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施农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设施农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展设施农业是提升农业效益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集约、节约、环保、绿色发展的需要,更是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也是全方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五年,为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落实菜篮子负责制,不断拓展优质精品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化的消费需求,依据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和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编制本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一、主要成效十三五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相
2、关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结对帮扶困难村、种植业设施标准化改造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实施特优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冬淡季节蔬菜上市品种日益丰富,设施蔬菜、水果、花卉等种植业设施快速发展,畜牧、渔业生产设施发展水平稳步提升,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设施生产在稳定菜篮子供给、调优产业结构、保障质量安全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保供稳价作用日益凸显十三五期间,设施蔬菜年产量稳定在150万吨以上,占蔬菜
3、总产量的50%以上。设施水果年产量稳定在40万吨以上,占水果总产量4.5%以上。设施栽培的蔬菜种类主要包括黄瓜、番茄、芹菜、菠菜、韭菜、白菜、生菜、茄子、土豆、西葫芦、葱蒜、青椒、甘蓝、油菜、豆角、食用菌等品种,有效保障和丰富了菜品的市场供应,特别是冬淡季保障能力稳定,对平衡季节性供需矛盾,抑制市场大幅波动,提高应急供给能力,保证十三五期间农产品市场价格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肉类总产量达到25万吨、禽蛋20万吨、牛奶30万吨,主要畜禽产品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均居首位。设施农产品的稳定供给,有效平衡了供需矛盾,抑制了市场大幅波动,提高了应急供给能力,十三五期间农产品市场价格运行较为平稳。(二)产
4、业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根据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合理布局设施农业重点产区,设施种植业规模化、连片经营趋势明显。蔬菜生产聚集区规模化、连片经营趋势逐步增强,以设施蔬菜生产为主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00个,累计建设提升规模化规范化设施示范园区90个,设施蔬菜产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稳步提升,产业带动能力持续提高。场,产业布局和结构持续优化。设施畜牧业现代化养殖水平明显提升,养殖环境控制、自动饲喂、粪污收集等新设施、新设备在生产中普遍应用,畜禽养殖设施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取得新突破。(三)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建设,以智能连
5、栋温室、新型节能组装式日光温室为代表的高档设施比例进一步扩大。累计对5000余亩陈旧老化棚室进行标准化设施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新建近1000亩新型节能日光温室,设施畜牧业累计对200个规模养殖场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建设,培育5个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带动450个养殖单元提升设施水平,建成10个绿色循环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规模化基地、园区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肥一体化、保温被、卷帘机、小型农机具等物化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并配套建设提升了一批育苗工厂和冷藏保鲜及初加工设施等。(四)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覆盖市、区、乡镇、基地四级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持续完善,例行抽检覆盖了全部规模化
6、蔬菜基地,年速测蔬菜样品能力达到10万个,农残综合抽检合格率总体稳定向好。年均规范运行已建成放心菜基地100家以上。累计建成300家放心生猪基地、200家放心肉鸡基地、10家全产业链放心猪肉销售点,同步建成放心肉鸡、放心猪肉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了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所有地产畜禽及畜禽产品检疫出证、违禁物质检测、肉品品质检验等功能更加完善。累计建成放心水产品基地80个,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企业150家,构建了水产养殖基础信息数据库、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水质在线监控和水生动物远程诊断四位一体的数字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五)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规模化设施园区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应用快
7、速发展,引领设施农业向智能化控制、精准化管理和资源高效化利用方向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新优品种研发示范、工厂化商品育苗、设施生产管理、抗逆栽培、节地栽培、适用技术创新等项目,累计新登记蔬菜品种800个。实施了互联网+畜禽业智能化养殖系统的集成与示范等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国家和市级渔业科技项目200项,登记科技成果180项,制定行业技术规范、标准、技术要点20项,组建科技帮扶团队5个,累计培训科技人员2万人次。(六)促农增收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农业调整结构、提质增效、促农增收为设施蔬菜产业的一大亮点工程。2020年蔬菜总产值110亿元,设施蔬菜产业已成为助推现代都市型农业快速升级的支
