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院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院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设计说明.docx(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设计说明一、工程概述1.1 目的及任务依据受的委托,我司承担了何院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初步设计任务:我司于2022年2月上旬进行外业勘测,同年2月下旬完成初步设计任务。1.2 建设规模及路线基本走向万州区龙沙镇何院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位于龙沙镇,道路全长4702米,路面宽度为56米,并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表1-1路线一览表序号公路名称路线长度(m)路基宽度路面宽度1岩口至袁家坝47026.50m(6.50m)5.50m(6.OOm)1. 3编制原则农村通组公路建设应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节约环保、建养并重的原则,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应尽量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拆迁,结合绿化或采取相应工程
2、措施,与沿线自然村寨景观相协调。农村通组公路建设,应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强化路面铺装,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不良天气的通行能力。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并考虑近远期规划发展,按照“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技术标准,合理控制投资。既要节省工程数量,又能提高公路的使用效益。1.4技术标准根据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及万州区农村公路管理办法的要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注重环境保护。道路等级:四级公路一11类,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一1:主要技术指标表1-1序号标准名称标准单位规范规定采用值说明1设计速度公里/小时15152
3、平曲线最小半径m12193回头曲线最小半径m1010.657/2I最大纵坡1212V35最小坡长m45/6路基宽度m/6.50(5.50)7路面宽度m/6.00(5.00)8标准轴载KN1001009小桥洪水频率1/251/2510结构荷载等级/11涵洞洪水频率/12设计使用年限年881.5设计采用规范及依据(D交通部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2)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交通部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5)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
4、7)(6)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2018年第4号令)(8)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及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施工图设计)(交公路发(2007)358岩为粉砂质泥岩、砂岩、页岩及其间过渡类型,松散碎屑堆积物为第四系地层,碳酸盐岩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工程区属于亚热带温湿气候,具盆地和山区的气候特点,气候温暧潮湿,雨量充沛,水系发育。地下水的分布、埋藏特征与地层、构造、地貌密切相关,各含水岩层的展布严格受地质构造控制。碎屑岩类按其含水层特征可分为孔隙裂隙层间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孔隙裂隙
5、层间水一般具有层间水性质和出露位置高的特点;基岩裂隙水广泛分布于本工程区内,一般含水性差,富水程度低。松散碎屑堆积物类含水层多为孔隙潜水,其含水性受岩性控制,富水程度受堆积物位置高低和切割破坏程度控制。碳酸盐岩类在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过程中岩溶作用强烈,溶隙洞穴发育,该类岩组普遍含有岩溶水,为本区富水性最好的含水类型。2.3工程地质项目区地质构造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川东褶皱束北东端万县弧形构造带的方斗山冲断背斜北西翼。岩层产状N2040E/NWN2048,区内地层发育有多组裂隙,裂隙多为浅表张开,向深部闭合,一般延伸长度3IOnb裂隙平均间距0.8l.lm,总体属较发育。主要出露地层及岩性由老至新
