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docx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力瞅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2023-05-3014:14李芳芳冯艳玲产业经济评论订阅2023年1期收藏关键词:数字经济李芳芳冯艳玲关键词:产业分析;数字经济;全国统一大市场;现代产业体系2022年12月10日,由电子工业出版社主办、产业经济评论编辑部承办的“2022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在线上召开。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产业经济评论主编刘九如出席开幕式并致静,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前林波院长、国务院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许召元副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史丹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郑世林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张杰院长、南京财经大学财税
2、学院余泳泽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刘瑞明教授在大会上做了主旨演讲。来自全国各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中关注产业经济研究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论坛。本次年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投寄的产业经济研究领域学术论文236篇,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组委会组织评选出2022年度产业经济优秀论文49篇,其中L等奖1篇、二等奖2编、三等奖4第、优秀奖5篇,年会入选征文37篇。电子工业出版社和产业经济评论论文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们遵循客观公正的评审原则,评选出2022年度产业经济评论最佳论文奖1篇和优秀论文奖11篇。产业经济评论墉辑部副主任姚尧主持了会议。下午的分论坛环节共设置8个分会
3、场,各位作者认真报告论文,并与专家学者就各会场论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第一分会场主题为产业分析”,由西南大学刘自敏教授、山东财经大学嵇泳盛主持;第二分会场主题为“数字经济”,由清华大学刘生龙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徐齐利博士主持;笫三分会场主题为“人工智能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吴要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周冬副教授主持;第四分会场主题为“绿色能源”,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春涛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秦光远副教授主持;第五分会场主题为国际贸易,由重庆大学曾龙光教授、产业经济评论副主任姚尧主持;第六分会场主题为“创新研究,由湖南大学华岳副教授主持;第七分会场主题为“效率增长,由湖北大学刘和旺教授、西北政法大学
4、张夏恒教授主持;第八分会场主题为“投资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汪勇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夏诗雨主持。一、产业分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更好发展中国产业经济学前沿理论.本主题下各参会学者从多角度围绕当前中国产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展开研究。南京财经大学财税学院余泳泽院长以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发展现实困境与政策导向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了全球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深入分析了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素在供给、需求与制度层面的现实与困境。分析了实现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动向,指出应当强化产业能、供应性的现代化速设,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和新型基地设施速设
5、,同时也要以创新驱动激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并且以全面深化改革增添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力,以国内国际“双循环”凝集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以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核心统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复旦大学白让让在水平兼并、主导企业结构与过剩产能化解一理论模型分析与水泥行业的政策实践一文中,基于“主导一边缘企业理论模型,分析了大企业水平兼并与低效企业退出、产能利用率等变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无论是在数量还是价格竞争下,只要赋予大企业先动优势,它们之间的水平兼并就能够提高市场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2)主导企业水平兼并对低效企业挤出效应,则与兼并者生产成本的降低幅度直接相关:(3)在低效企业和主导企业成本“逆转”的
6、经营环境下,如果没有政府的退出援助,兼并重组无法完全化解总量和结构性产能过剩。最后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完善主导企业市场化兼并机制与诱导弱势企业有序退出的社会化保障体系并行的政第建议。中国人民大学黎静霖、杨其静、唐跃桓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与企业跨地区交易一文中,通过基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准自然实聆,考察了电子商务对企业跨地区交易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政策作用下,电子商务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促进企业跨地区交易,且采购傅的作用更强。(2)使用电子商务具有普惠效应,能够帮助交通基础设施欠发达地区、所在行业集中度更高以及生产率更低的企业跨地区交易。(3)电子商务有助于企业跨城市交易,且主
7、要体现在跨省份.跨大区域和跨国家地区交易,但对省内地区间交易产生替代效应。(4)电子商务降低了社会信任、制度环境以及空间距离因素对跨地区交易的阻碍,从而促进跨地区交易。山东财经大学袁其刚、嵇泳盛在跨境电商如何影响劳动力就业一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险区的准自然实脸一文中,以跨境电子商务琮合实验区试点政策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结合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考察了该试点政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试点政策总体上提高了企业劳动力雇佣量,其平均就业效应为5.8%。从就业结构来看,中高技能劳动力和技术人员需求增加更多,对低技能劳动力无明显挤出效应,雇
8、佣劳动力技能水平向高级化演进趋势明显;(2)异质性分析表明,中部地区、技术密集型和高数字化水平企业的就业创造效应更强,同时跨境电商挖掘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协同就业创造能力。面对新型贸易模式冲击,西部地区对低技能劳动力产生挤出效应,而资本密集型、民营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提商了财技术人员的需求。(3)进一步机制分析显示,综试区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专业化分工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以及出口二元边际三个机制提高就业规模。贵州财经大学梅雪、王永平在承接产业转移是否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基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准自然实验的证据一文中,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设立国
