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重点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平和县梨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
《省级重点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平和县梨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重点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平和县梨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14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施工总平面布置第1节工程概况第2节编制说明第3节施工布置的条件及原则第4节场地规划第5节施工道路及供水、电、排水系统布置第6节临时用地设施布置第7节现场管理措施第二章实施难点与对策第1节水土流失治理的难点与对策第2节本工程施工中的难点与对策第三章主要施工程序、方法第1节施工总则第2节施工准备工作计划第3节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部署第4节坡耕地整治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第5节排水沟工程施工第6节蓄水池工程施工第7节格宾网箱挡墙施工方案第8节土工布施工第9节机耕道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第10节浆砌片石挡土墙第11节生态绿化种植施工第12节清障工程施工第四章保证进度目标的措施第五章保证质量目标的措施第六章
2、保证安全目标的措施第七章保证文明施工的措施第八章保护环境的措施第九章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第十章人员劳动力安排第十一章风、水、电系统布置,骨料、混凝土系统布置及辅助生产企业设施第十二章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情况1、荒坡地种植巨菌草改善生态的新技术2、信息化管理新方法附表一:拟投入本合同工作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投入本标段劳动力计划表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第一章施工总平面布置第1节工程概况项目名称:2016年度省级重点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平和县梨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坂仔片)业主单位:平和县坂仔镇人民政府建设地点:平和县坂仔镇工期要求:2016年12月
3、10日前完成质量要求:达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及其他相关规范合格标准。合同工程内容:(1)坡改梯整治工程:人工修筑梯田146hf(整修水平梯田,整修反坡梯田);(2)排水沟、蓄水池、机耕道路工程;(3)护岸工程、生态绿化工程等。第2节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1)2016年度省级重点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平和县梨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坂仔片)的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图纸。(2)国家颁发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材料规范、质量标准化、法规文件及强制性条文,地方主管部门有关文件: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
4、2006);3、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16453-2006);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技术规范(GB/T16453.4-2006);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6、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7、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规范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3)公司有关质量、安全及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等企业标准。(4)现场实际踏勘情况,包括气象、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5)IS0900L2000国家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管理标准。2、编制原则(1)优化施工组织,全面规划,合理布置,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科学组织,确保工程如若按质按量完工。(2)采用现行有效的施工方法,合理选择施工方案,
5、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施工水平,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强化管理,精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3)严格控制安全施工管理,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4)现场材料堆码整齐,作到文明施工。(5)合理安排工期,为冬、雨季施工作好部署。3、编制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该项目工程的编制的,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其他工程等。编制范围为: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和设计图所包含的内容。第3节施工布置的条件及原则(1)布设条件: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及现场条件,本工程现场拟布设一个临时用地,临时用地布设具体地点在中标后与业主根据现场情况在具体确定。临时用地计划设置于较宽敞的空地。临时用地
6、采用彩钢板做围挡,临时用地面积按300平方米考虑(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2)布设原则:结合本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环境及施工特点,本工程施工布置按以下原则进行:a、所有的临时设施均按招标文件要求,业主提供的现场条件,结合现场考察信息在指定的施工场地进行规划布置,并在各生产、生活营地设围栏,尽量避免施工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出入造成影响。b、临时设施的规模和容量根据施工总进度及施工强度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精简、实用。c、临时设施采用集中管理、靠近施工点的方式布置,力求做到紧凑、合理、管理集中、调度灵活,方便使用。d、施工场地按有关规范要求配置足够的环保设施及消防设
