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 陇麦479-编制说明.docx
《小麦品种 陇麦479-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品种 陇麦479-编制说明.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麦品种陇麦479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陇麦479是由平凉市农业科学院自列的冬小麦新品种选育课题选育,平凉市农业科学院独立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210026。二、目的和意义冬小麦是西北黄土高原山嫄旱地的主要粮食作物,陇东地区又是该区冬小麦的主产区,年种植面积33.3万hm;其中山嫄旱地约占70%左右,旱地小麦的丰歉已成为影响该区小麦总产能否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对该区粮食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小麦生产的前提是稳定产量,而提高单产是出路,培育推广良种是措施。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退耕还林(草)战略的实施,冬小麦播种
2、面积在下降。为了确保该区粮食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选育和推广丰产优质抗旱节水冬小麦新品种,对保障该区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但目前,由于没有规范化品种标准,使品种的鉴定无标准可依。为加快陇东小麦产业步伐,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满足市场需要、增强国际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农技人员规范化生产水平,保证陇麦479种子生产质量,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由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起草编制了地方标准小麦品种陇麦479。该标准的制定和颁布对实现农民致富、农村经济振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三、编写的依据在标准编制中,立足甘肃省实际,结合陇麦479品种特征特性,以鉴定品种真实性和
3、纯度需要为目的,同时兼顾生产和市场需要,陇麦479的性状描述采用统一的数据描述符合描述规范。陇麦479品种技术指标来源于2001年-2020年平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小麦育种团队该品种选育报告资料。其中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资料主要参照2017年-2020年甘肃省区域试验结果及甘肃省生产试验结果,根据四年数据确定各个性状变动幅度;品质特性和抗性鉴定,根据多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检测结论、农业部谷物品质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和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检测,以及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结果。四、编写过程(包括起草人员所做的工作、征求意见过程、重大分歧意见处理情况)本标
4、准的起草人员重点参与了该品种的整个选育过程,刘愈之主要负责国家、甘肃省区试、本院品比鉴定试验,刘众主要进行大品系试验示范和相关资料的整理撰写,其余人员均参与了相关工作,完成了相应的工作任务。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所杨文雄研究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李兴茂研究员、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王化俊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等从事小麦良种、小麦资源和栽培专家审阅,并提出标准草案后,建议相关性状数据来源综合参考省级区域多点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根据专家意见对相关内容反复进行了修订。五、标准主要内容该标准严格按照GB/TLI-202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首次起草;由
5、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由甘肃省粮食油料作物栽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要起草单位有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院;起草人:刘愈之、刘众、王亚翠、郑琪、赵智慧、路广平、王伟、李娜、郭怀亮、苏煌婷、樊越、童志强、王倩、刘涛、王吉宁、丁志远、任根深;由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负责解释。本标准规定了冬小麦品种陇紫麦479的术语和定义、品种来源、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籽粒品质、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宜种植区域。适用于小麦品种陇麦479的品种鉴别和推广。主要内容如下:陇麦479,原代号TW06-479,通过常规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2020年3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麦品种 陇麦479-编制说明 小麦 品种 陇麦 479 编制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21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