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区智慧城管“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洲区智慧城管“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docx(7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洲区智慧城管“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建设单位:武汉市新洲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编制单位: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零二一年二月建设单位联系人:李敦红江德胜联系方式:新洲区智慧城管“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编制单位: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文军总工程师:王庆项目负责人:李晶主要编制人员:计超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章)二。二一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规划依据及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规划范围和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十三五”总体回顾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十三五”主要目标完成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二、“十三五”任务举措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三五”存在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十四五”面临的形势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十四五”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总体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建设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重点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全面建设区域即时感知能力基础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数据资源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基础支撑服务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推进智慧监管与执法系统全业务覆盖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建设公众服务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六、打造“四级一体”智慧化监督指挥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七、构建综合考核管理全
3、闭环错误!未定义书签。八、“一体协同”的统筹建设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加强规划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创新完善城市管理信息化体制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建立考核评价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六、加强宣传与合作交流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总则一、前言智慧城管建设是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更是新时代我国立足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新途径。“十三五”期间,新洲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在武汉市城管委智慧城管“1153”统
4、一架构的整体要求下,逐步建设健全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统一智慧城管平台、标准规范及体制机制,大幅提升新洲区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能力。“十四五”,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发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步入全面应用、深度集成、融合转型的新阶段。新洲区要抢抓发展历史机遇,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聚焦武汉的政策优势,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数据资源共享利用,促进新洲区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增强民生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为实现建设“四区一高地”的宏伟目标共同努力。未来一段时期,伴随着城市管理中各类新矛盾、新问题和新挑战将会持续涌现
5、,尤其是随着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城市管理的难度将会持续增大。为适应新洲区城市管理建设需要,用绣花精神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应对城市管理领域各类挑战。按照武汉市“1153”智慧城管建设规划建议,以城管大数据引领驱动智慧化升级为主线,通过“基础共建、资源共享”的理念,紧紧围绕“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处置、四级网络”战略部署,推进实现智慧监管覆盖全业务、智慧执法覆盖全过程,全面提升政府综合管理水平,创新构建适应新洲区城市管理需要的“数治+智治+共治”智慧城管“新洲模式”。本规划立足新洲区城市管理实际需求,依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共武汉市委关于落实