6、分述如下: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灰灰绿色厚层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砂岩透镜体、页岩、碳质页岩、薄煤层。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灰黄、灰绿色中至厚层细粒岩屑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夹泥岩及页岩。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下部为灰、深灰色含介壳水云母页岩夹中厚层石英粉砂岩及介壳砂岩;中部由中厚层细粒亚岩屑砂岩,砂质页岩和泥岩组成;上部为含介壳页岩夹介壳灰岩、结晶灰岩及石英粉砂岩。号)二、沿线地理位置、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2.1 项目地理位置何院村位于龙沙镇东部,距龙沙镇政府驻地11公里,东靠浪渡镇,南邻长江支流甘宁河,西依岩口村,北与黄金村接壤。何院村是2
7、004年建制调整时由原何院村、平岩村两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何院村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海拔175520米,耕地面积2676.5亩,林地面积1935亩,有小二型水库1座,500立方米以上的山坪塘69口,村党支部有7个党小组,党员53名,有7个村民小组,727户2136人口。何院村地处偏僻山区,又属龙沙镇唯一的三峡移民村,近几年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产业发展以及阵地建设等方面得到了不断改善,全村达到社社通公路,硬化公路横贯整个何院村,辖区内有万羽养殖场2个,佛手基地500亩,移虾蟹特色养殖40亩,新建便民服务中心,五大功能齐全,新建卫生室,新建D级危房安置房11户。2.2 气象水文(1)气象项目区
8、位于中纬度,属湿润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全年的气压、温度、降水、日照等气候要素和天气特点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由于四川盆地盆周山地的阻挡,寒潮不易侵入,项目区气温比同纬度、同海拔的其他地区略高,冬暖春早,无霜期长。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17.8C,2IOeC的积温6357C,无霜期349天,年均日照数1295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1228mm,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布不均。5至9月降水集中,占全年的70.8%,降雨量最多年与最少年的变幅,一般在60080Omm之间,多年平均蒸发量为602三o(2)水文万本区出露地层按其岩性可分为碎屑岩、松散碎屑堆积物和碳酸盐岩三大类。碎屑2)砂、砂砾砂、砂卵石分布较少,
9、必须外购或开采山砂。有国道和乡村道路等,运输方便。3)水沿线水沟、水渠,水库可解决施工用水,生活用水则取自沿线村民饮水的水井。4)水泥本项目周围场镇无水泥厂,可考虑在万州科华水泥厂购买,距离道路起点约22km。5)粘土沿线岩层泥岩发育,易于风化,平缓斜坡及冲沟中都有粘土堆积,可根据工程需要就近取用。6)沥青本地不生产沥青,路用沥青需从外地购进。路面上面层用沥青可考虑使用优质进口沥青。7)钢材钢材可从外地购进,可采用公路运送,运输条件较好。四、路线设计4.1 路线平面设计原则(1)因原路基较窄,在测设时平面线形最大限度利用原有道路,局部路段进行改线和裁弯取直,平曲线不顺适处调整顺适。(2)综合考
10、虑平、纵、横的合理组合,灵活地掌握技术标准,改善路线线形质量,并与地形、地貌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3)本项目参照四级一【I类标准进行设计。侏罗系中统新阳沟组(J2x):灰、灰绿色中厚层细砾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及石英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页岩及介壳砂岩,上部为泥岩为主夹砂岩。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XS):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夹黄灰色长石砂岩。第四系残坡积(Q4edl):主要粉质粘土夹泥岩、砂岩碎石,碎石含量约20%,粉质粘土含量约80%,含水率中等,韧性、粘性中等,呈可塑一硬塑状,摇震反应慢,厚0.206.50m。该层于沟谷及山坡,厚度分布不均。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11、-2015),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Vl度。场区未见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基本稳定。地质构造环境一般,场区总体稳定性较好,适宜修建公路路基。2.4 工程地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l度。2.5 不良地质作用根据沿线地质调查,项目区未见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亦无断层通过,场地稳定性好。三、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路线区路基填料丰富。在工程建设期间,路基填料应集中设置取土坑和利用路基开挖土石填筑路基。对取、弃土坑的设置,应本着节约用
