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院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设计说明.docx
《何院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院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设计说明.docx(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设计说明一、工程概述1.1 目的及任务依据受的委托,我司承担了何院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初步设计任务:我司于2022年2月上旬进行外业勘测,同年2月下旬完成初步设计任务。1.2 建设规模及路线基本走向万州区龙沙镇何院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位于龙沙镇,道路全长4702米,路面宽度为56米,并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表1-1路线一览表序号公路名称路线长度(m)路基宽度路面宽度1岩口至袁家坝47026.50m(6.50m)5.50m(6.OOm)1. 3编制原则农村通组公路建设应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节约环保、建养并重的原则,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应尽量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拆迁,结合绿化或采取相应工程
2、措施,与沿线自然村寨景观相协调。农村通组公路建设,应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强化路面铺装,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不良天气的通行能力。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并考虑近远期规划发展,按照“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技术标准,合理控制投资。既要节省工程数量,又能提高公路的使用效益。1.4技术标准根据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及万州区农村公路管理办法的要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注重环境保护。道路等级:四级公路一11类,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一1:主要技术指标表1-1序号标准名称标准单位规范规定采用值说明1设计速度公里/小时15152
3、平曲线最小半径m12193回头曲线最小半径m1010.657/2I最大纵坡1212V35最小坡长m45/6路基宽度m/6.50(5.50)7路面宽度m/6.00(5.00)8标准轴载KN1001009小桥洪水频率1/251/2510结构荷载等级/11涵洞洪水频率/12设计使用年限年881.5设计采用规范及依据(D交通部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2)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交通部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5)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
4、7)(6)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2018年第4号令)(8)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及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施工图设计)(交公路发(2007)358岩为粉砂质泥岩、砂岩、页岩及其间过渡类型,松散碎屑堆积物为第四系地层,碳酸盐岩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工程区属于亚热带温湿气候,具盆地和山区的气候特点,气候温暧潮湿,雨量充沛,水系发育。地下水的分布、埋藏特征与地层、构造、地貌密切相关,各含水岩层的展布严格受地质构造控制。碎屑岩类按其含水层特征可分为孔隙裂隙层间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孔隙裂隙
5、层间水一般具有层间水性质和出露位置高的特点;基岩裂隙水广泛分布于本工程区内,一般含水性差,富水程度低。松散碎屑堆积物类含水层多为孔隙潜水,其含水性受岩性控制,富水程度受堆积物位置高低和切割破坏程度控制。碳酸盐岩类在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过程中岩溶作用强烈,溶隙洞穴发育,该类岩组普遍含有岩溶水,为本区富水性最好的含水类型。2.3工程地质项目区地质构造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川东褶皱束北东端万县弧形构造带的方斗山冲断背斜北西翼。岩层产状N2040E/NWN2048,区内地层发育有多组裂隙,裂隙多为浅表张开,向深部闭合,一般延伸长度3IOnb裂隙平均间距0.8l.lm,总体属较发育。主要出露地层及岩性由老至新
6、分述如下: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灰灰绿色厚层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砂岩透镜体、页岩、碳质页岩、薄煤层。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灰黄、灰绿色中至厚层细粒岩屑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夹泥岩及页岩。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下部为灰、深灰色含介壳水云母页岩夹中厚层石英粉砂岩及介壳砂岩;中部由中厚层细粒亚岩屑砂岩,砂质页岩和泥岩组成;上部为含介壳页岩夹介壳灰岩、结晶灰岩及石英粉砂岩。号)二、沿线地理位置、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2.1 项目地理位置何院村位于龙沙镇东部,距龙沙镇政府驻地11公里,东靠浪渡镇,南邻长江支流甘宁河,西依岩口村,北与黄金村接壤。何院村是2
