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崂山文化艺术中心创意策划及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征集.docx
《青岛崂山文化艺术中心创意策划及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征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崂山文化艺术中心创意策划及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征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青岛崂山文化艺术中心创意策划及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征集设计任务书主办单位:青岛市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崂山区自然资源局青岛全球财富中心开发建设有限公司2023年6月目录1 .项目概况21.1 项目背景.21.2 项目区位.21.3 项目定位.31.4 方案设计范围及主要内容和要求42 .设计目标及原则52.1 设计目标.52.2 设计原则.53 .设计条件73.1 现状条件.73.1.1 气候条件.73.1.2 自然资源.73.1.3 文化资源.83.14 用地说明(见资料清单)83.15 位规划要求.84.方案设计要点94.1 总体设计要点.94.1.1 规划总平面布局.94.1.2 建筑空间
2、设计构想.104.13景观及开敞空间.104.1.4交通组织规划.114.15防洪与灾备设计.124.1.6地下空间设计.121.2 设计指标建议及依据.131.2.1 设计指标建议(己批控规为绿地,规划设计方案指标能作为支撑控规调整依据).131.2.2 设计依据.131.3 场馆设计要点.161.3.1 场馆特色161.3.2 图书馆171.3.3 文化馆181.3.4 美术馆191.3.5 综合服务区.195 .成果要求20.资料清单231.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
3、自信自强”。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高水平建设沿黄、环黄渤海、曲阜、淄博、泰山、崂山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片区”。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城市软实力,扩大和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完善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打造一批标志性文化新地标”。崂山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以张村河两岸和株洲路两侧为主阵地,打造链接世界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国际人才社区”。项目位于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标志性区域,以及崂山区奋力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窗口区的重要位置,计划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成融合图书阅览、文化演出、美术展览、非遗展演、艺
4、术创作、国际交流等功能的新时代文化艺术综合体,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展现新时代城市风采。1.2 项目区位项目位于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张村河片区核心区,位于张村河南岸、科苑经七路西侧,处于崂山区科技创新走廊和山水生态景观轴线的交汇处。项目紧邻张村河规划中央大水面,位于双峰山金家岭山视线通廊,拥有良好的景观视野,并可与北岸的商务核心组团形成对景,区位优势明显。图1青岛市崂山区区位示意图图2项目区位示意图1.3 项目定位以“国际化、时尚化、未来化”为目标,围绕打造“服务青岛东部的文化新高地,新时代的文化艺术综合体,全市、全省、全国的文旅新地标”,联动建设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区
5、美术馆,实施“三馆合一”、“多馆合一”,打造新时代文化艺术综合体。全方位体现公共文化属性,突出综合叠加、绿色环保、数字科技的设计理念,致力建设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文旅新地标;打造成助力美好生活、普及高雅文化艺术、提升大众文化的活力高地和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思想阵地;建设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新标杆。1 .公共文化属性: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为广大居民和到崂山创业的人才提供全方位公共服务。2 .综合叠加:多馆叠加合一,多功能综合发挥,充分满足广大居民对文化生活的多元需求。3 .绿色环保:按国家规范绿色建筑3星级标准设计,在保持恒温
6、、恒湿、恒氧、恒静、恒洁方面充分实现节能,达到建筑物与人的整体和谐。4 .数字科技:即建设数字化、智慧化的文化艺术中心,通过智能导览、藏品交互式展示、虚拟化互动场景、数字化资源服务等全新服务内容和产品业态,向广大居民提供更先进、更广泛、更便捷、更均等的服务,让服务成本有效控制,让资源广泛共享,让数字文化点亮万家灯火,彰显崂山区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产业特色。1.4方案设计范围及主要内容和要求1 .设计范围:张村河以南、科苑经七路以西,围合用地面积L8公顷(27亩)(图3)。2,研究范围:项目所在地块及周边景观绿地、广场、商务商业用地等区域。3.主要内容和要求:(1)创意策划方案:包括但不仅限于项
7、目定位、功能策划、规划布局、内外流线和建筑意向五个方面,需梳理建筑概念设计前的关键性议题,并提出独特的创意策划及建筑意向。(2)建筑概念设计:参考国内外先进案例,在建筑空间上实现图书馆、文化馆与美术馆等功能联动,在建筑单体上立足本土特色,在整体设计上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充分体现行业旗帜和标杆作用,并能充分结合后期运营管理,发挥最佳社会效应。WM图3项目位置2 .设计目标及原则2.1 设计目标建设国内外一流、服务广大城市居民的文化艺术综合体。打造成助力美好生活、普及高雅文化艺术、提升大众文化的活力高地和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思想阵地,打造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地标性建筑和文旅打卡地。2