8、柱产业。已成为菜农的重要收入来源。生猪、奶牛、蛋鸡和肉鸡养殖规模化水平分别达到城市前列,已成为养殖户增收的稳定器,围绕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本着促进渔业产业化发展和渔民增收致富共赢的思路,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多种模式带动农户发展,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三、存在问题伴随城镇化进程加快,生产及市场产销结构变化的影响,设施农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限制瓶颈和亟待破解的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发展规模还不够大,不能满足发展需求。2020年,设施蔬菜面积、产量分别约占省设施蔬菜面积、产量的L5%、2.2%,冬春蔬菜自给水平偏低。设施水果仅占省水果面积的3.5%o
9、露地水果丰产不丰收,高产不优质现象多发,水果优势产区发展防雹网,避雨棚等设施需求量很大,发展潜力明显。(二)产业布局还不够科学,装备水平有待提升。设施农业在环境控制和整体装备方面水平还比较低,有些设施只具备保温、防雨功能,不适合机械作业,也做不到对室内环境因素综合调控,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部分市县设施农业发展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设施类型、栽培模式、作物种类、栽培技术等缺乏区域特色,比较优势不明显。一些设施蔬菜生产园区规划设计不科学,田间布局不合理,水电路不配套,生产效益不高。(三)标准化程度还不够高,整体效益有待发掘。设施设计与建造缺乏标准,一些地区盲目照抄照搬其他地
10、区设施结构类型,未能按照当地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进行设施结构科学设计,日光温室采光、蓄热和保温设计及建造不合理,室内环境较差。在栽培技术、管理方面主要靠以往掌握的技术经验,与实际需求的生产管理、数量化、指标化等方面相差较大,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的现象仍然存在。品质、高认可度的知名品牌建设仍待加强,小品牌数量众多、知名度低,生态、绿色、安全概念的大品牌数量不足,农产品优质优价情况未得到有效改善。(四)产业体系还不健全,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有待加强。大部分设施农业仍局限于价值较低的生产环节,与产业发展配套的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发展滞后,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尚需加强,全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较低,
11、电子商务等互联网直供直销模式发展滞后,优质农产品附加值较低。设施农业仍然以抓生产、抓产品、抓环节为主,没有实现向抓链条、抓产业、抓体系的产业转型,产业化水平整体不高,产销衔接不够顺畅,全产业链服务机制还不健全,菜贱伤农时有发生。(五)要素支撑还不够强,资金人才保障与产业发展需要还不匹配。专项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资金有限,机构贷款门槛高、条件严、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导致设施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各类园区普遍缺乏既懂经营又懂农业的带头人式复合型管理人才,其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和管理方式与设施农业发展要求不匹配。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缺乏以土专家和农民研究员为代表的乡土科技人才和满足现
12、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民,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发展。二、发展机遇(一)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十四五期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提升到50%,更多的资源要素将向农村聚集,新基建和三农领域补短板的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不断完善,人才和科技支撑不断强化,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将为设施农业升级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城市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条件独特,光热资源充沛,日光温室内即可生产茄果类喜温蔬菜,配之大中拱棚的发展,冬春蔬菜生产优势明显。一方面区位有利于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减少资源错配,能够有效弥补设施农业发展的不足与劣势,进而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另一方
13、面显著的区位优势可让生产的鲜活农产品可以一小时内抵达主要大城市消费市场。(三)市场前景更加开阔。十四五期间,从大市场看,农产品需求总量仍将刚性增长,且伴随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化特点,休闲观光、健康养生消费渐成趋势,高档精品农产品发展的市场空间巨大。利于根据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抢占高端农产品市场,促进设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四)品种品牌优势突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众多市场知名度高的水产品牌。通过多年培育,设施专用品种研发选育处于领军地位,育种品牌优势明显、市场广阔、认知度高,有利于带动设施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截
14、至2020年末,有25个蔬菜产品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以独特的品质得到市场的认可。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全面落实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决策部署,实施农业特优战略,以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驱动和新消费需求、推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原则,以补短板、强弱项、扩规模、提质量作为抓手,突出保能力、保增收、保安全、保生态发展目标,按照确保菜篮子供应保障、绿色生态和效益提升并重的思路,持续推动设施农业向绿色、精品、高效方向发展。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结构同步。在确保市场供应基础上,通过调优种养殖结构,合理安排种植茬次和养殖品种,
