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房屋安全监测技术指南.docx
《苏州市房屋安全监测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房屋安全监测技术指南.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苏州市房屋安全监测技术指南SafetymonitoringguideforbuildingsinSuzhou(试行)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3年1总则错误味定义书签。2术语、符号与参考标准错误味定义书签。2.1 术语错误味定义书签。2.2 符号错误!未定义书签。3基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3.1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3.2 监测模式选取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3.3 监测方案基本规定错误味定义书签。3.4 预警机制基本规定错误味定义书签。4监测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4.1 一般规定错误味定义书签。4.2 自动化监测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4.3 人工监测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4.4 监测
2、报告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5监测预警机制错误味定义书签。5.1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5.2 安全隐患房屋及C级危险房屋预警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5.3 D级危险房屋预警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6监测预警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6.1 一般规定错误味定义书签。6.2 监测系统功能要求错误味定义书签。6.3 监测系统运行维护错误味定义书签。7监测系统验收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7.1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7.2 自动化监测系统的验收错误味定义书签。7.3 人工监测成果的验收错误味定义书签。附录A人工监测相关附表错误味定义书签。附录B监测报表错误!未定义书签。本指南用词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C
3、ontents1 GeneralProvisons错误!未定义书签。2 TermsandSymbols错误!未定义书签。2.1 Terms错误!未定义书签。2.2 Symbols错误!未定义书签。3 GeneralRequirements错误!未定义书签。3.1 GeneralRequirements错误!未定义书签。3.2 RequirementsforMonitoringModeSelection错误!未定义书签。3.3 BasicRequirementsforMonitoringProgram错误!未定义书签。3.4 BasicRequirementsforEarlyWarningMec
4、hanism错误!未定义书签。4 MonitoringScheme错误!未定义书签。4.1 GeneralRequirements错误!未定义书签。4.2 AutomaticMonitoringScheme错误!未定义书签。4.3 ManualMonitoringScheme错误!未定义书签。4.4 RequirementsforMonitoringReport错误!未定义书签。5 MonitoringandEarlyWarningMechanism错误!未定义书签。5.1 GeneralRequirements错误!未定义书签。5.2 EarlyWarningSchemeforSuspect
5、edBuildingsandC-ClassBuildings165.3 EarlyWarningSchemeforD-ClassBUiklingS176 RequirementsforCloudPlatformofEarlyWarningSystemj_86.1 GeneralRequirements_86.2 OverallArchitectureofCloudPlatform196.3 RequirementsforPlatformEarlyWarningandEvaluationAlgorithm217 MonitoringSystemAcceptanceMethod227.1 Gene
6、ralRequirements错误!未定义书签。7.2 AcceptanceofAutomatedMonitoring错误!未定义书签。7.3 AcceptanceofManualMonitoring错误!未定义书签。AppendixASub-TablesofManualMonitoring错误!未定义书签。AppendixBMonitoringReports错误!未定义书签。ExplanationofWordintheStandard错误!未定义书签。.o.为规范苏州市房屋结构安全监测预警方法,为房屋结构安全使用、维修加固、安全风险评估、应急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提高房屋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制定本
7、监测指南。条文说明:老旧房屋由于历史原因,在场地选择、建设标准、材料选用及使用管理方面均存在较多问题,其它既有建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材料劣化、环境侵蚀、加固改造、施工影响、台风和地震作用等多种人为及气候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结构安全风险逐渐增大,急需建立规范合理的房屋安全监测预警管控机制,科学地反应房屋安全状态变化、指导应急处置、防范出现倒房伤人等恶性事故。房屋结构自动化监测技术能实现对结构安全状态的连续监测,实时预警,及时发现结构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保障建筑结构安全使用,避免或减少人员及财产损失。1.0.2本指南适用于具有结构安全隐患的既有多层民用建筑,也适用于有安全管理需求
8、的新建多层民用建筑。条文说明: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如下类型多层民用建筑:(1)经结构安全风险排查,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2)被鉴定为C级或D级的危险房屋;(3)房屋主体结构有人为损伤破坏或具有结构加层、结构改造或加固经历的房屋;(4)因设计指标较低、施工质量较低造成的安全隐患房屋;(5)周边有不良地质条件影响或相邻工程施工影响的房屋;(6)重要的公共建筑,如校舍、医院、政府等公共建筑;(7)有保护需求的历史建筑;(8)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房屋,或未经完备设计建造流程已经使用达到20年以上的房屋建筑;(9)具有安全风险管理需求的新建建筑或其它既有建筑。1.0.3既有房屋结构安全监测工作除应符合本指南要
