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对策 学前教育专业.docx
《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对策 学前教育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对策 学前教育专业.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题目: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对策摘要在幼儿时期,幼儿告状行为频繁出现。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来说,这一行为具有显著作用。爱告状的幼儿往往不受同伴喜欢,难以融入幼儿园正常集体生活,常常会因为观察别人导致精神力不集中,难以完成幼儿园一日活动,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班级人人爱告状的不良风气。随着社会的变迁与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使得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不断突出,在以儿童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基础下,关注幼儿细微的小问题尤为重要。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性格与行为习惯,学会与同伴相处,提高幼儿社交能力。同时,面对幼儿层出不穷的告状,教师和家长往往会采用限制性方法来解决幼儿告状问题,
2、并没有真正解决幼儿爱告状的坏习惯。面对幼儿告状行为教师应当做到从根源解决问题,合理处理幼儿需求,针对不同原因找出解决方法。本篇论文涵盖内容除了幼儿告状行为相关理论外,还指明幼儿告状行为本质属于一种互动行为,在幼儿认为同伴或自己被他人行为侵犯或干扰时向教师发出。一般来说,常见的幼儿告状行为分为求罚型、求知型、求赏型、试探型、求助型;幼儿告状行为几种类型的具体表现行为;影响幼儿产生告状行为的原因通常为家庭因素,幼儿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针对家长与教师的指导策略。关键词:幼儿,告状行为,应对策略Studyandcountermeasureofchildren,scomplainingbehavior
3、AbstractInearlychildhood,childrencomplainfrequently.Forchildrenssocialdevelopment,thisbehaviorhasasignificantrole.Childrenwholovetocomplainareoftennotlikedbytheirpeers,anditisdifficulttointegrateintothenormalcollectivelifeofthekindergarten.Itisoftendifficultforthemtocompleteone-dayactivitiesofthekin
4、dergartenbecauseofobservingothers.Iftheydonotdealwithitintime,itwillcausethebadatmospherethateveryoneintheclasslikestocomplain.Withthechangeofsocietyandtherenewalofeducationconcept,childrensdominantpositionineducationisbecomingincreasinglyprominent.Basedontheconceptofchildrenbasededucation,itisparti
5、cularlyimportanttopayattentiontochildren,sminorproblems.Positiveandcorrectguidanceinearlychildhoodcanhelpchildrenformgoodcharacterandbehaviorhabits,learntogetalongwithpeers,andimprovechildrenssocialskills.Atthesametime,inthefaceofchildrensendlesscomplaints,teachersandparentsoftenuserestrictivemethod
6、stosolvetheproblemofchildrenscomplaints,anddonotreallysolvethebadhabitofchildrenslovetocomplain.Inthefaceofchildrenscomplaintbehavior,teachersshouldsolvetheproblemfromtheroot,reasonablydealwithchildrensneeds,andfindsolutionsfordifferentreasons.Inadditiontotherelatedtheoriesofchildrenscomplaintbehavi