15、不断丰富市场供给。逐步调减低端、传统、零散的低端设施,增加优势产品绿色产品规模化规范化生产能力,既要防止市场供应短缺,维护居民利益,又要防止短期个别品种生产过剩,通过不断优化结构,提高种植效益。(二)坚持标准化覆盖。建立健全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推进设施农业的生产、管理、冷藏保鲜、冷链物流运输和专业化服务全流程标准化,以标准化推进设施农业的市场化和品牌化。(三)坚持市场运作。强调在推动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多种扶持方式,引导产业良性发展。切实发挥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地位,有效提升其盈利能力,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四)坚持能质并重。要着力扩大新建设施农业发展面积提升产能
16、,也要做好现有种植养殖设施的提升改造,进一步稳定现有各类设施农业面积和产能,同时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品牌农产品销售覆盖率,有效缓解市场需求与充分供给之间的矛盾。(五)坚持科技引领。大力推进现代设施建设技术、生物技术、管理技术、冷链保鲜技术、智能信息技术的全覆盖,加大对设施果菜菌生产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支持力度,打造智能化的科技支撑体系。三、发展目标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规划、主体自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工作基调。在充分尊重各类经营主体意愿基础上,根据各涉农区区域特色、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水土等生态承载能力,按照总体
17、规划布局,着力扩大设施农业面积,提升发展水平,逐步形成装配式(可移动式)日光温室、节能日光温室、保暖式钢骨架大棚、钢骨架大棚和智能连栋温室相互补充,茬口安排合理,布局优化;完善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端基地;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设施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及小农户同步发展的设施农业生产、经营和产业体系。逐步创建一批保供作用明显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加大设施农业配套冷链物流集散设施建设力度,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一批市场知名度较高的设施农业品牌。(一)基础保障指标1 .数量指标:十四五末,在水、土等资源能够满足的前提下,设施
18、农业面积达到100万亩。2 .自给率指标:十四五末,通过设施农业建设,蔬菜综合自给率达到100%冬淡季蔬菜自给率提高到50%以上;设施蔬菜供应市场比例提高到45%以上;3 .产值指标:十四五末,设施蔬菜产值占全市蔬菜产值比重提高到90%以上;占种植业产值比重提高到80%以上;设施农业亩均效益水平显著提升,高档精品基地综合亩效益力争达到5万元,保障型基地综合亩效益力争达到4万元;4 .质量安全指标:十四五末,设施农业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二)生产发展指标1 .优良品种覆盖率:十四五末,规模化设施园区蔬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IO0%;2 .农机作业覆盖率:十四五末,设施农业机
19、械化率保持在平均水平之上。3 .依标生产覆盖率:十四五末,规模化设施园区蔬菜主栽品种依标生产率达到IO0%;(三)产业现代化指标1 .农产品加工指标:在有条件的涉农区建设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产业强镇,推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4:1。2 .产业化经营指标:十四五末,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达到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5%以上;3 .品牌打造指标:累计认定从事设施农业的精品品牌100个;国内知名品牌10个。(四)生态文明指标1.绿色发展指标:十四五末,设施农业农药利用率和肥料综合利用率均达到45%以上;2 .农艺节水指标:十四五末,设施农业节
20、水灌溉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设施示范园区水肥一体化应用率达到100%。3 .土地利用指标:十四五末,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蔬菜复种指数提高到2.2。第三章规划布局一、规划思路根据经济发展总需求和总体规划,综合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承载能力,统筹协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按照整体提升、点面结合的思路,以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产业强镇、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坚持内弓枚卜联相结合,持续优化产业布局,逐步调减低端、传统、零散的种植养殖区域,并将高耗水种养殖产业向非超采区适度转移,以现有耕地、基本农田和设施农用地为主。着力打造集中连片、配套完善、技术先进、依标生产、质量安全、供应
21、稳定、效益稳固的设施农业(种植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并持续优化畜牧业和渔业设施规划布局。二、产业布局(一)设施农业(种植业)布局依托区位优势,重点打造以休闲采摘、会员直供模式为主的产业融合型高档精品设施农业,重点发展特色设施蔬菜、草莓、水果等高档精品农产品,探索发展植物工厂、市民小菜园等新兴模式,同步规划建设厨房等产后加工设施。充分利用浅层地下水及优质地表水资源发展一批功能多样的设施园区。重点发展设施葡萄、草莓、蔬菜,设施育苗育秧等;发展早春和秋延后设施蔬菜,兼顾设施特色品种种植。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在非超采区域承接地区高耗水种植品种转移,形成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产
