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咬文嚼字》导学案.docx
《8.《咬文嚼字》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咬文嚼字》导学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8,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 .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3 .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取课文的写法。4 .培育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重点难点】1 .“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2 .品尝妙语佳句。3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法指导】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沟通探讨、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学问链接】一、知人论世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解放后始终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
2、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二、课文涉及的语文学问: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敏,笔调轻松,富好玩味性的指责样式。随笔很留意内容的学问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留意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好玩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争辩,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化浅出。【学习过程】1 .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例子?2 .找出每个例子证明的观点,同时说明证明的过程。例(1):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论证过程::
3、争辩结论::例(2):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论证过程:争辩结论:例(3):对“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论证过程:争辩结论:例(4):对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争辩结论:-例(5):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争辩结论:.3 .文章主要是从哪些角度来探讨“咬文嚼字”的呢?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4 .“咬文嚼字”就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留意精神实质,含有重视文字表象而忽视内涵实质的意味。“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在本文中该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基础达标】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婵娟(chdn)倒涎(xidn)锚铢必较(Zi)B.援例(yun)C.蕴藉(
4、ji6)D.付梓(xln)剥啄(zhu6)尺牍(du)斟酌(zhen)清沁肺腑(qin)数不胜数(sh6ng)岑寂无声(c6m)2 .对作者关于贾岛诗中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基本观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推”字意境冷寂,表现了孤僧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字说明寺内有人,访者拘礼。B. “推”字与上句的冷寂一样;“敲”字平添了搅扰。C.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D.问题不在“推”和“敲”哪一个字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贾岛当时所要说的,而且是与全诗调和的。3 .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下列解说
5、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B.因为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人是先有思想,后有语言,思想要用语言来表达,所以作为语言表达工具的文字和思想感情必定有密切关系。C.阅读时,品尝语言,要品尝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D.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4 .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是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需有一字不愿放松的谨严。B.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C.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限制。
6、D.只有咬文嚼字,才能达到艺术美。5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课文是随笔,作者以漫谈的方式,似与读者促膝谈心,全文虽然没有统一的中心,但结构并不松散,娓娓道来,字字句向沁入读者心田。来源:1B.作者不以深邃的理论吓人,举例子,做阐释,深化浅出,通俗易懂,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C.作者所举例子都特别典型,特别精辟,很有劝服力。对例子所做的解说,周密精要,令人心悦诚服。D.全文道理与例子、观点与材料结合紧密,材料产生观点,观点又建立在材料基础上。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述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
7、国当代著名美学家。他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B.钱钟书,现代文学探讨家、作家。他的学术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C.清冈卓行,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D.伊索寓言,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其结构短小精悍,内容博大精深,既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性,又有形象生动的艺术性。二、文本精品阅读从“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到“不致落入下乘”,然后回答问题。7 .文章解说了“联想”的来源,又做了生动的描写。“联想”的来源为。对“联想”的生动描写为:o(请摘原句回答)上述引文中运用的修辞格有:和O8 .文段中运用了“乞灵”和“踌躇满志”,请思索
8、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意。“乞灵”具体指的是:O(限15字)“踌躇满志”的缘由是:。(限14字)9 .文中对“套板反应”从总一一分角度做出了评价,它们分别是(请摘原文回答)总评:O分评:Oa.就作者说:cb.就读者说:C10 .文中在谈韩愈的“唯陈言之务去”时说:“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其理由是什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谈静朱光潜(1)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听见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听见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
9、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望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或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厌烦;你见他便发慈善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或许马上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2)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当然由于具有宏大的创建力,而他的感受力也特别比一般人猛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悟”,不过领悟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开心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悟的人。所谓领悟
10、,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悟其中风味。(3)能到处领悟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郁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悟得的趣味。(4)领悟趣味的实力当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简洁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咬文嚼字 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09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