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连接道整治工程--边坡治理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沿江连接道整治工程--边坡治理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沿江连接道整治工程--边坡治理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沿江连接道整治工程一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本次设计连接道设计起点接现状长江大桥北桥头,终点接拟定建设桐子园大桥北桥头,沿线由北至南依次经过三阳化工(废弃场地),远海建工,桐子园码头地块。道路全长1259.824米,城市主干道,根据前期可行性方案论证报告,道路断面布置为:3.Om(人行道)+22In(车行道)+3.Om(人行道)=28m,双向六车道,本道路设计车速40Kmh,全线共4个交叉口。根据渝建发2010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填方高度大于等于8m为高填方,挖方边坡(岩质边坡)高度大于等于15m、(岩土混合边坡)高度大于12m且土层厚度
2、大于等于4m及(土质边坡)高度大于8m的挖方边坡划分为高切坡。本工程高切坡统计如下:沿江路高切坡项目桩号位黄边坡高度(m)长度K1+003.8、Kl校核.8,上部土层的稳定性,根据稳定性情况确定放坡坡率。回复:采纳审查意见,对K0+440、K0+880、K0+440、K0+906K0+933K0+980.3、KHOO3.8、K1+030.8段进行复核,经复核地勘资料,上部土层厚度约1米左右,按hL75坡率进行放坡,边坡稳定。(二)调查K0695坡顶挡墙的现状情况。回复:采纳审查意见,对K0+695坡顶挡墙的现状情况进行复核,经复核,坡度挡墙与沿江路拟建边坡顶约有5.5米宽的距离,本道路边坡的修
3、建对现有挡墙扰石土、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S)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现将各岩土层工程特征自上而下(从新到老)分述如下:3.4.1、 第四系全新统土层a、素填土(QF):杂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砂、泥岩块石、碎石和粘性土组成。硬质物粒径20400mm,含量530%,分布不均,系附近修建房屋及道路时机械堆填或夯填形成,回填时间8年以上,钻孔揭露该层厚度0.3Om(CK70)7.IOm(CK50)b、杂填土(QT):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混凝土块、砖块等建筑垃圾组成,系拆迁时无序堆填形成,属新近回填,主要分布于三阳化工厂厂区内。c、粉质粘土(Qy):黄褐色,褐色,可塑,切面具有光泽,土
4、质较均匀,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杂少量泥岩角砾。钻孔揭露该层厚度0.30(CK3)9.IOm(CK138),主要分布在勘察区内斜坡较缓地带。d、碎石土(Qf红褐色、灰色,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粉质粘土组成,碎块石呈次棱角状,强-中等风化状态,粒径约1-40cm,含量约50-85乐粉质粘土呈可塑状,硬质物竖向分布不均,稍湿,稍密,钻探揭露厚度4.8(ZX61)-13.8m(ZX62),分布于场地局部地段,分布不均匀。e、块石土(Qf红褐色、灰色,主要由砂泥岩块石及粉质粘土组成,块石呈次棱角状,强-中等风化状态,粒径约20-50cm,含量约50-90%,粉质粘土呈可塑状,硬质物竖向
5、分布不均,稍湿,稍密,钻探揭露厚度6.3(ZX81)-10.2m(ZX83),分布于场地局部地段,分布不均匀。3.4.2、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Ls)长江河谷一带较周围气温高出Ic3。根据万州气象站1965年以来的资料统计,区内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191.3mm,历年最大月降水量711.8mm(1982年7月),最大日降雨量243.3mm(2007年7月160),最长连续降雨16日(1982年7月621日),最大连续降雨量488.7mm。入春以后,降雨量逐渐加强,夏季大雨、暴雨频繁;秋季降雨量与春季接近,但雨日较多而秋雨绵绵,春夏之交多暴雨,日降雨量可达100mm以上。年蒸发量1085.6nm
6、,夏季占44%,春秋季分别占27%和24%,蒸发量因地而异,一般随高程增加而减少。干燥度0.72,相对湿度81%,以秋季湿度最大、春季相对较干燥、秋季热而闷。区内常年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0.7ms,最大风速17ms,多出现在夏季,春季间或出现但历时短暂。场区东侧60m处为长江(沿江路里程桩号约K0+276.00处为场地距离长江最近处),三峡库区蓄水前长江在勘察区段多年平均水位107.89m,最低水位99.13m(1979年3月7日),最高水位156.04m(1870年7月12日),常年洪水位133.0m,近3070年来的最高洪水位为142.12(1918年)。由于三峡库区的蓄水水位上升,其最大
