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
《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连云港市“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进一步聚焦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加速新材料与新技术交叉融合创新,为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特制定此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后发先至”和“打造标杆示范”主题主线,对标国际先进新材料产
2、业集聚区,打造“中华材料港”。以资源、能源等优势为依托,以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集群化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先进支柱材料、做优做专特色新材料、重点提升功能新材料、培育发展未来新材料,强化新材料产业科技、人才、资本、市场等产业发展要素支撑,构建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体系,加快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打造高质量新材料产业链提供有力保障。二、发展目标未来三年,重在夯实基础、局部突破、建设生态。部署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培育一批优势企业、提升一批专业园区,打造一批产业服务平台、形成一批特色优势细分领域,促进新材料产业集聚效应更加凸显,价值链地位大幅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形成龙头企业牵引
3、、配套企业协同、公共服务完善的现代化新材料产业生态。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O亿元。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值超10亿元企业15家,集聚新材料领域上市企业5家、独角兽企业10家、瞪羚培育企业5家。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开展重大科研项目20项,努力打造国家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三、重点发展方向围绕先进支柱材料、特色新材料、功能新材料、未来新材料等四大新材料发展方向,全面梳理我市新材料细分领域,注重发挥我市比较优势,聚焦打造有基础、有潜力、有市场的八大新材料领域,推动我市新材料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一)做大做强先进支柱材料1 .化工新
4、材料基础化工原料做优存量,发展增量。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大型化、一体化、清洁化、高端化、集群化”,重点优化石化产业链,推动石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围绕石化实施五大合成材料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延链,重点发展乙烯、丙烯、C4、芳烧、油化盐化产业链。巩固发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发展优势,重点发展工程塑料、聚氨酯、氟硅材料、高性能橡胶、功能性膜材料等产品。争取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2 .先进钢铁材料重点为打造高性能建材钢和特种钢,推进钢材深加工,断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种类,延伸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高铁等重大装备用高品质轴承钢、车轴钢、车轮、弹簧钢,超临界火电
5、机组用耐热钢,汽车等制造业用高档齿轮钢,高抛光性能、高耐蚀性能工模具钢,特种耐腐蚀油井管,航空航天零部件用特殊钢,高档数控机床用特殊钢,核电机组用特殊钢,工程机械用高强度高硬度合金结构钢,高温合金及特种合金材料,特种合金钢管等高性能钢制品。争取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3 .无机非金属聚焦硅资源及其相关产品深加工,重点发展高纯硅微粉、高纯石英原材料、新型玻璃、碳化硅、高纯石英砂、石英光纤材料、新型光电材料等,提升传统产品层次。进一步拓展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高端硅材料应用方向,加快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争取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二)做优做专特色新材料4 .高性能
6、纤维及复合材料围绕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尼龙纤维等领域,推动下游的复合材料、纺织服装、体育休闲、新能源应用、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制品完整产业链发展,延伸复合材料产业链,重点拓展下游复合材料开发,发展碳纤维预浸料、聚酰亚胺纤维防阻燃布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无纬布等复合材料发展。争取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5 .海洋新材料重点发展海洋船舶防护涂料、海港工程防水材料、特种复合纤维材料等海工装备支撑材料。大力发展高性能分离膜、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等海洋环境处理材料。培育发展海洋生物质材料和海洋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围绕南极磷虾提取虾油、虾青素、蛋白肽、蛋白酶,
7、加快推进海藻多糖、系列多肽、壳聚糖、藻蓝蛋白、藻红蛋白、胶原蛋白等海洋生物药材提取物及医药中间体、基因工程药的研发。争取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三)重点提升功能新材料6 .电子信息材料重点发展先进封装材料、5G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突破高性能电子级硅微粉、环氧模塑料(EMC)等产品性能。依托石化基地重点发展电子化学品产业,突破芯片和光电器件专用化工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支撑电子专用材料发展。争取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7 .新型能源材料大力发展风电叶片等风电材料,支持光伏玻璃、组件、光伏电池片、太阳能级硅片等光伏产业支撑材料,支持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
8、、电芯、前驱体、电解液等电池材料,培育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储氢材料支撑氢能产业发展,提升新能源材料产业链自主化水平,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争取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四)培育发展未来新材料8 .未来材料引育一批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纳米材料,开发满足光电、新能源、医药等领域的新型纳米材料。储备一批新一代核能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仿生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超导材料制造技术,面向空天、深海、深地、深冷等条件下的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加强特种材料研发,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四、主要任务(一)实施创新平台提升工程1 .打造国家实验室重要节点立足连云港新材料发展的特色优势,主动对接苏州实验室,推动
9、中复神鹰、盛虹等龙头骨干企业加入苏州国家实验室建设体系。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院所合作,探索建设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搭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平台,实现从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到产业应用的贯通衔接,更好促进新材料产业技术孵化和转化。到2025年,力争加入国家实验室建设体系。(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2 .打造新材料一体化创新平台建设新材料产学研联盟,围绕短板弱项协同发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完善新材料平台体系,建设材料行业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测试评价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一批关键材料加速生产应用衔接和验证。推进企业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一批新材料领域的企
10、业联合创新中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重大创新载体。依托江苏海洋大学和各领域龙头企业,建设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到2025年,力争建设新材料创新平台30个。(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3 .提升科创平台服务水平立足我市石化材料优势,打造盛虹(全球)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推进国家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公共服务平台、硅材料国家级检验中心和江苏省高性能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延伸服务功能,面向全行业开展新产品试验试制、检测评价等服务,把创新平台变成产业发展的推进器,新兴项目的孵化器,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和成果转化提升工程。到2025年,力争建成20个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个新材料测试评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连云港 新材料 产业 发展 三年 行动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13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