6、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智慧新洲”总体规划(2017-2020年)、武汉市城市管理发展“十四五”规划信息化建设子项规划、武汉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编制,为新洲区进一步推动智慧城管应用深化、强化城市信息化统筹发展力度指明了方向;并作为指导新洲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十四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依据,是2021-2025年新洲区开展城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依据和行动指南。二、规划依据及标准1.住建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试行)2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3 .中共武汉市委关于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4 .“智慧
7、新洲”总体规划(2017-2020年)5 .武汉市城市管理发展“十四五”规划信息化建设子项规划6 .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规划(2020-2022)7 .武汉市智慧城管顶层规划纲要8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9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10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11 .湖北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和湖北省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鄂政办发201859号);12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政发201829号);13 .智慧城市数据融合第1部分:概念模型
8、(GB/T36625.1-2018);14 .智慧城市数据融合第2部分:数据编码规范(GB/T36625.2-2018);15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第1部分:总体要求(GB/T36622.1-2018);16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第2部分:目录管理与服务(GB/T36622.2-2018)17 .智慧城市数据融合第5部分:市政基础设施数据元素(G素T36625.5-2019);18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4部分:信息共享(GB/T30850.4-2017);19 .云计算数据中心基本要求(GB/T34982-2017);20 .信息技术云计算云服务交付要求21 .信息技
9、术云计算云服务采购指南(GB/T37734-2019);22 .信息技术云计算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GB/T37738-2019);23 .信息技术云计算云服务计量指标(GB/T37735-2019);24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3-2019);25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评估标准(GB/T20009-2019);26 .建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GB/T13725-2019);2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28 .云计算数据中心基本要求(GB/T34982-2017);2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
10、/T22239-2019);30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31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28448-2019);32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GB/T28449-2018);33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A/T1389-2017);34 .“云端武汉”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与数据交换技术规范第1部分:数据资源目录体系(DB4201/T536.1-2017);35 .“云端武汉”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与数据交换技术规范第2部分:数据共享交换(DB4201据536.2-2017);36 .“云端武汉”政务服务系统接口技术
11、规范(DB4201/T535-2017).三、规划范围和期限本规划是新洲区涉及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及街道在“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期间,新洲区内全域有关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标准和规范、信息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综合应用系统建设等内容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第二章“十三五”总体回顾一、“十三五”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十三五”期间,新洲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全面完成智慧城管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管应用系统建设等相关工作任务,全区统一的智慧城管平台对区、街道、中队、一线人员覆盖率达100%。在全面完成“十三五”主要目标的基础上,持续推动相关项目落地实施,现已完成智慧城管一期工程建设,二期项目正在筹划中
12、。新洲区城管执法局在用平台系统如下:表一新洲区城管执法局在用平台系统序号平台权属使用情况1武汉新洲区网上群众工作系统市级向上与市城管监督指挥系统有对接,向下与我方建设的武汉市新洲区智慧城管系统对接2智慧环卫一智慧建筑弃土监管平台市级新洲使用市级分配的账号3新洲区智慧城管系统自建与武汉新洲区网上群众工作系统对接4武汉市城管委执法监督系统市级新洲使用市级分配的账号5武汉市控制和查除违法建筑智能监管平台市级新洲使用市级分配的账号6城管服务监督平台市级新洲使用市级分配的账号7武汉市公厕智慧监管平台市级新洲使用市级分配的账号8武汉生活垃圾分类智慧管理系统市级新洲使用市级分配的账号“十三五”规划智慧城管子
13、项实际完成投资472万元,已超额完成投资任务。表二“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序号项目名称完成时间建设内容实际投资金额(元)1新洲区城市管理智慧执法系统20171 .部署新洲区区级智慧执法平台及全市统一1+8通用执法子系统。2 .区城管执法车辆配备集成北斗定位、移动视频和无线通讯指挥功能的智能终端,为城市管理执法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手持终端、手持电台等执法装备,实现城管执法装备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3 .改造现有区级城管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对接市城管委视频指挥系统,实现区级执法案件指挥调度平战结合以及市、区、执法单元多级联动的指挥调度体系。2武汉市新洲区城市管理委员会视频会议升20181