8、.2 设计原则坚持综合叠加、节能环保、数字科技的设计理念。1 .突出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实现“山河相融、馆园一体”。重点关注文化艺术中心与山、河、园、带(滨河休闲带)的公共连接,强化建筑与自然融合,体现文化艺术中心与河流、群山的空间对话。2 .彰显崂山文化特色,塑造具有崂山地域特征的标志性建筑。挖掘在地性设计要素,通过创新现代建筑语言,演绎地域文化,创造具有城市记忆和崂山文化特色的建筑群,与周边地区城市功能有机连接,成为张村河片区的标志性节点。3 .打造多元、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营造人性化的公共场所。坚持以人为本,强调设计的多元、开放、共享,体现全民友好、全龄友好的人文关怀。在水文条件、水质等
9、基础条件充分的情况下,满足亲河活动的多种功能需求,充分关注人的愉悦体验,塑造互动性、沉浸式的体验空间。4 .尊重场地自然本底条件,强调建筑设计和建筑材料的在地性和适应性。遵循绿色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先进材料和技术的运用。5 .适应不同场馆功能及发展需求,增强建筑的弹性与生长性。关注三个场馆之间的空间联系与功能融合,提供可不断进化迭代的使用空间,保证其内部空间的多样性和可利用性,进一步提高建筑后期运营的空间利用率。3 .设计条件3.1 现状条件3.1.1 气候条件崂山区气候四季分明,特征突出。春季,干燥少雨,气温回升慢;夏季,湿热多雨,少见酷暑;秋季,空气清新,云淡气爽;冬季,风多温低,极少严寒
10、。年平均地面温度14.215.0。年平均日照时数2281.4小时,年均日照率52.1%。年平均雾日50天左右,多为平流雾(海雾),雾季集中在春末夏初。年平均总云量50%-55%,夏季平均总云量最多,降水天气过程的后期多出现崂山云海景观。年平均风速2.7米/秒,11月至翌年3月多北风和西北风,48月多南风和东南风,910月北风和南风风势基本相等。3.1.2 自然资源崂山地区发育了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其特色为剑峰千仞、山峦巍峨,山谷呈现出典型的断裂地貌特征,崖悬壁峭,山深谷狭。崂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山峰海拔100O米左右,在更新世期间经过多次冰期、间冰期气候的交替变动而形成。下层的花
11、岗岩地貌,多是冰期时期的堆积地貌、侵蚀地貌,以及由于冰后期的流水活动而形成。3.1.3 文化资源崂山区共有56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共有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项、市级10项,种类较多,独具特色,主要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体育与竞技、传统工艺、民俗活动等。崂山道家文化闻名于世,保存着大量的道家经典,拥有具有胶东特色的道家音乐。3.1.4 用地说明(见资料清单)3.2 上位规划要求崂山区党代会、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建设开放创新宜业怡居的山海品质新城”的总体目标,以张村
12、河两岸和株洲路两侧为主阵地,打造链接世界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国际人才社区。1 .张村河片区层面:张村河两岸及株洲路片区规划提升研究(在编)提出,要以张村河为脉,辐射带动两岸腹地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创新要素高度聚集的崂山国际科创城。2 .张村河两岸重点区域:张村河两岸及株洲路两侧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在编)提出,“群山碧水、未来名片”的形象定位,在核心区域打造“国际科创发展论坛永久会址”,成为未来科技的展示中心;以“山水共荣,创智未来”的理念,打造产城融合的智慧之都、人文自然交融的品质之都、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之都(图4)。图4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结构图4方案设计要点4.1 总体设计要点4.1.1 规划总平面
13、布局(1)平面布局强调整体性、一体化,项目以公共服务功能节点形式参与张村河片区城市空间组成,需利用自身的公共空间系统与周边河道景观、开敞空间、商业商务及居住等功能组团建立渗透联通关系,进一步强化与周边区域的融合程度。(2)地块建筑密度不宜超过40%,鼓励多样化的建筑布局,形成特色城市肌理的同时,塑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内部开放空间体系,并与周边的公共空间融为一体;建筑内部鼓励设置开放式庭院,营造优美、舒适、自由的环境,构建促进各类艺术创新人群无界交流与灵感激发的公共空间。(3)文化艺术中心建筑24米以下部分沿科技园路城市次干道红线退让6米,建筑24米以上部分沿科技园路城市次干道红线退让10米,建筑
14、24米以下部分沿科苑经七路城市主干道红线退让10米,建筑24米以上部分沿科苑经七路城市主干道红线退让12米;建筑北侧亲水界面宜跌落设计。4.1.2 建筑空间设计构想参考国内外先进案例,在整体空间上实现图书馆、文化馆与美术馆“三馆联动”(图5)。以实现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功能的渗透融合,超越传统类别的新型文化空间,构成集文创、展览、阅读、社交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平台。图5“三馆联动”示意图4.1.3 景观及开敞空间研究基地周边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水系等,梳理周边重要的地标建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城市空间资源,组织城市景观、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街区活跃界面和绿地系统,明确重要的景观廊道、重要视
15、点及城市开敞空间;设计应体现城市及片区特色,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活动空间;文化艺术中心地块景观需与张村河沿河景观带相协调,同时考虑跨河、跨路(科苑经七路)景观及空间联系。4.1.4 交通组织规划(1)结合上位规划和道路交通情况,梳理交通组织,对各层次、各类型的机动车交通进行合理组织和有效疏导,处理好内部交通与建筑、景观的关系,做好与外围的城市道路衔接,实现人车分流,文化艺术中心主要与次要人行/机动车出入口设置在场地南侧科技园路,避免对地块东侧科苑经七路(城市主干道)的影响。(2)充分考虑日常、节假日不同人流量对本区域交通系统的影响,确保交通畅通,规划二十二路(跨河路)为规划远期建设道路,需结合建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崂山 文化艺术 中心 创意 策划 建筑 概念 设计方案 征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98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