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科复位手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伤科复位手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医伤科复位手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复位手法是医者用指、掌、腕、臂或身体其它部位的劲力,或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手法技巧,作用于病人的患部,整复移位的一种治疗方法。(一)复位手法的作用及原则复位手法的作用是整复移位,是整复骨折或脱位移位的主要方法。在施行复位手法时充分了解病情,有目的的施行手法,严格掌握适应症。主要原则是及时、稳妥、准确、轻巧,争取一次复位成功而不增加新的损伤。(二)复位手法复位手法可分为正骨手法和上骨介手法两种。1 .正骨手法(I)手摸心会在整复骨折前,医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先轻后重,由浅入深,由远到近,两端相对,主要目的是了解骨折部的移位情况,在头脑中形成立体形象,指导其他正骨
2、手法的施行,是施行正骨手法的首要步骤。(2)拔伸牵引是沿着肢体的纵轴线进行对抗牵引,克服肌肉拉力,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的复位手法(图2-51)。也是整复骨折、脱位的基本手法。图2-51图2.51拔伸牵引法(引自12471方家选中医伤科学第2版,33页图2-51拔伸牵引)【适应证】(1)骨折的重叠移位。(2)按手法复位中“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本手法是各种手法复位时的基础手法。【操作方法】先按肢体所在的体位沿肢体的纵轴方向顺势拔伸牵引,再逐渐调整至复位所需位置,借牵引力矫正患肢的缩短、成角畸形,并达到“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目的,为其它手法的施行创造条件。拔伸牵引一般拟手法进行
3、,但遇筋肉丰富、肌力强大的部位,如下肢骨折,亦可利用器械(如复位床、软绳)辅助,或以手法拔伸与器械配合进行。在牵引中手法用力应由轻到重,稳定而持久,使移位的骨断端分离,常须持续数分钟之久。拔伸手法作为基础手法时,应贯彻在复位过程的始终,直至夹板夹缚妥善后方可停止。(3)旋转屈伸旋转是手握其患肢远段,绕肢体纵轴向内或向外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的复位手法。【适应证】肢体的旋转畸形(螺旋形骨折)。【操作方法】由术者手握其患肢远段,在适当拔伸牵引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内或向外旋转,纠正肢体旋转畸形,使骨折断面扣紧。屈伸是通过使关节屈伸、收展运动,达到使关节附近骨折复位的方法。【适应证】关节附近骨折
4、的成角畸形或内收外展畸形。【操作方法】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近端,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作屈、伸或内收、外展肢体,以整复骨折或脱位(图2-52)。如伸直型肱骨黑上骨折,复位时需在牵引下屈肘关节;而屈曲型肱骨牒上骨折,需要在牵引下伸肘关节。在整复肱骨外科颈外展型骨折(向内成角)时,应在术者提按骨折端同时,由助手内收患肢,达到复位。图2.52图2-57屈伸手法(引自12471方家选中医伤科学第2版,36页图2-57屈伸手法)(4)提按端挤提按是借两手拇指下压,其它四指向上端提,使“陷者复起,突者复平”的复位手法。【适应证】侧方移位(上、下侧)【操作方法】重叠、成角及旋转移位矫正后,矫正上、下侧(即掌、背
5、侧)方移位可用端提手法。操作时在持续牵引下,术者两手拇指压住突出的骨折端,其余四指捏住下陷的骨折端,相对用力(图2-53),即可纠正侧方移位。图2-53图2-54提按手法(引自12471方家选中医伤科学第2版,35页图2.54提按手法)端挤是借助掌、指分别相对按压骨折远端和近端,横向用力挤压的复位手法。【适应证】侧方移位(内、外侧)【操作方法】术者借助掌、指分别相对按压骨折远端和近端,横向用力挤压,以矫正侧方移位(S2-54)o图2.54图2-55横挤手法(引自12471方家选中医伤科学第2版,35页图2-54横挤手法)(5)摇摆触碰是横断骨折复位后,沿骨纵轴线对向挤压,使骨折断端接触紧密、消
