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门诊手术室麻醉实施方案.docx
《外科门诊手术室麻醉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门诊手术室麻醉实施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在选择门诊麻醉方法时要考虑麻醉的质量、安全性、效率、设备和药物的费用等。理想的门诊麻醉方法应该是起效迅速平稳、能在手术中提供遗忘和镇痛、恢复期短、不良反应少。另外,不同麻醉医师和病人的偏好也决定麻醉方法的选择。各种麻醉方法均可用于门诊手术,各有其优缺点,目前尚无统一理想的门诊麻醉方法。全麻病人的氧饱和度都保持正常,而镇静病人有明显的氧饱和度下降,有些选用镇静的病人由于过分活动干扰手术操作而改成全麻。尽管常选用硬膜外、舐管阻滞或腰麻,但其残留的阻滞作用常导致病人离院延迟。周围神经阻滞能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目前联合周围神经阻滞和静脉镇静方法使用越来越多。区域麻醉后在恢复室内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是
2、6%,而全麻后的发生率则是14%o镇静下区域麻醉后的恢亚时间也比全麻后短。与脊麻有关的不良反应是头痛,但全麻后也会发生头痛,尤其是使用细的脊麻穿刺针后,两者的发病率是相似的。虽然通常腰麻后头痛的发病率高于全麻,但全麻后咽喉痛和恶心的发病率高于腰麻。没有研究表明区域麻醉或静脉镇静比全身麻醉更加安全。门诊麻醉所需要麻醉、监护和复苏设备与住院病人一样。标准的门诊手术术中监测包括胸前听诊器、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全麻需选用呼吸气二氧化碳监测。一、清醒镇静很多病人在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下手术时都要求镇静,并且要求对手术没有记忆。清醒镇静是指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或联合使用两种方法,对意识水平的浅抑
3、制,保留病人维持呼吸道通畅和对躯体刺激和语言指令做出反应的能力。而深度镇静的定义是: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或者联合使用两种方法,产生的一种可控制的意识抑制状态,保护性反射的部分丧失,不能对语言指令做出有意识的反应。对不适合作门诊全麻的病人,可以在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辅以镇静的状态下进行,但镇静后有更多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在一项10万例麻醉的研究中,监护下镇静(MAC)的死亡率最高(100OO例麻醉中发生209例死亡)。MAC指麻醉医生对接受局部麻醉的病人或接受诊断或治疗手术的病人进行监护,在监护的过程中可能使用镇痛药、镇静-抗焦虑药或其他药物。常用于成人镇静的药物有:苯二氮卓类减少焦虑和产生遗忘,阿片类
4、用于止痛,小剂量的静脉或吸入全麻药用于镇静。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咪达嘎仑或静脉全麻药异丙酚可以单独用于镇静,神经阻滞效果不完善或剧烈疼痛的手术,常加用阿片类药物。儿童通常联合使用多种药物以达到镇静。包括口服咪嚏安定、苯巴比妥、以及合用口服哌替定和异丙嗪、经粘膜枸椽酸芬太尼。氯胺酮能提供镇静镇痛和遗忘,可以通过静脉、口服、直肠、肌肉注射给药。一般肌肉注射2mgkg-l,口服氯胺酮5mgkg-l,与口服咪噗安定的起效时间相似,但是口服咪唾安定的患儿离院时间早于氯胺酮。成人最常用静脉输注法,最常用的药物为丙泊酚,尽管单剂量给药可能起效更快,但小剂量输注能精确调节镇静深度,输注速度在25-100gkgT时
5、能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镇静作用。也可通过病人自控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剂量,据报道,在病人自控镇静时,能保留对语言指令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眼征和对语言的反应是重要的监护指标,在咪喋安定镇静时确定药物剂量达要求的有效体征是病人上睑下垂超过瞳孔的一半;或是对继续对话失去兴趣,回答语调变得单调。镇静时必须进行适当的监测和具备复苏的能力。监测标准与全麻相同,特别注意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监测。镇静时所用的药物都可能导致缺氧,病人应常规吸氧。经常同病人对话以监测病人的镇静水平和意识状态,可以更好地确定病人的镇静状态,当病人发生疼痛或不适时,可以补充其他药物。应提前告知病人将要发生的刺激(注射局麻药、置入内窥镜、止血带