12、地,保护周围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原则,选择荒地或结合当地土地开发综合利用。D石料该段石料分布较多,可开采。六、路基、路面6.1 路基横断面布置路拱横坡为双向坡。在地形、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路基宽度宜尽量加宽,以确保公路的长期使用。超高方式绕公路中心旋转。超高值按交通部颁发的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中有关规定执行。6.2 横断面超高、加宽路基超高情况按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中有关规定执行。6.3 填方路基设计路堤边坡坡率应根据填料性质、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地质条件良好,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下
13、表表6-1的规定值。表6-1路堤边坡坡率填料类别边坡坡率上部高度(S8m)下部高度(S12m)填土边坡1:1.51:1.75填石边坡1:1.31:1.5砌石路基中的石材应选用当地不易风化的灰岩、砂岩等块片石,其边坡坡率不得小于1:0.75。浸水路堤在设计水位以下的边坡坡率可采用1:2,并视水流情况采取边坡加固及防护措施。应因地制宜设置浆砌块石护肩、护脚和路肩挡墙、路堤挡墙等支挡工程以确保路基稳定性。6.4 路基压实路基应有足够的压实度,压实度应符合表6-2的要求。特别要注意对桥台背、涵台背、挡墙背作重点夯实。路基压实度不足的填方路段,应采取简易路面过渡,待路基自然沉降稳定后再铺筑新路面。6.5
14、 路线纵断面设计原则(1)建设项目尽量减少拆迁,尽量利用旧路,为了避免大填大挖,减少水土流失,对于受限路段,采用技术指标下限,尽量不占用有限耕地资源和诱发新的路基病害和地质次生灾害。(2)对旧路纵坡较大路段,为保障行车安全,在长陡坡、高岩、陡坎等路段两端设置强制减速带、警告标志、安全护栏等安全设施。(3)对于工程艰巨、地质复杂路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平纵指标可适当降低,路基宽度经论证可适当减窄,但降低技术标准路段的总长度不得大于项目总里程的20%,降低指标路段应做好相应的安保设施。五、安防本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以国标GB5768.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以及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
15、设计规范JTGD81-2017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手册JTGD82-2009等作为基本依据,适当借鉴近几年行业内形成的各种规范的送审稿或报批稿如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的规定。5.1 安全性原则交通安全设施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安全设施设计的成败,以能否保证安全性作为第一检验标准。为保障安全性,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的有关规定,完善沿线交通安全设施。5.2 经济实用性原则本路安全设施的设计,坚持经济性原则,在满足规范性和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力求降低造价。灰岩、
16、砂页岩及泥岩弱风化1:0.51:0,75岩体较不完整,裂缝较多弱风化1:0.51:1地岩明边坡弱风化1:0.75-1:16、填方基底处理及软土地基处理路堤在施工前应清除地表植物根径、耕植土、淤泥等,水田或集水洼地地段应开沟、排水、晒干、清淤,并做好施工期间的排水工作;另外,地面横坡陡于1:5的填方路基,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Om,并设置向内3%斜坡。处于水田或河床路段的路基河床沟槽有可塑软塑低液粘土,具有中等压缩性,厚度2m4m,其特征具有含水量较高、液限低、空隙比较大,力学指标低,为了路堤稳定,在填筑前必须对地基进行换填或抛石挤淤特殊处理。当软基较浅(H2m)或局部少量淤泥质土时
17、采用全部挖出换填挖方中的碎石土或石方处理;当软基较深(H=2.0m-4.Om)采用抛石挤淤处理,用重型压路机分层将片石压入软基中,并反复碾压直到地基稳定。七、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7.1 路基排水路基排水设施应与农田排灌系统相协调,并确保排水畅通。边沟尺寸采用底宽40cm,深40Cln的矩形边沟,边沟底采用5cm厚C20小石子混凝土铺底,沟墙采用C20混凝土现浇。7.2 路面排水不考虑集中排水,采用漫流形式将路面水排除。7.3 路基边坡防护7.3.1 设计原则(1)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分布情况,采取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并与
18、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压实度最小值表62填挖类别零填及挖方填方路床顶面以卜深度(m)0-0.30.30.80.87.51.5压实度(气)294294293905、挖方路基设计土质路堑边坡坡率应按表6-3并结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施工方法等确定。表6-3土质路36边坡坡率土地类别边坡坡率粘土、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3的粉土1:1中密以上的中砂、粗砂、砾砂1:1.5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用砾土胶结和密实1:0.75中密1:1岩质路堑边坡坡率应按表6-4并结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施工方法等确定。岩质路堂边坡坡率表6-4边坡岩体类型风化程度边坡坡率H15m15mH20m灰岩
