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儿童哮喘国际共识.docx
《解读儿童哮喘国际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儿童哮喘国际共识.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解读儿童哮喘国际共识来自于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l)、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工)、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院(ACAAD以及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的专家组成的哮喘变态反应和免疫国际联合会(iCAALL)于2012年6月发表儿童哮喘国际共识(SN)。iCAALL的委员对2。6年以来修订或颁布的国际代表性或区域性儿童哮喘指南分析比较,这些指南文件包括澳大利亚哮喘管理手册2006版、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2011年更新版、5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与管理的全球策略20。9年版、日本儿童哮喘指南2008版、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关于国家哮喘教育和预防计划的专家组报告-3的200
2、7年版、儿童哮喘诊断和治疗的Practall共识报告2008年版、英国哮喘管理指南2011年修订版(SIGN)oICON强调了以上各项指南关于儿童哮喘管理理念的共同点一哮喘治疗目标为疾病控制,达到哮喘控制的目标需要将教育患儿及其父母与卫生服务的专业人士的教育共同结合起来。应规律进行评估和监测以便精细调整治疗方案。大多数儿童经合理的药物治疗能控制症状和减少未来患病风险。表型特异性哮喘治疗是未来发展趋势。1哮喘的定义和分类通过比较不同指南文件在定义哮喘的差异性和共性,指出在慢性炎症这一病理本质上已经达成共识。并在使用描述性定义中,不同程度地涵盖了症状、表现类型和潜在机制。但由于迄今为止,有关慢性呼
3、吸道炎症、支气管高反应性、症状三者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因此,工CoN认为在哮喘的定义中增加更加细化的描述,例如细胞类型、症状时程、可逆性及其触发因素,并不能增加在哮喘认知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使用一个简化的哮喘的工作定义更为实用,即哮喘是与多变的气流阻塞和支气管高反应性相关的慢性炎症病变。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已有哮喘的分类体系包括年龄、严重度和持续性、控制、表型,基本反映了对哮喘分类体系的发展需求。由于按照严重性/持续性进行分类的方法不能区分以下原因:是由于疾病固有的严重程度抑或由于治疗抵抗性及其他因素(如治疗依从性)导致严重度的差异,所以正在被动态评估
4、“控制”这一分类体系所取代,成为指导治疗的依据。早在2009年更新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NA)指南中,已经指出用轻度间歇、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这种分类体系不能体现哮喘严重程度存在可变性的特征,也不能反映对治疗的反应程度如何,建议哮喘严重度分级水平应以达到哮喘控制所需的治疗程度来进行分级。与我们当前应用的中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治疗所不同的是,在控制评估上,IcON列举了没有疾病活动的状态所谓“完全控制”的概念,以及控制评估的2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当前损害(评估条目5项即日间症状、夜间症状、缓解药物的使用、活动受限、5岁以上儿童肺功能),另一个维度是未来风险(评估条目2项即哮喘急性加重频
5、次、药物不良反应)。而在对于完全控制的定义上,各维度的各条目均为“零”门槛和正常肺功能,较之于原有的“控制”级明显提升,可谓控制级的最高水平。对哮喘进行表型分类是一种指导疾病个体化管理的新理念,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在研究中。根据确切的触发因素提出的表型分类方法(病毒诱发,运动诱发,变应原诱发,未确定因素)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表型分类系统,用于指导治疗策略,但这仅仅是表型分类体系的一个代表,更加精确的关于反映确切病理生理机制的内表型体系和表型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将更适宜于临床实践。2诊断流程和鉴别诊断具备典型症状的反复发作是临床诊断哮喘的起步点。现存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反复发作的次数或频率,但绝大多
6、数指南指出至少3次发作。除典型病史之外,在诊断程序的使用上,工CON将诊断要点按照(相对)重要性顺序排列如下:(1)既往史中有反复呼吸道症状(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胸闷),通常夜间/清晨症状严重,可因运动、病毒感染、暴露烟草烟雾、灰尘、宠物、真菌、潮湿的环境、气候的变化、大小、哭闹、暴露于变应原而导致发作;(2)个人过敏史(湿疹,食物过敏,变应性鼻炎);(3)哮喘或变应性疾病的家族史;(4)体格检查发现胸部听诊有喘息声,或其他变应性疾病如鼻炎或湿疹的症状/体征;(5)肺功能评估(包括呼吸道可逆试验测定);(6)过敏程度评估(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gE);(7)排除其他诊断的检查(如X片);(
7、8)试验性治疗;(9)呼吸道炎症的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分析,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0)呼吸道高反应性的评估(非特异性支气管激发实验,如乙酰甲胆碱,运动)。对上述客观检查的临床应用上,强调了评估肺功能对哮喘的诊断和监测均具有重要意义。适当地采用肺量测定法的最小年龄建议在57岁。虽然现有的儿童指南直接应用成人的判定标准如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在80%预计值以上视为正常,支气管舒张试验后可逆性”2%视为异常,但仍然缺乏更多的儿童循证医学证据,重新评估相关指标的应用标准很有必要。呼吸峰流速(PEF)测定,包括可逆性和变异性,在儿童能掌握正确方法的前提下有助于监测病情。年龄5岁的儿童,视应用条件而定,可
8、采用脉冲震荡法和特殊呼吸道阻力体描仪评估肺功能。呼出气中一氧化氮增高用于确定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性佳有所帮助,并能发现潜在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这项参数的临床有效性尚缺乏证据,因此目前不建议用痰嗜酸性粒细胞诊断或监测儿童哮喘。而绝大部分药物和运动激发试验在儿童尚未进行标准化,因此以科研目的的应用多于临床常规。需要与支气管哮喘病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谱基本包括(1)感染和免疫相关疾病如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变应反应细支气管炎、免疫缺陷、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结节病、肺结核;(2)支气管病理改变性疾病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囊性纤维化、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3)机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读 儿童哮喘 国际 共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1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