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2年版)教务处2022年5月30日目录一、专业名称及代码Ol二、入学要求01三、修业年限01四、职业面向01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01六、课程设置及要求03七、学周与学时安排28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30九、实施保障34十、毕业标准40十一、附录40十二、制定说明40一、专业名称及代码医学影像技术(520502)二、入学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三、修业年限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及代码所属专业类及代码对应
2、行业类别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行业企业标准和证书举例CT技术岗位、DR放射医学技士技术岗位、MRl技(师)资格、CT医药卫医学技术影像技师术岗位、超声技术设备上岗证、MRl生大类类(5205)卫生(84)(2-05-07-01岗位、核医学技术设备上岗证、彩超(52)岗位、介入诊疗技上岗证、DSA上岗术岗位等证等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具备“政治素质、人文情怀、职业道德、劳动精神
3、、工匠精神”,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行业的影像技师等岗位群(或行业),能够从事DR、CT、MRE超声、核医学和介入诊疗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3年后,应该承担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岗位诊疗操作并具有处理影像检查相关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职责、达到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水平。(二)培养规格1 .德育目标具备家国情怀、关爱社会、崇尚技术、诚信友善的匠人匠心型人才。2 .素质目标具备健全人格、健康体魄、科学素养、人文涵养和艺术审美能力;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作风严谨、热爱劳动,具有分析和解决所从事专业领域实务技术问题的全面
4、发展的高素质人才。3 .知识目标包括对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等的培养规格要求。具备道德法律、人文历史、艺术美学等通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具备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影像技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4 .能力目标包括对通用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等的培养规格要求。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应用职场所需的书面、口头、形体、图形等与他人有效沟通;具备全局观念,能够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良好的协调合作;能够运用自我学习的方法,有持续学习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备创新意识,能够运用基本的创新方法用于工作领域,改良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六、课程设置及要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
5、课程、实践性教学和活动课程四大部分。(一)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军事课、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学生劳动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大学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医学人文素养、形式与政策,共计约788学时,包括452理论学时,336实践学时。公共基础课旨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培养,使他们具备英语、计算机、语言文字书写与表达等应用的基本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同时也是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方
6、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1 .军事课:4学分,在线课程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112学时(2周),必修课。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开设,在线课程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112学时(2周)。考核方式:考查(注:军事技能训练期间,累积请假天数工总天数X40%或在线课程成绩不合格者,该课程考核均不合格,不授予学分)。2 .思想道德与法治:3学分,48学时(理论42学时,实践6学时),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
7、、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基础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法律素质、职业素质、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和法律规范上的知行统一,做社会主义和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开设方式:第一学年开设,2学时/周,24周。考核方式:考试。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学分,32学时(理论28学时,实践4学时),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
8、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设方式:第二学年开设,4学时/周,7周;2学时/周,2周。考核方式:考试。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3学分,48学时(理论42学时,实践6学时),必修课。本课程是面向高校本专科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通过系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理解其蕴含和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增进对其科学性系统性的把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
9、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开设方式:第三、四学期开设,4学时/周,7周;2学时/周,10周。考核方式:考试。5 .形势与政策:1学分,32学时(理论30学时,实践2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改善知识结构,了解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与进程,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渠道。开设方式: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8学时/学期。考核方式:考查。6 .大学生安全教育:2学分,在线课程26学时+讲座、活动6学时,必修课。本课程通过系统呈现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不安全因子,真正把
10、“我该怎么做”教授给同学们,从而提升同学们安全意识,预防风险,指导化解危险,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紧急事故的处理和救护。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开设,在线课程26学时+讲座、活动6学时。考核方式:考查(注:活动和讲座,累积不参加次数三总次数X40%或在线课程成绩不合格者,该课程考核均不合格,不授予学分)。7 .劳动教育:1学分,16学时(理论8学时,实践8学时),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引导学生认
11、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开设方式: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4学时/学期。考核方式:考查。8 .美育:2学分,32学时(理论22学时,实践10学时;包括在线课程24学时和线下课程8学时),必修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开设方式:第二、四学期开设,16学时/学期考核方式:考查。9 .大学体育:7学分,108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104学时),必修课。通过学
12、习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目的和任务,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具有健康的体魄,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与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力。开设方式:第一、二学年开设,2学时/周,54周。考核方式:考试。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8学时),必修课。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大学生解决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高我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