22、业发展主要功能区。特色设施作物聚集区重点发展设施食用菌、果菜类和蓝莓、草莓、叶菜、茄果、萝卜、设施育苗等。(二)设施农业(养殖业)布局设施畜牧业将严格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划定特色养殖区、生态养殖区,实现畜牧生产布局与土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设施渔业逐步形成高标准养殖区、现代渔业基地、生态高效渔业发展区和水产品加工流通产业相结合的区域布局。三、农区发展计划到十四五末,在资金、用水、用地、人才保障到位前提下,力争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00万亩。四、设施农业(种植业)主推棚室类型十四五期间,主推设施农业(种植业)棚室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智能连栋温室。指用于进行工
23、厂化作物栽培,有钢架结构的玻璃或PC板连栋温室,配备有加温、遮阳、通风降温、湿帘风机降温或喷雾降温、微灌或滴灌等系统,以及智能自动化控制设备,适合于规模化的机械作业和生产管理,此类棚室投资大,管理要求高,主要用于展示和示范,由各涉农区结合实际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投资建设。(二)装配式日光温室。一般由镀锌钢结构骨架,特质保温材质墙体及保温棉被等主要结构材料构成,以拼接方式安装,具有安装与拆卸方便快捷,可重复安装使用、可回收再利用等特点的,可进行作物越冬生产的日光温室,是保障冬淡市场供应的重要棚室类型,一般配建有缓冲间,此类温室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40%。(三)节能日光温室。指三面有墙体(砖
24、混或土墙结构),具有采光、保温和蓄热结构的农业生产设施,并加装保温被、电动卷帘机,能进行越冬生产的单屋面塑料薄膜温室,是保障冬淡市场供应的重要棚室类型,一般配建有缓冲间,此类温室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40%o(四X呆暖式钢骨架大棚。指四面无墙体,采用加固钢骨架结构,棚室中间建有支撑立柱,并加装保温被、电动卷帘机的新型棚室,一般用于春提前和秋延后季节栽培,更适合于机械化作业,此类大棚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70%o(五)钢骨架大棚。指采用钢骨架结构,四周无墙体,只有塑料薄膜覆盖的棚室,一般用于春提前和秋延后季节栽培,此类大棚建筑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70%o第四章重点任务坚持创新、协调、绿
25、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破解制约因素,设施农业重点从以下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一、扩大面积补牢发展短板(一)开展新一轮设施农业建设。制定设施农业建造技术规范。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吸引撬动社会投资投身设施农业建设,鼓励新建可移动日光温室、新型保暖大棚及钢骨架大棚等节能、节地、环保设施,促进基地连片发展,形成优势产区,提升冬淡季蔬菜自给能力。充分整合市区两级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引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农户开展设施农业建设,着力扩大设施农业面积。(二)加快完善辅助及配套设施。立足产业基础,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新建一批高标准设施生产基地,改造一
26、批结构不合理、保温蓄热性能差、土地利用率低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设施。结合农业农村部三农领域补短板工程,持续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扩展设施农业园区及连片基地仓储保鲜能力。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规模化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改造升级生产用电配套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作业路。加强交通、物流、信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广5G、人工智能,推进光纤入园和农业园区Wi-Fi全覆盖,为实现互联网+园区的产业发展格局奠定基础。积极与商务部门对接,形成生产与流通环节密切配合的应急储备机制,提高应急储备和供给保障能力。(三)加快传统设施提升和闲置设施盘活。针对传统设施生产基
27、地,特别是近年来闲置设施较多的基地(园区),实施标准化设施改造工程,重新激活闲置设施生产能力。鼓励引导闲置设施园区,通过租赁等形式进行流转盘活。落实属地管理,地方政府要全面掌握闲置园区(农户)具体情况,建立全部闲置设施农业台账,并实施分类处置。根据园区特点,开展定向式、个性化招商工作,着力引进一批农业企业,通过土地流转、资产置换、设施租赁等多种方式盘活闲置棚室生产。(四)培育设施农业建设管理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扶持一批熟悉农业发展的文化创意公司和服务公司,为设施农业园区和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规划、产品策划等服务,按照集约化、市场化、信息化、资本化理念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积极扶持发展为设施农
28、业服务的全程专业化社会化组织,鼓励专业节水公司参与设施农业水源转换及节水技术推广应用,组建一批能够覆盖种植养殖全程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五)扶持产后加工和市场开拓延伸产业链条。配合设施农业建设,统筹发展可实现清洗、分级、分割、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推广商品化处理,为实现净菜上市奠定基础。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利用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利用以全国农交会为主的多种展会平台,加大对设施农业产品的宣传推介。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采用新型直销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益水平。二、提升科技信息发展水平(一)推动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制度创新和激励机制创新,充分调动研发人员投身设施农业建设和相
29、关服务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农艺农机一体化建设,补齐精量播种、育苗嫁接、移栽和收获等技术装备短板,大力推广普及设施蔬菜耕整、直播(移栽)、灌溉施肥、采摘运输、环境调控等新型高效专用农机设备,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积极推进设施蔬菜自动化、数字化管理;大力推进作物全程标准化生产,促进示范园区依标生产;提升机械化水平,推广精量播种机、起垄施肥机等新型高效专用农机设备。(二)推动设施农业与现代信息技术交互联动。结合实施智能农业行动计划,不断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推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引导经营主体利用生产大数据筛选确定最优种植管理模式,实现设施农业生产温湿度数字化控制。充分发挥益农信息社作用