7、洪水位为库区最高水位175m。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本段水位在145与175m间起落;相对水位高差30m。(本段叙述中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对应黄海高程系高程=吴淞高程一L79m)。由于拟建场地整体标高高于长江最高水位,且均距离较远;故长江水对场地影响较小。3.4地层岩性据现场调查和钻孔揭露,勘察区出露地层从新至老为第四系全新统(。丁)素填土、杂填土、全新统残坡积(Qf粉质粘土、全新统崩坡积(Qf碎石土、块走向延伸小于6m,闭合,裂面较平直,压扭性裂隙,贯通性差,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岩体属厚巨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岩体完整程度属破碎,中风化岩体完整程度属较完整;砂质泥岩体属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
8、化岩体完整程度属破碎,中风化岩体完整程度属较完整。3. 6不良地质现象和特殊性岩土经钻探及周边地质环境调查,据本次地面调查测绘、钻探成果及区域地质表明,拟建场地内无断层通过,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致灾地质体和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拟建场地的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现场危岩情况:1、沿江路里程K0+653.6K0+693.3m段2016.04月以前存在危岩等不良地质现象,故业主单位委托重庆大有建筑设计院进行了设计。勘察期间据现场调查反应该段挡墙未发现开裂、变形等不良地质现象,现状使用情况良好,处于稳定状态。a、砂岩:灰褐色、灰白色,灰色,主要由长石、云母、石英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钙质胶
9、结,中细粒结构,中巨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石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局部呈短柱状,钻孔揭露层厚为030m2.30m;中等风化带岩石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岩质硬,锤击声脆。b、泥岩:紫红色、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胶结较好,局部偶夹砂质条纹:强风化带岩石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钻孔揭露层厚为0.30-4.10m:中等风化带岩石较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c、粉砂岩:灰色,主要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泥质胶结,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石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局部呈短柱状,钻孔揭露层厚为O.60m3.30m:中等风化带岩石较完整,岩芯多呈
10、短柱状、柱状,岩质较软。3.5 地质构造根据重庆构造纲要图,勘察区所处区域位于万州向斜南东翼,在场地基岩露头处实测得岩层产状320330N610,优势产状325/8,岩层层面较平直,呈微张状,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据场外基岩露头观测场区裂隙主要有如下两组较发育:裂隙LXh260270N7075。,优势产状265N73,间距1.53.Om,走向延伸小于5m,微张,裂面较平直,压扭性裂隙,贯通性差,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裂隙LX280190N6873,优势产状185N70,间距1.03.5m,2、沿江路里程K0+720K0+740m段:N根据现存调查沿江路里程K0+720K0+740m段现
11、阶段顶部为裸露基岩段,现场Z,调查发现两处危岩,位于拟建沿江路该段右侧边坡顶部,Wi为塌落式危岩,局部镂3空;W2为滑移式危岩,倾向约130度,外倾结构面倾角约40,现状欠稳定,在暴雨地震等不利工况下,极易破坏。*2、沿江路里程K0+530K0+550m段:根据现存调查沿江路里程K0+530K0+550m段现阶段右侧道路边坡为裸露基岩段,现场调查发现1处危岩,位于拟建沿江路该段右侧边坡顶部,W2为塌落式危岩,局部镂空,现状欠稳定,在暴雨地震等不利工况下,极易破坏。按照设计方案WkW2危岩位于拟建道路边坡顶部,影响道路施工及使用,对该段危岩进行治理,予以清除或锚喷支护。W3危岩按照设计方案将被挖
