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docx
《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docx(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二、特色与优势三、短板与不足四、发展形势与趋势第二章发展目标与策略一、规划原则二、主要政策及规划依据三、发展定位与目标四、发展策略第三章构建产业型、流量型、服务型消费体系一、构建产业型消费体系二、打造流量型消费体系三、打造服务型消费体系第四章优化消费空间品质一、推动商圈品质提升二、打造新型消费场景三、推进商品市场升级四、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第五章提高中心辐射能级一、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二、建设便利交通网络三、打造全球贸易枢纽四、构建湾区消费枢纽第六章提升消费国际化水平一、扩大“千年商都”国际影响二、汇聚全球消费资源三、广聚国际消费客群四、完善国际消费制度体系第七章发
2、展布局一、消费空间布局二、城市商圈体系三、各区发展指引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强化规划引领三、建立“监督一评估”机制四、加大政策支持五、加强消费人才建设六、扩大公众参与七、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保障分工一览表各区发展布局及重点片区建设指引表市域消费空间体系布局规划图城市商圈体系布局规划图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一)消费规模领先。广州作为拥有约1800万常住人口I的一线城市,2021年城市接待过夜旅游人数4307.73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164.77万人次,境内旅游人数4142.96万人次2,具备广阔的消费市场。2021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82万亿元3,城市排名
3、全国第四。“十三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突破8000亿元、9000亿元,“十四五”开年之际突破万亿大关,202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2.56亿元5。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二)消费资源集聚。凭借广交会等平台,广州一直是优质名品的全国集散中心。珠三角成熟的工业体系为广州的消费市场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在时尚消费领域,广州品牌培育屡获突破,诞生了一批本土美妆和服饰品牌。据统计,广州化妆品企业注册登记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比重50%以上,荣膺“2020天猫新国货美丽之城”。广州本地老字号数量众多、特色明显,“广州老字号”企业达到138家,品牌享誉国内外。
4、国际一线品牌的首店首发不断增多,太古汇、天环广场等高端商业综合体内首店数量领跑华南。(三)消费载体众多。全市商服类建筑面积约6500万平方米,其中零售商业建筑约3300万平方米M广州有天河路、北京路等一批国内知名商圈;北京路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步行街,是广州千年商都的重要展示地。天河路商圈经营面积、销售规模、市场主体数量、客流量等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全市有551家各类专业市场,商户约80万户,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年交易总额超过1万亿元I其中,具有全国或国际影响力的市场有300多个,白马服装市场、美博城、万菱广场、黄沙水产市场、芳村茶叶市场、三元里皮具市场、新塘国际牛仔城、江南果菜市场等己成为
5、细分领域的“领军市场”。(四)消费业态创新。2021年,广州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2209.07亿元,同比增长12.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19年的13.9%上升到2020年的21.8%*跨境电商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广州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己从2014年的14.6亿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675亿元,增长46倍,零售进口规模连续8年全国第一:此外,在全国率先推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信息化系统、“微警认证”系统、进口商品溯源“真知码”、退货合并打包、“空铁联运”等五大创新举措,有效破解数据应用对接、消费者身份信息核验、质量安全追溯、消费者退换货、跨国运输等的难题;
6、广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总指数、发展规模指数居全国第一。二、特色与优势(一)“千年商都”的底蕴优势。广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广州港是世界唯一两千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发达的海上贸易使得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商业门户,有着“千年商都”的美誉。凭借港口优势,作为中国南大门的广州在历史中实现了与东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的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华民族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的传扬起到了积极作用。两千多年历史孕育的广府文化、粤商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包容、创新、务实的精神气质,成为推动广州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深厚动力。成千上万粤商传承商脉,连通海内外形成覆盖全球近200个国家的商业网络,构成了广州
7、独特商贸基因,促使广州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深厚的商贸基础。(二)“世界工厂”的产地优势。广州拥有全国41个工业门类中的35个,拥有全国规模第二大的广州开发区,是整个华南生产制造业的最主要产业链总部基地和供应链中心,在“前店”和“后厂”中起着循环链接的核心枢纽作用。其中,代表性的纺织服装产业规模大、品类全、产业链条完整,涉及服装企业及关联企业在3万家以上,相关服装服饰品牌3000个以上。此外,广州在珠宝、箱包皮具、美妆口化、茶叶、花卉等领域也形成了一批特色突出、集群效应明显的产业集聚区,孕育了多个新国货知名品牌。在汽车制造领域,2021年广州市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总产值达6118亿元,汽车总产量2
8、96万辆,居全国第一吗为汽车消费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三)国家中心城市的服务优势。广州是华南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医疗、教育、体育等服务领域具备强大优势。医疗领域资源丰富,三甲医院数量、百强医院数量、临床重点专科获评数量以及入选医院数量,均稳居国内第三。在临床检测、医药研发、药材贸易等方面亮点颇多,己形成集研发、制造、健康服务、商贸于一体的医养产业体系。在教育领域,广州是南方高校最密集的城市、华南地区的科教中心;全市拥有80多所高等院校,多个国际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球科研城市中排名第25位。在体育领域,广州2010年成功举办第16届亚运会,具有良好的体育赛事基础。(四)地
