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经济法主体探析论文(整理版).docx
《【精品文档】经济法主体探析论文(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经济法主体探析论文(整理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经济法主体探析论文一、市场经济是一种主体经济主体是人,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自为性的人。成为主体,是人的本性的内在要求,是人的价值的根本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成为主体的历史,人类的最终解放就是人类主体地位的全面确立。主体确立,社会才能发展。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是任何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主体经济,因此要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首先确立人的主体地位。这是因为:第一,只有具有主体地位的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著名社会市场经济的代表人物艾哈德认为,“根据我的宇宙观,根据我对经济政策的看法,人,才是一切事情的中心。(1)一切经济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也即如何摆
2、正人的地位问题。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指令性经济的理想模式是:在这种经济中,参与活动的人并不是作为其本人,而是作为别人的代理人来行事的。他们是在执行命令,奉命行事。而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是:在这种经济中,个人是作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本人而行事的。如果有谁是作为别人的代理人而行事,那么,他是在自愿的,双方同意的基础上这样做的。(2)也就是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不是作为主体而生存的,企业个人成为政府机关的附属物,丧失了自主权,一切听从指挥;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是作为主体而生存的,企业个人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享有自主权,自利自责自为。不言而喻,主体性的人比非主体性的人更
3、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正是市场经济优越于计划经济的根本原因所在。第二,只有具有主体地位的人,才会有独立的自由意志。费尔巴哈指出:“究竟什么是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呢?对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最一般、最通俗的回答是:意识。”(3)意识是人的本能,人作为主体具有意志力,并且这种意志力能够转化为实践力,具有能动性,所以马克思称人是一种“能动的自然存在物”(4)。人的独立自由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的根源,是人的本质力量所在。一种经济形式是否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就在于它能否确立人作为主体所应有的独立自由意志。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只能由没有独立意志的、没有独立利益的人所组成”。(5)这种经济形式是不可能
4、促进社会发展的。市场经济之所以能促进社会发展,就是因为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主体经济最大限度地赋予人们以独立的自由意志。第三,只有具有主体地位的人,才能从事有效益的生产。没有主体地位的奴隶,他们的生产是不会有什么效益的,这正如亚当?斯密所说的:“我相信,一切时代、一切国民的经验,都证明了一件大事,即:奴隶劳动虽表面上看来只需维持他们的费用,但彻底通盘计算起来,其代价是任何劳动中最高的”。(6)“我相信,由自由人作成的作品,归根结底比由奴隶作成的作品低廉”。(7)第四,只有具有主体地位的人,才会有进取冒险精神。艾哈德指出:“如果社会政策的目的对于一个人从一出生就给他全部安全,保护他绝对不冒任何人生的危
5、险,那就不可能希望他的才能、智力、企业雄心以及其他人类品德得到充分发展;这些品德对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以创业精神作基础的市场经济是必不可少的。(8)一个主体性的人,是一个不愿苟且偷安而甘冒风险并敢于和善于应付生活中的一切风险的人。只有这种人才能铸就经济奇迹,这正如供应学派的代表人物吉尔德所强调的,市场经济体制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秘密是,“它有把追求安全(体现在储蓄上)转变为愿意冒险(体现在企业精神上)的能力。”(9)相比之下,计划经济体制实施社会福利计划,统揽人们的“吃喝拉撒睡”,实质上是为人们购买了一份“保险单”,个人的社会安全受到国家的保护,结果个人也就愈来愈依赖于国家或集体
6、,这样必然导致经济的萎缩和瘫痪。第五,只有具有主体地位的人,才是一个负责的人。艾哈德认为,“社会市场经济基础的精神态度一一那就是,愿意为自己的命运负责,从事于真正的自由竞争的态度J(IO)如果谁都不会为他自己负责,都想方设法地逃避责任,发展下去,“我们势必滑向一种社会制度,那就是每个人把一只手放在别人的口袋里。那时,生活的原则将成为:我供养别人,别人供养我。”(三)人没有主体地位,也就没有了责任感,结果只能导致偷懒,养成“搭便车”的恶习,传统体制下的那种“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把这一弊端体现得淋漓尽致。只有有责任感的人,才配当主体,才配享有自由,弗里德曼指出,“只有对负责的个人而言,自由才
