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诗词宝典——形势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写作诗词宝典——形势篇.docx(5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公文写作诗词宝典形势篇目录-S经济社会2二、时机(机遇)12三、生态22四、民生(人民)32五、合作(外交)44一、经济社会1.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出处:近现代孙中山语。原句:“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释义:当前世界潮流的发展规律声势浩大,顺应这个规律做事的人,就能成功;逆历史规律而为的人,终将被历史潮流给淹没掉。用法提示:“天下大势”,也可以说是一种时代潮流。国家民族需要顺势而为、时代发展需要顺历史潮流而动。孙中山说的虽然是他当时所处的形势,但这却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道理,无论何时何代,都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公文写作中,一般来说,领导在重要场合的讲话
2、稿中,都会有一段纵论当前形势的文字,或优或劣,或利或弊,这句话就可以放在段首,引出下面的议论。2.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镒基,不如待时。出处: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孟子公孙丑上。原文:“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钺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释义:虽有才智,不如依靠好形势、好运气;就像虽有锄头,不如依靠好天时一样。强调抓住时机的重要性。“镒基”,即锄头。用法提示:“齐人”的意思并不是说“智慧”和“镒基”就不重要,这只是相比较而言的,“势和时更重要。就如同古诗“百川东到海”一句,河流一脉汇入汪洋、水势一流回归大海,那是“地势使之然”
3、的顺其自然,是大势所趋的自然而然。而人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作文中的小标题。当然,用一半还是全用,还要视公文篇幅而定。3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出处: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兵势篇。原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释义: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从自己创造的有利作战态势中去追求胜利,而不苛求部属以苦战取胜。比喻:要想取胜,需要乘势,而不是依靠苦战。用法提示:有人说,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分为这样三种:第一种是智慧的人,懂得创造机会
4、;第二种是聪明的人,懂得把握机会;第三种是木讷的人,总是错过机会,而失去以后,又不断抱怨。也许这样的区分并不准确,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人确实一直很强调对“势的把握。孙子兵法专列一篇用来讲“势)即是如此。可见,从古至今,我们都是希望做第一种人的;再不济,也要做第二种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势的把握,恰恰显示出了更高的智慧。4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出处:近现代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原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释义:当今世界,四海翻腾,风云变幻,五洲震荡,形势诡橘。对世界形势进行了艺术性的
5、概括,表达了乐观展望的态度。用法提示:世界形势跌宕起伏,从来不曾止息,毛泽东同志那个时代如此,今天也是如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我们就该做好自己的事。在公文写作中,用这两句词来形容国际形势比较恰当,形容国内情况就不太合适。这两句词可放在段首,之后的内容可以是我们如何应对。比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抓住机遇,让中国人的梦想大放光彩,让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5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出处:唐玄览题竹。原文:“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欲知吾道廓,不与物情违。”释义: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
6、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用法提示:目前只知道玄览是生活在唐大历年间的一位僧人,其他不详。因为这首诗原本是被玄览题在竹子上的,所以后人将其命名为题竹。西游记中也有类似的一句:“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再后来就变成了我们最熟知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公文写作中,这三句都是可以用的,只是因为“海阔凭鱼跃”一句太过常见,所以偶尔换个花样,也无不可。比如,“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6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出处:西汉刘向等战国策齐策四。原文:“谭拾子曰:事有
7、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释义: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比喻: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无法改变。用法提示:谭拾子在当时与“战国四公子”齐名,并且彼此都有接触。尤其是他与孟尝君田文,因为两人都是齐人,上面这段对话就发生在他与田文之间,苏洵的辨奸论中也有引用。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放在段首,引出对时事形势的评论。比如,“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逆转的客观进程。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不管是否愿意,都将或早或迟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其中。7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8、。原文:“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释义:文章的变化会受到时代情况的感染,不同文体的兴衰和时代的兴衰有关。比喻:一件事情的变化会受到社会情况的影响,其兴衰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用法提示:社会和文化存在这样的关系:社会能够影响文化的基调、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而文化,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则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尤其强调“随时而变”,调整方向、改变方法。如果是文化部门用的话,可以说是正对其口;当然了,其他部门也未尝不可。比如,“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时代总是在进步,社会也总是在变化,我们要跟上脚步,
