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新昌县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昌县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昌县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新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二。二一年十二月一、现实基础与发展形势1(一)现实基础1(二)发展形势5二、发展思路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7(三)战略目标8三、主要任务10(一)全面建设三个强县,提升质量发展能力10(二)全线实施四大工程,提高质量发展效益15(三)全力推动三个安全,优化质量发展环境22(四)全速打造三个赋能,创新质量服务方式24四、保障措施26(一)加强质量工作组织领导26(二)强化质量法治体系建设27(三)强化质量政策资金支持27(四)创新政府质量工作考核28(五)打造质量发展人才队伍28“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高水平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时期,
2、是推进新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做好“十四五”时期质量发展顶层设计,理清发展方向与重点,推动新昌质量发展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意义重大。为深入落实中央和浙江省、绍兴市关于质量发展的各项部署,根据浙江省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十四五”规划绍兴市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新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新昌发展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全县质量发展工作重点,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县质量发展基础性、系统性和战略性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一、现实基础与发展形势(一)现实基础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
3、导下,新昌在省工业强县综合考评中连续五年保持前列,在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中排名第58位,经济发展质量基础扎实,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全县积极实施“质量强县”战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质量、标准、品牌融合发展,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为成为“重要窗口”中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作出了积极贡献。1 .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县产品质量达较高水平,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食品省级定期监督抽查合格率、药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都达到较高水平。全县以轴承、茶行业等特色行业为主开展了质量提升行动,
4、建设创新服务综合体。品牌建设成效突出,“十三五”期间14家“品字标”企业21只产品获得“品字标”证书,保持全市领先。标准化建设卓有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县为主或参与制修订上级标准累计328项,其中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144项、行业标准155项,主导制定“浙江制造”标准22项;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国家全域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两个“国字号”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轴承、茶机、炒年糕等行业制定并实施团体标准,有力助推了特色块状产业高质量发展。2 .工程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实施300万平方米的城市拆改,2020年城镇化率达62%o强化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监管,截
5、至2020年底,累计出动检查人员600余人次,检查在建工程250余个,定人、定时、定标准完成纠正安全隐患500余条。强化智慧工地建设,推广LBS项目视频监控系统、扬尘监测系统等。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2020年全县建筑业实现产值达43.22亿元,占全市的9.37%;积极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示范工作,新建装配式住宅和公共建筑面积1.56万Itf,新开工农村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面积500m2o3 .服务质量水平持续加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全县拥有CMA资质检验检测机构13家,并建成国家中小型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全国县级首家。完成轴承产业质量基础“一站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已为IoOO余家
6、次企业提供质量基础服务。推出“共享实验室”并在全省推广。政务服务能级不断提升,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建设了政务服务平台2.0平台。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开展国家级全域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并通过验收;以浙东唐诗名城为主题,争创浙江省5A级景区城。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以世贸广场、海洋城为代表的城市商圈更加繁荣;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连续四年跻身全国电商百强县,中国茶市成为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实现农村淘宝行政村全覆盖。4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场战役,新昌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十三五”以来,全县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绍兴市最优。自2017年起,六项主要指标SO
7、2、NO2、CO、PM2.5、PMl0、03浓度全部稳定达标。2019年获评“浙江省清新空气示范区”。2020年,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降低40.9%,03平均浓度为130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11%,均列绍兴市最优。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2020年,新昌江、澄潭江、黄泽江“三江”交接断面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11类水质标准,县城、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质量典型模范,全县重点行业企业土壤采集检测完成率100%;森林覆盖率达到66.56%,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无废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成功创建无废细胞67个,中财管道、三花智能等企业成为绍兴市首批“
8、无废工厂”。5 .质量建设机制逐步完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把质量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大力倡导“笃行创新,质强新昌“城市质量精神,引导全社会支持、参与质量建设。全面实施“质量强县”战略,以知识产权、品牌和标准化三大战略为抓手,积极推进全面、全程、全民质量建设,推进实现从速度到质量、制造到智造、产品到品牌的转变,全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水平逐年提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县委县政府在科技创新、标准制定、质量提升、品牌培育等方面相继出台政策,落实质量建设任务。“十三五”期间,全县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新时代质量工作要求相比,也
