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数字化治安综合创新项目采购需求.docx
《景区数字化治安综合创新项目采购需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区数字化治安综合创新项目采购需求.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景区数字化治安综合创新项目采购需求一、项目概述1.l项目现状XXXX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0.04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圣地。不仅秀丽的景色和名胜古迹每年引众多游客纷沓而至,也是闲暇之余登山散步的风景地,是重点规划对象。景区不少山体与周边区域相连,环境道路复杂,人流量的激增给景区的管理带来挑战。虽有监控与巡逻人员,对园区现场的监督与安全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远远不够,比如:人员在游玩过程中失踪,迷路、意外伤害,手机没电无法联系等情况。一方面报警游客不能准确描述具体位置,民警找寻报警人会耗费大量时间;另一方面山体如果发生意外坠崖、刑事案件等突发警情,调度警力快速处置以及监控回溯都是难点。复杂
2、的景区救援和执法,对跨部门的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健全了部门间协同运行机制,建设常态化、可视化的景区管理工作流程和监管机制变得尤为重要。XX景区涉及的管理内容众多,治理工作异常繁重。在政府和公安创新改革和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单纯得依靠人员管理的模式已无法满足数字景区智慧管理的需求,物联网、移动终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带来的智能应用将对景区管理带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1. 2建设必要性信息化与物联网是目前城市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伴随着新一代通讯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运用,以科技创新引导管理创新成为必然趋势,将景区山体数字化、智慧化,解决山体游客援救及意外防范的迫切需求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科
3、技创新应用。XX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达3000万人次,因此产生的各类数据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利用、管理、共享这些数据资源并产生效益,是景区管理者重点考虑的。通过数字景区建设,汇集景区交通、景区管理、景区治安、景区应急等业务域的数据,为建设跨部门的业务协同智能应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奠定扎实基础。复杂的景区巡检和文明执法,对跨部门的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个别部门间存在的职责交叉分散、协调运行不畅等问题。随着“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建立健全了部门间协同运行机制,部门与部门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建设常态化、可视化的景区管理工作流程和监管机制变得尤为重要。通过景区数字化治安综合创新建设,覆盖XX风景名胜区的山
4、体区域,从提升景区救援效率,降低警情发生率两个角度提升景区山林安全水平。针对旅游警务敏感性强、安全要求高、人员流量大的特点,以及目前景区安防建设现状,赋能前端多维感知设备,系统包含救援管理驾驶舱、紧急求救管理模块、内容管理模块、设备状态管理模块、视频管理模块、策略管理模块、信息展示模块推动旅游景区治安管理创新和景区公安警情防控转型升级。实现接警服务时效化、指挥调度扁平化、巡逻防控网格化、监测智能化、治安管理多元化。二、建设要求1.1 项目目标及范围1 .1.1建设目标提升数字景区感知能力、认知能力、治理能力、指挥控制能力IT服务能力和数据开放能力,对景区“公安大脑”建设模式进行有益探索,推动公
5、安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景区综合管理服务能力。统筹XX景区信息化建设,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推广省、市统建系统,建设景区特色应用,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业务协同,支撑景区数字治理、优化景区资源配置、提升景区服务能力、助推景区数字经济,有力撬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平安、美丽、人文、幸福的数字景区,打造景区全国样板。景区山体数字化治安创新的建设,将不断完善景区救援综合治理,助力基于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的平台创新和实践应用治安的多层次模式创新,夯实景区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助推”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二2 .L2建设范围通过景区数字化治安综合创新建设,实现XX风景名胜区内山林整体防控能力,减少景区