9、不能掉队。8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出处:清赵翼论诗五首。原文:“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古疏后渐密,不切者为陈。譬如登驾马,将越而适秦。潮济终南景,何与西湖春释义:文学创作是与时代的命运密切相连的,没有一天不向着新的方面发展。说明了文学创作与时代的关系。用法提示:赵翼的这首论诗本是一首翻案诗,为的是反驳苏轼的“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却也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那就是“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为文艺作品,特别是网络文艺这种要求传统文艺必须融进互联网思维的形态,概括出了发展之道。在公文写作中,说到传统文化与网络文艺的时候可以引用。比如,“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产文艺的网络化、时代化,是中国
10、文化必须完成形态更新、自我刷新的一种本能要求。9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出处:明张居正答宣大巡抚吴环洲策黄酋。原文:“但愿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况今时则易然耳。”释义:审时度势,凡事深思熟虑后再付诸行动,如此天下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强调:胸有谋略,动有章法,勇于打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用法提示:当时,吴环洲任宣大巡抚,管理北部边疆地区的宣府、大同府两地的防御;而黄酋则是蒙古俺答汗之子黄台吉。因为这封信事涉北部边防,所以张居正字字用心。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用在改革方面最为合适,不过一般事情也同样需要“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做成改革这件大事。比
11、如,“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形势是会发展变化的,我们的工作需要不断适应新的要求。如果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难免会碰钉子。10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出处: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释义: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比喻:世事无常,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用法提示:这是刘禹锡的一首回赠诗。宝历二年,他与同样遭受贬谪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遇,两人一见如故,白居易就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安慰刘禹锡。在公文写作中,
12、这种借用典故、深奥难懂的诗句,可用来阐述某个道理,或是用来感叹。比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IL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出处:清.刘鹑老残游记。原文:“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惟儒教公到极处,你看,孔子一生遇了多少异端?”释义:人人都追求公正,就会天下太平;人人营私舞弊,就会天下混乱。强调:人与社会息息相关。用法提示:老残游记是写一个被人称作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这部小说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被鲁迅评为晚清四大“
13、谴责小说”之一。在公文写作中,句中的“公”可以指公家,也可以指公平;后面的内容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分配的公平、用人的公平等。历史上的盛世治世,都非常注重立公道、举贤良。比如,“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公正用人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组织路线上的体现,应该成为我们选人用人的根本要求。12 .得贤者胜,失贤者败;自强者兴,自怠者亡。出处:明冯梦龙新列国志。原文:“历览往迹,总之得贤者胜,失贤者败;自强者兴,自怠者亡。胜败兴亡之分,不得不归咎于人事也。”释义:得到贤能的人才就会胜利,失去贤能的人才就会失败;自强的人会兴盛,懈怠的人会衰败。强调:胜败兴亡的区别,跟人的作
14、用有很大关系。用法提示:冯梦龙的新列国志是以明代平话列国志传为基础改编而成的,后来他又写了东周列国志,说的都是“春秋战国那些事儿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人才难得,轻视不得,耽误不得,可以结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谈谈如何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比如,“得贤者胜,失贤者败;自强者兴,自怠者亡。“要想把方方面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需要打开视野、不拘一格,充分盘活干部资源,把干部队伍和各方面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13 .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出处:清龚自珍语。原句:”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历览往迹,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释义:事物没有不发展变化的,
15、风俗习惯没有不改变的。说明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用法提示:龚自珍是当时的激进派,主张“更法”“改图”,无论是诗文还是行动,他都致力于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强调世界万物无时不变这一道理,然后引出文章或者段落的重点内容,即做事的思想和方法也要跟着改变。比如,“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14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处:战国荀子荀子天论。原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
16、则凶。“释义: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反映了古人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用法提示:荀子的很多观点现在看来依旧觉得振聋发暗,如“人定胜天”“天人相分”等,后者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强调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需要我们在处理人情世事时要随机应变。需要注意的是,是“天行有常“,而不是天道有常比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史成就充分表明,中国的改革开放符合历史规律,契合时代潮流,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15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出处:唐马