13、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开设,2学时/周,12周,8学时的讲座及心理健康团辅活动。考核方式:考试。11 .大学语文:2.5学分,36学时(理论32学时,实践4学时),必修课。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重要的工具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先行课。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鉴赏能力,拓宽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开设,4学时/周,6周,2学时/周,6周。考核方式:考查。12 .大学英语:8学分,128学时(理论11
14、8学时,实践10学时),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打下较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为以后的学术深造打下必要的跨国文化交际能力基础。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开设,6学时/周,12周;第二学期开设,2学时/周,14周。考核方式:考试。13 .计算机应用基础:2.5学分,42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38学时),必修课。本课程是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
15、素质和水平,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为学生将来利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开设方式:第二学期开设,4学时/周,7周;2学时/周,7周。考核方式:考查。14 .医学人文素养:3.5学分,56学时(理论32学时,实践24学时),必修课。本课程通过学习规范礼仪标准,与别人沟通方法和技巧,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只有与患者感情以及精神世界的互融,才能得到患者的理解、配合与支持,从而使我们的医疗工作的效果达到最大的优化,也才能使医患之间达到一种相互理解、彼此信赖的良好关系。而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是我们医疗工作中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作为培养医务
16、工作者的职业学校,有责任在这方面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开设方式:第二、三学期开设,2学时/周,28周。考核方式:考查。15 .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1学分,14学时(理论12学时,实践2学时),必修课。通过学习就业与创业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增强参与竞争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确立高尚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创业观念,培育健康的就业与创业心理,正确地选择职业或自主创业,成功地走向社会。16 方式:第四学期开设,2学时/周,7周。考核方式:考查。(二)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专业基础课旨在为专业核心课的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知识,是学生掌握专业知
17、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专业核心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各影像检查技术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为以后的定岗实习及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1 .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要(内科)、临床医学概要(外科)、妇产科学、医用物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放射物理与防护、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共计约630学时,包括506理论学时,124实践学时。(1)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6学分,96学时(理论80学时,实践16学时),必修课。通过学习正常人体形态与结构基础知识、细胞组织功能及各系统的组成和器官形态结构
18、、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基本功能,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及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开设,8学时/周,12周。考核方式:考试。(2)生理学基础:2.5学分,42学时(理论38学时,实践4学时),必修课。通过学习人体各系统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及其规律,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帮助学生用生理学知识去解释临床疾病的发病机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设方式:第二学期开设,4学时/周,7周;2学时/周,7周。考核方式:考查。(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3.5学分,56学时(理论44学时,实践12
19、学时),必修课。通过学习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熟悉常见病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方式:第二学期开设,4学时/周,14周。考核方式:考试。(4)临床医学概要(内科):6学分,98学时(理论86学时,实践12学时),必修课。通过学习病史采集、临床常用检查项目的体格检查、内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方式:第三学期开设,6学时/周,14周
20、;第四学期开设,2学时/周,7周。考核方式:考试。(5)临床医学概要(外科):2学分,28学时(理论22学时,实践6学时),必修课。通过学习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的某个阶段需要手术或以手术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使学生掌握外科基本技能及常见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临床分析及综合判断的能力。开设方式:第三学期开设,2学时/周,14周。考核方式:考查。(6)妇产科学:2.5学分,42学时(理论38学时,实践4学时),必修课。通过学习女性生殖系统及妊娠相关的生理和病理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之后的妇产科超声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
21、极性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开设方式:第四学期开设,4学时/周,7周;2学时/周,7周。考核方式:考查。(7)医用物理学:2.5学分,36学时(理论30学时,实践6学时),必修课。通过学习物质的基本规律及物理学对现代医药科学的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医学所需要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开设,2学时/周,6周;4学时/周,6周。考核方式:考试。(8)影像电子学基础:2.5学分,36学时(理论32学时,实践4学时),必修课。通过学习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电子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2、为学生的图像诊断和仪器应用、维护与开发提供电子学基础,提高学生运用电子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开设方式:第一学期开设,4学时/周,6周;2学时/周,6周。考核方式:考查。(9)放射物理与防护:2学分,28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4学时),必修课。通过学习放射基础理论和防护知识,帮助学生熟悉各种医学成像手段和设备所产生的射线,从而运用各种防护方法;提高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放射防护习惯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设方式:第二学期开设,4学时/周,7周。考核方式:考查。(10)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6学分,98学时(理论72学时,实践26学时),必修课。通过学习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城 护理 职业学院 医学影像 技术 专业人才 培养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85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