9、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本指南适用指导苏州地区既有房屋安全监测工作,当本指南条文与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规定的条文相冲突时,应以国家及行业标准规定为准。2术语、符号与参考标准2.1 术语2.1.1 安全监测safetymonitoring为提升房屋结构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观察或量测房屋结构安全指标,并给出安全风险评估及对应风险处置措施的相关活动。2.1.2 监测频率monitoringfrequency单位时间内的监测次数。2.1.3 (监)测点monitoringpoint直接或间接设置在被监测对象上能反映其变化特征的观测点。2.1.4
10、传感器sensor能感受到规定的物理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2.1.5 (监)测点方案monitoringpointscheme根据房屋结构安全隐患特征,对房屋结构安全风险点进行合理规划并确定测点监测模式的方案。2.1.6 变形deformation房屋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受各种作用而产生的形状或位置变化的现象,可分为沉降和位移两大类。2.1.7 沉降SettlementZsubsidence房屋地基、基础及地面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竖向移动,包括下沉和上升,其下沉或上升值称为沉降量。2.1.8 倾斜inclination包括基础倾斜和上部结构倾斜。基础倾斜指的是基
11、础两端由于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沉降差异现象;上部结构倾斜指的是建筑的中心线或其墙、柱上某点相对于底部对应点产生的偏离现象。2.1.9 周边环境surroundingenvironment施工或监测对象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地理环境或人工设施建筑。2.1.10 安全等级safetyclass根据结构或构件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的等级。2.1.11 预警warning在危险发生之前,根据结构监测安全评定的结果,向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的过程。条文说明:2.1.1-2.1.13本指南采用的术语及其含义,是根据下列原则确定的:1凡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已规定的,一律加以引用,不再另行给出定义和说明;2凡现行相关国
12、家标准尚未规定的,由本指南自行给出定义和说明;3当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已有该术语及其说明,但未按准确的表达方式进行定义或定义所概括的内容不全时,由本指南完善其定义和说明。2.2 符号2.2.1 房屋变形鉴定参数:Tb一房屋已发生的倾斜值;倾斜传感器的变化值;Co房屋已发生的裂缝宽度值;C裂缝宽度的变化值;So房屋已发生的沉降值;AS沉降传感器的变化值;丁倾斜危险值;C裂缝危险值;S沉降危险值;条文说明:2.2.1本指南采用的符号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50083的规定。关于房屋鉴定的相关符号,基本沿用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的
13、表示方法,并对部分符号进行了重新定义。3.1 一般规定3.1.1 房屋安全监测应由房屋安全使用责任人及相关责任单位委托实施。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房屋安全监测的委托主体应为安全使用责任人或责任单位,包括业主、房屋主管部门等。3.1.2 房屋安全监测实施机构应具备建筑安全监测项目经验,同时应满足必要的技术人员资质条件和监测系统软硬件条件。条文说明:目前,建筑结构安全监测方面尚没有相关直接符合的资质,因而,在监测机构选取时,应采用偏重于项目案例经验的选择方法,同时兼顾监测机构对监测系统硬件、数据分析软件的技术能力,进行综合评判。3.1.3 房屋安全监测方案应根据结构风险类型及程度、场地条件、地区经验
14、和方法适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条文说明:房屋安全监测方案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其中应重点考虑结构类型、本体结构安全风险、周边环境风险、地区经验等因素,采用的监测方法应简便易行,有利于实施。3.1.4 房屋安全监测的内容应至少包含建筑本体结构安全风险监测,必要时兼顾周边环境风险安全监测等。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房屋安全监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能反应结构本体安全状态的主要指标,具有基坑开挖、隧道下穿、地下水变化等明显周边环境风险时,应适当增加能监测相关风险变化的监测内容。3.1.5 监测委托单位宜向监测单位提供监测方案制定及实施的相关资料:1房屋勘查、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资料;2房屋加固、维修、改造资料;
15、3房屋质量检测、排查、鉴定等资料;4周边地质条件和周边建筑的有关资料。条文说明:监测方案编制时,应尽量获取更全面的资料,特别是跟结构安全相关的资料信息,方便技术人员快速了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与安全风险特点,制定出合理的监测方案。3.1.6 城镇房屋安全监测工作宜按照自动化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条文说明: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工监测与自动化监测属于相互校核的互补关系,将两者结合可以保障房屋监测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人工监测和自动化监测侧重于针对已发现的危险因素设置监测点,分别采用人工监测或设备自动监测的方式,按照一定频率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危险因素的发展变化,并在超出预警阈值时发布预
16、警信息。其中,人工监测主要是按照规定的频率,采用无损检测技术获取预定监测点的相关信息,通常只需简单仪器设备;智能化监测则需要具备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工能的智能化监测系统,并配备具有安全评价和数据管理等功能的应用软件云平台,可全天候连续工作,实现实时在线监测。3.2 监测模式选取规定3.2.1 主体结构安全监测模式选择:1沉降监测宜以自动化监测方法为主,人工监测方法为辅;2倾斜监测宜以自动化监测方法为主,人工监测方法为辅;3其它参数监测宜在考虑传感器类型、人工监测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监测模式选择。条文说明:本条主要规定了主体结构安全监测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对于沉降、倾斜和裂缝参数,宜以自动化监测为主
17、,并辅以人工监测,对于不适宜用人工监测的应变参数,应采用自动化监测。3.2.2 构件安全监测模式选择:1裂缝监测宜以自动化监测方法为主,人工监测方法为辅;2应变监测宜采用自动化监测方法。3其它构件指标监测宜在考虑传感器类型、人工监测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监测模式选择。3.2.3 房屋周边环境风险安全监测模式选择:1房屋周边环境风险监测宜根据具体风险特征合理制定自动化监测与人工监测方案。条文说明:房屋周边环境安全风险情况复杂多变,监测模式的选择依据主要是考虑如何有效捕捉风险变化,发挥自动化监测和人工监测各自的优势,选择主要物理量的监测指标,形成最合理有效的风险信息获取模式。3.3 监测方案基本规定3.