9、处大湾区中心的区位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庞大,是广州消费客源的核心腹地。据统计,疫情前粤港澳大湾区(2019年)消费总量共计约37800亿元。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强大制造业体系,可提供源源不断的消费货源。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近年来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实化,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己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先进制造业为广州对内对外贸易、经济交流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也为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后盾。(五)岭南文化与华侨文化优势。广州是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近现代革命
10、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历史底蕴深厚,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拥有陈家祠、镇海楼、宝墨园、南海神庙、沙湾古镇、黄埔古港、余荫山房、广州十三行等历史文化景区,己培育出迎春花市、广府庙会、波罗诞千年庙会、广州国际龙舟赛等知名节庆文化品牌,早茶文化、玉器文化、饮食文化、广式服务等更是广州传统民俗文化的亮点。广东省是我国著名侨乡,有3000多万海外侨胞,占全国海外侨胞人数一半以上,分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城市,吸引了众多侨资企业回乡创业发展,促进了与海外侨胞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形成了融合海外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独特“侨乡文化”。侨乡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等也成为广州重要的旅游资源,为
11、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六)美食之都与粤菜大本营优势。“食在广州”是广州重要的城市名片。广州餐饮行业发展良好,行业规模大,是全国首个餐饮总收入破千亿元的“餐饮大市”;广州餐饮市场活跃度高,餐饮门店数量超22万家。2020年全市新设餐饮服务单位40745个,同比增长11%”;广州餐饮菜系丰富度高,形成粤菜领先,川菜、湘菜追赶,多菜系并存发展的多元化格局,是名副其实的“美食之都”。此外,广州还是全国“粤菜大本营”。广州的早茶文化、粤菜文化底蕴深厚、经久不衰,全市粤菜门店数量超3.8万家,占全国1/8。广东百强餐饮企业中,集团总部设在广州的粤菜系企业达20个。截至2021年7月,
12、广州市培训认定“粤菜师傅”6653人”,“粤菜师傅”工程稳步推进,进一步稳固了粤菜大本营地位。广州粤菜的繁荣还得益于强大的粤菜食材流通枢纽作用,一德路市场、黄沙水产市场等市场的食材流通量在全国领先,为美食之都和粤菜大本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七)枢纽城市的流量优势。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以及广东省的中心位置,毗邻港澳,临近东南亚,处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素有“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之称,是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国家级枢纽为一体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021年客运总量468290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三。各类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合计22004万人次。其中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4026万人次匕2
13、021年各类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合计98175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53204万吨,水运货运量40765万吨,铁路货运量2292万吨,民航货运量119万吨,管道货运量1797万吨,8o(八)以广交会为龙头的会展优势。广州是我国三大会展中心城市之一。2021年全市重点场馆举办展览388场。重点场馆展览面积683.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2%。接待参展观展人数648.43万人次,同比增长32.9%,场次和面积均居全国第二,广交会已经举办132届,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展”。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广州国际美容美发美妆博览会等专业性展会规模居同
14、行业世界第一。根据进出口经理人杂志公布的2019年世界商展100大排行榜,广州有4个展览入围,包括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广州国际木工机械家具配料展览会,分别位居第2位、第8位、第35位、第83位。其中,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展览面积41.6万平方米,位居入围100大榜单中国展览的首位。三、短板与不足(一)品质化程度不足,优质载体与运营主体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商业载体品质化不足。广州除天河区外,各区优质商业存量规模及优质运营商数量均存在较大缺口。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广州优质零售商业为总存量约479.3万平方米,位居国内一线城市
15、第四,距离北上深的优质零售商业总存量有一定的差距。据第三方机构不完全统计,广州人均优质商业面积0.3平方米,与上海(0.8平方米)、北京(0.7平方米)差距较大。近十年间,中心城区商业设施和业态逐步老化,传统商圈口渐衰落;同时在电商的冲击下,商圈吸引力大打折扣。外围城区的商圈规模提升缓慢、吸引力不强,新增大型商业项目较少,吸引力及客流量未有明显提升。优质商业运营商如不足。相较于其他国内一线城市,进驻广州的优质商业运营商数量及运营规模均较少。根据戴德梁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进驻广州的优质商业运营商项目数量合计12个,与上海(67个)、北京(32个)有较大差距。广州现有核心商圈、核心地段主要