9、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视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示范区的设立对提升环境质量具有显蓍的积极作用,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示范区建设通过规模效应对环境质量造成负面影响,通过技术效应改善了承接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但通过产业结构影响环境质量的路径并未发现;异质性检脸表明,示范区建设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在资源型城市、低资本积累城市、高技术创新城市以及中等规模城市中的效果更能得到充分发挥。研究明确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正向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为对标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方向指引。
10、南京审计大学的韩峰、黄敏在土地配置与企业低碳创新基于“地块一企业微观匹配数据的研究一文中,首先基于企业购地视角将土地配置与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纳入一个统一的研究框架,探讨土地配置对企业低碳创新的影响机制,进而将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得的中国土地市场网地块交易数据与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匹配得到的将殊“地块一企业”数据来实证检驻土地配置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土地价格水平提高显著促进了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且土地价格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影晌呈“倒U型”非线性特征。该结果在更换核心变量、考虑样本极端值、进行内生性检脸后依然较为稳健。机制检验发现,创新要素投入增加、绿色环保投资提高、资
11、源配置优化和集聚效应增强是土地价格推动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机制。进L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增长竞争和财税最大化是抑制土地价格促进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分行业来看,土地价格对制造业企业和电热气等资源密集型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商服行业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却产生显著的抑制效果;分区域来看,土地价格水平提升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在东中部地区企业样本中显著,而在西部地区企业样本中不显著;分城市规模等级来看,土地价格水平提升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企业样本中显著,而在小城市的企业样本中不显著。该研究不仅为研究土地配置的微观经济效应提供了新
12、的视角,也为土地价格合理回升和土地配置优化下的企业低碳创新转型提供了证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袁航在海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与中国产业升级一文中,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22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研究了海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实施“海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对我国产业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满足模型有效性前提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舱之后依然成立;(2)海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科技人才集聚效应、人力资本高级化效应以及创新创业效应实现;(3)“海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对我
13、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因激励手段、城市类型和市场化程度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该促进作用在“供给型政策与环境型政策”激励程度更大、生产型城市”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表现的更大且更显著。二、数字经济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作为维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对于数字经济领域的研究是助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引擎,同时也助力中国经济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换道超车的战略机遇。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产业经济评论主编刘九如深刻分
14、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L目标,需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对存在的误区进行研究澄清,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便更好地帮助制造业企业制定明确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基于不同的业务和模式,确定更加合适的推进路径,从而有效促进数字化转型达成目标,期待各位参会专家发表真知灼见,分享思想和智慧,碰撞出新鲜的思懑火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史丹所长以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升级的新趋势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数字是数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同时畲要建立新型基础
15、设施,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法律环境,提高国民数字素质,并进行新型数字人才的储备。当前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呈现出数字化、融合化、平台化和绿色化四大趋势,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以物质流为主导向以信息流为主导的转变、以工业技术为核心的转变、以物流运输平台为基砒向以信息运行平台为基础的转变。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传统产业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有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与完善。北京工商大学的王泉、赵蕊在数字化如何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基于企业资本跨地区流动视角一文中,基于20142019年中关村海淀科技园数据集,运用多期DlD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技术应用对资本跨地区流动的影响及内在机制。
16、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对资本跨区域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数字技术应用程度越深,对资本跨地区流动的促进作用越大。数字技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及缓解融资约束驱动资本跨区域流动。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良好的营商环境对数字技术与资本跨地区流动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数字技术应用对大、中型企业资本流动促进作用大于小微型企业;在非国有企业中,数字技术更能促进资本跨区域流动。数字技术能够打破市场进出壁垒,促进资本跨区域流动,为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夯实基砒。江西财经大学徐齐利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何思锦在平台扩张与数字排斥一文中揭示了平台扩张过程中的数字排斥机理。文中分别建立社会最优和个人