6、安全盲区,增强意外事件救援能力,提升意外事件处置效率,全方位提升景区安全指数。2. 2系统总体架构基于XX省公安厅“公安大脑”顶层设计架构基础上,立足公安,聚焦“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的总体目标,坚持技术、机制、体制三轮驱动,以“情指勤舆”一体化建设为导向,结合公安大数据中台技术架构,实现集警情应急指挥、四维地理坐标导航、景区安全信息联动控制、AR实景导航、移动救援应用、救援指示装置、共享数据中心等核心应用为一体的景区四维地理救援系统。2. 3系统功能特点(1)广播提醒,各游步道及分岔口报警杆安全警示、求救装置提醒,后台可修改语音播报内容;(2)游步道救援装置一键求救,支持语音、视频通话;(3)
7、救援警示装置自带安防监控,可存储监控视频,远程可查看实时视频;(4)游步道救援装置提供报警引导、夜间LED照明、紧急呼叫按钮红色灯光闪烁,安全语音广播、手机充电、红外识别有无人、监测等辅助功能;(5)偏僻小路救援装置提供报警引导、一键报警功能;(6)手机充电:救援警示装置杆提供手机充电接口,供游客充电;(7)救援装置自带地理位置信息,显示具体编号。公安后台可直接识别求救人员具体地理位置;且规划便捷路线到达救援地点。(8)救援指挥平台警情优先层级实时更新告警。(9)救援人员AR实景导航快速到达救援点进行救援工作。2.4救援警示装置建设2.41山体救援装置山体杆安装在山体交叉路口或游行步道周边。安
8、装点需有4G信号及市电。该装置基于3m警杆设计,报警杆底部放置室外箱,内含电源。灯杆中部位置安装一键呼救面板,内含呼救按键、红外人感及操作说明面板。报警杆1.5m高度放置充电口。报警杆顶部安装LED红色报警灯、LED指示灯、监控摄像头、广播音箱。在报警杆高处,安装监控球机,通过网络连接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在识别到求救信号时,可远程查看现场情况。紧急呼救信号,由报警控制器接入,上报救援中心,支持语音对讲的一键呼救系统。在指定时段(可配置语音播报内容与间隔时间),如16:3018:00,通过人感模块识别到有人时,播放提醒下山语音,催促游人下山,播放间隔10分钟左右。在指定时段如未检测到有人信号,则每
9、30分钟左右广播一次。人感模块识别范围一般为120范围、8米以内。救援装置夜间(18:00-06:00)每10秒点亮紧急呼叫LED红色灯带,提醒遇险游客到达救援位置。夜间遇险游客可根据LED红灯引导往救援信号识别装置处集中,并进行呼救。救援信号识别装置提供手机充电接口,供遇险游客充电。一键报警支持语音对讲,并可查看报警人现场视频。山体杆2.4.2报警点位分布根据山地复杂地势情形,信号的覆盖范围及信号衰减。救援装置杆将在山体分岔口进行安装,确保平台准确及时完整的采集到前端设备信息,为管理人员管理景区辅以有效技术手段。山地情形复杂,合理间距的报警装置设置,使得一旦发生险情,被困人员能够以较快的速度
10、找到附近的报警救助装置快速报警,为救援人员救援赢得宝贵时间,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2.5系统平台建设2.5.1后台管理系统2.5.1.1警情应急处理警情应急处理模块主要包括预警信息实时更新,提醒救援任务接收,救援类型按优先级分类显示,指派救援任务,确保就近调度、快速反应,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和重大警情。2.5.L2救援任务管理游客紧急救援后系统自动报警通知,应急指挥人员可就近调度指派民警或社区安保人员执行救援任务,任务发起后会自动推送救援小程序,救援民警使用小程序完成救援任务。救援任务信息主要包括救援地理位置、报警原因、报警人员信息、联系方式、任务状态等信息。2.5.L3救援队伍管理平台上按照山
11、体区域分类创建街道村社网格力量、辖区平安联盟、公益救援队等组群,吸纳景区警保联动、西子义警志愿者批量注册加入组群,组成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专业多方施救队伍。内网侧平台收到遇险求救信息后,生成遇险救援任务推送至山体区域救援队伍成员,第一时间组建搜救队伍,缩短救援时间。2.5.L4救援路线规划救援路线规划模块实现景区山体路线信息采集及GIS图层绘制,根据GEO智能算法实现山体路线规划。路径规划概念图2.5.1.5救援路线AR导航利用AR技术,结合山体实时实景,在真实道路画面基础上,由虚拟模型、箭头、虚线等元素为救援民警指引方向。2.5.1.6景区安全信息联控基于物联网数据采集技术以及以本地规则
12、引擎联动控制技术,根据公安安全告示,结合防雷预警,台风预警、环境传感器、照度传感器等数据,实现设备自动控制,LED多媒体屏及广播信息动态调整,例如:指定时段语音播放下山提醒等。报警救援信息档案管理,通过统计、分析所有预警、报警信息,结合道路难度系数,进行数据分析,对整个景区网格化风险评估,可获知出警概率较高和高风险区域,给与更多的警示和风险管理。2.5.1.7AI视觉管理视觉分析功能包括Al视觉分析功能以及摄像头全生命周期管理。视觉分析结合人工智慧算法实现景区出入口人流量统计、人员滞留预警、危险时段人员上山报警等功能;摄像头生命周期管理是指摄像头的资产信息维护,包括添加、修改、删除、变更履历等