7、施。第4节场地规划根据现场施工环境及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采用现场自拌彼。为满足於浇筑及砌筑砂浆的要求,现场布置松、砂浆拌和站;同时也设置材料仓库及钢筋、砂石等材料堆场等。拌和站均采取平地布置的形式。现场设置露天砂石骨料堆放场,拌和用砂石骨料自行购买并运入骨料堆放场,同时另设袋装水泥库。办公区域:现场设项目经理部办公室(含发包人及监理办公室)。施工管理人员住房、工人宿舍就近租用民房。第5节施工道路及供水、电、排水系统布置(1)施工道路:施工便道拟充分利用已现有的路网,并根据施工需要沿路修筑临时施工便道,以满足现场施工需要。(2)施工供水:根据工程布置特点及施工需要,结合现场地形和施工特点,拟采用
8、相对集中布置的方式供水,生活用水直接从业主提供的水源点引接,主管选用75IlnI镀锌管埋地铺设,支管采用50mm35mm镀锌管接引。(3)施工供电:现场施工用电从业主提供的变配电设施引接,根据各施工点的用电需要,集中统筹考虑,用电接引选用截面拟采用75m112铜芯绝缘导线。(4)应急电源:应急电源容量仅考虑杜浇捣、排水及照明用电,在生产设施营地各布置一台50kw柴油发电机组,当系统停电时,通过开关切换实现备用电源供电。(5)照明:现场临时设施照明采用220V照明线路,施工工作面照明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所需若干台100oW的碘鸨灯。(6)施工通讯:为确保各施工点,生产指挥系统及后勤的通讯联络,本工程
9、主要管理人员主要以手机通讯,工地办公室另安装固定电话一部及配备传真机,同时购置4台无线电对讲机供测量人员及调度人员使用。第6节临时用地设施布置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采取相对集中、方便施工的原则布置生产设施及辅助临时设施。根据施工需要及业主提供的场地特点及要求,拟在生产区域分别布置各类生产临时设施,具体如下:临时用地内设置拌和处、门卫值班室、水泥仓库、砂石堆放场、钢筋加工场、粒预制构件加工场及仓库,消防设施等临时房建。具体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第7节现场管理措施(1)由项目经理部制定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秩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工地卫生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成品保护管理的实施细则,并认真落实。施工
10、中,按平面布置图实施定位管理,施工现场内所有物品,严格按图定位,做到图物吻合。同时,根据工程进展,适时地对施工现场进行整理、整顿,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2)在临时设施处设置大门门卫进行管理,生产营地四周用砌体封闭与外围隔开管理。(3)在施工工区内的分叉路口、施工作业区域等处设置一切必要的醒目的信号和施工标志,包括标准的道路标志、报警信号、安全信号等,并标出工程名称、业主名称、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负责施工队及施工时段等,以使工程清楚、有序。(4)由项目技术质量管理组具体负责项目部制定的施工现场管理、施工次序管理、工地卫生管理及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的落实和执行。由项目安全管理组负责施工安全管理的落实和
11、执行;由材料计划组负责材料保护管理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派专人进行定期检查和处理,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施工顺利进行。第8节施工总平面布置图(1)、临时设置布局说明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平面及临时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实施封闭式管理。所有临时用房都在科室门牌做出标志,墙面及天棚均采用空心板屋面。卫生间、淋浴间及厨房等地面、墙裙铺设面砖,所有生活用房要求文明整洁。在仓库、食堂等易燃易爆处配置足够的消防设施,预防各种安全隐患的放生。a、临时施工道路施工主通道由城市道路到施工现场入口进出,场外交通道路利用现有城市道路,场内施工铺设临时道路。b、临时供水布置临时用水包括施工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
12、。其中施工用水包括硅及砂浆搅拌、养护、浇砖、模板湿润等。配水管网的布置方法根据本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经验,主杆线采用中48镀锌管,支管采用中25镀锌管。现场用水采用环向封闭布置,优点是能保证供水的可靠性,当管网某一处发生故障时,水仍可以正常使用。c、临时供电布置施工用电的估算:施工现场用电分动力与照明两类,照明用电按动力用电的10%计算。经用电量计算,在高峰施工期,考虑杜拦和、於泵送、钢筋、木工加工、铺装面板切割加工、水泵排水、生活照明用电等共计总用量为250KW。配电线路布置:根据总用电量,配电电压380/22OV引自建设方提供的电源,采用三相五线制架空配置,分支线用25平方塑料铜芯线接至各用电
13、设备。线路应尽量架设在道路内侧,保持线路水平,电线杆采用木杆,间距30米,分支线及引入线均应由电杆处接出。施工用电的配电箱要求设置于便于操作的地方,一般离地面高度不小于L2米,并且安装漏电保护器,配电箱必须使用劳动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2)、材料堆场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钢筋堆在现场仓库内并设加工棚。各种材料堆放,必须整齐、规范,铺装面板加工场及堆场计划分二处设置,具体见平面布置图。(3)、施工场地排水为确保施工期间场内排水畅通,施工前必须对本工程排水系统进行综合规划:(a)在施工场地周边开挖纵向排水边沟排水边沟底宽0.5米,深0.6米,沟内采用IOCnI细石柱铺底,240砖墙护坡,并且用水泥
14、砂浆粉刷,沟底纵坡不小于0.3%。穿越临时道路采用排水管过路,区域范围内的雨水及基槽内排水通过水泵排入明沟中排放。(b)当地面排水沟自流排水困难时,则考虑在边沟适当位置设置集水井,利用水泵强制排水,确保施工正常开展。(4)、临时设施的布置现场临时设施包括行政管理用房、生产车间、仓库及生活用房。生产车间包括工具库、钢筋加工、石材加工等。生活用房包括职工宿舍、食堂、厕所、浴室等。具体位置见施工平面布置图。(a)生活与工作区场地四周挖设临时排水沟,并在生活区设砖砌排水沟与周边排水接通。(b)生活区道路采用15厘米塘渣+10厘米C15柱面层。(c)生活废水经明沟直接排出场外。(d)生活污水采用蓄水池沉
15、淀集中,定期处理,生活垃圾袋装化。第二章实施难点与对策第1节水土流失治理的难点与对策1、水土流失概述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2、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2.1水力侵蚀水力