9、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各级各部门对质量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对“质量”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比较狭隘的范围,缺少“大质量”意识。二是抓发展质量的具体举措还不够多。围绕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领域,质量工作不够全面、针对性不强。三是质量工作考核机制有待强化。质量工作涵盖面广,多数质量工作考核指标覆盖多部门多领域,个别单位仍然存在对质量工作考核指标理解不清晰、考核数据收集不及时、汇总的考核资料无法真实全面反映质量工作实际水平等。(二)发展形势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浙江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关键期,呈现产业变革、数字经济、
10、开放合作、“双循环”、区域一体化、“碳达峰、碳中和”等趋势,新昌既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也要危重寻机、应对冲突挑战,努力提升全县质量发展新优势。从国内看,产业革命带来产业结构调整新机遇。大数据、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不断崛起,为新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新机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质量、标准、品牌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对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把深化质量提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点,为浙江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
11、循环战略枢纽提供有力保障。从省内看,数字经济带来赶超发展新机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新昌要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挥产业优势和创新优势,成为新昌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新引擎。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任重道远,开展质量领域改革试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将为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探索出一条成功路径。从绍兴看,确立了“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拥抱大湾区、发展大绍兴”的战略思路,积极主动推进“融杭联甬接沪”,为引进上海、江苏、安徽等地高
12、端资源提供了机遇。绍兴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25年,全市GDP超过8500亿元、人均GDP超过15万元,重返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强,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工作目标,要求绍兴要充分立足部门职责,按照“四个率先”“四个提升”的要求,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新昌看,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全县加快融杭联甬接沪,区域间的合作迎来阵阵热潮,努力参与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四大质量融合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全县必须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聚焦产品、服务、工程、环境四大领域,不断提升品质。生态环境
13、约束控制更加严格,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新昌将要更加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努力绘就“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美丽新昌画卷。综上,“十四五”期间,新昌质量发展要放在全国、浙江和绍兴发展大框架中谋划,不断提升服务发展和保障民生的能力,创新理念和举措,统筹协调,扎实工作,谱写具有新昌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二、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以来会议精神,坚持发展新理念,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14、坚定沿着“八八战略”指引方向,充分凸显绍兴特色、新昌特色,坚持“工业立县、生态兴县、创新强县”不动摇,实施“3+4+3+3”质量发展任务,确保“三个强县建设、四大质量提升、三个安全保障、三个赋能”,不断开创新昌质量事业发展新局面,打造区域发展质量高地。(二)基本原则坚持质量为本。始终把“质量第一”作为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引导企业增强质量、品牌和营销意识,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树立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企业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优质优品,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质量发展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全面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营造市场化法
15、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坚持融合发展。围绕四大质量融合发展趋势,全面推进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提升,深耕质量,提升供给侧质量水平,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不断提升新昌的产品品质、服务品质、工程品质和环境品质。坚持共建共享。加强开放式质量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三)战略目标到2025年,全面建成“放、管、治”三位一体的质量建设格局,质量基础更扎实,质量竞争水平更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更强,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发展新动力基本形成,产品、工程、服务、环境
16、质量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国同类县市区中位居前列。一一产品质量目标。以标准为引领,构建全链条标准化服务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提升行业话语权。进一步加强质量发展体系建设,开展质量提升工程,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提升质量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进“品字标品牌建设,发挥“品字标”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企业参与“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制订和“品字标品牌创建,全面提升全县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工程质量目标。探索和研究新常态下建筑业发展新模式,确保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为100%;争创1-2个“鲁班奖”等国家级优质工程、“钱江杯”等省级优质工程奖。服务质量目标。
