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的意义与目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的意义与目的.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文献综述的意义与目的文献综述是指对所讨论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和鉴别,并对其所取得的讨论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进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所以文献综述又可叫文献综合评述。文献综述作为一种元讨论,应揭示讨论文献生发的规律历史生态,呈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讨论文献之间的关联性。胜利的文献综述是批判性的或解释性的,它不仅具有“述性”,更具有“综性”,即是描述与解释、观赏与批判、继承与进展的有机统一,绝不是简洁的排列和积累。1、文献综述具有何种学术意义作为一种详细而特别的元讨论,文献综述是学术讨论乃至学术创新的基石,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比巨人看得更远”。学术首先要
2、学会“述”,即要在自己关怀的问题上,知道前人已经积累的学问,叙述别人已经取得的成果。也就是说,做学问或学术就是先“照着说”,然后再“接着说”;即使我们最终要达到“六经注我”的境界,但也要从“我注六经”开头。学术讨论具有历史继承性,整体上是螺旋式向前推动的,是后浪推前浪或前浪带后浪式的,若能踏着前人的脚印向前挺进,或踩着巨人的臂膀向上攀登,不仅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而且可以关心我们攀得更高、看得更远。与此相反,假如无视或忽视前人的讨论成果,那么原地踏步或绕圈子势所难免,甚或重复前人的讨论,把前人早已取得的成果当作自己的发觉和创新。对学术讨论而言,重温前人所做的讨论,可以使讨论者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讨
3、论什么、可以讨论什么。批判性文献综述犹如清晰的讨论地图,它关心讨论者总结以前的讨论信息,指导讨论者以后的讨论路线,推动讨论或学问向更深层次进展。有了批判性文献综述,讨论者不必自称专家或闻名学者,也会被认为了解所讨论领域的主要观点和争辩相关学科领域的主要理论及其应用以及本课题讨论的进展状貌,还可以证明自己的课题讨论是必要的、理性的和有根基的。从世界范围看,大凡胜利的学者都特别重视文献综述,也精于文献综述。为了今日的讨论,也为了将来的讨论,对过去所作的讨论再作一些讨论,是不行或缺的。我们不能不读前辈的讨论成果,不能不吸纳巨人的气息,不能不吸取先贤的思想精髓。假如对某领域以往的遗产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
4、,我们的视野广度和思想深度必定受到限制,会犯本可以避开的低级错误,会忽视那些最有意义、最吸引读者留意的问题。2、文献综述要回答哪些核心问题放眼当今学界,精于文献综述者的确很多,但拙于文献综述者也委实不少。单从当下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看,不少论文的文献综述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三大问题:一是简洁而不完整,仅用自己查阅到的局部讨论代替整体讨论,用某个历史片段的讨论代替整个历史全景的讨论;二是齐全而繁琐,集中表现为大量的相关讨论文献及其观点的简洁排列,缺乏分析、推断、甄别和选择;三是没有呈现讨论成果演进的历史生态,不同类型、层次的讨论成果以及不同阶段的讨论成果是孤立的,缺乏关联论证。文献综述有其特别的使
5、命,也是大有讲究的,它不应是对以往讨论成果及其内容的简洁排列和机械积累,而应为读者或讨论者本身供应一个相关讨论的总体状貌。就某项详细的讨论而言,文献综述起码要解决以下基本问题:一是告知读者哪些人做了微观讨论,哪些人做了中观讨论,哪些人又做了宏观讨论。这几个层次的讨论是齐头并进的,还是分阶段依次递进的;彼此是相互孤立的,还是耦合关联的。二是告知读者哪些人做了原理性讨论,哪些人做了原则性讨论,哪些人做了制度性和政策性讨论,哪些人做了技能性与技巧性讨论。假如说,以往的讨论只是聚焦或局限在某类讨论或某些讨论上,没有完成从原理到技巧的系统探究,那么还有哪些区域的讨论是缺位的,这些区域是否亟待讨论或值得讨