16、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2.2重力侵蚀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
17、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3、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3.1、自然因素气候:所有的气候因子都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其中暴雨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直接动力和主要气候因子,暴雨雨滴大,降雨动能大,溅蚀力强,形成的径流来势猛,历时短,强度大。地形地质:地面坡度、坡长、坡型等对水土流失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岩石性质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类型的形成,同时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的抗蚀能力。此外,岩层的倾斜度对水土流失也有影响。植被: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几乎在任何条件下植被都有阻缓水蚀和风蚀的作用。良好的植被,能够覆盖地面、截持降雨、
18、减缓流速、分散流量、过滤淤泥、固结土壤和改良土壤,能减少或防治水土流失。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就会产生和发展。3.2、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的潜在因素,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则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人为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开山采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而且呈现出随着人口不断增强的趋势。长期以来,人为违背自然规律的不合理活动是诱发和加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过快及人为破坏,形成了两个难以逆转的恶性循环。一是“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人口增长快,环境人口容量严重超载,不断破坏植被开垦荒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结
19、构不合理,耕地(主要是坡耕地)比例过大,农业经营粗放,生产水平很低,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退化严重,不能发挥生态防护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二是“越穷积累越少,积累越少越穷”的恶性循环。另外,滥挖、滥伐等人为破坏活动和近年来生产建设项目不注意水土资源、自然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保护,人为造成新增水土流失。3.3、 治理对策(1)加大宣传、执法力度通过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水土保持法律意识,要鼓励流域群众参与,发挥乡土知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使水土保持科学技术能够和当地的乡土知识建立起高度的兼容性,培养和提高当地群众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有效地保护和巩固水土保持项目
20、的成果,在实现流域群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制定地方配套规范性文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执法队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2)调整农业结构正是人类无节制的过度开垦,助长了各种自然因素对土地的破坏,这是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当前最紧要的是改变过去那种掠夺式的开发模式,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有计划地安排农、牧、林各业生产,大力发展林果业、畜牧业、加工业和旅游业,使各种产业协调发展,使生态环境良性循环。通过植树种草改变植被状况,截流降水,避免雨水直接冲刷坡面表土,减少地面径流,有效地防止地表被水冲刷。3.4、 加强工程措施分级截流泄洪在山丘自然林与耕地交界
21、处,即坡岗地上部建截流沟,截住山水,防止山水冲刷耕地;在岗坡地中部和岗坡地下部,也都分别开挖截流沟,中部截流沟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坡下建截流沟,既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又防止洪水倒灌。小塘坝工程在山与山之间的沟谷里,修建小塘坝蓄积地表水,既可以蓄洪调洪,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综合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水平台地与水平梯田这是最常用的坡面水土保持工程。水平台地适用于山顶和山腰,坡度较陡,地形破碎之处;水平梯田则适用于山脚的平缓地带。水平台地,即是在坡面沿水平方向修筑水平等高平台,水平台的台面供种植各种经济林木之用。水平梯田的修筑方法与水平台地大体相同,不同的是修筑在20度以下的坡度较平缓、土层较深厚
22、的地带。(3)谷坊工程在侵蚀沟的沟床或崩岗场的适当位置节节筑坝拦泥蓄水,缓和水流,提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沟床下切及岸壁崩塌,是稳定冲沟或崩岗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还可以调节迳流,提高地下水位,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促进崩岗迅速绿化,减少洪水挟带泥沙压盖下游农田、淤塞河道。(4)坡耕地改造在坡面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坡耕地,田面倾斜,起伏不平,无地填和排、灌沟渠,一遇大雨或水库放水灌溉,便造成大量水、土、肥流失,致使土层变薄,地力逐渐下降,所种植的农作物产量极低。改造坡耕地具体做法是:就地势平整田块地面,整修地埋和排灌系统,做到小丘合并,地面平整,隔土平整,地缘有度,地块基本方整顺直,过大分丘,保持大小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省级重点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工程 平和县 小流域 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84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