17、总意林唐子。原文:“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释义:船顺流而行就快,人顺路而走就不会迷失方向。反映了古人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比喻:我们做事要遵循规律,否则会走许多弯路。用法提示:这个意林可不是今天的那本半月刊杂志,它最早由南朝梁庾仲容编纂而成,唐代马总认为庾仲容去取详略颇为失当,便又复加增损,才成了收罗各家语录的意林。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引出当前的形势,可以是国际的,也可以是国内的,或者是企事业单位的,然后说明根据这个形势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比如,“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成绩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贫困驱动目标已经实现,接下来该进入“带动和帮助其
18、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使命驱动”时代了。二、时机(机遇)1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出处:北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原文:“臣闻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方今大王粮匮师老,无以支汉,而韩信之军,乘胜之锋,亦且至矣,大王虽欲解而东归,不可得矣。”释义:在眼前就不该放弃的是时运,遇上了就不该错失的是机会。比喻:时机不易得,要抓住时机。用法提示: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曾经见过有人将“时不再来”写成“失不再来”的,那就不对了。从小处看,时机只是时间流转的一个节点;从大处看,时机可是历史使命的一个节点。对于个人来讲,一步错过,可能就步步
19、落后,甚至终身遗憾;对于国家来讲,唯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创造历史、成就未来。苏轼这句话说得很有力量,很发人深省。2 .寄语瞿塘江上贾,收帆好趁顺风时。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百零六)。原文:“西来白浪打旌旗,万舶安危总未知。寄语瞿塘江上贾,收帆好趁顺风时。”释义:我有一句话要告诉瞿塘江上的商旅,收帆最好趁着顺风的时候。比喻:做事之前要先看准时机。用法提示:能将组诗写到三百多首的,龚自珍可谓是古今第一人了。这已经不是大型组诗了,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巨型组诗。在公文写作中,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关于科技创新发展,关于媒体融合,关于国际分合形势等,都可以用这联诗来说明问题。比如,“寄语瞿
20、塘江上贾,收帆好趁顺风时。”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3 .信不弃功,知不遗时。出处:西汉刘向等战国策赵策二。原文:“吾闻信不弃功,知不遗时,今子以官府之籍,乱寡人之事,非子所知。”释义:守信的人,不会放弃建功立业的机会;聪明的人,不会放过任何时机。比喻:把握时机,建功立业。“知”,通“智”用法提示:这个故事也叫王破原阳以为骑邑,是发生在赵武灵王和牛赞之间的事情。牛赞在历史上比较低调,有学者认为他就是赵国大将牛翦,因为那个时候“赞”“翦”同音,未知是否。在公文写作中,要将这句话的重点放在“知不遗时”上面,即把握时机,建功立业,这句话尤其适合放在纵论天下大事之前。比如
21、,”信不弃功,知不遗时。”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4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縻不盈。出处:春秋管仲管子牧民。原文:“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縻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释义:不注意天时,财富就不能增长;不注意地利,粮食就不会充足。比喻:做事要注意把握天时地利。用法提示:古人一边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边说“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縻不盈这倒不是自相矛盾,而是体现了自古以来的“中庸之道”,也可以说是“过犹不及”,所以需要从两个方面分别告诫。在公文写
22、作中,这一长句适合用在顺应形势、把握时机方面,主要还是“天时”,“地利”则分地方。比如,“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縻不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5 .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宣帝纪。原文:”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释义:举事顺乎义理,就容易见效;行动违背时势,就难以成功。比喻:做事要顺理顺时。用法提示:宣帝纪是司马懿的传记,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将他的父亲司马昭、伯父司马师、祖父司马懿都予以追谥。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其实强调了两个方
23、面,一是要“顺理”,二是不“背时”,不是单独强调时机,所以后面的内容就可以既包括符合常理、顺应道理,又涵盖乘势而上、因时而谋。比如,“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方案是否科学,措施是否得当,安排是否合理,时机是否合适,不仅影响改革效率,而且事关改革的成败。6 .智者不背时而徼幸,明者不违道以干非。出处:唐,卢照邻对蜀父老问。原文:“盖闻智者不背时而徼幸,明者不违道以干非。是以圣贤驰鹫,莫救三家之辙;匹夫高抗,不屈万乘之威。”释义:明智的人不违背时势而希图侥幸成功,也不违背正道去作非分的企求。比喻:适时、中直,是人生进取的前提。“徼幸”,即侥幸。用法提示:卢照邻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为“初唐
24、四杰”,对蜀父老问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散赋结合,很有特点。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既强调我们不要逆势而行、希图侥幸,也不要违背正道、异想天开,而是要顺势而行、顺道而行;后面的内容可以是具体措施,也可以是不这样做的后果。比如,“智者不背时而徼幸,明者不违道以干非。”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在改革创新之路上,只有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方法,才能让改革日臻佳境。7 .见机不遂者陨功。出处:西汉桓宽盐铁轮击之。原文:“语曰:,见机不遂者陨功J一日违敌,累世为患。休劳用供,因弊乘时。”释义:碰上好机会不马上行动,就会丧失事功。比喻:一定要懂得抓住机遇。用法提示:俗话说:“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机会这
25、个东西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谓“时势造英雄”,才是常态,“英雄造时势”只是例外。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强调的是当机会来临时,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不然将会导致更糟糕的结果。这个机会,可以指国际形势,也可以指政策方针。比如,“见机不遂者陨功。”XX意见的出台,为共青团组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进程中,带领广大青年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提供了新机遇。8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出处:商姬昌周易系辞下。原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释义: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