14、 .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2 .指挥监控系统。285088级及指挥监控系统建设项目3新洲区城管局治理三乱语音提示系统项目20191 .语音提示系统:包括工控机、中继卡、服务端软件、客户端软件、手机APP、短信猫、语音识别软件、配套设备材料以及相关安装调试、培训费用。2 .线路及通讯相关系统:包括一年的语音数字中继线通讯费用、短线通讯费用、固定电话通讯费用。2755704新洲智慧城管一期项目2019L远程视频监管调度系统;2 .应用系统开发;3 .安全生产监管中心;4 .燃气泄漏报警系统。合计二、“十三五”工作举措“十三五”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创新城市综合管理,完善“区级联动、以区为主、条块结
15、合、齐抓共管”大城管工作机制的总体部署,围绕“数治城管,智惠江城”城市治理愿景,按照打造“活力新洲、美丽新洲、法治新洲I、幸福新洲”的建设理念,以城市管理“绣花精神”聚力推进城管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统一智慧城管平台、相关标准规范及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坚持“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社会化、协同化”的业务发展方向和“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的总体建设思路,以平台化理念、大数据思维和“互联网+”手段,推动智慧城管四大核心能力建设(即大平台统一支撑能力、大数据综合服务能力、城市创新管理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积极构建“全面覆盖、精细管理、共享融合、社会参与”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为进一步创新城市管
16、理机制,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新洲区城市管理水平。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便民惠民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初步实现城市管理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管理手段由人工向智能、管理节点由末端向前端的三大跨越。集约化基础设施增强融合发展新动力。一是新洲区城管指挥中心平战结合,负责日常调度和应急处置调度工作。针对日常城市管理问题,依托智慧城管系统实现区指挥中心/街道及中队/一线队员三级调度,执法队员将问题处置结果通过系统反馈给指挥中心。针对应急城市管理事件,指挥员依托电话和电台实现快速调度,根据一线处置人员反馈,调整调度指令,实现应急事件快速处置。目前指挥中心设置在新洲区城管局一楼,面积约为80平方米。指挥中
17、心配备2*4共8块55寸三星显示大屏、大华品牌解码器,4进4出(2路DVI,2路HDMI)。1套市区联动视频会议客户端,品牌宝利通。1套基地电台,全局目前包括3个调度频道,分别为市区调度频道、执法调度频道,环卫调度频道。8个监督指挥坐席。指挥中心平台软件主要依托于政务外网。网络设备机房位于大楼二楼,面积约24肝,含1台L5P挂机,一台42U机柜,1台24U机柜,1套UPS(haige海阁)。现有一条政务外网(IoOM)、一条政务中心光纤、一条电信互联网(100M).一条联通互联网(含固定IP,用于区车载视频调度)、一条联通VPDN专线(用于城管通APP接入)、一条公安视频专线、一条财政专网(局
18、财务室专用)。二是新洲区城管指挥调度体系初步成型。建成指挥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智慧环卫取得新突破。一期建设通过与市级平台对接,实现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申报审批、餐厨收运资质管理、对餐厨车硬件及其数据接入实现餐厨垃圾收运管理、对处置场地磅称重数据及视频数据接入实现餐厨垃圾处置监管,已接入现有运营公司的8台餐厨车;分类收运监管,对收运过程可视化管理,实现收运专线规划排班、接入车辆定位、车载称重等数据,实现车辆收运过程中实时上传收运情况和状态,已接入环卫中心22台湿垃圾收运车,帮城街道环卫所7台转运车、25台勾臂车、11台自卸车等现有车辆数据,同时接入厨余垃圾收运车、其他街道收运车辆硬件数据
19、,硬件建设按照先试点,再逐步完成全区垃圾分类收运硬件建设的覆盖。对接市级建成的垃圾分类管理系统,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小区试点-一帮城街祥燕社区、知城街龙城社区、阳逻街商东社区、凤凰镇凤凰社区、阳逻街汽渡社区、新洲区委,新洲区区政府,新洲区城市管理执法局,新洲区教育局,新洲区生态环境局,新洲区帮城街道办,帮城街章林小学等12个垃圾分类试点,实现从源头监督居民分类垃圾投放。本区8座智慧环卫公厕实现厕内臭气浓度实时监测和自动告警,并接入已建成的市级公厕智慧管理平台,建立了一厕一档、电子地图,统一纳管。智慧执法迈上新台阶。部署新洲区区级智慧执法平台及全市统一1+8通用执法子系统;新洲区城管执法车辆配备集成
20、北斗定位、移动视频和无线通讯指挥功能的智能终端,为城市管理执法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手持终端、手持电台等执法装备,实现城管执法装备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改造现有区级城管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对接市城管委视频指挥系统,实现区级执法案件指挥调度平战结合以及市、区、执法单元多级联动的指挥调度体系。智慧办公开启新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创新模式,按统筹规划、分布实施、逐步推广原则,搭建智慧办公平台,实现办文、办会、办事和移动办公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工作人员通过登陆B/S或移动端身份验证统一入口实现内部公文管理、会议管理、事务管理、招投标备案、办公资产管理、履职尽责管理等主要业务功能。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21、。创新智慧城管建设体制机制,区街负责“前端建设、数据采集、推广应用、意见反馈”的建设模式。健全智慧城市相关标准规范,初步建立起了智慧城管业务标准体系。强化智慧城管网络和信息安全,积极采取人防加技防的主动防御措施,持续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完成9个系统的网络安全等保测评和2项整改。规范智慧城管运行维护,项目运行管理等规范,建立了系统运行和使用状况实时上报机制,智慧城管统一运行维护能力显著提升。新洲区智慧城管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按照“市级建平台,区街抓应用”的建设机制,我区街负责前端建设、数据采集、推广应用、等具体建设工作,完成指挥协调中心、智慧城管一期平台等建设工作,并已取得良好使用成效。三、“
