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医药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一、药学专业群扎实推进“校企一体、工学交替、双师育徒、岗位成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和健康山东建设对医药卫生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医学院与制药企业在几十年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联合开展药学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并于2018年获批为教育部和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药学职业认知企业行校企一体、工学文瞥,双14、岗位成才专堂琼合模竣课程 培葬专业毋合能力里岗位模块课程 墙界岗位工作力合作以来,校企双方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础上,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长效机制,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
2、人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和培养标准,加强学校教师与药店及药厂师傅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队伍建设,建立学校、企业、行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扎实推进“校企一体、工学交替、双师育徒、岗位成才”山东特色现代学徒制,创新并实践了“三融合六驱动”现代学徒制校企一体化育人新模式。公共基础医学基础天然药物、药物化学、药理、药剂,药事管理法规等自2017年开始,校企共同协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采用先招生后招工的方式实现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学生入学后,在“企业文化”、“齐鲁企业文化”进校园和“药学职业认知”企业行的基础上,企业进校向学生宣讲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岗位设置和岗位标准,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学
3、生进行面试,测评选拔,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校、企业和学徒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共同建立现代学徒制班级管理制度,并对学生进行考核和动态管理,共同制定“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制订岗位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实行校企协同育人。多年实践,成绩显著,学徒在岗位迅速成长,不仅提高了药学专业技能,而且增强了服务社会的意识。2020年春节期间抗“疫”最艰难时期,18名在岗学徒积极投身药店抗“疫”一线和制药企业科学复工复产的“双线战疫”中,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学徒的别样担当,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校企双方合作完成的教学成果一一服务于全民健康的医药卫生类高职人
4、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得2018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成果一一“新标”背景下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得2022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尚助力校企综合实力的提升,2019年大药房被教育部等四部门确定为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2020年药学专业被山东省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联合评选为“山东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性品牌专业”,进一步提升了卫生职业教育服务健康山东建设的能力。该试点项目于2021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验收。二、药学专业群以德为本,寓德于技,构建“四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
5、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秉持“思政课是第一课”的建设理念,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立足药学专业群特点,深挖思政内涵,构建融合“大医精诚自强不息”校园文化、“守护健康家国天下”企业文化、“精药懂医守正创新”专业文化和“沂蒙精神”红色文化“四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践行“大医精诚自强不息”校训精神,在根植政治认同、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等素质教育基础上,加强医者仁心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
6、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探索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有效策略和实现方法,将企业文化渗透到药学专业教育中,通过“双元”育人有效路径,以药品生产、流通领域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活动内容,以“课、岗、证”相融的学做一体教学方式实施过程,通过见习、岗位实践、实习实训等多种方式将企业文化融入育人全周期,提升学生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与学校多年合作办学企业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关爱生命守护健康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企业文化,制药企业有限公司“大医精诚、家国天下”的制药人精神,均对学生心系国家、胸怀天下理想抱负的形成,工匠精神培育,职业道德养成起到关键作用。在培养学生扎实
7、专业技能的同时,将精药懂医守正创新专业文化渗透其中,建立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等专业群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于一体的专业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临沂校区位于沂蒙老区的地域优势,组织师生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孟良周战役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学校罗生特事迹展馆、法德华纪念馆、校史馆、生命科学馆等文化育人载体,开展沂蒙红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职业情怀。围绕构建的“四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修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标准,制定系列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在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师发展、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任务,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
8、相融合的目的。建设期内,天然药物学课程入选山东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研究项目思政要素融入混合式教学在中药炮制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全方位育人的研究获批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专业群3名教师在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示范案例评选中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群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全面激发学生科技创新、自主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群聚焦专业型、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探索“专业、职业、产业、就业、创业”相互衔接“五业贯通”的双创人才培养模
9、式,打造“产教融合、学用融合、师徒融合、专博融合”的“四位融合”的双创教育体系,为实现专业群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开创新局面。2019年医学检验系举办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以“如何成为比赛赢家一互联网+大赛之准备”为主题,创新创业指导团队的教师、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同学,以贴切实际的细致讲解让参加训练营的同学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创新创业比赛的技巧和技能,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以“敢为人先放飞青春梦,勇立潮头建功新时代”为主题,举办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群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大赛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助力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创
10、业ZRZ”团队在第七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山东省省赛中获得三等奖。参赛团队从项目进展、市场分析、推广策略、成本规划等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向评委展示了项目的创意和成效。独特的创意、精彩的演讲、出彩的答辩,充分展现了学生的自我风采、为实现学生自我价值提供平台。参与建设项目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卫生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获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二等奖。近三年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19项。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群强化教学资源建设,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群拓展校内实训基地功能,搭建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以理实一体化教学综合性实训室建设为路径,以
11、专业群基本技能培养为核心,整合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等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共同提升,搭建集专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同时,进一步加强实训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建设专业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不断完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做到“虚实结合、学训交替,学岗融通”。现已建成配套齐全、设备先进,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功能的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居我省卫生职业教育同类专业领先水平。实训基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设备总价值3000余万元、实验实训室20余个,其中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仿真医院检验科、数码显微互动实训室和分子生物学实训室为国内医学高职院校领先和配套最为齐全的实