6、论。三是告知读者以往的讨论整体上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不同阶段之讨论各自具有哪些特点,彼此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性;后期讨论是如何继承、突破和超越前期讨论的;连续讨论的起点或制高点在哪里,将来的讨论空间如何拓展。四是告知读者以往的讨论有哪些优点或取得了哪些可资借鉴的成果,整体上还存在哪些不足,我们如何弥补这些不足。总而言之,真正的文献综述是批判性的或解释性的,要求揭示讨论文献的生发过程,呈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之讨论文献的规律历史生态:让读者一看就清晰它的起点性讨论、生长性讨论、进展性讨论、突破性讨论、总结性讨论的状貌,并知道从哪里连续讨论,从哪里拓展新的讨论,从而形成创新性的讨论成果。文
7、献综述不是仅仅去证明文献跟讨论的课题有关,不能停留于简洁的线性描述,要着力于学术创新,即分析前人所取得的讨论成果的状貌,剖析其优点及其渐渐显露出的不足与局限,觅出实现突破和超越的路径,找出当下讨论的制高点,指出将来讨论的可能空间。令人圆满的是,当下的不少文献综述,仅仅是按著作或论文分类,以它们出版和发表的时间为序,叙述或描述其主要内容,犹如一本流水账,半点也看不出讨论文献的动态演化轨迹或进展历程。完整的文献综述,不仅要阐明“what”,还要阐明“how”和“why”。纯粹的简洁描述无益于学问的精进,批判性或解释性的诠释才有益于学问创新。为此,我们不仅要告知读者别人做了哪些讨论,更要告知读者自己
8、对这些讨论做了多少思索。然而,我们常常看到诸如此类的文献综述,即界定某一概念时,按时序列举了现有的很多说法,最终却没有对这些说法进行任何评述,更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3、文献综述应走出哪些误区第一,文献综述要尽可能占有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以免“挂一漏万”。文献资料是多类型的,可以是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讨论报告、研讨会论文、政府部门的资料与数据汇编、我国政策文件等,讨论者要尽可能地搜集和占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处理,这是做好文献综述的基础。也就是说,真正的文献综述要对相关的“文本”或“类文本”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借鉴、继承和扬弃前人的讨论成果,在批判和反省中
9、提升自己讨论成果的品位。现在较为常见的问题是:很多讨论生做毕业论文,查阅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和学位论文,而对讨论报告、研讨会论文、政府部门的资料与数据汇编、我国政策文件等关注不够。就学术讨论而言,后者与前者同等重要,对于某些特别的专题讨论后者可能更有价值。比如说,我国出台的训练政策、训练进展规划等,不仅包含着过去相关的训练讨论成果,而且也蕴含着各种训练讨论的热点、焦点、前沿问题,是将来讨论不行忽视的文献。其次,文献综述是为了找到讨论的起点,但要力避过度依靠别人的讨论成果。学术讨论是逐步推动的,任何新的讨论都根基于或有赖于过去讨论的积淀。但是,我们不能过度地依靠前人的观点或以往的文
10、献。从历史的长河看,没有哪一个观点能一统天下,也没有哪一种讨论成果能逃遁批判、质疑甚或反对。假如今日的讨论过分地依靠于以往的讨论抑或某种理论与观点,最终将难以实现突破和超越,取得更大的创新性成果。然而,不少讨论者尤其是硕士讨论生,撰写文献综述之后,很难走出别人的思维框架,总是不自觉地重复别人已做过的讨论,复述已有的学术观点或思想。此外,还有不少讨论生喜爱或习惯于在别人做过大量讨论的领域选择学位论文主题。在这些人看来,在已有相当讨论基础的讨论领域选题,可借鉴的讨论成果多,讨论起来相对比较简洁。如此种种,无疑都是对以往的讨论过度依靠的表现,不利于学术创新和讨论领域的拓展。第三,文献综述要客观评价已