16、商业存量由本地国有企业运营(包括天河城系列、广百系列、花城汇、维多利广场、国金天地等),运营主体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运营特色,国内外第一梯队运营商大部分未能落地商业项目。(二)品牌化程度不足,消费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国际知名品牌渗透率较低。根据戴德梁行数据统计,2021年,广州进驻国际奢侈品品牌数量为97家,位居全国城市第11名,奢侈品品牌门店数量为54家,位居全国城市第9名,奢侈品消费者总量占全国约1.50%,排名第9。2021,广州新增首店数量超过214家,但国际知名品牌首店数仅有8家,其余以本土品牌为主,知名品牌首店国际化率较低,与自身城市经济人口地位不匹配。广州的特色产业品牌转化不足
17、。广州拥有纺织服装、皮革皮具、美妆口化等产业集群,但主要集中在低端加工、代工环节,产品低端化、同质化问题明显,缺乏以品牌为引领统筹设计研发、运营销售等高价值环节,导致大部分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广州传统老字号发展存在不足。在发展规模上,广州“中华老字号”有35个,排名全国第五,与上海(180个)、北京(116个)差距悬殊。其他本土老字号企业经营模式单一传统,难以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个性化消费需求,总体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三)国际化水平不足,国际消费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广州尚未充分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未构建能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国际旅游消费目的地。广州暂无世界文化遗产旅游资源,5A级景区仅2个、4
18、A级景区仅28个,与北上渝杭等城市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国际交流活动的带动作用未充分凸显。疫情前,广州举办国际会议数量仅17场,举办国际体育赛事32场,处于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城市的中游水平(2019年)。国际交流活动少导致广州对国际人群的消费吸引较低。尽管疫情前广州入境旅客高达899.4万人次(2019年),入境旅客数量全国排名第2,但在入境游客的构成上,绝大部分来自港澳台地区,外国游客占比仅为38.5%。(四)体系化程度不足,消费链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消费链条体系化程度不足。强大的产业体系未能有效调动消费意愿。广州的消费品生产企业普遍呈现小而散状态,例如纺织服装、皮革皮具等消费品生产企业多为
19、自发、分散的家族化经营,同质化问题较严重,缺少资源统筹和中长期战略规划布局。广州纺织服务业产业集群大多分散在全市的村级工业园或城中村中,产业集聚效应较弱,尚未形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超大型园区。另一方面,广州文化影视、体育、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的消费功能不完善,服务消费的模式尚不成熟。此外,消费与其他功能在空间缺乏有效融合。例如广交会展馆周边功能单一,未能有力带动游客消费。空铁枢纽交通功能与消费功能结合不够紧密,无法有效截留过境旅客,过境人流无法转化为消费客流。四、发展形势与趋势(一)发展形势。形势一: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对经济发展承担的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推动高质
20、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经济格局已发生悄然变化。我国外贸依存度由2006年的64%下降至2021年34%22,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由2006年的43.2%上升至2021年的65.4%2以消费带动的国内大循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消费对新发展格局的支撑作用逐渐增强,消费供给水平和消费实现能力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形势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广州消费资源集聚带来重
21、大机遇。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作了全面规划,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对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纲要强调广州作为中心城市要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特别突出广州要“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进一步提升对湾区产业与服务资源的整合能力、对湾区消费要素的集聚能力。2022年,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提出加快广州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22、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等,为广州集聚消费资源、提升消费国际引领度,打造湾区消费枢纽核心城市提供了重要机遇。形势三:广州“老城市、新活力”背景下消费环境持续升级。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出新出彩,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的重要指示要求。近年来,为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广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在拓展提升城市功能、加快文化品牌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营造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效日益显著。“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对进一步完善城市消费功能、营造国际化消费环境、打造
23、特色消费场景、推动城市消费环境持续升级等有着重要意义。(二)发展趋势。趋势一:消费内容从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从先进国家的发展经历来看,美国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以后,全美的服务消费规模迅速提高。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美国商品消费(即耐用品与非耐用品消费)占比逐步下降,以医疗服务消费、体育消费、教育消费、文娱消费为代表的服务消费逐步攀升,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超过商品消费,成为美国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内容。目前广州的人均GDP己经突破两万美元,相当于美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发展水平。但在消费结构上,广州服务消费规模占总消费支出仅约40%,仅为美国同期发展水平的2/3,服务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州市 建设 国际 消费 中心城市 发展规划 2022 202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02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