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docx
《关于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完善草原保护修复制度、
2、推进草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大力弘扬新时代精神,加快草原生态修复,改善草原生态状况,促进草原合理利用,推动草原绿色发展,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二)工作原则坚持尊重自然,保护优先。遵循顺应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促进草原休养生息,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林草有机结合。把保护草原生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维护和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坚持系统治理,分区施策。采取综合措施全面保护、系统修复草原生态系统,同时注重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增强草原保护修复的系统性、针对性、长效性。坚持科学利用,绿色发展。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保护好草原生态的基础上,科学利用草原资
3、源,促进草原地区绿色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明确各级人民政府保护修复草原的主导地位,落实林(草)长制,充分发挥农牧民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草原保护修复。(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草畜矛盾明显缓解,草原质量稳步提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43%以上。到2035年,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全面落实,草原生态明显好转,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初步实现高质量发展,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45%以上。到本世纪中叶,退化草原得到全面治理和修复,草原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二、工作任务(一)开展草
4、原资源调查。落实草原调查制度,加强草原调查队伍建设,按照草原调查技术标准体系,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开展草原资源专项调查,全面查清草原类型、权属、面积、分布、质量以及利用、保护等状况,形成草原资源“一张图”,建立草原管护基本档案和数据库,统一草原统计指标体系和方法,依法开展草原统计。(市自然资源局、市林草局、市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工作任务均需各县区政府落实)(二)认真做好草原监测评价。健全草原监测评价工作制度,充实草原监测评价队伍,严格按照草原监测评价技术和标准,充分利用遥感卫星数据等资源,构建空天地一体化草原监测网络。加强草原动态监测,有序开展草原资源基
5、况调查监测、草原生态评价、年度草原动态监测、专项应急监测等工作。全面落实草原监测评价数据汇交、定期发布和信息共享机制,开展监测数据分析,编制监测报告,客观反映草原植被恢复情况,强化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考核评价。(市林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科学编制草原保护修复利用规划。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草原修复治理,形成大保护、大治理的草原保护治理新格局。在系统总结草原保护修复利用实施成效和典型经验的基础上,以祁连山地区草原生态保护为重点,立足草原生态现状,科学编制草原保护修复利用规划。将全市草原保护恢复空间区划为南部山区和北部荒漠区,南部山区以修复草原生
6、态系统为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北部荒漠区以退化、沙化草原治理为重点,提高草原植被盖度,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北部生态安全。传统牧区要合理确定草原功能分区、阶段性保护目标和管理措施,科学规划牧民定居点,加大对牧民定居点周边草原保护力度,有效遏制草原退化问题。各县区政府依据上一级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草原保护修复利用规划并组织实施。(市林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着力加强草原资源保护。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科学合理划定基本草原范围,确保将维护西北生态安全、保障草原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所需最基本、最重要的
7、草原划定为基本草原,并落实最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确保基本草原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强化草原征占用管理,按照“先审后批、先批后建”程序,依法分级做好审核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禁擅自改变草原用途。坚决禁止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加强对草原上经营性旅游活动管理,依法规范规模化养殖场、农牧民养殖棚圈等设施建设占用草原行为。建立健全草原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严禁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的草原上从事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市林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五)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
8、。依据草原生态现状,严格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科学划定草原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并实行动态管理,依法依规开展禁牧区优化调整,对已恢复草原植被的禁牧区,适时调整为草畜平衡区。依草原生产能力和承载力,科学核定草原理论载畜量,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杜绝超载过牧、违规放牧等行为。组织创建草畜平衡管理示范县建设,总结推广实现草畜平衡的有效管理经验和模式。按照深化乡镇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要求,赋予乡镇草原保护监管权限,严格落实林(草)长制,压实监管责任,加大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管力度。完善村规民约和惩戒措施,鼓励农牧民开展自我监督、自我管理,促进草原资源合理利用。(市林草局、市自然资源局、
9、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六)逐步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建立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地,实行整体保护、差别化管理。开展草原保护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妥善做好自然保护地范围内农牧民生产生活,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在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在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适度放牧,进一步规范生产生活和旅游等活动,规范草原围栏建设,增强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为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留足空间,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市林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加快推进草原生态修复。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科学谋划
10、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积极申报储备入库项目,加大争取投资力度,大力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程,强化工程建后管护,确保工程质量,加大成熟治理模式推广应用,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加快退化草原植被和土壤恢复,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在草原退化严重区域,采取禁牧封育、补播种草、松土施肥、鼠虫害防治、黑土滩治理、草场灌溉等措施,促进草原植被恢复。对已经开垦的草原,按照国家批准的范围和规模,有计划地实行退耕还草,增加国土绿量,恢复生态功能。在水热条件适宜地区,鼓励和支持人工草地、优质饲草基地建设,促进草原生态修复与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市林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八)加强草原灾害监测预警。强化草原生物灾害监测预警,完善日常分类监测,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防控”,扫除监测盲区,组织开展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加强草原有害生物及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不断提高绿色防治水平。完善草原火灾、虫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防控应急指挥机构,制定草原灭火、草原虫灾防治方案,开展草原防火巡护、火源管理、宣传培训、应急演练等,加强草原火情、虫害监测预警和火灾、虫灾防控。(市林草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气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九)统筹推进林草生态治理。按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进一步 加强 草原 保护 修复 实施方案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1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