19、、裂隙发育较少砂、未风化、微风化1:0.1-1:0.31:0.11:0.3页岩边坡弱风化1:0.11:0.31:0.31:0.5灰岩、裂缝较少的砂、页未风化、微风化1:0.11:0.31:0.31:0.5岩及泥岩弱风化1:0.37:0.5:0.75岩体较完整、裂缝较多的未风化、微风化1:0.31:0.5灰岩、砂页岩及泥岩弱风化1:0.51:0.75岩体较不完整,裂缝较多羽风化1:0.5-1:1地岩质边坡弱风化1:0.75-1:1边坡岩体类型风化程度边坡坡率H15m15BH20m灰岩、裂隙发育较少砂、未风化、微风化1:0.1-1:0.31:0.1-1:0.3页岩边坡弱风化1:0.11:0.31:
20、0.37:0.5灰岩、裂缝较少的砂、页未风化、微风化1:0.1-1:0.31:0.3-1:0.5岩及泥岩弱风化:0.51:0.5-1:0.75岩体较完整、裂缝较多的未风化、微风化1:0.31:0.5(4)墙身坛工容重2=24KNm3。挡墙稳定系数:抗滑稳定系数KCeI.3;抗倾覆稳定系数KoBL5。7.4.2路堤及路肩挡墙构造和材料要求(1)对于浸水衡重式路肩挡上墙和浸水路堤墙均采用C20片石混凝土砌筑,对于一般衡重式路肩挡土墙挡墙均采用C20片石混凝土砌筑。挡墙所用片石应匀质、不易风化、无裂隙且标号不低于MU30,对于路堑挡墙采用C20片石混凝土砌筑,挡墙所用片石应匀质、不易风化、无裂隙且标
21、号不低于MU30,石料规格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片石混凝土中片石掺量不应超过总体积的20%。(2)沿墙长每隔1015m和与其它建筑物连接处应设置伸缩缝,在基底的地层变化处,应设置沉降缝。伸缩缝和沉降缝可合并设置,缝宽2c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絮,塞入深度不小于15cm。(3)沿墙高和墙长应设置泄水孔,按上下左右每隔23m交错布置。折线墙背的易积水处亦应设置。泄水孔采用直径IOCm的PVC管安装。最下一排泄水孔应高出地面或常水位30cm。为防止泄水孔堵塞,在泄水孔进口下部应设置20Cm厚C15碎隔水层,不使积水渗入基底.挡墙墙背50cm范围内回填碎石作为反滤层,外侧铺设渗水土工布。
22、当墙后渗水量较大或在集中水流处(如泉水等),为了减少动水压力对墙身的影响,应加密、加大泄水孔尺寸或增设纵横向地下排水设备(如渗水暗沟等)。其出水口下部应采取措施,防止水流冲空基础。(4)抗滑凸槽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挡墙抗滑移稳定,其施工时应与挡墙基础整体浇注,挡墙基底与防滑凸梯连接处应凿毛处理,并应保证上部片石混凝土中片石不小于20%埋入混凝土防滑凸梯中。(2)路基坡面的防护是在稳定的边坡上设置。路基支挡结构在满足各种荷载组合下保证路基及支挡结构的稳定、坚固耐用下设置。7. 3.2路堤边坡防护防护形式与路基路面排水方案统一考虑,主要采用护肩、护脚及挡土地等措施。8. 3.3特殊路堤边坡防护(
23、1)水田或优良农耕区路基填方,为节约土地,填方坡脚增设护脚墙(墙高13m)。(2)当地面横坡陡于1:2.5时,原则上应在填方坡脚处设置挡土墙或护脚挡护,具体设置视实际情况而定。(3)受地形、地物限制路段,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护脚、护肩、路肩挡土墙或路堤挡土墙等。护肩高度l3m,用于横坡较陡但填高不高处的路基边缘加固;当稳定的斜坡坡面延伸过长时,可在坡脚设置护脚以收缩坡脚,护脚须置于基岩上。7. 3.4挖方边坡防护挖方边坡视其高度、覆盖层厚度、岩土界面、岩土体特征、边坡稳定情况进行防护,其防护形式以仰斜式挡土墙为主;对高陡边坡及欠稳定边坡,则加强工程防护。对于整体稳定性较好的厚层岩石边坡,则采取光面
24、爆破的开挖方式,开挖后的坡面实行自然裸露的防护形式。7.4挡土墙7.4.1 设计参数(1)设计荷载:公路一11级。(2)挡墙基底摩擦系数f=0.4(岩质地基(3)墙背填料计算内摩擦角=350,填料容重l=21KNm8.1 设计标准及路面结构设计8.1.1 设计标准道路等级:四级一II类;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15k11)h:沥青路面设计年限:8年;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自然区划:V28.1.2 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1)沥青路面设计:执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9.1.1条规定。(2)沥青路面施工:执行公路沥青路
25、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1.0.4条“气温及雨天施工”的规定、4.2.1条“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规定,以及4.8.2条“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4.8.5条和4.8.6条“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的技术要求”、4.9.2条“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4.10.1条“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5.3.4条“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及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技术要求”、11.4.3条“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的项目与频度”、11.4.5条“公路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等相关规定。(3)基