6、除骨折断端间隙,并可检查骨折复位情况的复位手法。【适应证】横断骨折复位后检查复位效果,及对位后骨折间隙较大者。【操作方法】在横断骨折复位后,为了检查复位效果,可由术者两手固定骨折部,让助手在维持牵引下稍稍向左、右、上、下摇摆远端,术者双手可感觉到骨折的对位情况,然后沿纵轴方向挤压,若骨折处不发生缩短移位则说明骨折对位良好(图2-55)。图2-55图258纵向扣挤法(引自12471方家选中医伤科学第2版,36页图2.58纵向扣挤法)(6)挤捏分骨是用手指的对向挤捏骨间隙,纠正两骨间骨折移位的手法。【适应证】两骨或两骨以上并列部位出现成角移位及侧方移位而相互靠拢的骨折。【操作方法】术者可用两手拇指
7、及食、中、无名指,分别挤捏并行骨折处的掌背侧骨间隙,矫正成角移位及侧方移位,使靠拢的骨折端分开(图2.56)。图2.56图2-56分骨手法(引自12471方家选中医伤科学第2版,36页图2.56分骨手法)(7)折顶回旋折顶(反折)又称成角折顶。是顺势加大成角,反折复位的方法。【适应证】横断或锯齿形骨折,单靠拔伸牵引不能矫正重叠移位者。【操作方法】在持续牵引下,术者两手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一骨端,两拇指向下抵压突出的骨折端,在持续牵引下加大原成角,凭手指感觉下陷侧断端骨皮质已相互触顶时,拇指按住成角处不动,将四指环抱的远端反折伸直(矫正成角),使骨折端复位(图2-57)。助手与术者动作应协调、稳
8、妥、敏捷。折顶手法要慎用,操作时要仔细,以免骨断端损伤重要的软组织。图2-57图2-53折顶(反折)手法(引自12471方家选中医伤科学第2版,35页图2.53折顶(反折)手法)回旋是使骨折两骨断端相互围绕骨端,按移位途径的相反方向回旋的手法。【适应证】(1)斜形骨折的背向移位(用拔伸手法难于复位者)。(2)两骨折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时,亦可用回旋手法解脱。【操作方法】参照X线照片判断发生背向移位的旋转途径,施行回旋手法。在适当的牵引下,术者可一手固定近端,另一手握住远端,使骨折远端骨端围绕近端骨端,按移位途径的相反方向回旋复位。如操作中感到有软组织阻挡,即可能是对移位途径判断错误,应改变回旋方
9、向,使两骨折端从背对背变成面对面(图2-52),达到复位。施行回旋手法不可用力过猛,以免伤及血管、神经。施行此手法时,应适当减少牵引力,使肌肉松弛,否则不易成功。图2.58图2-52回旋手法(引自12471方家选中医伤科学第2版,34页图2-52回旋手法)(8)推拿按摩适用于骨折整复后调理受损筋络,是理筋手法在骨折整复过程中的应用。主要目的是散瘀舒筋。要求动作轻柔,按肌肉、肌腱走行方向,由上而下捋顺筋骨。/知识链接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分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后期,正骨手法不断得到发扬,目前中医骨伤常用的正骨手法有八种,具体施行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运用。V2 .上航手法(1)
10、拔伸牵引是整复脱位的基础手法。关节脱位后,关节附近的肌肉和韧带收到牵拉而紧张,要使关节复位,必须用拔伸牵引手法克服肌肉的痉挛。【适应证】主要用于对抗关节脱位后的肌肉痉挛。【操作方法】操作时术者握住伤肢远端做对抗牵引,牵引的方向、力量大小针对不同的脱位类型,老人、儿童等不同人群及肌肉紧张程度而定。(2)屈伸回旋关节脱位后使用屈曲、伸直、内收或外展手法,促使关节头循原路复位的手法。【适应证】主要用于各种关节脱位。【操作方法】操作时术者握住伤肢远端根据脱位的部位、类型,进行屈伸、收展手法,使管接头按原路复位。如肩关节前脱位整复时,先在牵引力下外展外旋肢体,然后逐渐内收内旋肢体,再利用杠杆作用力促使其
11、复位。(3)端提挤按本法是端、提、挤、按法的综合应用,也可单用其中一法。【适应证】主要用于各种关节脱位。【操作方法】操作时在拔伸牵引的配合下,运用端、提、挤、按法使关节头复位。如下颌关节脱位,两手四指上提下颌骨;肩关节喙突下脱位,需用手端托肱骨头使其复位。(4)足蹬膝顶分为足蹬和膝顶两法。是在对抗牵引的同时,利用足蹬或膝顶形成杠杆支点,在牵引下利用杠杆作用力而整复关节脱位的手法。【适应证】足蹬法多用于肩关节和髓关节前脱位;膝顶法多用于肩关节和肘关节脱位。【操作方法】操作时术者以足或者膝部作为顶点抵在关节处,配合牵引力量,利用足或膝形成的杠杆支点整复移位。足蹬法常用于肩关节和髓关节脱位;膝顶法常用于肩关节和肘关节脱位。(5)杠杆支撑是利用杠杆(木棍、椅背等)为支撑点,以增大复位的杠杆支撬作用力,而整复移位的手法。【适应证】主要用于难以整复的肩关节脱位或陈旧性脱位级下颌关节脱位等。【操作方法】操作时术者采用木棍(棒)、椅背等作为支撑点抵在患侧腋窝,两助手对抗拔伸牵引,术者两手握住腕部,在外展位向下牵引,使肱骨头复位。具体应用的椅背复位法、梯子复位法等,均属于杠杆支撑法。本法因支点与牵引力量较大,活动范围也大,如有骨质疏松或其他并发症者慎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94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