22、十三五”存在问题数据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一是城市管理感知体系尚不完善,数据采集能力整体不强,部分基础数据采集主要依赖系统填报、人员登记等,与市级平台接口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难以顺利接入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归集能力受限。二是数据分析能力不强,目前仍主要停留在采集、传输、初步分析阶段,城市管理侧数据治理、数据展现、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专业能力有待提升。业务协同能力尚显不足。由于城市管理点多、线长、面广,前期分散建设模式的“后遗症”依然存在,新洲区城市管理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同步、基础不一,未建设城管大脑,缺乏数字资源融合共享,部分领域智能化水平不高,导致智慧城管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
23、还未充分实现,各业务系统协同水平整体不高,新洲区城市管理各部门协同分工与合作模式有待优化。智慧化应用水平总体不高。“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子项的工作重点在于夯实云平台、数据资源、相关业务应用等基础,围绕城市管理智慧化、高效化方向,仍需结合新型技术推进城管业务场景应用模式创新与再造,进一步发挥各子系统的智能化、大数据化、创新化运作功能,将5G、VR/AR、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入智慧城管。标准规范建设仍待完善。通过智慧城管一期建设,虽已完成一部分标准规范的制定,但仍存在规范分散、指导性弱、不成体系、不够精细等问题,缺乏基础性建设规范,距离上升为地方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三章十四五面临的形势当前,以大数据、
24、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正在加快重塑传统城市管理服务模式。“十四五”期间,将是新洲区的发展关键时期,围绕现代城市建设的需求,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高效服务社会民生、促进资源融合与业务协同,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全球信息技术创新变革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世界范围内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蓬勃兴起,改变了以自然资源消耗为主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大幅提升了资源生产效率,成为驱动引领新一轮产业突破与变革的主导力量,为城市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引领城市发展新型业态、强化数据融合
25、共享、促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大幅提升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政府决策和公共安全等能力,推动城市加快进入智能化时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和影响了城市发展范式、运行管理模式和市民生活方式,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新洲区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确立竞争新优势,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新机遇。新洲区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以信息化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新洲区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应用、强化城市管理统筹发展力度指明了方向,更是新洲区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和建设重点。新洲智慧城管建设具备良好基础条件和综合优势。新洲智慧城管发展基础坚
26、实。一是基础信息网络不断完善,基本建成新洲区多维立体式通信网络,网络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光纤宽带网络通达各街镇,网络带宽不断提升;3G/4G网络覆盖进一步深化,基本实现无线通信服务无盲区、同时,5G大规模商用;政务外网通达各区级部门及街镇办事机构,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进程不断加快,为智慧新洲建设提供了完备的基础网络支撑。二是智慧政务建设全面铺开,市、区联动的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基本建成。信息化建设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资金保障方面,作为武汉市远城区域,新洲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强,为智慧新洲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新洲区智慧城管发展战略优势和区位优势巨大。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
27、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武汉全面创新改革城市试点等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为新洲区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战略机遇。新洲区处于武汉东北部,长江中游北岸,具备极佳的区域交通物流运输服务能力,是我国中部和长江中下游内河航运重要节点;加之新洲毗邻武汉核心城区,未来在区域产业资源要素汇聚和承接武汉市工业、信息技术等疏解产业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加快新洲区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有力抓手。新洲智慧城管”建设将充分发挥互联网变革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十四五”推动政府民生信息服务从线下走到线上,实现民生服务网络化、移动化和便捷化,打造智慧