12、除,但在未处理情况下,影响施工,道路施工前予以有效治理,采用临时支护等措施。同时加强道路沿线危岩调查与防治,并加强监测工作。3.7 岩土参数取值根据室内试验资料、岩土体结构特征,结合构筑物结构特征,参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及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岩土体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主要依据岩块单轴抗压强度指标取值,查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74-2014),并结合岩体结构特征、风化情况、分布环境、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相似、相近地区经验综合确定。项目沿江路龙翔大道延伸段索填泥岩双工粉砂岩素填杂填土粉质粘土泥岩砂岩电度(KN/m3)天然20*19.202
13、5.925.124.820*20*19.2025.925.2单轴抗压强度(MPa)天然/9.9535.0414.32/8.3039.60饱和/6.2225.899.79/5.1629.77岩体抗拉强度(kPa)/228790315/186893抗剪强度C(KPa)/24.61(天然)11.75(饱和)6181957863/24.61(天然)11.75(饱和)4582143()/16.46(天然)8.53(饱和)32.436.533.3/16.46(天然)8.53(饱和)31.6037岩体破裂角()/616460/6164变形指标变形模量平均值(MPa)/.160074002600/160084
14、00弹性模量平均值(MPa)/200090003200/200010300泊桑比平均值/.0.340.190.27/0.320.17道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强风化现场载荷试验150*300100300现场载荷试验现场载荷试验150*300400中等风化3611127195190301214375班底摩擦系数强风化0.200.250.350.450.300.200.200.250.350.45中等风化0.450.600.400.450.6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14/1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三mj/.6030060/60300岩石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kPa/3601000340/
15、3601000注:1、为经验值2、需素填土做持力层时,其压实系数应在0.95以上,且承载力特征值以现场实测为准。3、岩体抗剪、抗拉强度按室内岩石试验成果应进行折减,其中抗拉强度试验位的0.4折诚,粘聚力按试验值的0.3折减,内摩擦角按试验值的0.9折减,岩体弹性模域与变形模量按试验值的0.7Q折减:永久边坡应考虑时间效应系数,取0.95: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由岩石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乘地基条件系数L1(岩体较完整)再乘地基分项系数0.33得来:5、LX1、LX2组裂隙属饿性结构面,结合程度差,建议:结构面抗剪强度取值C=50KPa,=1
16、8q;岩层结构面结合度差,属硬性结构面,抗甄强度取值C=50KPa,巾-18.6、对场地内临时边坡采取放坡措施时,无不利外倾结构面的前提条件时放坡坡率建议如下:土质挖方临时边坡:坡高V5米时,素填土按1:1.50、粉质粘土取1:1.25;5米W坡高V8米时,素填土按1:1.75,粉质粘土取1:1.50土质境方临时边坡:坡高V5米时,放坡坡率:1:1.50;5米W坡高V8米时,放坡坡率:1:1.75。岩土体永久坡率建议值(无不利外倾结构面的前提条件时):坡高小于10米,素填土按1:1.751:2.0、粉质粘土取1:L75,强风化基岩取1:1.0;坡高小于15米中等风化基岩1:0.75.7、建议素
17、填土以及杂填土负摩阻力系数取值为0.25。8、土岩界面参数:素填土与基岩界面的抗剪参数取值:天然状态下C取5kPa,取25:饱和状态下C取3kPa,取22:素填土与粉质粘土界面的抗剪参数取值:天然状态下C取25.62kPu,取11.70:饱和状态下C取17.2OkPu,取8.96:粉质粘土与基岩界面抗剪强度参数:天然状态下C取23.5kPa,取10.0:饱和状态下C取15.5kPa,取7.54高边坡防护设计沿江路分段设计1)道路左侧拟建沿江路里程桩号K0+000-K0+860m左侧位于现有已建公路部位,已建公路左侧现状采用直立式重力式路肩墙支挡,挡墙高约l-1011,据地勘报告,该路肩墙以基岩
18、为持力层。根据地勘建议原挡墙为条石挡土墙施工过程中禁止对道路左侧进行堆载,注意施工过程中对挡土墙的监测。沿江路左侧保持原有道路,对现状道路支挡及边坡基本无破坏,故施工过程中着重保护左侧原有挡土墙。由于缺少老挡墙资料无法对原挡墙进行复核,故建议建设单位对原有挡墙请专业单位进行评估,在道路等级变化后,复核原道路挡墙及边坡的稳定性。拟建沿江路里程桩号K0+000K0+860设计重点左侧,大部分为现状,其余里程按岩质边坡1:0.75,土质边坡1:1放坡即为稳定挖方边坡。强风化段边坡岩体破碎,网状风化裂隙发育,直立开挖破坏模式为圆弧形滑动。岩体类型属N类,边坡岩体强度破裂角取45,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沿江 连接 整治 工程 治理 施工图 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23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