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南通市地方标准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目的与意义加强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管理,正确判别不同类型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对促进科技成果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研发主体可以申报各级各类成果奖项,并以此作为研发基础和研发能力的佐证材料申报各级财政资助的科技计划项目,从而可以获得政府扶持;通过评价会专家的点拨,研发主体能更好地把握技术关键,避免走偏研发方向;对于拥有高水平研发团队的主体来说,评价更多的时候是一块敲门砖,具有宣传的功能。科技成果评价同时也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环节。评价活动依托科技成果评价主体专属的专家库、成果库、企业需
2、求库,融入评价以打通企企、校(院)企的产学研合作通道。通过邀请专家,对被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可行性、潜在风险和应用前景等进行评价,并做出相应结论。同时根据科技成果应用单位需求配套技术路线图分析、行业情报分析等增值服务,帮助研发主体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并获得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评价活动的标准化,具有保障活动公正、公平的作用,可以发挥宣传科技成果,助推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及时转移转化的作用。(一)行业发展现状目前,南通市科技成果评价活动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专家领域、专家数量、专家咨询费的标准、评价报告的格式各异,缺乏一个规范性的要求,迫切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规范,确保评价的客观、真实、
3、可靠、准确和权威性,提升评价报告的价值。同时,有的科技成果评价必须到现场进行勘察查看,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也要到应用部门或单位去调研成果实际应用情况,确保推广效益和规模的真实性,从而给出准确的评价结论。(二)必要性为规范科技成果的评价管理保障科技成果研发主体(高校院所、推广部门、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或投资主体或应用主体的切身利益,推进科技成果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结合相关研究课题任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的有关规定,有必要制定本技术规范,作为开展科技成果分类评价的依据。(三)可行性1 .研究基础起草单位前期已经开展了调研访谈,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具有翔实的数据资料;已经起草了标准草案,
4、为南通市地方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前期研究成果已经起草了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强,适合南通应用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技术规范(草案;牵头起草了由社会组织牵头研制的江苏省地方标准,并已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2年年初发布实施;具有多年开展科技成果评价的实践与经验,出具评价报告的科技成果均得到南通市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其中南通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3 .可操作性标准起草主要牵头申报单位南通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通过江苏省冷链学会、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多次受到省、市两级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说明具有科技成果研发的能力;多次为高校院所、农
5、业新型经营主体组织科技成果评价活动,成果均得到南通市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说明具有组织成果评价的能力;负责牵头起草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技术规范(草案层次清晰,既具有科学合理性,又具有可操作性。4,预期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科技成果评价活动的标准化,具有保障活动公正、公平的作用,可以发挥宣传科技成果,助推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及时转移转化的作用,经济价值高社会效益巨大。既可以规范科技成果的评价行为,提升评价的权威性,又可以提升成果水平的可信度,评价过程花费经济合理,比花巨资打广告宣传等可有效节约经费开支。二、任务来源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度南通市地方标准项目“应用型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项目编号:
6、NT202235南通市科学技术局2022年度创新环境(软科学)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改革研究(项目编号:AR2022002卜三、编制过程本文件是由南通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所等单位起草,起草过程中贯彻执行和参考了我国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成立了以袁春新为组长,唐明霞、程玉静、李进、翟彩娇、仇亮、王小秋、尹升华等具有丰富科技成果管理、成果鉴定(评价)组织经验、理论知识和标准化知识的技术人员为成员的标准起草工作小组。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工作小组经过前期研究工作以及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了科技成果评价的社会需求和评价原则、评价主体、评价分类、评价内容、评价咨询专家、评价程序
7、、评价报告、评价记录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技术规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思路。经过反复研讨,形成了标准的编制原则及纲要。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经过标准起草工作小组成员的反复讨论、撰写和修改,于2022年9月初完成了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技术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后,2022年12月初形成了送审稿。四、主要技术内容确定依据1 .编制原则规程编制遵循“科学、适度、可行原则,既考虑标准前瞻性,又兼顾以往的经验做法,通过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标准可以作为政府部门监督、指导的依据。2 .技术依据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
8、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写。3 .参照标准本标准主要参照GB/T33450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GB/T40147科技评估通则、GB/T40148科技评估基本术语等标准。五、主要技术内容1 .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应具有固定办公场所的社团法人、事业法人和企业法人,具有可供遴选的专家库,具有科学、严谨、清晰的内部管理制度与服务规范,具有信息化服务能力。应不得受托和承担涉及国家秘密的成果评价,依法取得有关涉密资质的除外;能自主完成评价工作,对本主体不能承担的评价工作不得受理;能为评价咨询专家提供委托方所提供的完整的评价资料和评价活动必备的条件保障;开展评价工作的程序应当依法依规进行;能保
9、障所聘请专家独立开展评价;在形成评价结论的过程中不能使用、依赖没有充分依据支持的结论和判断;对其依据委托方提供的技术资料所做出的评价结论负责;评价方应当客观公正,依法依规,保证科技成果评价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未经委托方和成果完成者同意,不得擅自披露、使用或转让被评价科技成果的关键技术;维护委托方知识产权及获知的商业秘密。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评价主体可以拒绝接受评价委托:科技成果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违背社会公德,对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环境和资源可能造成危害的;科技成果涉及国家秘密的;科技成果存在知识产权权属争议,且尚未解决的;委托方提供虚假情况或不能提供评价所需材料的。评价方有权要求委托方补充评价
10、材料和合理收取评价费用。2 .分类科技成果分基础研究类、应用开发类、决策咨询类三大类。3 .评价指标(1)基础研究类表1基础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说明评价要点技术指标创新性成果在改进或创造新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优良特性创新点;2原始创新所占的比重;3复杂与难易程度。先进性成果相对于其他成果表现出来的优良特性口领先程度;2战略性;3前瞻性。稳定性成果受到外来因素扰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性1可靠程度;2重现频率;3寿命周期。知识产权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利1专利(国内外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2软件著作权;3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技术规范 科技成果 分类 评价 技术规范 编制 说明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2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