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心理学名词解释1 .心理学:是讨论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 .关键期:有些讨论者依据动物心理试验提出了“关键年龄”或“关键期”的概念,认为个体在早期进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简单获得,最简单形成,假如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简单再消失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年龄或关键期。3 .年龄特征:具有肯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显示出阶段的挨次,每一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稳定的共同的。4 .智商:是智力商数的概念,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5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敏捷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
2、心理特征。6 .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体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和外部条件或刺激物。7 .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体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8 .挫折: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时产生的不良心情反应。9 .构想:指心理学理论所涉及的抽象而属假设性质的概念成特质。10 .焦虑(障碍):指受不合平现实或不合平理性的可怕所困扰的状态。11 .听从:依据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也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12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别的
3、情境下由催眠师生诱导形成的。13 .心向:也称“心理定势”,坚持使用原有己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14 .概念: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示。15 .内涵:概念所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外延:是概念的范围16 .推理:指从一组详细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一般原理演出新的详细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17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18 .适应: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提高感受性也可以降低感受性。19 .手段(目的分析法):先有个目
4、标,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熟悉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方法实行手段来削减这个差异。20 .性格:一种与社会相关最亲密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镶嵌了很多社会道德含义。21 .共性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它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三种。22 .口语板告:也称“大声想”,即经过肯定训练后,让被试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大声说出头脑内进行的活动,事后出心理学家对之进行分析。23 .心理健康:1.广义:指一种高效,满足而持续的心理状态2.狭义: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全都。24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
5、。25 .信度:即牢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全都性程度。26 .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27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状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28 .效度: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精确测量的程度。29 .从众: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影响或压力而向多数人相全都的方向变化的现象30 .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31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32 .社会知觉:个人在社会环境
6、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做出推断和推想的过程33 .超感知觉:指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将来的信息的可能性。34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学问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熟悉活动的高级形式。35 .制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学问阅历,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制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36 .留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肯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37 .不随便留意:指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和努力的留意。38 .随便后留意:留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消失的一种特别形式39 .学习: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
7、脑内部积累阅历,构建心理结构以乐观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长久变化而有所表现。40 .发觉学习:在缺乏阅历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觉制造阅历的过程。41 .意义学习:学习者采用原有阅历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42 .机械学习:在缺乏某种从前阅历的状况下,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43 .学问学习:通过学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适应方式,有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44 .社会法律规范的学习:把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45 .接受学习:将别人的阅历变成自己的阅历,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觉。学习者将传授者呈现的材料
8、加以和组织,以便在必要时再现或加以采用。46 .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力量,包括学习力量,适应力量,抽象推理力量等.47 .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力量48 .晶体智力:已获得的学问和技能一般由教育和阅历打算的,它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但不下降还会有所增长。49 .社会干扰:指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在一起从事某项工作时而使个体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50 .社会情化: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个人付出的努力会比单独时完成任务偏少的现象。51 .社会助长: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52 .社会性进展: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渐渐形成的适合于自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0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