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海洋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
《连云港海洋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海洋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连云港海洋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海洋新材料发展的部署要求,推动海洋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据连云港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连云港市“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进一步聚焦海洋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加速海洋新材料与新技术交叉融合创新,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后发先至”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紧紧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国防科技工业和经济发展需要,构建技术
2、先进、结构合理的海洋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全面推进海洋新材料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实现全市海洋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技术水平先进、产业结构合理、研发水平较高、产业规模持续提升的海洋新材料产业体系,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海洋特色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海洋新材料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高地。规模效益。到2025年,海洋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产值三年平均增速达到10%以上。培育10亿产值企业5家,亿元产值企业20家。新引进涉海新材料企业5家以上,中小型涉海新材料企业及关联服务型企业15家以上。集聚效应。到2025年,建成惠榆新兴产业合作园,争创国家海洋新材料特色基地、火
3、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争创省级海洋高新区。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海洋特色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创新能力。到2025年,海洋新材料重点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4%,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新增发明专利100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10个,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2个。三、重点领域立足我市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材料、功能性膜材料、海洋生物质材料、海洋工程及防护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优化碳纤/玻纤一体化混织工艺,加快发展深海远岸海上风机碳梁、叶片等低成本、轻量化、比强度高等海洋能源装备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围绕船用装备、游艇、运动帆船、渔具及配件等海洋休闲装备领域,
4、加快发展低密度、低成本碳纤维复合材料;围绕深海油气运输管道、水下应急储罐、新型水道养殖箱体等新领域,加快发展特种复合纤维材料。争取到2025年全市产值达到100亿元。-功能性膜材料。加快发展低能耗、高脱盐、抗污染的海水淡化/净化反渗透膜、纳滤膜等分离膜的元组件新产品,不断优化铸膜与涂膜工艺;加快发展受污水体快速无害降解、海水污染物吸附与降解、油水分离膜等功能性材料;加快发展电子器件封装、太阳能电池封装以及新型显示领域用超高水氧阻隔膜等功能性材料。争取到2025年全市产值达到100亿元。海洋生物质材料。加快发展南极磷虾提取虾油、虾青素、蛋白肽、蛋白酶等系列海洋保健品、功能性食品、海洋化妆品,打造
5、全国最大的磷虾产业集聚区。利用海藻、虾壳、文蛤等海洋生物资源,加快海洋生物功效成分富集纯化研究,加快海藻多糖、系列多肽、壳聚糖、藻蓝蛋白、藻红蛋白、胶原蛋白等海洋生物药材提取物、抗菌凝胶材料、医药中间体、基因工程药等医用材料新产品研发,加快新型食品调味剂、保鲜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争取到2025年全市产值达到50亿元。海洋工程及防护材料。加快发展船舶、海洋桥隧工程用耐海洋气候腐蚀、耐高压、长效防污、智能修复和电磁隐身等高性能铝/镁/钢铁/钛/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和海工建筑材料;加强深海管道、管桩、光伏桩及海洋工程建筑等耐盐耐腐蚀海工材料、重型防腐涂料及防水材料;完善SPU/GSPU保温、多
6、层PP保温材料;大力发展适用于海洋环境及航空航天高空飞行环境的耐高温高压、高韧性、高耐磨、自润滑、抗疲劳密封材料;大力发展新型微生物腐蚀与生物抑菌等生物材料。争取到2025年全市产值达到50亿元。四、主要任务(一)产业主体壮大行动。围绕碳纤维材料、海洋生物质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在成长潜力大的材料领域,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型创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引进一批头部企业。着力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打造一批链主企业。依托斯尔邦石化、中复神鹰等龙头,支持碳纤维、生物质源、精细化工等领域龙头
7、企业开展跨领域、跨区域的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针对产业缺项、技术缺项实施并购,加大产业链延伸投入力度,推动上下游一体化、集团化发展,打造集供应链、产品链、创新链于一体的链主企业。到2025年,打造涉海材料链主企业5家。(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围绕海洋新材料产业链及工业“五基”领域,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四新”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推动中复新水源等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重点从企业孵化培育、科技支撑、公共服务等方面精准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到2025年,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省级以上单项冠
8、军企业(产品)5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引进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市海洋经济重点方向产业图谱和人才地图的作用,全力推动海洋新材料产业招商引资。建立海洋新材料产业招商目标企业库,滚动编制招商目标计划,瞄准“三类500强”、上市企业和行业龙头,开展精准招商,吸引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落地。积极推行以商招商、代理招商、股权招商。到2025年,引进优势骨干企业(项目)10个以上,完成涉海材料投资200亿元以上。(责任部门:市商务局、市人才力、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二)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围绕海洋新材料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组织协同攻关,加快海洋新材料
9、研发、生产、验证及应用进程。实施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计划,支持企业独立或联合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超高强、耐低温、耐腐蚀、可大线能量焊接合金,具备长效防污、智能修复功能涂料等海洋材料产业链关键环节,制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依托江苏海洋大学、中船725所、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省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鼓励校(所)企组建创新联合体进行攻关。每年发布一批高校院所创新成果清单和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攻关需求清单,支持校(所)企开展订单式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到2025年,攻克海洋新材料领域关键核心技术20项。(责任部门:市科技局、
10、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加快研发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加快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东海水产研究所连云港创新中心实体化运作,加快连云港沿海钢铁基地研究院、盛虹先进材料研究院、海创中心防腐(院士)实验室、海洋药物研究院建设,鼓励企业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冶研究院、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在海洋及新材料创新资源丰富地区设立离岸研发机构。到2025年,建成市级以上涉海新材料技术创新平台10个,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2个,新型研发机构10家。(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健全公共研发转化平台和中试基地布局。围绕碳纤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连云港 海洋 新材料 产业 发展 三年 行动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1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