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区智慧城管“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docx
《新洲区智慧城管“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洲区智慧城管“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docx(7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洲区智慧城管“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建设单位:武汉市新洲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编制单位: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零二一年二月建设单位联系人:李敦红江德胜联系方式:新洲区智慧城管“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编制单位: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文军总工程师:王庆项目负责人:李晶主要编制人员:计超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章)二。二一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规划依据及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规划范围和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十三五”总体回顾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十三五”主要目标完成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二、“十三五”任务举措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三五”存在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十四五”面临的形势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十四五”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总体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建设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重点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全面建设区域即时感知能力基础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数据资源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基础支撑服务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推进智慧监管与执法系统全业务覆盖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建设公众服务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六、打造“四级一体”智慧化监督指挥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七、构建综合考核管理全
3、闭环错误!未定义书签。八、“一体协同”的统筹建设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加强规划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创新完善城市管理信息化体制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建立考核评价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六、加强宣传与合作交流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总则一、前言智慧城管建设是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更是新时代我国立足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新途径。“十三五”期间,新洲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在武汉市城管委智慧城管“1153”统
4、一架构的整体要求下,逐步建设健全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统一智慧城管平台、标准规范及体制机制,大幅提升新洲区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能力。“十四五”,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发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步入全面应用、深度集成、融合转型的新阶段。新洲区要抢抓发展历史机遇,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聚焦武汉的政策优势,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数据资源共享利用,促进新洲区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增强民生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为实现建设“四区一高地”的宏伟目标共同努力。未来一段时期,伴随着城市管理中各类新矛盾、新问题和新挑战将会持续涌现
5、,尤其是随着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城市管理的难度将会持续增大。为适应新洲区城市管理建设需要,用绣花精神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应对城市管理领域各类挑战。按照武汉市“1153”智慧城管建设规划建议,以城管大数据引领驱动智慧化升级为主线,通过“基础共建、资源共享”的理念,紧紧围绕“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处置、四级网络”战略部署,推进实现智慧监管覆盖全业务、智慧执法覆盖全过程,全面提升政府综合管理水平,创新构建适应新洲区城市管理需要的“数治+智治+共治”智慧城管“新洲模式”。本规划立足新洲区城市管理实际需求,依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共武汉市委关于落实
6、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智慧新洲”总体规划(2017-2020年)、武汉市城市管理发展“十四五”规划信息化建设子项规划、武汉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编制,为新洲区进一步推动智慧城管应用深化、强化城市信息化统筹发展力度指明了方向;并作为指导新洲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十四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依据,是2021-2025年新洲区开展城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依据和行动指南。二、规划依据及标准1.住建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试行)2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3 .中共武汉市委关于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4 .“智慧