7、or,thispaperalsopointsoutthatchildrenscomplaintbehaviorisaninteractivebehaviorinnature,whichisissuedtoteacherswhenchildrenthinkthattheirpeersorthemselveshavebeenviolatedorinterferedbyotherpeoplesbehavior.Generallyspeaking,childrenscommoncomplaintbehaviorsaredividedintothreetypes:punishmentseeking,kn
8、owledgeseeking,rewardseeking,trialseekingandhelpseeking;Thespecificperformancebehaviorofseveraltypesofchildrenscomplaintbehavior;Thefactorsthataffectchildrenscomplaintbehaviorareusuallyfamilyfactors,childrensownfactorsandenvironmentalfactors;Andguidancestrategiesforparentsandteachers.Keywords:childr
9、encomplaining,copingstrategies目录一绪论6(一)研究背景及意义61 .研究背景62 .研究意义6(一)国内外研究现状71.国内外研究现状7(三)研究方法及内容91 .研究方法92 .研究内容9二.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相关理论10()告状10(一)幼儿告状行为10(三)幼儿告状行为类型101.试探型告状H2 .求赏型告状113 .求知型告状114 .求助型告状115 .求罚型告状11(四)幼儿告状行为现状分析12三 .幼儿告状行为产生原因12(一)幼儿自身因素13(一)家庭因素14(三)幼儿园环境因素16四 .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策略19(一)针对幼儿自身因素产生告状行
10、为应对策略191.尊重幼儿认知差异192.鼓励幼儿相互帮助19(二)针对因家庭因素产生告状行为应对策略201.减少对幼儿的控制行为202.积极与孩子沟通213.建立和谐家庭关系22(三)针对因环境因素产生告状行为应对策略231.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232.提供适宜幼儿生长的社会环境:23结论24致谢25参考文献26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 .研究背景本课题的提出,灵感来源于幼儿园参观实践活动,第一次参观幼儿园时间虽短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节实验课堂上,两名幼儿因实验工具产生了争执,请老师来裁决,老师的到来也只是请幼儿A放下一种实验工具,幼儿B满意的回到位置上继续做实验。此时我
11、产生了一个疑问,教师此种应对策略是正确的吗?如果是我,我会怎样应对幼儿B的告状行为?幼儿B的告状行为是一种好习惯吗?幼儿频繁的告状行为是否会对幼儿日后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带着问题,我迎来了第二次走进幼儿园参观实习的机会,此次参观实习,我走进了两个不同年龄段班级,分别是中班与小班,经过我观察发现,两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存在着告状行为,所以我选择了幼儿“告状”行为作为我的研究方向,希望我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也希望能够帮助更多教师了解幼儿告状行为2 .研究意义幼儿“告状”行为往往出现在幼儿时期,是幼儿与他人相处过程中的出现的正常行为表现,爱告状的幼儿往往不受同伴喜欢,难以融入幼儿
12、园正常集体生活,常常会因为观察别人导致精神力不集中,难以完成幼儿园一日活动,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同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儿童的主导地位也日益突出。在以儿童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幼儿教师必须对儿童看似微不足道的告状行为做出回应,儿童的告状行为需要大人的良好指导。通过分析其告状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活动,给予正确的引导,以此提高幼儿与他人的相处能力,增强幼儿的社会发展能力,达到科学的幼儿互动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家长和幼儿教师都缺乏了正确的应对方法,也没有注意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与方法来应对孩子不同类型,不同原因的抱怨行为,此种应对方式会造成幼儿产生不良习惯,甚至幼