30、,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搭建农资采购、农产品销售和信息技术培训的创新平台。探索运用区块链防篡改技术,不断完善设施农产品全程溯源体系。推进信息技术与农机作业深度融合,实现农机作业智能管理与服务。切实抓住5G通信技术发展和普及的历史机遇,探索推动5G与农业物联网远程智能控制等技术融合,探索部分设施品种全程智能无人化生产。(三)加大设施专用新品种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建设一批农作物种子(种苗)良种生产基地,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支持其提升繁种能力。加强设施专用新品种的研发力度,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种业支撑;同时加强水果卜、黄瓜、番茄等名特优新品种的选育,满足休闲农业对特色品种的需求。保护和
31、开发传统优质品种,做好提纯复壮,防止品种退化。加大适宜设施栽培的西瓜、葡萄等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品种开发和保护力度,不断扩大设施生产规模。(四)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与产业发展配套的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充分挖掘扶持带头人队伍,加强对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使他们真正成为知农事、懂技术、会管理,具备优秀农商素质的创业者和经营者。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I,统筹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师资和课程体系建设,丰富理论教学、现场实训、案例讲解、互动交流等培训方式,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参加正式更新培训,提高农技推广工作水平。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强化农业技术培训I,重点加强信息化、质量安全、营销
32、等方面的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成为生产、经营的行家里手才是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引导企业走出去,利用区位优势开拓外部市场。探索通过现场订单、电话热线与网络平台进行订购的订单农业模式和为客户提供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服务和优质商品,建立长期稳定客户群的品牌会员制直销配送模式,扩大供京市场规模和渠道,引导基地强化新品种引进、品牌建设、品种搭配、产品包装、配送、农产品追溯等能力建设。在立足两市区位特点和农产品生产实际基础上,深化合作,进一步优化菜篮子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打造面向首都的一小时鲜活农产品供应圈,发展一批以绿叶菜、萝卜、水果为主的特色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基地全部达到生产规
33、模化、技术标准化、运营品牌化、产销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标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二)鼓励产品引进来,引导建设定向蔬菜基地。为保障保能力,提高菜篮子自给率和控制率,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流通服务企业等经营主体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到外埠发展合作生产基地,并在进行加工销售,通过农产品协议流通方式、订单农业、会员制营销模式等多种方式,确保菜篮子定向供应保障。发展以设施蔬菜及河北省坝上冷凉露地蔬菜生产为主建设外埠定向供应基地,重点解决蔬菜夏淡及品种多元化需求问题,发展定向供应基地,重点提升冬淡保障能力。(三)培育农精品,提升品牌
34、影响力和附加值。构建设施农业特色优质品牌体系,大力发展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有效开展认定工作。围绕科技强品质、品质塑品牌、品牌增效益的理念,做优新字号,做强老字号,培育一批精品品牌,提升农业品牌整体形象,支持优质品牌亮相综合性展会。调优供给结构,减少过剩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培育农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休闲农业、电商农业等新业态,讲好品牌故事,丰富品牌文化内涵。四、加大资源生态保护力度(一)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力度,进一步优化种植业产业布局,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逐步将高耗水作物种植向非超采区适度转
35、移。在不具备地表水置换条件的超采地区,发展集雨型设施农业。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节水压采战略,将符合条件的设施农业(种植业)园区基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推广普及节水抗旱品种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抗旱技术,大力推进规模化喷灌、微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二)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加强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生产过程等环节监管,严把农产品产地准出关,推行田间档案记录、投入品使用等相关制度;完善市、区、乡镇和基地四级监管体系,改善检测条件,加大抽检力度,提高检测水平;建立健全蔬菜质量追溯体系,推进规模化蔬菜基地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
36、平台。(三)推进产业多维度发展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基地充分利用区域内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发展农林共赢的林下经济模式,栽培食用菌或喜阴湿、耐弱光的蔬菜品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鼓励生产企业、规模化基地、合作社等规模化组织对蔬菜等农产品废弃物就地处理,借助专门的设施设备将废弃物进行堆料发酵,变废为肥二对不具备条件的企业或基地,鼓励委托专业服务企业,对农业废弃物进行统一集中回收处置。五、推动各类主体同步发展(一)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设施农业(种植业)生产属劳动密集型的显著特征,引导现有设施农业园区按照有关要求提升改造,积极发展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