7、新洲”总体规划(2017-2020年)5 .武汉市城市管理发展“十四五”规划信息化建设子项规划6 .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规划(2020-2022)7 .武汉市智慧城管顶层规划纲要8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9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10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11 .湖北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和湖北省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鄂政办发201859号);12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政发201829号);13 .智慧城市数据融合第1部分:概念模型
8、(GB/T36625.1-2018);14 .智慧城市数据融合第2部分:数据编码规范(GB/T36625.2-2018);15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第1部分:总体要求(GB/T36622.1-2018);16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第2部分:目录管理与服务(GB/T36622.2-2018)17 .智慧城市数据融合第5部分:市政基础设施数据元素(G素T36625.5-2019);18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4部分:信息共享(GB/T30850.4-2017);19 .云计算数据中心基本要求(GB/T34982-2017);20 .信息技术云计算云服务交付要求21 .信息技
9、术云计算云服务采购指南(GB/T37734-2019);22 .信息技术云计算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GB/T37738-2019);23 .信息技术云计算云服务计量指标(GB/T37735-2019);24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3-2019);25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评估标准(GB/T20009-2019);26 .建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GB/T13725-2019);2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28 .云计算数据中心基本要求(GB/T34982-2017);2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
10、/T22239-2019);30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31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28448-2019);32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GB/T28449-2018);33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A/T1389-2017);34 .“云端武汉”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与数据交换技术规范第1部分:数据资源目录体系(DB4201/T536.1-2017);35 .“云端武汉”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与数据交换技术规范第2部分:数据共享交换(DB4201据536.2-2017);36 .“云端武汉”政务服务系统接口技术
11、规范(DB4201/T535-2017).三、规划范围和期限本规划是新洲区涉及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及街道在“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期间,新洲区内全域有关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标准和规范、信息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综合应用系统建设等内容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第二章“十三五”总体回顾一、“十三五”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十三五”期间,新洲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全面完成智慧城管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管应用系统建设等相关工作任务,全区统一的智慧城管平台对区、街道、中队、一线人员覆盖率达100%。在全面完成“十三五”主要目标的基础上,持续推动相关项目落地实施,现已完成智慧城管一期工程建设,二期项目正在筹划中
12、。新洲区城管执法局在用平台系统如下:表一新洲区城管执法局在用平台系统序号平台权属使用情况1武汉新洲区网上群众工作系统市级向上与市城管监督指挥系统有对接,向下与我方建设的武汉市新洲区智慧城管系统对接2智慧环卫一智慧建筑弃土监管平台市级新洲使用市级分配的账号3新洲区智慧城管系统自建与武汉新洲区网上群众工作系统对接4武汉市城管委执法监督系统市级新洲使用市级分配的账号5武汉市控制和查除违法建筑智能监管平台市级新洲使用市级分配的账号6城管服务监督平台市级新洲使用市级分配的账号7武汉市公厕智慧监管平台市级新洲使用市级分配的账号8武汉生活垃圾分类智慧管理系统市级新洲使用市级分配的账号“十三五”规划智慧城管子
13、项实际完成投资472万元,已超额完成投资任务。表二“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序号项目名称完成时间建设内容实际投资金额(元)1新洲区城市管理智慧执法系统20171 .部署新洲区区级智慧执法平台及全市统一1+8通用执法子系统。2 .区城管执法车辆配备集成北斗定位、移动视频和无线通讯指挥功能的智能终端,为城市管理执法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手持终端、手持电台等执法装备,实现城管执法装备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3 .改造现有区级城管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对接市城管委视频指挥系统,实现区级执法案件指挥调度平战结合以及市、区、执法单元多级联动的指挥调度体系。2武汉市新洲区城市管理委员会视频会议升20181
14、 .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2 .指挥监控系统。285088级及指挥监控系统建设项目3新洲区城管局治理三乱语音提示系统项目20191 .语音提示系统:包括工控机、中继卡、服务端软件、客户端软件、手机APP、短信猫、语音识别软件、配套设备材料以及相关安装调试、培训费用。2 .线路及通讯相关系统:包括一年的语音数字中继线通讯费用、短线通讯费用、固定电话通讯费用。2755704新洲智慧城管一期项目2019L远程视频监管调度系统;2 .应用系统开发;3 .安全生产监管中心;4 .燃气泄漏报警系统。合计二、“十三五”工作举措“十三五”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创新城市综合管理,完善“区级联动、以区为主、条块结
