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规程 第3部分 工程验收.docx
《矿山生态修复规程 第3部分 工程验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生态修复规程 第3部分 工程验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07.060CCSZ06H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XXXX-XXXX矿山生态修复规程第3部分:工程验收CodeofpracticeforecologicalrestorationofminePart3:Projectcheck(征求意见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XX-XX 实施XXXX-XX-XX发布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要求15验收组织25.1 验收组织25.2 验收程序26工程验收27工程自验38初步验收39最终验收310移交归档410.1移交管护410.2资料归档4附
2、录A(规范性)评分规则5附录B(资料性)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编写提纲7附录C(资料性)工程验收意见书8附录D(资料性)验收资料清单14附录E(资料性)项目绩效自评15参考文献17,.l.lZl,A刖三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为DB34T矿山生态修复规程的第3部分。DB34TXXXX拟发布以下部分: 第1部分:设计与施工 第2部分:质量检验与评定 第3部分:工程验收本文件由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安徽省
3、地质调查与环境监测中心)、安徽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泊人、赵国红、刘海、王旭东、项力、倪明芳、夏登云、陈东风、王晓明、潘茜、笆久林、潘国林、邓祖保、黄健敏、宋阳、李迎春、管政亭、郑立博、张人安。矿山生态修复规程第3部分:工程验收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矿山生态修复验收的总体要求、验收组织、工程验收和移交归档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结束后的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工作,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工作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
4、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工程验收projectcheck根据标准规定要求,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工程量、工程质量、工程费用、绩效目标等进行评定的过程与活动。3.2工程实施责任单位responsibIeunitforprojectimpIementation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组织开展负有责任的主体,如地方人民政府、政府指定部门、矿山企业等。3.3工程监管责任单位responsibIeunitforprojectsupervision对
5、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监督管理负有责任的主体,如行业主管部门、政府指定部门。4总体要求4.1 工程验收分为工程自验、初步验收、最终验收或工程自验、最终验收阶段,阶段划分由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按项目管理责任层级和财政事权确定。4.2 工程验收应在矿山生态修复整体工程检验与评定合格基础上,依据管理职责组织开展。4.3 依据批准的矿山生态修复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审查意见、招标文件、合同、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等,客观、公正、科学地开展工程验收,给出真实、准确的验收意见。4.4 工程验收宜采用室内与室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进行,并充分听取公众意见。4.5 工程验收等级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等级采用综合
6、评分法确定,总分100分,评分V60分为不合格,60分W评分75分为合格,75分W评分90分为良好,评分N90分为优秀。评分规则见附录A。4.6 工程验收结论分为通过、不通过。工程等级评定为不合格的验收不通过,需整改后重新验收;工程等级评定为合格的,整改达标后通过;工程等级评定为良好的,验收通过,需及时整改;工程等级评定为优秀的,验收通过。4.7 工程验收资料应及时分类整理,上一阶段验收资料、验收结论、整改情况等作为下一阶段验收依据。5验收组织5.1 验收组织5.1.1 工程自验由工程实施责任单位组织专家、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初步验收和最终验收一般由工程监管责任单位组织专家、工程
7、实施责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5.1.2专家组由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组成,成员一般3-7人,其中技术专家2-5名,财务专家1-2名。数量宜根据修复工程所涉及的专业合理配置,从专家库中抽取。初步验收和最终验收专家组长不应由同一人担任。5.1.3 工程需移交管护的,接收方应参加最终验收。生态修复效果委托第三方评估的,评估方也宜参加最终验收。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B。5.2 验收程序5. 2.1初步验收和最终验收应在工程自验基础上进行,最终验收应在初步验收或工程自验基础上开展。5.2.2整体工程按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在整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合格基础上,向工程
