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马铃薯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
《2023年马铃薯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马铃薯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马铃薯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省马铃薯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部署要求,抢抓国家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重大战略机遇,推动马铃薯种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制定背景(一)发展现状市马铃薯栽培历史悠久,山丹、民乐两县沿山冷凉地区及高台县新坝镇、甘州区安阳乡及花寨乡等区域,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气候冷凉,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病虫危害轻,是马铃薯种薯繁育的优势产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把马铃薯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把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后劲、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
2、,以种薯为优势,以商品薯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积极推动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以良种繁育、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马铃薯产业体系。1 .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市委、市政府立足自然优势,大力推进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2019年我市山丹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市上已编制完成黄河流域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212025)o山丹县、民乐县把马铃薯种业作为特色产业来抓,将马铃薯智能温室种薯繁育和规模化示范基地建设列入每年县委1号文件进行重点支持。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山丹县、民乐县三、四类地区和沿祁连山高海拔脱毒种薯繁
3、育等优势区域。“十三五”以来,我市马铃薯种薯繁育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产量在L5亿公斤左右。2022年落实种薯繁育面积7.04万亩,产量2.1亿公斤,生产原原种1.1亿粒。2 .原原种繁育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政策扶持、信息引导、项目拉动等有效措施,扶持马铃薯种薯企业发展。目前,全市共有马铃薯种薯繁育企业8家,企业总资产3.24亿元,总固定资产1.6亿元,拥有员工294人。8家企业中有5家建立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组培苗生产中心,共建设原原种繁育大棚273座,面积31.5万平方米,原原种生产能力5亿粒以上。3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重点推广了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测
4、土配方施肥技术、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一大批先进技术,引进了马铃薯“六位一体”播种机和无人植保飞机等机械,促进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到位,带动了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种薯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从测产情况看,2022年马铃薯种薯亩均产量达到3000公斤以上。依托山丹培黎职业学院与亚盛集团天润薯业公司合作共建马铃薯产业学院,建成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的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1个,配套试验检测设备107台套,开展育种攻关,马铃薯快繁技术研究、试验示范,为马铃薯种薯繁育提供优质基础苗和种薯繁育技术支撑。企业品种研发工作加快推进,至目前,全市登记马铃薯品种3个。4 .贮藏体系逐步完善。全市种薯
5、贮藏能力6万吨以上,马铃薯种薯贮藏体系进一步完善,在民乐县、山丹县和甘州区已建成5000吨的马铃薯原良种种薯贮藏库6座;建成50吨以下储藏窖共800座,贮藏能力4万吨,形成了以气调库、半地下库、山体库为主,农户自建贮藏窖及临时性贮藏设施相搭配的贮藏设施格局。(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 .种质资源保护难度大,利用相对滞后。马铃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投入不足,没有条件开展精准鉴定、评价及创制等工作,企业拥有种质资源少,尚未形成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基因挖掘、鉴定评价、品种创新的全链条组织体系。2 .基地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水平不高。市南北耕作地区海拔高度相差1200米左右。尤其是马铃薯种植主产区地面落差接
6、近3%,由于海拔梯度较大,基地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田间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高效节水面积少,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3 .种薯市场监管难度大。部分种植大户自行繁育种薯,赴外地购买原原种繁殖种薯,自繁自用后剩余的种薯流入市场,给种薯市场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4 .种薯质量检测手段落后。随着繁种制种面积的逐年扩大,种子管理任务及难度也逐年增大。目前全市只有1家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机构,检测人员少,检测仪器设备配备不足,不能满足全市种薯质量检测熏英HTJ5o5 .机械化种收技术不到位。种植机械在全市推广了多年,但起垄不规范、缺苗问题依然突出
7、,收获机械仍然停留在挖掘层面,收集、分级依然靠人工。二、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部署要求,强抓国家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机遇,以国家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新品种选育及创新、种薯企业培育、种薯市场质量监管、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马铃薯种薯产业做优做强。(二)发展目标到2026年,以山丹、民乐为重点建设15万亩“原原种生产工厂化、原良种生产规模化
8、、标准化、机械化,种薯扩繁基地;全市马铃薯种薯繁育面积稳定在10万亩,产种量达到3亿公斤以上,年产马铃薯原原种繁育能力2亿粒以上;引进和选育抗旱、抗病、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5个以上。培育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种薯企业达到2家;育繁推供一体化良种繁育体系更加完善,保障全市马铃薯种植安全用种,逐年提高向外供种能力。展望2030年,以山丹、民乐为重点建设20万亩“原原种生产工厂化、原良种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薯扩繁基地;引进和选育马铃薯新品种8个以上;年产原原种达5亿粒以上,马铃薯良种生产面积10万亩以上;新培育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种薯企业2家,累计达到4家,培育年销售额1亿元以
9、上种薯企业达到1家;育繁推供一体化良种繁育体系更加完善,保障全市马铃薯种植用种安全,提高向外供种能力。三、区域布局结合各县区自然资源优势及种薯生产条件,以民乐、山丹两县为主,高台县和甘州区为辅,在18002500米区域形成马铃薯种薯繁育优势基地,主要分布在山丹县位奇镇、陈户镇、大马营镇、霍城镇、李桥乡、山丹马场,民乐县南丰镇、永固镇、洪水镇、新天镇、三堡镇、南古镇、顺化镇,高台县新坝镇,甘州区安阳乡、花寨乡。以市农科院、农业大学及种薯企业为依托,在山丹县位奇镇建设马铃薯科研育种创新基地;在山丹县、民乐县建设以马铃薯种业为主的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四、主要任务(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1 .开展
10、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强化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保护工作措施,全面普查、系统收集整理国内外优异资源、主栽品种、地方品种、新育成品种和新品系等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野生马铃薯资源。2 .建设种质资源圃。依托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大学农学院在山丹县建设马铃薯种质资源圃,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鉴定分类、驯化培育研究等,为完善全省马铃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提供支撑。(二)创新新品种选育技术1 .加强马铃薯良种联合攻关。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院校融入”的马铃薯良种联合攻关体制,提高品种选育效率和创新能力。鼓励引导马铃薯种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增加研发投入,引导人才、服务、政策、资本向种
11、业科技型企业聚集。支持优势企业以购买或合作方式与国内重点生物育种技术研发机构开展育种合作,开展抗旱、抗病、加工专用型优质马铃薯新品种培育。2 .推动马铃薯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新品种新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打造马铃薯标准化良种繁育示范区,积极开展马铃薯新品种展示、示范、评价和推广,加快良种良法推广应用。重点开展科研育种、智能化农机装备和种子生产加工自动化设备研发、技术推广、成果展示、农田生态修复以及绿色优异新品种引进示范等工作,对通过认定登记品质优良、抗旱抗病且年推广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新品种,通过召开成果发布会、现场推进会等方式促进成果转化和应用。(三)大力建设标准化种薯生产基地1 .创新基地建设机
12、制。强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采取“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村级组织)+农户”模式建设标准化种薯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制种增收。推进基地县与龙头企业共建基地,做好基地与优势企业同步发展。通过市场连企业、企业连合作社(村级组织)、合作社(村级组织)带农户的机制,提升种薯产业发展水平。2 .提升种薯基地建设水平。紧紧抓住国家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机遇,优先将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积极争取民乐县通过农业农村部马铃薯种薯生产大县认定,以山丹县、民乐县为主,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制种大县奖励资金、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现代丝路寒旱农业马铃薯产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马铃薯 振兴 行动 方案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0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