据V=m/p求物体的体积。四、常规法测物体的密度1、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器材:天平、祛码、量筒、烧杯、盐水A.往烧杯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B、把烧杯中的一半的盐水倒入量筒中
4、,用天平测出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为m2C.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D.用公式P=mV求出盐水的密度P二2、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步骤中器材:天平、祛码、量筒、水、石块、细线A.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B、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住此时读数为VlC、让石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2D、用公式P=V求出盐水的密度P二3、测定密度小于水的一大块石蜡的密度。器材有:小天平、硅码、量筒、水、金属块、细线。(也可以用大头针)A、用量筒测出石蜡的质量为mB、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让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为VIC、把金属块与石蜡用细线捆绑在一起,完全浸没在水中,用量筒测出总体积为V2D、被测石蜡
5、的密度P=4、测量牛奶的密度器材:天平、空瓶、水、牛奶A.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为B、往空瓶倒满水,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nC、把水全部倒掉,再把牛奶装满空瓶,用天平测出瓶和牛奶的质量为叱D.用公式P=mV求出牛奶的密度P=5、判断球体是否空心的方法:用物体质量物体体积,将计算出的平均密度和材料的密度相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用材料的密度X物体的体积,将计算出的实心球的质量和物体的质量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用物体的质量材料的密度,将计算出的实心球的体积和物体的体积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五、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定物质的物度(利用浮力知识)1、测石块的密度:器材:弹簧测力计、
6、水槽、细线A、用弹簧测力计石块的重力为GB、让石块完全浸没在水槽的水中,记住弹簧测力计此时读数为F折C、根据称量法F浮=G-RiD、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P水g得V物二V小E、P石二Gm_丁一GP水V_G-Flt_G-FwP72、测某种液体的密度: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铁块、水、细线A、用弹簧测力计铁块的重力为GB、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该种液体,记住此时读数为VlC.让铁块完全浸没在该种液体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队,弹簧测力计此时读数为联D.Vtn=V2-V1根据称量法:F浮=G-F1.,E、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二V抖P得P液二六、天平在使用过程中读数偏差问题读数大于物体实际质量的1、游码忘
7、记调零,但横梁是平衡的,就直接对物体称量2、调节好天平后,测量时,物体与祛码的位置互相放错了3、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祛码有破损读数小于物体实际质量的1、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硅码生锈了2、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祛码上沾有灰尘,或者有小水珠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窕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8、相对的(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2)相对静止二、运动的快慢1 .速度(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公式:v=stS路程米(m)t时间秒(三)V速度米每秒(ms)(4)单位:m/skm/h换算ls=3.6kmh2 .匀速直线运动(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3 .变速运动(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2)公式:平均速度:=器2即v=st三、长度、时间及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9、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Im=IOdmIdm=10cmIcm=IOmmImm=IO3mlm=10t,mlm=10m1m=103nm4、刻度尺的使用: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
10、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5、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三)还有小时(h)和分(min)lh=60minlmin=60s(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6.误差(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
11、的,是能够避免的。四、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6、力的测量:测力计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
12、作用点。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五、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惯性: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六、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
13、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简单的说:同体,共线,反向,等大。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知识提纲第一节弹力知识点一:弹力1、弹:性:加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4、弹力的基本特征:.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2).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
14、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知识点二:弹簧测力计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3、进行测量时,应做到: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使用中:(4)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第二节重力知识
15、点1:概念1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2 .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G,单位是N;3 .重力区别于其他力的基本特征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固体、液体、气体都受地球的吸引。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知识点2: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表示:质量为I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4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5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
16、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重心的位置不一定总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圆心,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6 .稳度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倾倒。提高稳度的方法:一是增大支持面,二是降低重心。第三节摩擦力知识点L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2、分类:摩擦力静摩擦 为摩擦滑动摩擦J滚动摩擦3、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两个物体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两个物体之间要有正压力。4、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与物体
17、实际运动方向相同,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5、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作图时也可以画在物体的重心上。6、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7、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8、滑动摩擦力: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
18、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9、应用: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10、例题:(1)匀速运动的水平带上的物体或匀速行驶的车厢里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第四节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2、五要素一一组成杠杆示意图。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r!tH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
19、定相反(动力阻力在支点同侧时方向伊反,在支点两口时方向相同),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F2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字母L表示。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字母b表示。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找支点0;画力的作用线(虚线);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4)标力臂(大括号)。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写成公式FJ=F2上也可写成:FF2=I2/
20、I14、应用: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钏刀、羊角锤、钢丝钳、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第五节滑轮知识点1:滑轮1、定滑轮: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不能省距离,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K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或速度vc)使用定
21、滑轮时,无论朝哪个方向用力,所用拉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2、动滑轮:/aF,定义: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O也可左右移动)tp7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费一倍的距离,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F-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贝I: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1/2(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重物移动的距离的2倍使用动滑轮时,只有动力的方向与并排的绳子平行,才能省力一半,否则动力要大于重力的一半。3、滑轮组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但费距离。理想的滑轮组(不计
22、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I/nG。只忽略轮触间的摩擦,则拉力F=ln(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重物移动的距离的n倍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F或n=(G物+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确定动滑轮的个数(n为偶数时动滑轮个数为n2,n为奇数时动滑轮个数为(nT)/2);根据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确定定滑轮的个数;最后根据“奇拴动偶拴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4.无论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作用在滑轮边缘上的力总是作用在滑轮轴上的力的一半。知识点2轮轴1、定义:由两个半径不同的轮子固定在同一转轴上的装置叫轮轴。半径较大的叫轮,较小的叫轴。2、实质: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彩的物质世界 教学设计 多彩 物质 世界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8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