6、充气),在意料之中的刺激的程度和反应要小于意外的刺激。二、部位麻醉区域麻醉与局部麻醉在门诊手术中已经使用很久,区域麻醉可以避免全麻的很多并发症,减少术后护理的工作量,减少术后恢复时间,在手术后早期提供有效的镇痛。硬膜外麻醉、脊麻、舐管阻滞、臂丛及其他周围神经阻滞、局部浸润麻醉和局部静脉麻醉均用于门诊手术。完成神经阻滞的时间比全麻诱导时间长,失败率高,但在麻醉准备室可完成局部麻醉以避免不必要的等待手术的时间。由于新型全麻药和肌松药的时效很短,全麻后恢复时间可能比区域麻醉后的恢室时间短。当采用区域麻醉时,病人术后的疼痛较少,在符合其它离院的标准时,手术肢体可能仍有麻木,此时,该肢体必须用吊带充分保
7、护,避免引起伤害。(一)脊麻脊麻简便,效果确切,但是并发症多。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硬膜穿刺后头痛(PDPH)和背痛。虽然使用更细(25G)的笔尖式的穿刺针后头痛的发生率减少,但增加了麻醉失败率。在门诊麻醉中通常使用短效的局麻药(如利多卡因)以保证麻醉时效的可控制性和可预测性。一般推荐使用等比重的利多卡因(2%)或联合使用低比重的利多卡因和小量的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能加强感觉阻滞而不会对运动阻滞造成影响,加快病人的完全恢复,但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升高。门诊麻醉中也可以使用布比卡因进行脊麻,但仅限于手术时间在23小时之上的手术。在病人离院前,必须保证运动功能己经完全恢夏。脊麻术后低血压也应重视,婴儿脊麻后低
8、血压的发生率低于成人。脊麻穿刺针的大小和外形对减少硬膜穿刺后头痛很重要。Sprotte和TVhitaCre穿刺针比QUinCke针对腰部硬膜的损伤小,可以进一步减少硬膜穿刺后头痛的发生率。小于27G的穿刺针会增加穿刺的难度,而且也会使阻滞失败率增加,且在脊麻穿刺时长需用导引针。小于45岁的病人发生脊麻后头痛的发生率高于45岁以上的病人。脊麻后应进行及时随访,以确诊没有发生严重的头痛。如果卧床休息、镇痛药、口服补液不能有效解除病人的头痛,应该将病人收入院进行静脉咖啡因治疗或硬膜外腔注射自体血或生理盐水治疗。由于门诊病人在手术后的活动量多于住院病人,有时成为选用脊麻的顾虑,但卧床休息并不能减少脊麻
9、后头痛的发生率,有报道早期走动还可减少脊麻后头痛发生。(一)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起效较慢,有局麻药注入血管和蛛网膜下腔的危险,与脊麻相比,感觉阻滞不全的发生率较高。硬膜外麻醉的主要优点是可以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延长麻醉时间。硬膜外麻醉所需要的操作时间比脊麻长,但硬膜外麻醉的操作可以在手术室外进行,而且可以避免硬膜穿刺后头痛。有研究认为硬膜外麻醉的恢夏时间比脊麻短,PDPH的发生率以及病人的满意率相似。在门诊麻醉中使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时,先在蛛网膜下腔注入小剂量的局麻醉药产生低位的感觉阻滞,术中根据需要由硬膜外导管加入局麻药。优点是既有脊麻效果确切、起效时间短的特点,又能够随意延长麻醉时间。(
10、三)舐麻舐麻常用于儿童的脐以下的手术或与全麻联合应用,对控制手术后的疼痛也有一定效果。可以使用0.175%-0.25%的布比卡因0.5-LonllkgT。儿童常在全麻后再进行舐麻,注射局麻药后,可适当减浅全麻的深度。由于舐麻对全身情况干扰轻,控制术后疼痛的效果较好,患儿可以提前活动,能更早离开医院。(四)外周神经阻滞上肢可以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腿部手术如膝关节镜手术和前交叉韧带修补术,也可以用股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术后的镇痛效果良好,病人也乐于接受。足部手术采用踝部阻滞、胴部坐骨神经阻滞能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三、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在国外是最常用的门诊麻醉方法,国内也渐趋增多
11、。在制定麻醉方案时,除了要考虑术中的管理外,还要考虑病人在恢复室的特点、术后恶心呕吐及疼痛治疗。全麻药物的选择对于病人术后在PACU停留的时间影响很大,甚至还决定病人能否在手术后回家。全身麻醉的诱导一般使用快速起效的静脉麻醉药,现在中短时效的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肌松药和镇痛药越来越多,使短小手术更加安全、更易于为门诊病人接受。异丙酚由于恢复质量高,已经基本取代了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药物用于麻醉诱导。最常用的维持方法是联合使用吸入麻醉药及笑气,笑气和溶解度小的吸入麻醉药如七氟酸和地氟酸使全麻的起效和恢复更加迅速。虽然有研究表明笑气与术后的恶心和呕吐有关,但是近来的研究又否定了笑气的这种不良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 门诊 手术室 麻醉 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2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