28、城管融合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民生服务从前端渠道到后端平台的一站式集中整合,以信息技术突破长期以来困扰城市管理的部门体制机制障碍,面向市民提供“永久在线”的城市问题处理服务窗口。缓解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的社会发展不协调难题,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并进一步探索和推动基于大数据分析服务的城市管理工作向开放化、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升级演进,充分释放信息化在促进社会治理、城市管理、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巨大能量,让“智慧城管”真正走入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助力幸福新洲建设。坚持“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社会化、协同化”的业务发展方向和“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
29、用”的总体建设思路,以平台化理念、大数据思维和“互联网+”手段,加快推动智慧城管四大核心能力建设(即大平台统一支撑能力、大数据综合服务能力、城市创新管理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积极构建“全面覆盖、精细管理、共享融合、社会参与”的新洲区智慧城市管理体系,为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新洲区城市管理水平,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湖北省、武汉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相关指导意见,以及新洲区政府全面推进智慧城管建设的工作要求,新洲区城市管理执法局拟实施“智慧城管”的建设。制定全面、系统、科学地智慧城管发展战略,推动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提升
30、城市管理水平的新引擎,对城市管理领域立足“十四五”发展阶段、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至关重要。网络安全对智慧城管建设带来新考验。网络安全是智慧城管建设的重要基石,新一代信息技术、海量智能终端和传感器、集约化信息基础设施、统一的数据资源体系等在对城市管理进行广泛赋能的同时,也因其接入环境的复杂性、接入方式的多样性、基础资源的高度共享性等原因,为智慧城管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型安全隐患,如基础设施安全、终端接入安全、核心技术安全、城管大数据安全等。因此,“十四五”期间,必须将网络安全作为新洲区智慧城管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持续加强云、网、端全链条网络安全统筹建设,全面提升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处置和应急管理闭环
31、管理能力和网络安全端到端防护能力。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新洲区智慧城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2020年初爆发新冠疫情中,新洲区城市管理方面也暴露出了城市管理短板,数据融合不足、部门业务协同不够、基础数据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疫情后,推动新洲区城市功能恢复,城市管理能力的增长,需要大力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强化城市管理能力,应对各类城市管理方面公共安全事件。第四章“十四五”发展目标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智慧城管建设落地。以需求应用为
32、导向,以城市大脑建设为基石,加强城市管理信息资源整合融合,加快智慧城管应用拓展与业务协同。织密城市精细管理网,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市民诉求“一键回应”,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慧化水平为新洲区建设“宜业、宜居、安全”的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二、总体目标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相关指导意见,以及新洲区政府全面推进智慧城管建设的工作要求,新洲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制定全面、系统、科学地智慧城管发展战略,围绕“数治城管,智惠江城”的管理服务理念,综合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统筹构建数字智能时代城市管理全时空即时感知、全领域数据资源、大城管平台全
33、方位赋能三大核心能力,推进综合管理服务实现全闭环、智慧治理连通全业务、精细执法贯通全过程,创新构建具有新洲特色的智慧城管新模式,实现“管理水平一流,治理效能一流,服务品质一流。以高水平城市管理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照“统筹规划,持续发展,统一标准,信息共享,借鉴先进,急用先行”的原则,严格对标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规划(2020-2022)、武汉市城市管理发展“十四五”规划信息化建设子项规划,结合新洲区智慧城管信息化发展实际,到2025年,在全市智慧城管“一盘棋”的信息化格局下,实现新洲区智慧城管信息化架构搭建,信息化对城市管理工作现代化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全区城市综合管理将紧紧围绕“两大
34、引领、三城联动、多点发力”战略部署,全力打造精致阳逻、文明麻城”两张名片,全面提升综合管理水平。(1)以新型技术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全面建成智慧城管网络体系。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拓展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功能。加快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政策,充分汲取智慧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经验,借鉴国内优秀典型城市做法,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5G、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综合管理应用有机融合,对新洲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流程进行科学再造
35、,创新城市综合管理模式,着力构建能够满足用户业务不断扩展,信息协同需求不断增强,监管数据不断增大,分析决策要求不断提高,用户体验不断增强,市民参与互动不断加强的信息化系统,最终打造“覆盖全面、信息融合、多方协调、全民参与”的智慧化城管网络体系。(2)逐步健全全区感知网络体系新洲区智慧城管物联感知网络建设通过物联感知、视频感知和全民感知(含网格员信息上传)等感知途径,依托政务外网、互联网和低功耗广域网,构建新洲区城市管理全域覆盖的感知数据采集体系,实现对城市管理工作重点关注部位部件、城市设施、环卫设施、一线工作人员等全方位、立体化、无盲区动态监测,为新洲区多维度执法信息提供数据源。(3)城市综合
