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习遵循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精选八篇).docx
《2023学习遵循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精选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学习遵循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精选八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习遵循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都关乎群众的幸福指数,都关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擦亮政治底色、担当底色、廉政底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勇往直前、真抓实干,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擦亮政治“底色”,夯实思想基础,为“高质量发展”聚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
2、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唯有以科学的理论思想指引、坚定的理想信念筑基,生态文明建设这项系统工程才能行稳致远。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政绩观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干部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联系起来,贯彻落实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从常法中寻变法、在新路中找
3、出路,努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擦亮担当“底色”,增强实干精神,为“高质量发展”强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只有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才能实现自然生态、政治生态的两促进、双提升。
4、我们也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破除“看客心理”“躺平心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钾足一股劲,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擦亮廉政“底色”,筑牢自律防线,为“高质量发展”添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政治生态不好,人心就涣散。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党章为镜、以人民为镜、以廉洁为镜,主动接受政治体检,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党性摆进去,及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人民满意”是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调查研究则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们也要站稳群众立场,深入基层、心入群众,主动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寻求应变之道,多层次、全方位地调查了解情况,用实干实绩走出困局、打破僵局、开创新局,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学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心得体会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于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6、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深入分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
7、护”,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大动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是党百年辉煌历史的重要篇章。回望历史,我们党始终坚持初心使命,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基本规律的认识,领导人民在正确处理人口与资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等方面不懈探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取得辉煌成就。2005年8月15H,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重要论断一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变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8、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前所未有措施之实前所未有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
9、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制修订30多部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相关法律,生态环境法律体系日趋完善,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环保法。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将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10、、生活方式。建立严格的管控体系,实现一条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底线,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污染防治攻
11、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身边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显著增多。2016年至2020年5年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5.8个百分点,达到87%;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提高17.4个百分点,达到83.4%;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双双超过90%o截至2020年底,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约48.4虬超额完成下降40%45%的目标。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2021年的云南大象北上及返回之旅,充分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
12、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党的二十大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描绘了美丽中国建设宏伟蓝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和深远考量,充分展示了党中央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建设美丽中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过去一年,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顺利完成。聚焦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以及长江、黄河流域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设了一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无废城
13、市”,目前全国己经建设468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8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党的二十大明确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我们要自觉地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中考量,更加自觉地投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的伟大实践中。系统谋划,稳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与美丽中国建设有效衔接。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研究提出务实有效的工作思路、办法举措,推动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转化为工作任务。要推动出台美丽中国建设相关文件,按照时序进度安排好全年全国及各地区约束性指标,加大污染防治攻坚力度,补短板、强弱项。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
14、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分区分类,聚焦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重大战略区域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重大战略区域新标杆、新高地。深化区域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联建联防联治,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建绿色低碳高品质生活宜居地,高标准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省份先行先试,分区施策、多措并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效应。典范引领,统筹推进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建设。从实际出发,鼓励探索美丽中国建设新路径新模式,加强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与保护,深入
15、推进“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加大技术、政策、管理创新力度,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良好局面。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必须砥砺前行、奋发有为,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在接续奋斗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学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心得体会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于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
1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深入分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
17、、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大动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中国。2018年5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阐释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关系,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阔步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话语激荡人心:“中国式现代
18、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神州大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根基,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几十年时间,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走进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怎么走?直面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厚重书写“绿色答卷”。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共产党
19、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深刻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20、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J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放眼人类文明,审视当代中国,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回答了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两者命运与共、兴衰相依的规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既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鲜明标识标杆。为当代计,为万世谋。看当前,“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谋长远,“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21、;明思路,“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新时代中国,坚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个又一个“余村”奋力书写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更加强烈。一次次重要会议,一次次考察调研,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是总书记最深切的挂念:“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老百姓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就来自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最能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环境改善了,老百姓体会也最深J朴实话语,映照初心。谆谆嘱托,化成让
22、“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坚决行动。定方略,绘蓝图,明路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指引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思想领航,笃志前行,社会主义中国坚定迈向生
23、态文明新时代。一棵棵树,一片片林,见证大党大国领袖的深远考量。“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新时代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全面开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强化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实施“史上最严环保法”,制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等多部相关法律;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构建起来,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
24、在国际上率先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编制完成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一系列有力措施护山、保水、固土、造林、种草,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各地坚定信心,治污攻坚,为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多;下大力气治理水环境污染,让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提升生活“幸福指数”;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新冠疫情防控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察看各地生态保护情况,用意深远:不能因为经济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学习 遵循 全国 生态环境 保护 大会 重要讲话 心得体会 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99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