26、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比喻:看准时机,厚积薄发。成语“藏器待时”即出于此处。用法提示:有句话说得好:“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尸版本可能略有不同,大致就是这个意思。机会总会有的,但是首先要有把握住这个机会的能力。“藏器”一词还含有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意思。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国家,都需要厚积薄发,等待时机,早了不行,晚了更不行。比如,“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此时此刻,我们的治国方略和外交策略也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应走出“韬光养晦”阶段,不仅要多参与国际事务,做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而且还要做国际体系的贡献者和引领者。9 .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
27、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原文:“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释义: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来摆正自己的位置;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观察时机,针对具体情况采取行动。成语“度德量力即出于此处。用法提示:这段文字还有一个自己的标题,叫作郑庄公戒饬守臣,是发生在郑庄公与“君子”之间的对话。而“度德而处之一句则是经典中的经典,后世征引之书无数,如曹雪芹红楼梦:“大丈夫相时而动。”在公文写作中,这一长句可以作为一个较高的标准,既要求德和力,又要求慧眼如炬。比如,“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广大党员干部应主动
28、增强本领,勇立时代潮头,适应变化,把握变化,驾驭变化,在实干中践行为民初心。10 .君子有失其所兮,小人有得其时。出处:唐韩愈闵己赋。原文:“君子有失其所兮,小人有得其时。聊固守以静俟兮,诚不及古之人兮其焉悲。”释义:君子有失去时机的时候,小人也有得到时机的时候。比喻:时机无常,需要正确对待。用法提示:韩愈就是那个“有失其所”的人,而且还经常“有失其所韩愈有才,但是却和科举“犯冲”,他考了四次才考中进士,而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他却始终没有考上。而且,他的很多友人也有着类似的遭遇,所以“君子有失其所兮,小人有得其时既是安慰他自己,也是安慰友人。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告诉大家,机会来时,要
29、把握住;没有机会,也不气馁。比如,“君子有失其所兮,小人有得其时。我国改革发展形势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11 .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出处:春秋左丘明国语越语上。原文:“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释义:时机未到不可强求去做,事情没有研究透彻也不可勉强去求得成功。比喻做事要善于审时度势,抓住时机,时机不成熟不可以贸然行动。用法提示:越语是专门记载春秋时越国的“金句”的,而这段金句正是出自范蠡之口。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不
30、仅保全了性命,还成为一代富商,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于一个人的成功,也可以用于一件大事的推进、一个国家的发展,强调有机会一定要有所作为;如果没有机会,则要谨慎。比如,“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此时既是“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也是大有作为的“窗口期”,我们需要横下一条心,扎扎实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2 时不可以苟遇,道不可以虚行。出处:唐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原文:“岂非时不可以苟遇,道不可以虚行?圣人作而万物睹,神功资而百宝用。”释义:时机或者机遇不能赖着去求,勉强得到;有关道义的行为不能虚情假意敷衍了事,应该真心实意地去做。比喻时
31、机一到,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动。用法提示:这是一篇“神奇”的传记类文字,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洋洋洒洒千余字,竟然没有点明传主的名字,以至于现在仍不能确定王勃写的人到底是谁。这篇行状固然不能与滕王阁序相媲美,却也写得辞采华茂,豪情万丈。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用于强调时机不是时时都有的,但是一旦时机到来,一定不能应付了事,要实打实地干出一番大事业;后面的内容可以正着说,也可以反正说。比如,“时不可以苟遇,道不可以虚行J当今的时代是大发展的时代,当今的世界是大变革的世界,如果对激变的形势熟视无睹,对残酷的竞争无动于衷,那么迟早会落在别人后头,甚至被时代所淘汰。13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出处:西汉司马迁史
32、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文:“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释义:上天赐予你的,你不要,反而会遭到上天的责怪。比喻:机不可失,失则不利。用法提示:范蠡用这句话来劝说勾践杀了夫差。勾践卧薪尝胆数年,终于打败了夫差,但他念及夫差当时没有杀他,便也不准备杀夫差。事实证明,范蠡是正确的,不然夫差回去肯定也会卧薪尝胆。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没有把握住机会的严重性,也从反面说明了把握时机的重要性;后面的内容,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述。比如,“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机遇是一种潜在的优势,抓住并充分利用,就能抢占先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看不到或看到了而抓不住,都会错失良机,贻
33、误时机,影响发展。14 .良时正可用,行矣莫徒然。出处:唐高适送韩九。原文:“惆怅别离日,裴回歧路前。归人望独树,匹马随秋蝉。常与天下士,许君兄弟贤。良时正可用,行矣莫徒然。”释义:此时正是施展才能的好机会,赶快努力奋斗,千万不要辜负这大好时光。形容抓住机会,闯出一片天地。用法提示:韩九”是谁,今天已不可知,不过从高适对他的称呼来看,两人的关系应该是很好的;更有可能的是,韩九是高适的晚辈。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完全可以用作前辈对晚辈的谆谆教导,长辈对广大青少年的殷切期许。比如,“良时正可用,行矣莫徒然。”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34、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5 .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以发。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原文:“夫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以发。”释义:圣明的人总是顺应时势而进行活动,有智慧的人总是根据机会而表现才能。比喻:聪明的人做事懂得把握时机。用法提示:贾诩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先是董卓的部将,后为李傕、郭汜献计,又辗转成了张绣的谋士,最后归了曹操和曹丕。他的战绩和功勋,虽然比不上诸葛亮,但在当时也是名列前茅。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用“圣人,和“智者,来引导我们,告诉我们在时机面前应该怎么做,也算是方法论的范畴,重在强调要把握时机。比如,