36、管理数据资源初步整合,构建城市综合管理大脑大规模推广及使用市城管委统筹建设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对接问津云,在大数据标准体系下,将城市综合管理领域下案(事)件、环卫、执法、交通管理、行业监管等领域内各项数据信息进行结构改造、清洗融合,利用大数据分析机制建立深度的衍伸关联和模型分析,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基于大量的可视化信息手段和GlS地图,将事件、人员、设备、车辆、考核、行业管理、行业监管等业务数据以不同专题的形式进行分析结果展现和分析预测展现,结合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搭建智慧城管系统,根据新洲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逐步完善具有新洲特色的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对新洲区城市管理的数据应用从展现“发生了
37、什么”和“正在发生什么”向探究“为什么发生”的更深层次数据钻取进行提升,并更进一步提出“将会发生什么”的预测支持,从数据应用的层面为新洲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持。(4)优化提升新洲区城市管理基础硬件水平新洲区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办公室统筹九大职能部门及各街道,建设综合的指挥场所和配备先进的设备设施,实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横纵联通、数据共享。(5)同步建立安全运维保障体系按照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设计规范,在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时,同步建立全面立体的安全防护体系和科学智能的运维管理体系。形成新洲区政府、新洲区九大职能部门、各街道执法中心、一线网格员的四级保障体系,实现对城市管理信息系
38、统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安全防控,部署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和运维反应机制,保障新洲区城市管理基层治理体系安全、稳定、高效、可靠的运行。(6)着力健全信息化工作机制在城市管理信息化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下,配合武汉市城管委建立统一完备的信息化工作机制。新洲区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新洲城市管理执法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信息化建设;明确职责分工,明确上下级部门的事权关系,加强与同级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完善项目管理,健全信息化项目管理和专家咨询制度,强化第三方测评、检验和评估在项目检查、验收中的作用;注重绩效评估,建立新洲区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化工作考核评估体系;管理各环节的记录、巡
39、查、评估和管控。(7)构建“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处置、四级网络”管理体系、增强街道统筹协调能力按照“高位监督、分级处置、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本次项目按照“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处置、四级网络”的原则建设智慧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指挥体系,建立全区统一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并与各类市级、区级平台对接,实现数据与业务对接,构建全区“一级监督”,负责全区所有城市综合管理领域的案(事)件督办、考核,并针对9个成员单位、14个街道、1个开发区进行细项考核评估分析,挖掘城市高发问题源头成因;并向设立下级所属(街道)城市综合管理协调指挥分中心,构建“市一区一街道”(包含区城综委9个成员单位)
40、的“二级指挥”模式;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覆盖的全区各职能部门、街道(开发区)处置部门、权属单位和社区及网格人员,负责受案与反馈,形成“三级处置”体系;构建“市一县(市、区)一镇、街一网格”四级联动的纵向到底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新模式。全区上下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依据“依法下放、应放尽放、宜放尽放“,形成新洲区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办公室与街道的稳定工作流程,依据“街道吹哨、部门报道”、“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的原则,建立街道综合指挥中心,提高街道综合执法效能,逐步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和综合指挥平台对接网格化服务体系。加强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提升。(8)推动形成科研力
41、量汇集机制加强技术力量整合,发挥武汉市高等学府集中、信息技术企业众多的优势,推进与相关领域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信息技术领军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加强先进技术融合,开展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组织实施重大专项与重点研发计划,并支持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加强产业生态构建,探索廉政风险可控的内外合作机制,培育一批合作意愿强烈、技术实力雄厚的领军企业。三、建设原则发展导向,以人为本。以促进新洲区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解决新洲区城市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突破口,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城市管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确保全新洲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4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坚持整体统筹新洲区和市里要求的分级建设相结合,围绕新洲区一体化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升级,统筹规划、通盘考虑未来五年智慧城管感知体系、数据资源体系、业务应用体系及组织保障体系。