17、最优的动态最优化模型,遹过变分法得出市场开发的社会最优路径和个人最优路径、平台扩张的社会限优路径和个人最优路径、数字排斥及其治理的社会最优路径和个人最优路径,进而得出平台企业出现不当数字排斥的进化路径、表征条件、触发条件、解析条件和更新路径。数理模型和仿真实验一致表明:平台企业因言方行圆,使得平台扩张过程中的不当数字排斥在当前是病来如山倒式的快速恶化,在未来是病去如抽丝式的缓慢治愈;平台企业在当前产生不当数字排斥的势头是暴风骤雨式的每况愈下,在未来治理不当数字排斥的策略竟然是细水长流式的与日俱增。在学术上,该理论弥补了学界关于平台扩张与数字排斥之间关系研究的空缺;在实践上,该理论得出了若干对平
18、台扩张的监管启示和对数字排斥的治理启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尹志超、郭润东在数字技术能助力小微企业经营吗?一基于移动支付视角的实证研究一文中,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中国小做企业调查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估计以及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移动支付对小微企业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移动支付能够显著提高小微企业经营收入、经营利润以及资产规模,在替换样本、排除智能手机影响以及放松工具变量排他性约束条件后结论依然稳健。研究进一步发现,移动支付能够缓解小微企业融费约束、激发小微企业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小微企业经营便利性,从而提高小微企业经营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移动支付对批发零售业和服务业、处于成长期小微企
19、业以及西部地区小做企业经营缱效产生更大的影嘀。扩展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小微企业经营水平,小微企业数字技术应用对稳就业和促进“第三次分配”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提供了数字技术应用能够提高小微企业经营、稳就业以及促进“第三次分配的微观证据,可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南京财经大学罗元清、周志华在数字经济与劳动力迁移结构中枭用中国劳动力动杰调查数据库(CLDS2016年截面数据与中国地级市数据,实证分析并检验数字经济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为总体劳动力迁移具有促进作用,但对省内迁移跨省迁移的影响相反,呈现出“省内迁移吸引、跨省吸引抑制作用;(2)数字经济的岗位创造效应、
20、信贷便利效应与环境舒适效应吸引劳动力迁入,机器换人效应推动劳动力迁出;(3)数字经济对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技能结构的劳动力迁移影晌存在差异;(4)数字经济在影响劳动力迁移的同时也提高了其福利,但对于跨省迂移劳动力的福利提升无效;(5)数字经济对跨省迁移劳动力不具备留居吸引作用。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信真、福族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刘丰波在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商企业市场势力吗?一文中,以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脸企业数字化转型时于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有效提升企业市场势力;(2)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市场化程度高和
21、制造业行业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更大;(3)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可以通过降低产品成本和产品质量,以提升企业的市场势力。该研究从企业数字化转型视角,为提升我国企业市场势力的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孙楚仁、李媚媚、陈瑾在数字化转型是否延长了企业出口产品持续时间一文中,基于2007-201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上市公司年报文本数据库以及国泰安金融经济数据库(CSMAR)的匹配数据,实证检脸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产品持续时间的影响机制与渠道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企业出口风险率,有助于延长企业出口产品持续时间。在经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成立
22、,且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规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区域以及出口产品存在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以分析师关注度和网络正面报道测度的“信号效应1机制与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研发投入测度的“研发和生产率效应机制来降低企业出口风险率,延长企业出口产品持续时间。该研究加深了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出口持续时间之间的理解,为提高企业出口稳定性与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新发展格局下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三、人工智能随着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市场认知的完善,人工智能逐步过渡到技术与商业相结合,技术与传统产业价值链相结合的阶段。在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41城的研究也不断祓是长时间丰富,同时也成为
23、引导人工智能与核心产业扩张与融合产业赋能共同构建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荆林波院长围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速立现代产业体系发表主旨演讲,从全国统L大市场难以形成的原因分析和未来发展的展望这两方面,对相关建设工作进行深入分析讨论。他首先介绍了全球价值链的基本情况与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地位;接下来重点阐述了全国统一大市场难以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观点和看法;最后从创新这一角度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他表示,速立统一大市场首先要改变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而改变其激励机制,就要求必须改变其政绩考核体系。近年耒,国家在政策方面倡导破立并举,一方面强调市
24、场规则的统一,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从而不断优化市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毛海涛在人工智能、投入产出关联与消费者福利一基于结构模型的量化分析一文中,基于Caliendo&Parro(2015),在生产侧纳入人工智能,构建包含投入产出关联的一般均衡模型,量化评估人工智能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反事实模拟发现:(1)相较于各国均不使用人工智能,假定当仅有中国使用人工智能时,中国消费者福利上升且幅度变化最大,其变化方向和幅度主要取决于生产率效应、回馈效应以及替代效应的权衡;同时,其他国家消费者福利均上升,福利变化取决于溢出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的权衡,当一国溢出效应大于贸易偏转效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快 建设 全国 统一 大市场 建立 现代 产业 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05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