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血栓闭塞及介入术后溶栓的护理.docx
《下肢动脉血栓闭塞及介入术后溶栓的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肢动脉血栓闭塞及介入术后溶栓的护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下肢动脉血栓闭塞及介入术后溶栓的护理关注“,你的眼睛一般都是急性发作的,来源于心脏或动脉壁脱落的血栓或粥样斑块等栓子随血流向远端动脉流动,卡在口径比栓子小的动脉并堵塞管腔,发生肢体、器官和组织的缺血和坏死。高危人群:中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液)粘度、高烟瘾的人,特别对于有冠心病、发作心梗的人、房颤的人、动脉粥样硬化和腹主动脉瘤的人是高发动脉栓塞的人群。另外,动脉损伤、恶性肿瘤和心脏粘液瘤,也是发生动脉栓塞的原因。好发部位:根据统计,动脉栓塞高发于下肢,最常见的是股动脉,其次是骼动脉和腹主动脉分叉,上肢动脉有3/4发生于肱动脉,另外,腹腔内脏动脉也可能发生,最常见的表现是肠系膜动脉栓塞
2、引起的小肠坏死。病因1、心源性:最常病因是心源性,过去,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在风湿性心脏病中,尤其是二尖瓣狭窄时,心房内血流滞缓加上内膜的风温病变,血液中纤维易附着心房壁形成血栓;近年来,心脏源的性质和相应的发病率有变化,风湿性心脏病不像以前占绝对优势,相反动脉硬化和心肌梗塞起了更重要作用,冠状动脉心脏病,特别当心肌梗塞,左心室扩大,收缩乏力,血液不能排空时,更易发生血栓形成。2、血管源性:动脉瘤、动脉硬化时动脉硬化粥样物质形成的栓塞,近来有所增加。大的栓塞可来源于大的动脉粥样物质、血栓和胆固醇结晶的混合物,脱落到动脉循环。小的栓塞由于胆固醇结晶的释放或由于溃疡性动脉硬化斑点脱落引起。3、医源
3、性:心脏人工瓣膜置换和人工血管移植、动脉造影、血液透析的动静脉瘦、动脉内留置导管,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都可能引起动脉栓塞。临床表现:4、皮温降低:皮肤温度明显降低,触之冰凉,受累肢体皮温降低比栓塞部位低一个关节面,越远降低越明显,而且界限清楚。腹主动脉末端栓塞者,皮温改变约在双侧大腿和臀部,骼总动脉约大腿下部,股总动脉约在大腿中部,动脉约在小腿下部。5、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栓塞动脉处常有压痛,其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栓塞肢体严重缺血4-6小时,即可发生坏死。均有患侧肢体“5P”征:即疼痛(Pain).麻木(Parasthsia)、运动障碍(Paralysis)、厥冷苍白(Palor).动脉搏动消
4、失(Pulseless),就诊时间为发病后822h技术要求:送入导管后,作诊断性血管造影,明确阻塞程度、部位,将导管插至血栓上方或是导管头尽可能包埋在血栓内注药。(导管接近血栓,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提高溶栓效果,尿激酶直接激活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注入尿激酶溶栓,刚开始溶栓时,最少5-1Omin造影监测一次,再次造影观察血栓溶解情况。情况1:如完全再通,再注入50万单位,拔管回病房继续治疗。如血栓没有融开或动脉闭塞,保留溶栓导管,回病房继续用微量泵情况2:保留导管回病房,将导管接输液泵以每小时尿激酶10万U连续溶栓。观察患肢血运情况,24h后再次去介入导管室造影。了解血栓是否溶解,如果未
5、完全溶解继续原方案治疗,一般导管保留2-5d后拔除。低分子肝素500OU皮下注射,每日2次。导管操作一定要轻柔,以免损伤动脉壁,引起术后下肢渗出水肿。溶栓时机选择:对于新鲜血栓,病程在3d以内者,溶栓有效率高达100%o急性血栓形成的溶栓疗效优于慢性。从理论上讲,病程越长,血栓机化的可能性越大,而机化的血栓不能为尿激酶所溶解。但近来临床实践表明,病程较长的骼股动脉阻塞并不意味着阻塞段一定机化,溶栓后仍有较高的再通率。(1)对单侧下肢病变患者,采用健侧股动脉穿刺逆行插管,主要是因为溶栓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时间长(最少30min),术后加压包扎时间长(最少24h),这些措施若发生在患侧易引起新的血栓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肢 动脉 血栓 闭塞 介入 术后 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8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