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血的并发症处理.docx
《静脉输血的并发症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血的并发症处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静脉输血的并发症处理静脉输血法是利用血液本身的重力和大气压的作用,将血液直接滴入静脉内的一种操作方法。静脉输血目的补充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提高血压,增加心输出量,促进循环。纠正贫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促进携氧功能。供给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有助于止血。增加白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减少组织渗出和水肿。补充抗体和补体,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排除某些有害物质,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状况。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发生原因(I)保存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源污染,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2)多次输血的患者,血液中可产生白细胞凝集素和血小板凝集素,再次输血时,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
2、用,产生凝集,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发热。2、临床表现多发生在输血后2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之体温上升,可达394(C,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无血压变化,症状多持续小时后缓解,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死亡。3、预防及处理(1)去除致热源。严格管理血库和输血用具,按无热源技术配置保存液,确保输血、采血用具无菌。(2)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3)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物,体温过高者给物理降温。(4)将输血器、剩余血液同储血袋一并送检。(二)溶血反应1、发生原因(1)输入异型血,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
3、。(2)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解,多见于血液保存过久、储存环境温度较高或过低、血液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被细菌污染等,均可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3)Rh因子所致溶血,Rh阴性者输入Rh阳性血液后,在其血清中出现Rh抗体,若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即可发生凝集而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2、临床表现溶血反应是输血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典型的症状是在输血1020ml后,患者出现头部胀痛、面色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剧痛,严重者出现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迟发性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714天,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3、预防及处理(1)输血前认真做好血型鉴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脉 输血 并发症 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2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