26、层: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中4.2.4条水泥稳定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规定、5.1.6条、5.1.8条关于“施工气温要求”及基层压实标准的规定。底基层: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中4.2.4条水泥稳定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规定、5.1.6条、5.1.9条关于“施工气温要求”及(5)挡土墙基础应置于稳定基岩中,基础的埋深不小于LOn1,墙趾外襟边宽度要求详见挡墙标准断面设计图。7.4.3路肩挡墙构造和材料要求(1)设计参数设计荷载:公路一H级。挡墙基底摩擦系数f=0.4(岩质地基)。墙背填料计算内摩擦角=35,填料容
27、重=21KN113墙身烤工容重Y=24KNi113挡墙稳定系数:抗滑稳定系数Kc2L3;抗倾覆稳定系数Ko2L5.(2)挡墙构造和材料要求挡墙采用C20片石混凝土砌筑。每隔1015m和与其它建筑物连接处设置一道沉降伸缩缝,缝宽2cm。路堑墙墙背回填时,采用50cm厚碎石填料回填,并注意在PVC管周围填筑透水性良好的碎石,以保证PVC管排水畅通。泄水孔采用。5OmmPYC管,间距为23m,左右交错布置。(3)注意事项基底置于稳定基岩中,嵌入深度不小于LOm,如现场开挖后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图纸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做相应调整。八、路面结构8.1 路面概况工技术与经验,并结合各阶段设计的批复与审查意见
28、,拟定的路面结构组合如下:表8.1-2路面结构组合(总厚度46.Ocm)fJ结构层位厚度(cm)结构形式与混合料类型1上面层3ACT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2下面层4AC-16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3基层18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底基层205%水泥稳定级配6窄石注:基层、底基U中粉煤灰掺Ift为建议掺量.实际掺量应由实险确定:路基回弹模量35即a08.1.5 路面结构计算本项目沥青碎路面的设计年限为8年,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标准轴载(100KN)作用次数为:Ne=118.23万次,设计弯沉40.30(0.0Imn)。袤81-3段验收弯沉值层位结构层材料厚度(Cm)层顶面脸收弯沉(SOlmm)上
29、面层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340.2下面层AC-16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45.1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852.0底基层水泥稔定级配碎石20134.1注:路基顶而交工验收弯沉(ft:LS=266.2(0.0Imm)(根据“公路淅声路面设计现他”计算).路面结构(一):上面层:3cm厚ACT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结构层:乳化沥青粘层下面层:4cm厚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结构层:透层基层:刨除新建20cm厚C25水泥混凝土面板调平层:原有填隙碎石调平层底基层:原有片碎石局部换填路面结构(二):底基层压实标准的规定。8.1.6 现有道路现状及评价(1)本项目原有设计图纸及相关养护资料缺失,项目组
30、通过走访本项目相关管理及养护人员,并结合路面结构层厚度实地良策报告,调查得出本项目原路面结构型式。图8-1重载,路面面板碎裂,路面水毁严重,通行条件差(2)原路路面结构形式表8.17原路面结构形式路段或桩号原路面结构形式o+ooo-K4-oo1822Cm水泥混凝土面板+1530Cm碎石垫层(3)对现场道路路面评价在龙沙镇何院村,通村主要道路现状为3.5m宽水泥道路,现状道路宽度过窄且路面破损严重,导致车辆通行不畅;且道路沿线指示牌缺失,沿线排水设施不够完善,沿路的多户村民出行不便,甚至还存在着安全隐患。本项目公路等级的提升,路线指标得到改善,可以利用原路面结构的路段较少本项目老路路面结构基本不
31、利用,板后加铺沥青面板。8.1.4路面结构设计,因此本项目按新建路面结构考虑。部分路段利用原有基层,刨铳更换原有混凝土面根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参照现场路面调查、试验检测资料及当地路面施(4)水:水应洁净,不含有害物质。来自可疑水源的水应按照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O57-94要求进行试验,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水源不得使用。混合料中的碎石级配范围要求见表8-2-1,基层压实度及7d龄期的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见表8-2-2表8-27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集料的颗粒组成范围结构类型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的)的质量百分率(%)31.519.09.54.752.360.60.075l,-.10