13、儿会采用更加极端的方式处理同伴间的问题,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通常在处理幼儿告状行为时,教师采取的策略会受到自身此时情绪的影响,采取的方式一般为控制和限制幼儿进行告状,教师自身不具备正确处理告状行为的原则,因此,有必要从改变教师观念、合理处理幼儿需求、共同制定并遵循相应的原则、控制幼儿情绪等几个方面来改进和处理问题。此外,通过改善家庭合作,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及时沟通,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孩子的作用。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儿童的投诉行为,建立处理幼儿告状问题。我将会在论文中对幼儿告状行为理论介绍并细分其常见的几种类型。以此为基础,例举实例探究幼儿行为不同类型的表现。最后,分析幼儿家庭原因、自身原因及
14、幼儿园环境原因,找出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二十一世纪初,有学者提出,在儿童年龄逐年递增后,告状行为会愈加减少。和女生相比,男生告状行为更为常见。当然,男生当“被告”的频率也高过女生。还有学者表示,年龄在四岁到五岁区间的幼儿告状行为不分男女,比例相当。毫无疑问,幼儿告状行为与幼儿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密切关联。2005年,李春丽、郑名等在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中对对幼儿告状行为产生作用的四个因素归纳:幼儿活动类型、幼儿生活环境、幼儿道德发展特点、幼儿社会性发展及认知水平。2007年,在4-7岁幼儿告状行为研究中,杨翠美表示幼儿做出告状行为可以
15、从其内部与外部展开探究,她指出幼儿告状内因有如下:第一,责任感的驱使;第二,自我保护的本能;第三,幼儿强烈的依赖性和自我薄弱的判断力;第四,幼儿渴望得到教师关注的心理驱动;第五,幼儿渴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心理驱动;第六,幼儿对教师指令的听从。幼儿告状外因有如下:第一,家庭教育作用;第二,幼儿园班级管理体制熏陶;第三,文化潜移默化作用,被细化为传统儿童观,传统文化对好孩子的偏爱,师道尊严的影响。2011年,在混龄班级幼儿告状行为研究中,袁丽娟分析了混龄儿童告状行为。研究得出,幼儿告状行为在混龄班级中并不常见。同时,告状行为出现在过渡环节和集体活动中的频率是最高的。而幼儿之所以选择告状,主要是因为如下
16、原因:其一被同伴行为所侵犯;其二看到其他幼儿做出违背规则的行为。幼儿渴望通过告状维护班级规则、得到老师奖励。2018年,在幼儿告状行为及应对策略研究中,苏红宇换位教师视角,为其看待幼儿告状行为,提出几点意见:第一,对教师专业能力进一步强化。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在幼儿做出告状行为时,客观看待,第一时间把握幼儿问题,抓住幼儿告状心理,妥善处理。第二,积极和家长构建良好互动关系,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幼儿茁壮成长。第三,创造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给幼儿。巧妙展开情景教学,引导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培养幼儿合作共享意识,锻炼幼儿实践能力。作为幼儿园,应对幼儿告状行为正确看待,为其营造良好园内环境,并向家长传播正
17、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国外研究现状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国外关于儿童抱怨行为研究得出如下最具代表性结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发表了社会学习理论。他提出在对人的活动进行观察后,随后模仿学习,这一过程,是人在对社会行为学习了解。在对他人行为观察后,幼儿把其内化到自身行为中,进而做出在哪种场合下做出哪种行为的假设。对于幼儿今后言行来说,这些假设影响深重。一般来说,幼儿做出行为时会以假设为依据。接着,便会得到来自他人的否定或认同。如果是认同的话,那么会对幼儿产生正强化作用,幼儿也会继续保持下去。如果是否定的话,孩子会抑制这种行为的发生以此避免产生这种消极的结果。通过直接学习,孩子会养成冲突、友爱和抑制攻
18、击他人等社会行为。所以,教育应积极提倡实践。而同伴榜样和成人榜样的认知、行为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性是导致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的原因。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幼儿在四岁到五岁年龄区间,其还在前运算发展阶段。在道德发展上,离不开他人的正确引导和制约。而他律道德阶段,实际上就是儿童的道德判断被非自身价值观所支配。在对待游戏规则的态度方面,尽管当前幼儿不懂这是游戏规则,但是知道最基本的遵守。在判断行为时,幼儿主要从行为物质后果出发。简单来说,就是对规则的违反程度或行为契合程度,与行为人的动机毫无关联。”美国布朗分布伦纳认为,儿童的发展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三)研究方法及内容1 .研究方法(1)案例分析