7、是可以维护的目标。我们不主张对疯子和儿童的自由。”(12)第六,培植和造就具有主体地位的人是市场经济的根本价值之所在。人们常说,市场经济是平等经济、自由经济、竞争经济、权利经济,等等,而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市场经济是主体经济。只有具有主体地位的人之间的平等、自由、竞争、权利等等才有意义。因此,培植造就具有主体地位的人,确立和维护人们的市场主体地位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二、政府本位还是企业本位市场经济是一种主体经济,但这里的主体既包括政府,也包括企业(由于个人为企业所包容并为企业所体现,企业是区别于政府最主要的市场主体,所以在这里个人一并为企业),因此,这里就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
8、,即在市场主体中,政府本位还是企业本位?政府本位还是企业本位,体现着经济体制选择的不同指导思想。政府本位意味着:政府处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决策中心、指挥中心,政府是社会资源的最主要配置者,政府是企业的司令官;而企业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是被支配地位,企业少有或没有自主权,企业只不过是政府意图的忠实履行者,政府政策的严格执行者。以政府本位为指导思想所选择的经济体制就是政府主治的经济体制。在历史上政府主治的经济体制确实也发挥过巨大的历史作用,比如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如果不是政府本位、没有政府主治,那么就不能那么迅捷顺利地积累原始资本并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以及真正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再如
9、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政府本位及政府主治对于使国家尽快摆脱贫穷落后促使经济迅速起飞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正如著名的发展经济学专家托达罗所指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第三世界政府不可避免地应比比较发达国家的政府为他们国家的美好将来承担更主动的责任。”(13)“不管一个人对合适的政府作用的观念形态的预想是什么,过去20年发展中国家政府不断要求担负起对他们的经济管理和指导的责任。据说,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非洲,如果政府不诱导发展,那儿也许从来就不会发展。怎样部署这些有限的人力资源是关系到发展成功与失败的一个关键的问题。简言之,政府怎样构造、怎样管理发展已经十分重要,将来会变得更重要。”(14)著名
10、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刘易斯也明确提出:“国家越落后,一个开拓性政府的作用范围就越大”,“软弱的政府不能维持自己境内的秩序。(15)但我们看到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时,还必须同时注意到并非一切政府都能如此,政府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首先要求提高政府质量,即政府应该赋有理性、具有效益、能够自律,没有这种高质量的政府就不会有社会经济的发展。东亚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之所以能发动经济增长,它们的政府本位政府主治也是有特殊性的:第一,它们实行政府本位政府主治是因为国内企业不强大,国内市场不完善,一旦企业强大、市场完善了,就不再实行政府本位政府主治,政府自动让贤于企业和市场;第二,它们的政府是高
11、质量的政府,这表现在政府官员素质高,有理性,政府依法行政,高度自律、富有效益;第三,它们以政府为本位实行政府主治短期目的是以政府替代市场发动经济增长,但长远目的却是通过政府推行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来发育完善市场,最终以市场替代政府保持经济增长。所以我们不能脱离具体情况去推行政府本位和政府主治。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政府本位既不是因为企业不强大、市场不完善而恰恰是政府管理企业,使企业成为政府机关的附属物,计划排斥市场,使市场规律不起作用;我们的政府官员实事求是地说,有相当一部分是素质不高,理性不足,缺乏自律,效益不高,法治观念淡漠的,因此这种现状的政府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大可能的。在这种
12、体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只能诉诸少数政府机关和少数领导人而不是求助作为社会动力的自由企业;它根据的只是以少数人智慧制定的计划而不是本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市场;它依靠的是政府的经济集权经济统制而不是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这种经济体制所具有的严重弊端,艾哈德早就指出:“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交给一个组织,我相信他也决不会感到快活;我也不相信最后的真理永远在最强大的组织那一边。”(16)并明确指出:“只从集体的角度看问题和提出问题,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盛行的一种坏风尚。”(17)实践证明,这种体制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是行不通的。企业本位意味着:企业处于社会经济的中心,企