7、004年建制调整时由原何院村、平岩村两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何院村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海拔175520米,耕地面积2676.5亩,林地面积1935亩,有小二型水库1座,500立方米以上的山坪塘69口,村党支部有7个党小组,党员53名,有7个村民小组,727户2136人口。何院村地处偏僻山区,又属龙沙镇唯一的三峡移民村,近几年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产业发展以及阵地建设等方面得到了不断改善,全村达到社社通公路,硬化公路横贯整个何院村,辖区内有万羽养殖场2个,佛手基地500亩,移虾蟹特色养殖40亩,新建便民服务中心,五大功能齐全,新建卫生室,新建D级危房安置房11户。2.2 气象水文(1)气象项目区
8、位于中纬度,属湿润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全年的气压、温度、降水、日照等气候要素和天气特点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由于四川盆地盆周山地的阻挡,寒潮不易侵入,项目区气温比同纬度、同海拔的其他地区略高,冬暖春早,无霜期长。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17.8C,2IOeC的积温6357C,无霜期349天,年均日照数1295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1228mm,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布不均。5至9月降水集中,占全年的70.8%,降雨量最多年与最少年的变幅,一般在60080Omm之间,多年平均蒸发量为602三o(2)水文万本区出露地层按其岩性可分为碎屑岩、松散碎屑堆积物和碳酸盐岩三大类。碎屑2)砂、砂砾砂、砂卵石分布较少,
9、必须外购或开采山砂。有国道和乡村道路等,运输方便。3)水沿线水沟、水渠,水库可解决施工用水,生活用水则取自沿线村民饮水的水井。4)水泥本项目周围场镇无水泥厂,可考虑在万州科华水泥厂购买,距离道路起点约22km。5)粘土沿线岩层泥岩发育,易于风化,平缓斜坡及冲沟中都有粘土堆积,可根据工程需要就近取用。6)沥青本地不生产沥青,路用沥青需从外地购进。路面上面层用沥青可考虑使用优质进口沥青。7)钢材钢材可从外地购进,可采用公路运送,运输条件较好。四、路线设计4.1 路线平面设计原则(1)因原路基较窄,在测设时平面线形最大限度利用原有道路,局部路段进行改线和裁弯取直,平曲线不顺适处调整顺适。(2)综合考
10、虑平、纵、横的合理组合,灵活地掌握技术标准,改善路线线形质量,并与地形、地貌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3)本项目参照四级一【I类标准进行设计。侏罗系中统新阳沟组(J2x):灰、灰绿色中厚层细砾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及石英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页岩及介壳砂岩,上部为泥岩为主夹砂岩。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XS):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夹黄灰色长石砂岩。第四系残坡积(Q4edl):主要粉质粘土夹泥岩、砂岩碎石,碎石含量约20%,粉质粘土含量约80%,含水率中等,韧性、粘性中等,呈可塑一硬塑状,摇震反应慢,厚0.206.50m。该层于沟谷及山坡,厚度分布不均。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11、-2015),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Vl度。场区未见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基本稳定。地质构造环境一般,场区总体稳定性较好,适宜修建公路路基。2.4 工程地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l度。2.5 不良地质作用根据沿线地质调查,项目区未见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亦无断层通过,场地稳定性好。三、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路线区路基填料丰富。在工程建设期间,路基填料应集中设置取土坑和利用路基开挖土石填筑路基。对取、弃土坑的设置,应本着节约用
12、地,保护周围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原则,选择荒地或结合当地土地开发综合利用。D石料该段石料分布较多,可开采。六、路基、路面6.1 路基横断面布置路拱横坡为双向坡。在地形、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路基宽度宜尽量加宽,以确保公路的长期使用。超高方式绕公路中心旋转。超高值按交通部颁发的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中有关规定执行。6.2 横断面超高、加宽路基超高情况按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中有关规定执行。6.3 填方路基设计路堤边坡坡率应根据填料性质、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地质条件良好,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下
13、表表6-1的规定值。表6-1路堤边坡坡率填料类别边坡坡率上部高度(S8m)下部高度(S12m)填土边坡1:1.51:1.75填石边坡1:1.31:1.5砌石路基中的石材应选用当地不易风化的灰岩、砂岩等块片石,其边坡坡率不得小于1:0.75。浸水路堤在设计水位以下的边坡坡率可采用1:2,并视水流情况采取边坡加固及防护措施。应因地制宜设置浆砌块石护肩、护脚和路肩挡墙、路堤挡墙等支挡工程以确保路基稳定性。6.4 路基压实路基应有足够的压实度,压实度应符合表6-2的要求。特别要注意对桥台背、涵台背、挡墙背作重点夯实。路基压实度不足的填方路段,应采取简易路面过渡,待路基自然沉降稳定后再铺筑新路面。6.5