13、功能,摄像头信息主要有编号、名称、供应商、品牌、型号、连接方式(直连、流媒体)、所属灯杆等。2.5.L8救援管理驾驶舱救援管理驾驶舱结合GIS地图、三维建模技术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实现景区全貌一张图展示,主要内容包括警情实时展示、景区安全系数分析、救援任务实时跟踪、救援杆三维展示、救援路线展示等功能。2.5.L9综合信息管理综合信息管理包括定位信息图层管理、紧急求助信息展示、警情救援档案管理等。其中警情档案管理是指将执行不同警情救援的信息管理,以此查看该山体哪种类别状态突发比较严重,来进行警戒,防止多类事故发生。2.5.1.10用户管理模块用户信息管理:展示用户账号列表功能,增删改查用户信息功能,
14、绑定信息功能,角色解除绑定信息及禁止该用户功能信息。用户权限管理:按不同角色、权限等级用户实现不同控制模式。用户信息和权限管理是一种在系统中控制不同用户访问不同数据和功能的方式。它可以保护系统的安全性,避免数据泄露或误操作,也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让用户只看到和使用自己需要的内容。2.5.L11救援指挥模块救援指挥系统在救援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救援任务开始后救援队和待救援人员双方之间的联系存在着一些障碍,如沟通障碍、救援路线障碍、位置信息获取障碍等,指挥中心通过双方实时位置跟踪且和双方建立有效沟通,决策千里之外,全览整个救援过程,能够帮助救援队修正救援路线、引导待救援人员作出合理有效的决策。
15、2.5.1.12危险指数预警平台根据三维地理坐标系统、时间、气候、天气、山体生态系统等条件进行多维度实时分析,预测山区的危险指数,当某个地区危险指数过高时,及时对所在地区出现的人做出危险提示,做到事前有准备。2.5.1.13游客行径预测景区游客行径预测是指通过在景区部署移动信号监测设备或其他方式,收集游客在景区内的运动轨迹数据,然后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游客的行为特征、偏好、满意度等进行分析,从而为景区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提供优化提供依据。2.5.1.14山体生态系统建设景区山体地势复杂,未开发地区占比庞大,灌木丛生,加上气候因素,存在诸多未知情况,如春季山中毒蛇出没频繁,游客误入此类地区后对于救援队实
16、施救援也是一大挑战,山体生态系统通过对山体地理特征、道路特征、动植物特征等多种因素进行建模分析,为救援提供坚实基础地理信息。2.5.1.15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可针对景区需求接入配置传感器,实现景区空气质量等监测,对自然环境异常情况的监测,达到可追溯、可分析、可预警和可控制效果。例如:山体火情感知的烟感装置;测汛期山体滑坡导致杆子倾斜的感知设备。2.5.3山体救援小程序2.5.3.3救援点信息上传救援人员到达指定位置后,拍照取证,并对该救援事件进行文字描述,描述内容可进行保存,待救援任务完成后进行上传,并在系统平台保存该项救援任务信息,做到救援记录可查看、可修改。2.5.4山体路线测绘工具
17、基于GIS地图建设景区山体路线测绘工具,用于采集山体路线勘测,收集点位经度、纬度、海拔信息并提供点位之间通路关系,形成网格化山体路线图。同时,工具需提供后期修正路网功能为山体路网的持续优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2.5.5公众号推送在XX景区及XX旅游公众号可添加“景区救援”栏目推送,游客游玩时可推送介绍。便于了解该装置,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三、采购清单序号设备名称部件(功能类别)备注一、报警救援设备1山体杆杆体,本设备是一个智能化成套设备,外形呈柱型结构三边远角型结构复杂,除了考虑走线以外,还需要在内部划分设备仓,考虑多种不同类型、不同用途以及用户操作的多种设备安装。横截面多变;内部需要安装设备
18、,内部需达到IP55防护等级;不锈钢,产品均使用镀金加工,材料利用率较低加工工艺复杂,需经激光下料、冲床冲孔、折弯成型、通体焊接而成,后续工艺包括静电粉末喷涂,聚氨酯密封发泡工艺等。为了与项目需求和功能匹配,在杆体内部需预留设备安装空间保证设备安装与正常运行时散热,外形定制设计:杆体内设置电器安装仓,仓内器件按照要求,连接起来接入(包括嵌入式LED屏,人体感应、网关等)按照项目具体要求对所有功能在出厂前进行功能测试和调试,并进行高温静电粉末喷涂,喷涂要求高,能多色喷涂,具备项目LOGo等信息运输过程中需要使用木箱等有效的保护手段配件众多:机械门锁、较链、接线端子、接地铜排、接零铜排、内部设备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景区 数字化 治安 综合 创新 项目 采购 需求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87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