32、068-86385822-3216-288750-3表8-2-2水泥建定碎石基层的强度和压实度要求项11抗压强度(MPa)压实度(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OT5不小于98注;1、压实度标准及抗压强度成型采用振动法压实成型,2、表中抗压强度要求为设计值,为避免因混合得高散性较大,考虑95%的保证率系数水泥用般增大,基层、底基层的偏差系数宜控制在10%以内.魄工过程中.抗乐强度检验时以范阚控制即控制强度的上、下限.基层控制在3.04.5XPa之间,底基层控制在2.03.OMPu之间,超出范困视为不符合要求.目标配合比设计:根据设计指标要求,通过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确定混合料级配和水泥剂量。配合比验证:
33、根据各标段目标配比进行水泥土稳定碎石试拌、试铺工作,检验拌和的准确性、强度以及摊铺时是否离析。当混合料的级配、水泥剂量不满足要求或摊铺离析时,应调整配合比设计。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所备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通过采取限制水泥用量及适当增加粗集料和控制细集料用量调整混合料级配来尽量减少半刚性材料裂缝的产生。8.2.2沥青混合料(1)沥沥:本次路面采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70号作为上面层沥青混凝土ACT3C和下面层沥青混凝土AC-16的基质沥青,气候分区为1-4区,其技术指标应达到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上面层:3cm厚ACT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结构层:乳化沥青粘层下面层:4cm厚AC-1
34、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结构层:透层基层:18Cm厚6%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ln厚5%水泥稳定碎石横向缩缝:路段上间距5.Om,采用假缝型。胀缝:具体位置详见路面结构设计图,平面交叉口四周切点附近设一张缝。混凝土板与结构物相接时,在混凝土端部的二条或三条横缝均应设置胀缝。胀缝内留3cm孔隙填以纱头。8.2材料要求8. 2.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水泥: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级。不得使用快硬早强水泥和已受潮变质的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应长于3小时,终凝时间宜在6小时以上,因气候原因水泥终凝时间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应掺加缓凝剂,水泥及必要的外掺剂的物
35、理性能及化学成分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应规定。(2)粗集料:采用新鲜干净石灰岩轧制成的碎石,要求采用大型联合式碎石机,石质应坚硬、耐磨、洁净,形状接近立方体。基层要求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建议最大粒径按31.5un控制。(3)细集料:采用碎石料加工过程中的细料部分,及无污染的天然砂,有机质含量不宜超过2%,含泥量不得大于3%。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5T0320注:对SM即3-5mm规格的机染料.针片状颗粒含Bt可不予要求.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3)细集料:细集料应采用硬质灰岩(灰岩的强度不低于60MPa)由专用设备加工的机制砂。生产应
36、具备抽吸设备或水洗措施,以减少粉尘含量,使0.075mm的通过率不得超过10%,同时应加设3mm筛,将石屑分成。2.36mm和2.364.75mm两部分使用。细集料应干净、坚硬、干燥、无风化、无杂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细集料的规格和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2-5及表8-2-6的要求规定。使用时石屑的用量不应超过机制砂的用量。表8-2-5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技术指标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5JTJT0333-2000砂当量+50JTJT0334-2005亚甲蓝值(gkg)-JTJT0349-2005棱角性(流动时间)(三)JTJT0345-2005表8-2-6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规
37、格类别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S1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S16-1008010050-8025-608450-25075注:采用水洗法筛分.(4)填料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石料经磨制的矿粉,不应含泥土杂质和团粒,要求干燥、洁净,表8-2-3道路石油沥青70号A级技术要求项H技术指标测试方法针入度(25匕、100gx5s)(0.1三)6080JTJT0604-2000针入度指数PI-L5+LOJTJT0604-2000延度15C(cm)不小于100JTJT0605-1993延度10
38、,C(cm)不小于15JTJT0605-1993软化点(C)不小于47JTJT0606-200060C动力粘度(Pas)不小于180JTJT0620-2000密度(15*C)(g/cm3)实测记录JTJT0603-1993蜡含量(蒸懒法)()不大于2.2JTJ10615-2000闪点CC)不小于260JTJT0611-1993溶解度()不小于99.5JTJT0607-1993薄膜加试验163X?(5h)质量损失(%)不大于+0.8JTJT0609-1993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JTJT0604-2000残留延度(I(TC)(CG不小于6JTJT0605-1993(2)粗集料:粗集料应采用