11、有的讨论成果,力避对其局限性大做文章。虽说“一个宏大的真理需要被批判,而不是膜拜”(尼采),但要知道“每一次批判都将为自己的讨论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阅历告知我们:过度地热衷或沉迷于批判他人,或过分地夸大自己讨论的原创性或填补空白性,最终将会让自己举步维艰,甚至无路可走。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假如讨论者在陈述自己观点的同时,毫无理性地否定自己所在学科早期讨论成果的价值或影响,声称当今占主流的某些思想或前沿性的讨论是由自己制造或再制造的,必定会引起同行们乃至广阔读者的不悦甚或反感。标榜自己的讨论是一种填补空白或前无古人的讨论,是极不明智的,也是有巨大风险的。说“有”简洁,说“无”难。由于任何个人
12、的视野都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不能由于自己不知道或未见的东西,就说它没有或不存在。从讨论方法论上说,依凭自己的所见所闻来推断事物的有无,是一种归纳论证,其结论是不周延的和概率论的。令人怀疑不解的是,多如繁星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好像总是习惯性地标榜自己的讨论是前沿的、填补空白的和原创的,对别人的讨论不能赐予客观的评价。从规律上讲,声称某项讨论是填补空白的,往往不外乎以下两种状况:一是该讨论意义重大但实在太难,谁也“不敢”去讨论它,所以是一片空白;二是该讨论没有任何价值或意义不大,谁也“不愿”去讨论它,所以也是一片空白。无论是哪一种状况,从事这样的讨论都是有风险的。更何况,强调你的讨论
13、是填补空白的,并不意味着你的讨论是高深的和有价值的;反之亦然。概言之,文献综述要坚持批判与观赏同行,纯粹的批判或观赏都是非理性的。第四,文献综述要着力于学术增值,力避“记流水账”。实现学术增值的方式和途径是多元的,最为核心的是找出各种讨论文献之间的内在关联。有鉴于此,文献综述要时刻留意对原始材料进行区分和梳理,进行强有力的关联论证,即找出不同阶段关于某个问题的各种讨论之间的内在关系。原始材料常常是零乱的、无序的,甚至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漏,不同层次、类型和阶段的讨论错乱地交织在一起,表面上往往是没有关联的,讨论者很难看出其中的“奥妙”。当我们做文献综述时,首先要对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即订正那些错
14、误的材料,补充那些缺漏的材料,区分哪些材料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哪些是过时的。其次,要对原始材料进行强有力的关联论证,即找出这些原始材料之间的内在关联,诸如今日的讨论跟过去的讨论有什么关联,将来的讨论同今日的讨论有什么关联。譬如,撰写一篇题为“训练规律讨论三十年”的文章,那我们不仅要揭示20世纪80年月、90年月和21世纪初三个不同阶段讨论的基本特点,同时也要揭示三个不同阶段讨论的传承关系,即90年月的讨论对80年月的讨论是如何继承与超越的,21世纪初的讨论对90年月的讨论又是怎么继承与超越的。假如我们只是将20世纪80年月以来的相关讨论,按时间挨次简洁排列出来,不加任何的分类、分层和关联论
15、证,这样的“文献综述”或“讨论之讨论”是没有多大意义和价值的,由于它没有任何“学术增值”。我们坚信:那种简洁的、齐全而繁琐的、缺乏关联论证的文献排列,只是一种低层次的描述性文献综述,绝非有学术增值的批判性或解释性文献综述。然而,我们的很多文献综述没有走出这种误区。4、结语文献综述是为了明白过去讨论的状貌,把握或占据当下讨论的制高点,最终形成创新的讨论成果。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讨论者简洁陷入毫无遗漏地排列文献的逆境,希冀通过拉网式的文献综述以调和各种相左或彼此冲突的理论立场。众所周知,学界呈现的各种理论或观点都有自己的内核,试图将多种共性化的理论或观点牵强附会地糅合到一起以获得集大成之理论是不智的,它会让我们陷入学术思想与规律混乱的窘境。在文献综述中,面对各种不同的理论或观点,我们要坚持观赏与批判同行,走出被动的、妥协性的、调和理论立场的逆境,千万不行将全部看似“有道理”的学术观点,不加分析和甄别地拼凑到一块,当成一种创新的讨论成果。胜利的文献综述是批判性的或解释性的,它不仅具有“述性”,更具有“综性”,即是描述与解释、观赏与批判、继承与进展的有机统一,绝不是简洁的排列和积累。这是文献讨论和文献综述必需恪守的“健康法则”或方法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0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