19、法在探析案例后,对幼儿告状行为成因梳理归纳。再次展开探究,从中总结经验。(2)文献研究法搜索关于幼儿告状行为已有信息,根据国内外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对搜集的信息加以归纳、整理。加以自己的见解完善对这一问题的看法。(3)经验总结法从优秀的课堂教学和材料视频中总结经验。2 .研究内容本论文一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对幼儿“告状”行为相关理论介绍。第二部分:说明幼儿行为现有类型及具体告状情况。幼儿告状行为主要分为求赏型告状、求罚型告状、试探型告状、求助型告状和求知型告状五种。第三部分:探析幼儿告状行为成因,分为三大因素:家庭因素、幼儿自身因素和幼儿园环境因素。第四部分:就告状行为的出现,制定教
20、师适用的应对措施。二.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相关理论(一)告状幼儿告状行为两层含义。一为向司法机关提交诉讼材料,请求受理相应案件。二是向有“权威”的第三个人诉说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对待。(二)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告状行为指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受限,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不健全,同伴或自身受到侵犯,或发现自身与同伴的行为不符合规则,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无法独立解决,此时便会请身边具有权威性的成人来判决,幼儿告状行为由幼儿为主体做出,该行为在变相对情感互动。成人告状双方常常带有利益冲突,彼此怀有敌意,幼儿告状较为单纯,不存在利益冲突,不会相互仇视。针对幼儿告状行为理论,我国邢少颖和刘晶波分别从两个
21、层面出发解读。邢少颖基于文化视角,她提出,在我国幼儿所做出的种种行为中,告状行为是最具代表性的社会性行为之一。它随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自然产生。简单来说,在幼儿察觉到同伴的行为与集体规则或幼儿园相关规定背离时,幼儿会自主向教师表达不满的行为。刘晶波基于师幼互动视角,他认为在幼儿主观觉得教师设定的规则和幼儿园行为受到同伴某种行为挑战时或者自己被其他幼儿所侵犯时,自主向教师表达不满的行为,其初衷是出于对同伴行为拦截。(三)幼儿告状行为类型通过实际观察,经验总结,并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分析,幼儿告状行为主要分为求赏型告状、求罚型告状、试探型告状、求助型告状和求知型告状五种。1 .试探型告状假设原告幼儿想要
22、做某件不符合规定的事情或想要达成什么目的目标,但不知道这样做是否会遭到教师的否定,因此幼儿会预先对教师的态度试探。假设教师斥责了其他这样做事的幼儿,根据老师批评的对待结果原告的孩子就不会选择这样做,如果教师对被告的孩子态度是不批评或忽视,原告的孩子就会做同样的事,就叫做试探型告状。2 .求赏型告状当原告幼儿周围发生了他觉得不对的事情,原告幼儿自身表现很好却没有得到教师的夸赞时,为了被教师认可和夸奖,原告幼儿会拿出那些表现不佳的幼儿在教师面前做比,凸显自己的良好表现,以此让教师对自己夸赞。这一行为,就是不折不扣的求赏型告状。3 .求知型告状当幼儿身边的其他幼儿做出对班级规则、幼儿园规定和教师要求
23、存在挑衅的行为时,幼儿出于自我的正义感和下意识的维护规则,幼儿往往会组织同伴这样做,并以旁观者的角度客观的向教师阐述这件事,希望借助教师的权威对这些不当行为进行干预,当教师知悉后,该幼儿一般会离开,并不会真正关心教师的处理结果,这一行为,被界定为是求知型告状。4 .求助型告状在活动过程中,如果其他幼儿和自己争夺一件物品,或者与他人有所矛盾,但是幼儿凭借一己之力又无法处理时,会向教师发出求助信号,渴望教师维护自己,帮助他顺利解决问题,借助老师的力量维护自身权益。5 .求罚型告状这是原告出于发泄心理和抱负性情绪产生的告状行为,出于和其他幼儿以往的冲突,或者嫉妒其他幼儿,或者与他人关系恶劣等原由,他
24、人只要做出与班级规定、教师规定不符的行为,幼儿就会向教师告状,渴望在教师的惩罚或批评中,满足自己的不平衡感。(四)幼儿告状行为现状分析根据实习观察,笔者将影响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来进行现状分析。幼儿告状行为的内在原因是其气质类型,个性,能力等。气质型、粘液型、抑郁型患儿告状较少,胆汁型、多血质幼儿告状行为较多。性格内向沉默的孩子告状的几率较小,而性格活跃的孩子告状行为更多。幼儿园和家庭因素是影响幼儿告状行为发生的外部因素。幼儿园班规、幼儿活动兴趣、与同伴关系、活动场所大小等因素都会影响幼儿告状行为。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养育方式更有可能导致孩子养成爱告状的行为。家长过分注重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对策 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 告状 行为 研究 对策 学前教育 专业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18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