17、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打造高水平产业服务体系,持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提高服务业顾客满意度和公平竞争环境社会满意率,建设一批省、市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一一环境质量目标。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高水平建设“诗画新昌”。新昌江、澄潭江、黄泽江“三江”交接断面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11类水质标准;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3%以上,细颗粒(PM2.5)达到28gm3左右;创建一批无废细胞;生活垃圾增量控制在1%以内,2025年实现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和零填埋。表1新昌县“十四五”质量发展目标四大质量细分目标2020年“十四五”期间目标性质产品质量工业产品质量
18、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97以上97以上预期性制造业产品合格率(%)296预期性评价性食品抽检合格率(%)98.5预期性规上企业主导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75以上80以上预期性新增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项)144(累计)10预期性新增主持或参与制修订行业标准(项)155(累计)20预期性新增“品字标”品牌认证认可(家)30预期性工程质量创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詹天佑奖等国家级奖(个)3预期性“钱江杯”等省级优质工程奖(个)20预期性服务质量服务业顾客满意度(分)85.2190预期性公平竞争环境社会满意率(%)95预期性新增省、市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家)5预期性环境
19、质量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495以上约束性新增无废细胞(个)6750预期性生活垃圾增量控制(%)1%以内约束性全域地表水达到或优于HI类水质比例(%)100100约束性细颗粒物平均(PM2.5)浓度(gm3)2628gm3右约束性三、主要任务(一)全面建设三个强县,提升质量发展能力1.建设标准强县(1)推进标准创新。构建全链条标准化服务体系,以标准为引领,畅通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渠道,为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提供信息咨询、教育培训、标准制(修)订、实施评价等服务,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等各级各类标准制(修)订,提升行业话语权。引导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参与“
20、浙江制造”标准制定;推进轴承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公共服务标准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强化企业主体意识,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管理效率、优化生产流程中的作用,以标准提升带动质量提升。(2)实施示范项目。在轴承、高端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推进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持续推动国家级轴承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全国中小型轴承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多项示范区建设。结合试点示范项目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推广应用,通过试点示范,推进质量提升发展。(3)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推进知识产权“集成式”改革,以知识产权“最多
21、跑一地”为引领,厘清质量发展、公安、司法、文广旅游等部门职责,提升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能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探索知识产权“一件事”改革,围绕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智能装备小镇等平台,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强化主导大产业高价值知识产权布局,实现知识产权“一件事”办理覆盖率100%。构建“财政贴息+政府补偿+政策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或风险补偿机制,实现政策性风险管控全覆盖,打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昌经验”。优化知识产权“网上办”服务,实现知识产权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网上易办、网上愿办”,提高企业群众获得感。实现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做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
22、到2025年,实现全县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达30件以上。助力知识产权“证券化”突破,深化与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合作,服务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争取两年内实现新昌科创板零的突破。2 .建设质量强县(1)优化发展激励机制。完善省政府质量奖、省标准创新贡献奖等激励制度,鼓励在“浙江制造”标准、“品字标”品牌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制造业增加值率、中国质量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新产品研发、质量技术攻关,引导企业提高制造能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加强政府质量工作激励,大力实施“雏鹰行动”“雄鹰计划”“凤凰行动”,培育一批掌握产业“专精特新”
23、技术“小巨人”“隐形冠军”“单打冠军”。(2)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质量基础“一站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聚市场要素资源优势,在轴承、高端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行业推动质量检验中心、检验检测服务、计量、创新服务综合体、科技创新服务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建立长三角地区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建立“品字标”为主的区域性品牌互认及培育保护机制,完善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协作联动机制。推动“共享实验室”建设,持续推动社会检测资源开放共享服务,推行共享标准,实现开放实验室工作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检验检测实验室开放,鼓励实验室提质升档,积极申报国家实验室;通过发放科技创
24、新券等措施,鼓励中小微企业使用优质资源;严把“共享实验室”准入关,加强开放共享服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评价改进,确保服务优质高效;鼓励“共享实验室”加大软硬件投入,持续提升实验室能力。探索产学研众创共享的高质量创新模式,整合多方资源,着力打造“众创共享科创云平台”等开放式创新服务大数据平台,谋划创新服务新模式。(3)积极推动质量共治共享。构建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质量共治模式,统筹科普资源、推进科普工作和政策宣传解读,健全公众质量发展的激励机制。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协会学会等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深入开展“质量专家进企业”“质量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昌县 质量 发展 十四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9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