13、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各分散决策主体,市场是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不是企业隶属于政府而是企业独立于政府,不是政府集权而是企业分权,不是企业听命于政府而是政府服务于企业,企业成为市场经济最主要、最适当的主体。当然,以企业为本位并不是不要政府,但要求政府干预减少到最适当的限度,并且这最适当限度的政府干预也必须恰当地依法进行,就象一个照顾植物的园丁,为植物生长创造最适宜的条件一样,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政府管理企业是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还是使企业成为自己的附属物是衡量政府管理成功与失败的根本而具体的标准。排斥企业本位,政府就是越俎代疱。以企业本位为指导思想所选择的经济体
14、制就是市场主治的经济体制也即市场经济体制。只有以企业为本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分散在社会中的各种知识,才能最广泛地调动最大多数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充分地利用市场,才能最有效地进行自由竞争,才能最有力地抑制政府的非法干预,才能最根本地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实践证明,只有以企业为本位,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依靠企业,社会经济才能发展。强大的企业就是强大的经济和强大的国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前总统柯立芝明确提出:“美国的事业是企业。”(18)对此,我们完全可以接着说,中国的事业也是企业,甚或说,一切发展社会经济的事业都是企业。三、企业本位与权利本位任何主体要想真正成为主体,就不能没有
15、法律的确认和保护,没有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就不会有真正的主体。正义的法律,以提升、确立、保护人的主体地位为其根本理念,或如黑格尔所说的:“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是法的命令。”(19)法律确认和保护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赋予人们以权利来实现的,因此,人的主体性要求就是权利本位的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企业为本位,这就要求依法确立企业的权利。要依法确立企业的权利,就要正确处理政府权力与企业权利也即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这里我们首先应树立对公权与私权的正确认识。公权与私权这对概念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人们从感性认识上往往喜好公权而厌恶私权,这导致了私权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尊重和保护。在市场经
16、济体制下,我们必须为其正名并认识到,从本原上讲是私权派生公权、私权决定公权,公权服务私权,公权保障私权,即私权本位不是公权本位。只有真正服务、保障私权的公权才是真正合法合理的公权,也才配称为公权。具体到政企关系来说,就是企业权利本位而不是政府权力本位,企业权利本位意味着在政府与企业间进行权力(利)配置时以企业为本位,在既可以授予政府权力又可以授予企业权利的情况下,授予企业权利;在既可以授予政府权力又可以不授予政府权力的情况下,不授予政府权力;在既可以授予企业权利又可以不授予企业权利的情况下授予企业权利。企业权利派生决定政府权力,政府权力服务保障企业权利。只有企业权利本位才能真正使企业成为市场经
17、济主体。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在法律上有种种途径,其中重要的如民法商法规定,民法关于权利主体尤其是法人制度规定,企业作为法人赋予主体的人格,享有自主的权利,具有自治的意思、承担独立的责任,民法对于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商法关于商事主体尤其是公司法关于公司的规定对于确立企业主体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正如美国前哥仑比亚大学校长巴特勒在1911年所说的“有限责任公司是当代最伟大的发明,其产生的意义甚至超过了蒸汽机和电的发明。”美国著名法学家伯纳德?施瓦茨也指出:“正是公司制度使人们能够聚集起来对这个大陆进行经济征服所需要的财富和智慧。”但仅凭民法商法是否以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呢?由于在市