15、合、齐抓共管”大城管工作机制的总体部署,围绕“数治城管,智惠江城”城市治理愿景,按照打造“活力新洲、美丽新洲、法治新洲I、幸福新洲”的建设理念,以城市管理“绣花精神”聚力推进城管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统一智慧城管平台、相关标准规范及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坚持“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社会化、协同化”的业务发展方向和“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的总体建设思路,以平台化理念、大数据思维和“互联网+”手段,推动智慧城管四大核心能力建设(即大平台统一支撑能力、大数据综合服务能力、城市创新管理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积极构建“全面覆盖、精细管理、共享融合、社会参与”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为进一步创新城市管
16、理机制,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新洲区城市管理水平。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便民惠民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初步实现城市管理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管理手段由人工向智能、管理节点由末端向前端的三大跨越。集约化基础设施增强融合发展新动力。一是新洲区城管指挥中心平战结合,负责日常调度和应急处置调度工作。针对日常城市管理问题,依托智慧城管系统实现区指挥中心/街道及中队/一线队员三级调度,执法队员将问题处置结果通过系统反馈给指挥中心。针对应急城市管理事件,指挥员依托电话和电台实现快速调度,根据一线处置人员反馈,调整调度指令,实现应急事件快速处置。目前指挥中心设置在新洲区城管局一楼,面积约为80平方米。指挥中
17、心配备2*4共8块55寸三星显示大屏、大华品牌解码器,4进4出(2路DVI,2路HDMI)。1套市区联动视频会议客户端,品牌宝利通。1套基地电台,全局目前包括3个调度频道,分别为市区调度频道、执法调度频道,环卫调度频道。8个监督指挥坐席。指挥中心平台软件主要依托于政务外网。网络设备机房位于大楼二楼,面积约24肝,含1台L5P挂机,一台42U机柜,1台24U机柜,1套UPS(haige海阁)。现有一条政务外网(IoOM)、一条政务中心光纤、一条电信互联网(100M).一条联通互联网(含固定IP,用于区车载视频调度)、一条联通VPDN专线(用于城管通APP接入)、一条公安视频专线、一条财政专网(局
18、财务室专用)。二是新洲区城管指挥调度体系初步成型。建成指挥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智慧环卫取得新突破。一期建设通过与市级平台对接,实现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申报审批、餐厨收运资质管理、对餐厨车硬件及其数据接入实现餐厨垃圾收运管理、对处置场地磅称重数据及视频数据接入实现餐厨垃圾处置监管,已接入现有运营公司的8台餐厨车;分类收运监管,对收运过程可视化管理,实现收运专线规划排班、接入车辆定位、车载称重等数据,实现车辆收运过程中实时上传收运情况和状态,已接入环卫中心22台湿垃圾收运车,帮城街道环卫所7台转运车、25台勾臂车、11台自卸车等现有车辆数据,同时接入厨余垃圾收运车、其他街道收运车辆硬件数据
19、,硬件建设按照先试点,再逐步完成全区垃圾分类收运硬件建设的覆盖。对接市级建成的垃圾分类管理系统,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小区试点-一帮城街祥燕社区、知城街龙城社区、阳逻街商东社区、凤凰镇凤凰社区、阳逻街汽渡社区、新洲区委,新洲区区政府,新洲区城市管理执法局,新洲区教育局,新洲区生态环境局,新洲区帮城街道办,帮城街章林小学等12个垃圾分类试点,实现从源头监督居民分类垃圾投放。本区8座智慧环卫公厕实现厕内臭气浓度实时监测和自动告警,并接入已建成的市级公厕智慧管理平台,建立了一厕一档、电子地图,统一纳管。智慧执法迈上新台阶。部署新洲区区级智慧执法平台及全市统一1+8通用执法子系统;新洲区城管执法车辆配备集成
20、北斗定位、移动视频和无线通讯指挥功能的智能终端,为城市管理执法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手持终端、手持电台等执法装备,实现城管执法装备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改造现有区级城管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对接市城管委视频指挥系统,实现区级执法案件指挥调度平战结合以及市、区、执法单元多级联动的指挥调度体系。智慧办公开启新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创新模式,按统筹规划、分布实施、逐步推广原则,搭建智慧办公平台,实现办文、办会、办事和移动办公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工作人员通过登陆B/S或移动端身份验证统一入口实现内部公文管理、会议管理、事务管理、招投标备案、办公资产管理、履职尽责管理等主要业务功能。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21、。创新智慧城管建设体制机制,区街负责“前端建设、数据采集、推广应用、意见反馈”的建设模式。健全智慧城市相关标准规范,初步建立起了智慧城管业务标准体系。强化智慧城管网络和信息安全,积极采取人防加技防的主动防御措施,持续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完成9个系统的网络安全等保测评和2项整改。规范智慧城管运行维护,项目运行管理等规范,建立了系统运行和使用状况实时上报机制,智慧城管统一运行维护能力显著提升。新洲区智慧城管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按照“市级建平台,区街抓应用”的建设机制,我区街负责前端建设、数据采集、推广应用、等具体建设工作,完成指挥协调中心、智慧城管一期平台等建设工作,并已取得良好使用成效。三、“
22、十三五”存在问题数据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一是城市管理感知体系尚不完善,数据采集能力整体不强,部分基础数据采集主要依赖系统填报、人员登记等,与市级平台接口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难以顺利接入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归集能力受限。二是数据分析能力不强,目前仍主要停留在采集、传输、初步分析阶段,城市管理侧数据治理、数据展现、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专业能力有待提升。业务协同能力尚显不足。由于城市管理点多、线长、面广,前期分散建设模式的“后遗症”依然存在,新洲区城市管理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同步、基础不一,未建设城管大脑,缺乏数字资源融合共享,部分领域智能化水平不高,导致智慧城管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
23、还未充分实现,各业务系统协同水平整体不高,新洲区城市管理各部门协同分工与合作模式有待优化。智慧化应用水平总体不高。“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子项的工作重点在于夯实云平台、数据资源、相关业务应用等基础,围绕城市管理智慧化、高效化方向,仍需结合新型技术推进城管业务场景应用模式创新与再造,进一步发挥各子系统的智能化、大数据化、创新化运作功能,将5G、VR/AR、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入智慧城管。标准规范建设仍待完善。通过智慧城管一期建设,虽已完成一部分标准规范的制定,但仍存在规范分散、指导性弱、不成体系、不够精细等问题,缺乏基础性建设规范,距离上升为地方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三章十四五面临的形势当前,以大数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洲区 智慧 城管 十四 规划 2021 2025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0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