35、“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以发。“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三、生态1.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出处:唐白居易鸟。原文:“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后一联亦作“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释义: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儿,幼鸟正在巢中等候着妈妈回来呢!希望大家换位思考,保护动物。用法提示: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非常适合用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从保护动物角度切入,扩至整个生态圈。比如,“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我们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
36、样对待生态环境。2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桂枝香。原文:“那晓得三纲五常,只知道七青八黄,圆鸭蛋里掉桨,竹竿空长,肚里无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释义:前辈栽的树,要过几辈后才能长大成荫,后人才能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也比喻:目前进行的工作,可能要在以后较长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效益和价值。用法提示:这句话的比喻义比较多,所以用到的地方也比较多。在公文写作中,在说到生态环境的时候: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只有从现在开始保护好环境,才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生存之地。我们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其他方面,如用于退休职工大会上的发
37、言稿或者看望老一辈工作者时,这句话可用来表示尊敬和谦虚;在强调一个项目的重要性或者一个公司的长远发展时,也可以用这句话。这句话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同小异,可以斟酌着用。3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原文:“夫地力之生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生物之丰败由天,用物之多少由人。”释义:索取物产有限度,使用物产有节制,才能经常充裕。比喻:做事、用物,不可过度,伤了根本。用法提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从正面告诉我们,对于自然界的物产资源,或者其他资源,要有限度地索取、有节制地使用,这样才能常保富足。在公文写作中,
38、如果你想反着说也可以,那就用“取之无度,用之无节类似的成语还有“竭泽而渔工这句话如果是放在段首,可以加上“则常足如果放在句中,则不用加。比如,古人云:“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相对而言已显得非常丰富,但是古人“有度”“有节”的智慧,对于我们践履低碳环保、发展循环经济仍有不可忽视的意义。4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闵送青来。出处:北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原文:“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网送青来。”释义:流水像一条带子似的护着田地将丛绿环绕,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进门来。形容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用法提示:王
39、安石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仅散文著名,诗歌写得也是极好,尤其是他晚年的诗歌,更是首首精华,因此被后人誉为“王荆公体”。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和“三农”问题之一的农村建设方面,以描写或者展望建设成果。比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区送青来。”希望所有散落在大地上平凡的村庄,都能拥有如此诗意的风情;所有生活于此的善良人们,都能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归宿。5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出处:南朝梁萧统文选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原文:“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释义:河边的草地上草儿青绿一片,园中茂盛的柳树郁郁葱葱。形容春夏时节一派
40、绿色的清新景象。用法提示:古诗十九首的神秘不仅体现在写作时间不定、作者不定,甚至连作者的性别都难以确定。就拿这首诗来说吧,男子也完全可以写出如此婉转缠绵的闺妇忧思。尤其是“柳这个意象,因为读音近“留”,所以经常用在离别的场景之中,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杨柳岸,晓风残月J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描绘春夏时节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预示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果。比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此次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示的意义不仅在于表达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还为构筑人类理想中的心灵家园和宜居环境提供参照。6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原文:“登山
41、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释义: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漫了整座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形容观察事物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充满热爱,才能有感而发。用法提示:文心雕龙是一部注定要青史留名的作品,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不仅内涵丰富,而且言辞优美,可谓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在公文写作中,这一句可以用来表示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比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白描诉说的情感,超出了对人与自然在物质层面和谐共处的认识,进一步开始观照人心,在游山玩水中引发出