18、场中,主体情形具有以下复杂性:一是市场主体既有政府又有企业,而两者无论是性质、职能还是权利、地位都是不同和不等的。政府作为一个社会的总代表,它作为市场主体,主要是一种市场管理主体,它享有具有支配性的公权力,这种权力的本性使得权力如果没有有效的法律制约不可避免地会走向滥用,必然会侵吞企业权利,使企业丧失主体地位而成为其附属物。这一点已为我国的实践所证明。我国的改革一直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企业改革基本上是沿着“两权分离”、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企业经营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路向前推进的。但现在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了,无论是理顺政企产权关系,改革企业经营方式,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必
19、须首先从改革政府地位、转变政府职能开始。这正如有人所指出的,中国企业自主权之所以难以落实,乃是因为企业“一怕银老虎(银行)、二怕铁老虎(铁路部门)、三怕电老虎(电力部门),但最怕的是亲王府(政府”也就是说,地位不适当的政府是阻碍企业自主权落实的最大障碍,是阻碍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的最可怕的“拦路虎”。所以要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必须首先确立政府的地位,即政府在市场中处于何种地位才是适当的。政府在市场中处于什么地位直接影响到企业主体地位的确立,如果政府的地位不适当,那么企业的地位也就不可能适当。这也就是说,要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不仅要依靠民法商法就企业本身规定企业享有什么权利,而且也更为重要的是
20、依靠其他法律规定政府享有什么权力。凡是法律未规定的也就是法律未授予的,就是依法禁止的,政府不得享有,这样就界定了政府权力并禁止其滥用,从而为企业权利的真正享有和行使就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如果没有这种外部环境,企业不能有力地制约、对抗政府的非法干预,企业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主体。一是就企业与企业这种同类主体来说,由于企业间在资本、技术、设备、人才、规模等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因此在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下,经过激烈的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生产集中,形成垄断,胜者为王,败者称臣;或者某些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结成垄断性联盟,排斥其他市场主体的存在,这些都说明,由于垄断的存在将有许多企业会丧失主体地位。由
21、于民法商法是市场经济规律的体现,就其本质而言是市场竞赛规则,它们能够确立强者的主体地位,但无法保护弱者的主体地位(保护弱者的主体地位在本质上是与民法商法的宗旨相背的),这也就是说,要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必须依靠其他法律来反垄断,只有反垄断成功了,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企业的主体地位。一是就单个企业本身来说,由于企业以追求自身利益为目的,为了争取自身利益的极大化,都有为实现该目的而任意行为的渴望,这样不可避免导致企业行为不规范,企业主体盲动,经济秩序混乱,这表明,给企业以自由,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配享有自由,都能恰当地行使自由,如果不依法加以规范约束,企业难以成为一个自为的主体,而不是自为的主体实质上就不
22、是真正的市场主体。但由于民法商法使企业能够知晓自身的内部情况却难以了解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信息;它们使企业各自为政,决策分散,企业能够管好自己的事务却难以进行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它们使企业能够追求自身利益却难以协调整个社会利益,因此单靠民法商法来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是远远不够的。以上论述说明,要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不仅要依靠民法商法,还要依靠其他法律部门,其中经济法就是重要的一-种,这是由经济法的宗旨所决定的。经济法的宗旨之一是界定政府权力、规范政府行为和明确政府责任,它规定什么样的政府机关才能作为经济管理机关介入市场成为经济法主体,经济法是通过规制政府主体来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的;经
23、济法的宗旨之二是反垄断,反垄断法是经济法的核心,它通过反对垄断来根除垄断企业对其他企业的支配,这样一方面是使垄断企业成为自我约束的自觉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是使其他企业成为自我发展的自立主体,从而全面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经济法的宗旨之三是克服盲目性,单个的企业谁也无法了解整个社会的信息,不能完全认知客观规律,它必然处于一种无知和盲目状态,为客观规律所左右,经济法就是通过计划向社会各企业提供整个社会的信息,使它们尽可能了解整个社会的信息,认知客观规律并利用客观规律,为它们决策提供参考,从而使企业成为自为的主体也即真正的市场主体。四、确立经济法主体的根据人们之所以对经济法主体有不同的认识,根源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文档 精品 文档 经济法 主体 探析 论文 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10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