新洲区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办公室会同九大部门和各街道在本规划的总体框架下,按照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急用先上原则,做好规划衔接,健全新洲区智慧城管统一规划体系,并开展分级建设,以知城、阳逻为点,辐射全区,最终实现全区“共绘一张图”、“同下一盘棋”。强化统筹,共建共享。统筹建设物联前端设施、云基础设施、数据平台等统一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为新洲区城市管理业务应用的开发提供支撑服务。构建完善的业务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加强技
43、术融合、业务融合和数据融合,推进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开发利用。创新驱动,激发活力。坚持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推动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洲区智慧城管建设深度融合,打造一体化的技术支撑体系。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大力发展智慧产业,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多规融合,分类推进。坚持多规融合的规划和建设思路,加强新洲区智慧城管规划与新洲区总体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加强各部门信息化建设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有机融合与动态调整。实施中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充分考虑基础设施、通用平台、全局性应用和个性化应用的轻重缓急
44、,加强分级分类指导。制度先行,安全可控。制定数据采集与共享交换规范,完善智慧城管建设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实现绩效考核闭环管理。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管控结合的网络和数据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保障新洲区智慧城管建设运营安全可控。一体管控,共治共享。加强智慧城管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城市管理领域运行体征的一体化管控,强化城市管理中各类部件、事件、案件“一网统管”能力。推进市民诉求“一键回应”,完善城市管理便民惠民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慧化水平,为新洲区建设“宜业、宜居、安全”的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城市管理共同体。第五章重点任务一、全面建设区域即时感
45、知能力基础设施结合新洲区城市管理业务需求及全区加快建设统一物联网感知体系的有关部署,坚持“基础共建、资源共享”原则,全面推进新洲区城市管理领域物联网感知能力基础建设。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拓展计划,统筹建设城管云基础设施和物联感知体系,实现城管云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统建共享。统筹云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管理能力。统筹推进新洲区城市管理重点区域、重点领域云网全覆盖。充分利用物联网络大带宽、低时延特性,积极推进无人机巡查、工地视频监控、视频取证、远程办案等场景的运用、研发、建设和应用。依托“问津云”,结合新洲智慧城管升级建设需要,统筹城市管理领域云存储、云计算、云安全建设需求,采用统一购买服务模式,按需
46、推进智慧城管云服务平台建设。响应市城管委的要求,持续推进新洲区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办公室会同九大部门和各街道执法中队已建及计划建设的各类信息系统上云,实现城市管理领域信息系统上云率达到100%O扩展城市管理精准监察视野。着眼优化提升新洲区城市管理领域全区即时感知能力。结合新洲区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综合运用WiFi、蓝牙、超带宽、NFC等局域网传输技术、北斗、NBToT等广域网传输技术,以低功耗广域网为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新洲区城市管理领域物联网感知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智能监控设备以及各类传感器,在城市管理重点区域(一区三街主次干道,社区小区出入口,城乡结合处等),重点设施(桥梁隧道、垃圾场、转运站、燃
47、气厂站、地下管网、亮化设施、公厕井盖、停车点位等)、重点车辆(环卫清扫车、洒水车、运输车、城管执法车、建筑弃土弃料运输车、市政作业车、燃气运输车等)、重点领域(违法建设、违法广告、餐饮油烟、占道经营、秸秆燃烧、出店经营、违法停车、破坏园林设施、秸秆综合利用、捣乱市场秩序、公路环境、交通秩序、河道水面垃圾、工地作业等)以及城市管理问题高发区域(学校周边)的全面覆盖。统筹建设新洲区城市管理物联网统一管理平台,对海量城管物联网设备设施及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数据共享共用,推进与其他城市管理有关的部门视频监控资源的对接共享,实现对全区城市管理有关部位的24小时监控。二、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数据资源依托“问津云”计算资源,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数据感知与采集,着力提升数据治理水平,统筹建设数据汇聚及交换系统、城管大数据治理体系等城管数据底座,以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对数据采集、治理、建库与应用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综合性新洲区城市管理数据库。加强全领域城管数据归集。提升新洲区城管数据汇聚及交换系统,建立新洲区全领域城市管理数据资源汇聚和共享机制。强化时空数据、视频数据、物联网数据、信用数据、电子证照数据、统计执法、社会监督数据、政务服务等数据建设。多样化数据采集及获取,利用新技术手段主动采集或间接搜集与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利用各地自然资源部门的基础地理信息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0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