42、家国情怀,不断丰富人与自然的关系。7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出处:近现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原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释义: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以事物都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形容人与自然之间的感情其实是相通的。用法提示:王国维是我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他的人间词话是他在接受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之后,以崭新的眼光对我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尤其是他的“三种境界说“,更是脍炙人口。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表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从而得出保护自然、建设生态的必要性。比如,“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
43、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生态和文明形态。同时,人也在不断思考自身与自然的关系,调整对待自然的态度。8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出处:东汉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释义: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木长势也很旺盛。形容草木十分繁茂。用法提示:步出夏门行是曹操在北征乌桓凯旋时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一共四首,除了这首观沧海,其他三首分别是冬十月土不同和龟虽寿。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增绿方面,可用于形容今昔对比,也可直陈植树造林的重要作用。比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44、”植树造林是增加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9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出处:北宋欧阳修画眉鸟。原文:“百嘴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释义:我这才知道,如果把画眉鸟锁起来,即使是金笼子里,它们也不会唱出像在林中那样美妙的歌声了。比喻:自由对于动物生存的重要性。用法提示:欧阳修表面上说的是画眉鸟,实际上说的是他自己。他曾多次上疏请辞,但是皇帝就是不同意,他没有办法,只好作诗发牢骚。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可以直接用这联诗的表面意思,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或者提醒大家保护鸟类乃至动物,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比
45、如,“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近年来,我区栖息的鸟儿一直呈增长趋势,这里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观鸟胜地。此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10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出处: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原文:“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释义:眷恋芬芳花朵的彩蝶不时地飞舞着,自由自在的娇美黄莺发出欢快的叫声。形容一派活力盎然的景象。用法提示:江畔独步寻花一共有七首,所以也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中,第六首专写黄四娘家的花。黄四娘是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候的邻居,她的名字也借着杜甫的如椽巨笔而为后人所知
46、。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于描写生态环境,或作为发展方向,或作为当前的情况描写。比如,XX新区的生态环境很好,“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要取得这样的成效是需要总体谋划、久久为功的。IL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出处:战国荀子荀子天论。原文:“列星随旋,日月递用,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释义:万物各自得到了阴阳形成的和谐之气而产生,各自得到了风雨的滋养而成长。比喻: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让万物共生共长。用法提示:荀子的这篇文章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客观规律,和人事代谢没有关系。不过,中
47、华传统文化也提倡“天人合一”的理念:人类的政治、伦理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要求人与大自然互相“理解“,结成“友谊”。在公文写作中,可以将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应用到生态方面,要求人们尊重自然,不能把人类当作自然的主宰者,而是当作自然的一分子,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共生。比如,“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面向未来,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2 .老翁欹枕听莺嘴,童子开门放燕飞。出处: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晚春田园杂兴(其二十二)。原文:“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嘴,童子开门放燕飞。”释义:老人家半靠着枕头听屋外黄莺婉转啼唱,男孩子打开屋门把盘旋在门口的燕子放了出去。形容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用法提示:晚春田园杂兴是范成大大型组诗四时田园杂兴的第二部分,共包括十二首七言绝句,描写了农村暮春的景色和农家田户的生活。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既可以用在“三农”问题中,也可以用在生态建设上,或者是二者相结合,总之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老翁欹枕听莺喈,童子开门放燕飞。“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0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