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三行动计划(2022-2025).docx
《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三行动计划(2022-20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三行动计划(2022-2025).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提高全市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水平,促进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升,切实保障预防接种安全,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发展思想,以推动长效机制建设为目标,不断完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为导向,切实强化预防接种管理措施落实;以群众需求为落脚点,积极推动预防接种服务创新创优;以保障接种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服
2、务监管,全力推进全市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实现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双提升,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优质、更加满意的预防接种服务。二、行动目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行动,全面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积极推进预防接种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争取利用3年的时间,建立起与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相匹配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预防接种服务能力与依法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预防接种安全进一步保障,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进一步巩固,疫苗针对传染病进一步控制,努力推动健康荷泽建设,维护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三、行动任务(一)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1.规范接种单位设置。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3、按照“统一规划、合理设置、属地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根据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地理条件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等情况,科学、合理规划设置接种单位,积极解决接种单位服务人口过载问题,合理划分辖区接种单位责任区域,避免出现服务空白。市卫生计生委、市疾控中心加强工作协调和技术指导,重点做好对各县区接种单位设置的组织协调。2 .加强预防接种资质管理。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法组织做好接种单位、人员的资质审核和日常监管,及时对新从事预防接种的单位和人员进行资质审核,每3年组织1次接种单位和预防接种人员的定期资质审核,通过审核并在有效期内的接种单位和人员方可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乡村医生不得开展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县
4、级疾控机构要协助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接种单位和预防接种人员的资质审核工作,开展培训指导,提供技术支持。3 .规范接种单位建设。各类接种单位的建设、管理均应符合预防接种单位建设标准(试行)要求。加大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力度,努力实现预防接种预检、登记、候诊、接种、留观等过程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对照智慧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积极开展智慧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为群众提供预约接种、信息查询、健康教育等精细化、便捷化服务,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二)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服务管理4 .做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认真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要求,做好国家免
5、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补种免疫和查漏补种,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含麻疹成分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及时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以县为单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要加强与公安、教育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摸清适龄儿童底数,掌握适龄儿童出生、流入和流出等情况,及时发现未纳入预防接种管理的适龄儿童。定期开展查漏补种,明确责任区域和人员,主动搜索和跟踪随访漏种儿童,重点搜索流动人口集聚地、留守和返乡儿童集聚地、儿童福利院、疫苗针对传染病高发地区等,及时将辖区新生儿和未建卡适龄儿童纳入预防接种管理,及时补种疫苗,并做好接种记
6、录。5,合理安排预防接种服务周期。接种单位应根据接种服务工作量合理确定服务时间和服务频次,结合服务需求,适当增加开诊天数,延长服务时间。城镇地区预防接种门诊应采取日接种服务方式,农村地区预防接种门诊应采取日、周接种服务方式。双休日应至少开诊1天,农村地区可根据“赶集日”等民俗节日适时调整开诊时间。6,规范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加强预防接种卡证(含电子档案)管理,各类接种单位要全面使用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客户端,按职责和要求及时建立成人和儿童预防接种卡、证、簿,及时、完整、准确录入接种者基本信息和接种信息。在提供预防接种服务时,要及时在预防接种卡、证、簿上记录疫苗品种、规格、生产企业、疫苗批号、接种时间
7、、接种单位、接种人员等信息,不得有缺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电子档案、预防接种卡(簿)、预防接种证、疫苗出入库登记信息要一致。加强第二类疫苗接种和成人接种记录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预防接种信息记录、保存等。加强接种信息动态管理,接种单位至少每个季度对预防接种个案信息进行一次核查和清理,对基本信息和接种信息进行更新、剔重。7加强疫苗接种过程管理。接种单位和预防接种人员要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制度,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等开展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通知、告知行为,每次开展预防接种前,要采取多种方式通知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告知儿童需接种疫苗品种、接种时间和接种地点
8、,督促其按时带儿童前来接种。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如实记录并由儿童家长签字确认。对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应提出医学建议。同时,应告知受种者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提供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时,还应告知费用承担、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方式等信息。接种单位和人员不得诱导以第二类疫苗代替第一类疫苗,严禁将治疗性生物制品作为疫苗向群众推介使用。(三)进一步加强疫苗采购、储运管理8 .加强疫苗采购管理。省疾控中心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和预防、控制传染病
9、的发生、流行的需要,制定全省第一类疫苗的使用计划,各级疾控机构应按照使用计划做好疫苗的分发工作。县级疾控机构汇总预防接种单位第二类疫苗采购计划,通过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带量谈判、集中采购后,供应给本行政区域内的接种单位,严禁网下采购。9 .加强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各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要建立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设置专(兼)职人员负责疫苗和冷链管理,切实做好疫苗的接收、购进、储存、运输工作。接收或购进疫苗时,应向疫苗生产企业索取加盖企业印章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接收或购进进口疫苗的,还应索取加盖企业印章的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疫苗出入库时应完整记录(购销、分发)日期、
10、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购销、分发)单位、生产企业、批签发合格证明编号或者合格证明等内容。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要疫苗销售方和配送方储存、运输温度监测记录。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要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储存、分发、供应、验收、储运温度等记录,做到票、账、货、款一致。10 .加强冷链温度监测工作。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应按照规定做好疫苗储存、运输温度监测工作。冷库、冰箱等冷链设备在使用时,应配备温度测量器材开展温度监测,每天至少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进行一次人工温度记录(间隔不少于6小时)。疾控机构、接种单位应对疫苗运输过程进行温度监测,并按照规定做好疫
11、苗运输、接收(购进)温度监测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疫苗运输工具、疫苗冷藏方式、疫苗名称、生产企业、规格、批号、有效期、数量、用途、启运和到达时间、启运和到达时的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启运至到达行驶里程、送/收疫苗单位、送/收疫苗人签名等内容。疫苗运输超过6小时,还需要记录途中温度,记录时间间隔不超过6小时。11 .加强疫苗有效期管理。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要切实加强疫苗的有效期管理,防止过期疫苗进入使用环节。按照疫苗的种类、有效期分类码放疫苗,建立疫苗有效期检查制度,定期查看疫苗有效期,对过期疫苗要隔离存放,并标注“过期”警示标志。过期疫苗由县级疾控机构统一登记回收,并定期向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防接种 规范化 管理 行动计划 2022 202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9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