14、 路线纵断面设计原则(1)建设项目尽量减少拆迁,尽量利用旧路,为了避免大填大挖,减少水土流失,对于受限路段,采用技术指标下限,尽量不占用有限耕地资源和诱发新的路基病害和地质次生灾害。(2)对旧路纵坡较大路段,为保障行车安全,在长陡坡、高岩、陡坎等路段两端设置强制减速带、警告标志、安全护栏等安全设施。(3)对于工程艰巨、地质复杂路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平纵指标可适当降低,路基宽度经论证可适当减窄,但降低技术标准路段的总长度不得大于项目总里程的20%,降低指标路段应做好相应的安保设施。五、安防本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以国标GB5768.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以及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
15、设计规范JTGD81-2017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手册JTGD82-2009等作为基本依据,适当借鉴近几年行业内形成的各种规范的送审稿或报批稿如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的规定。5.1 安全性原则交通安全设施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安全设施设计的成败,以能否保证安全性作为第一检验标准。为保障安全性,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的有关规定,完善沿线交通安全设施。5.2 经济实用性原则本路安全设施的设计,坚持经济性原则,在满足规范性和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力求降低造价。灰岩、
16、砂页岩及泥岩弱风化1:0.51:0,75岩体较不完整,裂缝较多弱风化1:0.51:1地岩明边坡弱风化1:0.75-1:16、填方基底处理及软土地基处理路堤在施工前应清除地表植物根径、耕植土、淤泥等,水田或集水洼地地段应开沟、排水、晒干、清淤,并做好施工期间的排水工作;另外,地面横坡陡于1:5的填方路基,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Om,并设置向内3%斜坡。处于水田或河床路段的路基河床沟槽有可塑软塑低液粘土,具有中等压缩性,厚度2m4m,其特征具有含水量较高、液限低、空隙比较大,力学指标低,为了路堤稳定,在填筑前必须对地基进行换填或抛石挤淤特殊处理。当软基较浅(H2m)或局部少量淤泥质土时
17、采用全部挖出换填挖方中的碎石土或石方处理;当软基较深(H=2.0m-4.Om)采用抛石挤淤处理,用重型压路机分层将片石压入软基中,并反复碾压直到地基稳定。七、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7.1 路基排水路基排水设施应与农田排灌系统相协调,并确保排水畅通。边沟尺寸采用底宽40cm,深40Cln的矩形边沟,边沟底采用5cm厚C20小石子混凝土铺底,沟墙采用C20混凝土现浇。7.2 路面排水不考虑集中排水,采用漫流形式将路面水排除。7.3 路基边坡防护7.3.1 设计原则(1)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分布情况,采取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并与
18、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压实度最小值表62填挖类别零填及挖方填方路床顶面以卜深度(m)0-0.30.30.80.87.51.5压实度(气)294294293905、挖方路基设计土质路堑边坡坡率应按表6-3并结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施工方法等确定。表6-3土质路36边坡坡率土地类别边坡坡率粘土、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3的粉土1:1中密以上的中砂、粗砂、砾砂1:1.5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用砾土胶结和密实1:0.75中密1:1岩质路堑边坡坡率应按表6-4并结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施工方法等确定。岩质路堂边坡坡率表6-4边坡岩体类型风化程度边坡坡率H15m15mH20m灰岩
19、、裂隙发育较少砂、未风化、微风化1:0.1-1:0.31:0.11:0.3页岩边坡弱风化1:0.11:0.31:0.31:0.5灰岩、裂缝较少的砂、页未风化、微风化1:0.11:0.31:0.31:0.5岩及泥岩弱风化1:0.37:0.5:0.75岩体较完整、裂缝较多的未风化、微风化1:0.31:0.5灰岩、砂页岩及泥岩弱风化1:0.51:0.75岩体较不完整,裂缝较多羽风化1:0.5-1:1地岩质边坡弱风化1:0.75-1:1边坡岩体类型风化程度边坡坡率H15m15BH20m灰岩、裂隙发育较少砂、未风化、微风化1:0.1-1:0.31:0.1-1:0.3页岩边坡弱风化1:0.11:0.31:
20、0.37:0.5灰岩、裂缝较少的砂、页未风化、微风化1:0.1-1:0.31:0.3-1:0.5岩及泥岩弱风化:0.51:0.5-1:0.75岩体较完整、裂缝较多的未风化、微风化1:0.31:0.5(4)墙身坛工容重2=24KNm3。挡墙稳定系数:抗滑稳定系数KCeI.3;抗倾覆稳定系数KoBL5。7.4.2路堤及路肩挡墙构造和材料要求(1)对于浸水衡重式路肩挡上墙和浸水路堤墙均采用C20片石混凝土砌筑,对于一般衡重式路肩挡土墙挡墙均采用C20片石混凝土砌筑。挡墙所用片石应匀质、不易风化、无裂隙且标号不低于MU30,对于路堑挡墙采用C20片石混凝土砌筑,挡墙所用片石应匀质、不易风化、无裂隙且标
21、号不低于MU30,石料规格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片石混凝土中片石掺量不应超过总体积的20%。(2)沿墙长每隔1015m和与其它建筑物连接处应设置伸缩缝,在基底的地层变化处,应设置沉降缝。伸缩缝和沉降缝可合并设置,缝宽2c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絮,塞入深度不小于15cm。(3)沿墙高和墙长应设置泄水孔,按上下左右每隔23m交错布置。折线墙背的易积水处亦应设置。泄水孔采用直径IOCm的PVC管安装。最下一排泄水孔应高出地面或常水位30cm。为防止泄水孔堵塞,在泄水孔进口下部应设置20Cm厚C15碎隔水层,不使积水渗入基底.挡墙墙背50cm范围内回填碎石作为反滤层,外侧铺设渗水土工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何院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设计说明 人居 环境 改善 工程 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9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