39、石质坚硬、耐磨、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并检测与沥青的粘附性,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8-2-4。当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不符合要求时,建议采用抗剥落剂,必须确认抗剥落剂具有长期的抗水损坏效果,使用时必须按试验规程检验,选用耐热、挥发性小、耐久性好、不致在拌和和使用过程中丧失作用的抗剥落剂。表8-2-4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T0316洛杉机磨耗损失,不大于%35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T0304坚固性,不大于%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20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T0312
40、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配合比验证三个设计阶段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矿料级配组成及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应满足表8-2-8、表8-2-9、表8-2-10、表8-2-11的要求。表8-2-8AC-13C矿料级配要求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油石比(%)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10090-1006880305320401530102371851248表8-2-9AC-13C沥管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要求试验项目AC-13C击实次数(次)双面各击50检定度心)不小于8.0空隙率VV(%)36沥青饱和度VFA(%)70%85%矿料间隙率VM
41、A(%)不小于14.0动稔定度(次mm)不小于2800流值(mm)2.Omm4.5mm渗水系数(mlmin)不大于120表8-2-10ACT6C沥青混合科级配要求规格通过各个筛孔的质量百分率(%)粉胶比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1610010090-100749062825070324622-3616-281022676472370.81.2注:AC-16C混合科4.75nm的通过率须小45%。表8-2-13下面层ACT6C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沥青AC-16C技术要求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两面击实50次空隙率VV3%6%
42、矿料间隙率VMA设计空隙率3%不小于14%设计空隙率4%不小于15%设计空隙率5%不小于16%沥青饱和度VFA70%85%桎定度不小于5.OKN其质量应符合表8-3-7的技术要求。经监理工程师批准,采用水泥、石灰等作为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o矿粉罐应装备有破拱装置。表8-2-7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指标规定值表观密度不小于(tms)2.45含水量不大于(%)I粒度范围10010090-10090-1007010075100亲水系数T0353塑性指数T0354外观无团粒结块(5)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要求采用增加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的措施,要求掺加抗
43、剥落剂。抗剥落剂应满足:性能优良、稳定、持久、且施工易于操作。沥青中加入抗剥落剂后,应进行一定老化(薄膜烘箱中加热96小时,有条件时可再在压力老化仪PAV中进行)然后进行粘附性试验,经过初期老化后的混合料须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并满足相应技术要求。沥青在添加化学抗剥落剂后针入度变化不超过-4或+10的范围。抗剥落剂添加设备:有专门的流体抗剥落剂加热存储保温罐,通过管道混合器在沥青进入拌和楼前与沥青同步混合,该装置能对抗剥落剂的流速测定并数显,且能进行总量累计显示,当该装置的流速设定完毕后,不能随意更改。(6)混合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严格按照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生产118e筛上剩余域0.1T0652贮存稳定性(5d)%5T0655贮存稔定性(Id)%1T0655沥青标准粘度CJ(秒)825T0621恩格拉粘度E”1-10T0622与矿料的粘附性,裂程面积22/3T0654蒸发残留物性质固含量50T0651三氯乙烯溶解度297.5T0607针入度25C0.Inni40120T0604延度I5Ccm20T0606软化点r250T06O68.3主要材料施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9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