37、业经营主体作为园区的重要承接载体,统筹设施农业发展项目,优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参与设施农业建设,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二x足进小农户和都市发展农业有机衔接。按照提升小农户、服务小农户、富裕小农户的要求,把带动小农户数量和成效作为对从事设施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评优创先、政策扶持、项目倾斜的重要依据,着力完善带动小农户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政策体系。鼓励从事设施农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探索互利共赢的利益衔接机制,促进小农户科技装备和生产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加大对小农户的扶持力度,扩大普惠
38、金融覆盖面,提升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三)探索创新平抑菜价机制体制。借鉴成功经验,探索蔬菜调控目录制度,科学合理选择生产规模大、消费比重高、生产供应季节性、区域性显著且市场价格易发生大幅波动的蔬菜品种开展试点。探索试点保淡蔬菜农业保险制度,在本市主供及优势蔬菜中逐步推进政策性保险,探索建立保障淡季蔬菜供给价格保险制度,抵御市场风险,避免菜价波动剧烈造成菜贱伤农。第五章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根据部门职责做好产业发展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负责本区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设施农业发展与建设、项目实施、推动督导、综合协调、宣传等工作,推进任务顺
39、利完成。二、强化用地保障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不断完善设施农业用地保障机制,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科学编制空间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有效保障设施农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并优化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流程。涉农区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设设施农业相关的农产品加工园、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产地批发市场和小微企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项目的,可由市级予以建设用地指标奖励。三、强化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建设扶持力度,扩大投资规模和力度。积极整合现有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产业集群、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农民合作社、温室大棚骨架购置补贴试点等相关项
40、目资金,通过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统筹扶持本区设施农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民营企业进入全市重点培育上市企业资源库开展入库培育。落实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直接用于农业的生产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四、促进多元发展优先升级改造通达园区的农村公路,保障农业园区道路与公路主干线顺畅衔接。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农业专项规划,建设配套生产用水、生活饮水等供水设施,为超采区农业园区做好水源转换,优先安排园区供水网络改造项目;加强对园区防洪排涝工作的技术指导,促进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农业产业园规划,将配电网规划覆盖农业产业园核心区,进一步精简园区客户用电报
41、装文件和程序要求。加快天然气管网进农业产业园,支持农业产业园内企业使用天然气等清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提升农业产业园竞争力。五、强化科技支撑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机构,为农业产业园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并充分发挥优质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在市级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内转化应用。依托产业技术体系,做好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工作。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通过专职、兼职等形式,在农业产业园创办科技型企业或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鼓励职业院校为设施农业示范园及入园企业培养技能劳动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专业人才和技能劳动力到设施农业示范园创新创业、就业发展,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六、强化考核监督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全市基地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和检查,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考核机制,结合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要求,层层压实考核指标,有效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将设施农业建设推动绩效作为各级单位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03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