18、3.1 监测方案主要内容宜包括项目背景、风险描述、监测点布置、监测设备选型、监测设备安装与维护、数据传输、存储方式等内容。条文说明:监测方案宜在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编写,并包含必要的相关内容。3.3.2 房屋安全监测方案宜按照一栋一方案模式进行编制。条文说明:监测方案宜根据建筑结构类型、结构本体受力及风险特征、环境风险因素等编制相应的监测方案,采用一栋一方案的模式进行编制。333房屋安全监测方案实施前应由委托单位进行书面确认。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监测方案的确认流程,监测机构应与委托单位进行书面确认,委托单位应能提供现场实施便利条件。3.3.4 对可能发生争议的安全隐患房屋,宜对风
19、险点进行拍照、摄像,记号布设,初始测量等工作,并经各关联方确认,形成书面依据,作为安全监测实施方案的基本条件。条文说明:每栋建筑的结构形式与风险特点均有差异,监测方案的制定应遵照一栋一方案的模式,且监测方案应由主管部门或业主确认方可实施。3.4 预警机制基本规定3.4.1 房屋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基本原则:以单一物理量变化作为预警机制触发条件,并辅以多物理量数据综合分析校核及人工现场监测校核,经技术专家会诊并综合分析确认后,向委托单位发布预警信息。条文说明:风险发现是整个监测预警系统的核心环节,根据对监测试点案例的实施和对各地案例的调研情况,风险发现依赖于自动化监测中对传感器数据的分析研判,特别是
20、在台风登陆、连续降雨等环境风险较大时期。监测系统在发现单一物理量有发展趋势后,即可触发风险发现提醒环节,将相关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专业监测机构,经数据综合分析和人工现场复核校验后,方可确定预警信息,报送相关主管部门。1.1.1 一般规定4.1.1 房屋安全监测方案的制定,宜根据房屋安全风险特点,遵循针对性、持续性和有效性的原则。条文说明:监测方案宜在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编写。监测方案宜根据房屋安全风险特点进行编制,应具有针对性,同时监测方案应具备易实施、可持续以及科学有效等特点。4.1.2 房屋安全监测为长期持续行为,监测方案宜考虑监测实施的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条文说明:房屋安
21、全监测是风险管理行为,具有长期持续性的要求,监测方案应能满足房屋安全风险管理的连续性、数据的完整性和监测指标的系统性的要求。4.1.3 人工监测中所使用的监测设备元器件均应在监测实施前进行检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条文说明:传感器的稳定性和质量特性影响房屋安全监测的准确性。监测中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均应经过具备相应资格的检验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超过有效期的设备,应重新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4.1.4 自动化监测所用的仪器设备核心技术性能指标应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相应的检测证明文件。条文说明:自动化监测仪器设备主要是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应满足必要的分辨力、防护性能和温度性能的指
22、标检测。对于重要性高、破坏后社会影响较大的监测项目,应对传感器长期数据稳定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参考传感器数据漂移的实测情况,确定传感器的选型。4.1.5 重要或复杂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案宜由委托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评审。4.1.6 房屋在实施安全监测前宜根据风险情况进行安全排查或检测鉴定。条文说明:房屋安全排查和检测鉴定能够对房屋的安全可靠状态进行评判,为后续的安全监测实施提供初始依据。1.1.2 化监测方案4.2.1 自动化监测点的布置方案和数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原则:1监测点的布置应遵循覆盖性、多样性、均匀性、经济性、可行性的基本原则;2监测点应根据现场踏勘和检测结果确定必要和合理的监测点位置、数量
23、和传感器安装方式;(1)倾斜监测点宜布置在主体承重结构顶部,一般布置在楼梯间顶部承重墙内侧,传感器数量不少于2个,为确保传感器长期工作稳定性,安装高度距离楼面宜高于2.5米;建筑本体结构若存在薄弱层或局部剪切破坏,宜在相应的楼层增加倾斜监测点;(2)裂缝监测点一般布置在反映主体结构安全发展趋势的代表性裂缝之上,传感器宜垂直于裂缝安装,一条裂缝至少布置一个裂缝传感器,对于裂缝发展较多的房屋,可选取两条或以上代表性裂缝进行监测;(3)应变监测点一般布置在房屋角部位置底层竖向承重结构之上,可监测房屋两个角点或四个角点的内力重分布情况,传感器安装高度距离地面宜高于2.5米,用于房屋主体结构安全风险早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州市 房屋 安全 监测 技术 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24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