8、实施责任单位提交验收申请;工程实施责任单位收到申请后,组织专家组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代表进行工程自验,形成自验验收意见。6. 2.3工程自验通过后,工程实施责任单位向工程监管责任单位提交初步验收申请,工程监管责任单位组织工程实施责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代表及专家组开展工程初验,形成初步验收意见。7. 2.4工程初验通过后,工程监管责任单位向其上一级工程监管责任单位提交最终验收申请,其上一级工程监管责任单位组织工程监管责任单位、工程实施责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代表及专家组开展工程终验,形成最终验收意见。8. 2.5工程验收为工程自验、最终验收两个阶段时,工程自验通过
9、后,工程实施责任单位应向工程监管责任单位提交最终验收申请,申请最终验收。9. 2.6工程验收为工程自验、工程初验、最终验收三个阶段时,工程初验通过后,工程监管责任单位应向其上一级工程监管责任单位提交最终验收申请,申请最终验收。6工程验收6.1 工程验收宜采用会议形式,程序一般包括查看现场、听取汇报、查验资料、咨询讨论、形成意见。6.2 室外查看现场时,应重点检查工程布置、工程量、工程质量、管护措施等的落实情况和矿山生态修复的效果;室内查验资料时,应重点检查管理、施工、监理、财务等各类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理性、合规性和规范性。6.3 参与会议的工程监管责任单位、工程实施责任单位代表和与会专家
10、应逐个发言、广泛质询、充分讨论、各自评分。6.4 验收组审查意见,由专家组长综合与会方代表、专家意见后形成;工程验收评分为与会代表评分的算术平均值。6.5 工程验收不通过的,应给出验收不通过的理由;工程验收通过需整改的,应给出整改意见清单。验收意见格式见附录C。7工程自验7.1工程自验包括以下内容:1)资料完整性,检查设计、施工、监理、财务类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资料清单见附录D。2)指标完成情况,检查生态修复范围、地类、面积、工程量完成情况。3)措施落实情况,检查工程治理、植被管护、生物多样保护、生态监测、安全保护、质量保证措施落实情况。4)工程质量,检查分部、分项、整体工程质量,及
11、其检验与评定记录。5)修复效果,检查地质安全隐患消除和植被覆盖状况,绿化美化效果。6)经费执行情况,检查工程施工费用清单、经费收支情况。7.2工程自验通过应符合下列条件:1)完成了设计指标及合同规定的工作内容。2)各项措施已落实、到位。3)分部、分项、整体工程质量合格。4)地质安全隐患已消除,植被覆盖度高,绿化美化效果好,景观协调性好。5)工程经费收支规范,使用合理。6)资料完整、内容真实、制作规范。8初步验收8.1 初步验收内容除符合7.1的规定外,还应包括工程自验问题整改情况、工程决算报告检查。8.2 初步验收通过应符合下列条件:1)完成了设计指标及合同规定的工作内容。2)各项措施已落实、
12、到位。3)分部、分项、整体工程质量合格,工程自验问题已整改。4)地质安全隐患已消除,植被覆盖度高,绿化美化效果好,景观协调性好。5)经费收支规范,使用合理,预决算偏差在合理范围。6)资料完整、内容真实、制作规范。9最终验收9.1 最终验收内容除符合7.1的规定外,还应包括初步验收问题整改、项目决算审计、项目绩效自评价、矿山生态修复效果自(或第三方)评估、工程后期管护责任单位落实情况检查。9.2 最终验收通过应符合下列条件:1)完成了设计指标及合同规定的工作内容。2)各项措施已落实、到位。3)分部、分项、整体工程质量合格,初步验收问题已整改。4)地质安全隐患已消除,植被覆盖度高,绿化美化效果好,
13、景观协调性好。5)具有审计机构出具的项目决算审计报告,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审计等费用安排合理、支付规范。6)工程总结报告内容齐全;绩效自评价评分75分以上,评分合理;生态修复效果自(或第三方)评估结论准确;工程后期管护责任单位已落实,管护合同已签订。绩效自评价见附录Eo7)资料完整、内容真实、制作规范。10移交归档10.1 移交管护10.1.1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最终验收合格,施工管护期满,工程实施责任单位应与工程后期管护责任方办理工程移交手续。10.1.2 工程后期管护责任方应及时编制工程后期管护施工组织方案,明确工程移交管护范围、期限、对象、内容、费用及责任等,并提供工程实施责任单位审查批
14、准。10.1.3 管护范围为实施修复的区域,以四至坐标范围为准。10.1.4 管护期限,宜根据施工管护期满后的矿山生态系统自稳定程度确定,-一般35年。行业行政管理部门有要求时,执行其规定。10.1.5 管护的对象、内容包括建构筑物的管理和维护、基础设施的运行和维护、植被管养,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等。10.1.6 与工程后期管护有关的设计、施工、监测等资料宜一并移交。10.2 资料归档10.2.1 工程最终验收完成后,工程实施责任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管理、设计、施工、监理、财务类对工程资料进行编号、编目、立卷归档。包括文字、图片、表格、影像等。10.2.2 归档资料应系统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山生态修复规程 第3部分 工程验收 矿山 生态 修复 规程 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92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