12、训室。医学检验实验室被评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贺林个性化医疗与转化医学”院士工作站,现为国家级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师资培训基地。该专业群参与完成全国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牵头开发了省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校企合作开发病理检验技术、临床基因检测技术等课程新形态教材。针对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临床检验基础,开发了融入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要求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整合教材、课堂以及教学资源,开发了新上专业水质理化检验和病理检验技术专业急需的纸数融合教材。加强课程建设,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完成了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校级教学资
13、源库建设,填补全国该专业教学资源库空白。建成了高等教育出版社慕课课程生物化学,在智毅职教上线,目前MOoC合计运行了4期,来自全国各地234个单位的6275名学生及社会学习者注册使用了该MOOC,22所院校导入该课程作为SPOC,供12070名学习者使用。疫情期间,该课程服务了全国近2万学习者,并受到学习者的一致好评。该课程于2022年10月立项为山东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被推荐参加2022年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遴选,助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五、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群深化校企合作,健全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群自2008年开始与新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医
14、学影像类专业人才。十余年来,双方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及时将新技术、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标准的有机衔接。同时,积极开展辐射全国的技能比赛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在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充分发挥行业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2019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群与新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长期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2020年为深化医教协同、产教融合,医学院与医疗器械企业共同组建医学院新华医疗技术学院。双方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交流培养、招生就业、
15、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等方面进一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改革积累新经验。同年双方联合申请的临床医学注册工程师(CCE)资质认证培训基地项目,在山东新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顺利通过现场评审。2020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同医疗企业司联合招生,2021年建立了健康力实践教学基地。双方在合作开发教材、实训室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合作,推进医工融合,大力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2022年与健康力合作共同培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院外急救神器一一智能AED”在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学生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三届“挑战杯
16、”建设银行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铜奖。六、护理专业群创新“中专本衔接职继教融通”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护理专业群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精神为宗旨,以搭建护理职业教育成才立交桥为目标,与潍坊医学院、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山东省立医院等4家单位合作,科学设计了“中专本衔接,职继教融通”高层次技术技能复合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从学生“全面化、个性化、可持续化”发展出发,以“学生为本、能力提升、护教协同、书证融通”的职业教育理念为引领,基
17、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CBE(能力本位)理论,确定了高层次技术技能复合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1(专科毕业证)1(自考本科毕业证)+X(护士执业证、初级专科护士证和实践技能等级证)”的毕业目标和“多岗就业”的就业目标及由初级专科护士到专科护士、临床护理专家的专业发展目标。该模式在对接中职段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将部分自考本科课程和技能融入高职段,构建了“专本融合”高层次技术技能复合型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课证融通、思政渗透”的专业课程标准、校内“基本技能+岗位技能+综合技能”及院企“轮岗一一定岗一一助岗一一顶岗”的七段护理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校内和院企两类教学场所、学校和
18、院校企合作育人两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辟了升学和就业两条发展通道,建设了纸质教材和数字化课程共享教学资源,创新了S2P3教学法,促进了学生能力提升和全面个性化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中专本三段衔接,职继教两类融合、名师名课名教材共享、学历能力同步提升,技术人文双技能培养,就业升学双通道共进”的鲜明特色,开辟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技术技能复合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新路。解决了中职起点专科护生教学中存在内容重复、时间叠加而能力提升不明显及升本率低但全面可持续发展愿望强烈问题,探明了护理专业中专本衔接、专科与自考本科融通途径,也是“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沟通、顺畅衔接、课程互选、学习经历互认,打通学校教
19、育和社会教育之间围墙壁垒”的成功范例。该创新成果获得2022年度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成果在10多所高校推广应用,受到广泛好评。七、护理专业群推进“1+X”试点工作,创新多主体育人模式护理专业群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及“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结合专业特色,于2019年申请了与“一老一小”照护相关的4项“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并立项多项省厅级课题。以此为依托,护理专业群以培养具有护理岗位胜任力和持续发展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双主体联合培养,专科能力拓展、三阶段递进成长”的育人模式。从目标、制度、课程、师资、实践等方面有序递进地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毕业生护理岗位适用
20、性强,广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在扎实推进“1+X”试点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深化院校企的多元育人机制,重构书证融通、思政融入、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同步课程与X证书考评,形成“多元协同、多维拓展、多阶递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1+X”证书护理人才5000余人次,毕业生受到医院、托育、养老机构欢迎,被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国内多家三级医院指定为唯一招聘专科层次的学生。同时,学校2020、2021连续两年被教育部培训评价组织单位授予“母婴护理1+X证书制度优秀试点院校”荣誉称号。八、护理专业获荣誉近年来,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改革
21、,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构建了学校一一省级一一国家级三级技能大赛制度,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快速提升。2022年(高职组)“健康与社会照护”国赛于8月26日至29日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行,我校护理系参赛选手以优异成绩获得高职组“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一等奖,护理系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九、临床医学专业群优化整合多方资源,建设校内外高水平实训教学基地临床医学专业群深化与医疗健康行业企业合作,与水发集团共建水发康养实训基地,按照“以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标准”的建设理念,参照国家卫计委、人社部相关职业资格准入标准,建设了符合老年医学情
22、境教学模式的“理实一体化”的水发居家养老照护实训室;利用物联网、大数据、Al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了“互联网+康养”的具有完整生态服务体系的水发康养大数据智慧平台。临床医学专业群建设完成智能化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平台。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和临床医学专业特点,参照助资考试标准,经过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克服场地、经费不足等困难,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利用隔断装置实现有限空间的灵活变化。能同时满足考核“小房间”、教学“大空间”的要求,初步建成了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系统(11站)。系统集成现代化软硬件于一体,通过对原有和新增资源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建成之后,医学系成功承办了2020年山东省“
23、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健康管理技能竞赛,并在后期多次组织考站技能训练和相关考试。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平台已初步建设成为跨学科、多专业、综合性、开放性、具有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训教学训练和考核平台,达到了理实结合、训练考试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目的。学校按照临床医学专业群“集群化、精准化、智慧化”的建设理念,深化校企合作,打破原有实训体系界限,在兼顾专业性和共享性的同时,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互联网+优质资源+考核评价+教学指导”于一体的虚拟仿真实训体系,构建了以临床医学专业为核心,辐射带动护理、预防医学、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协同发展的实训体系,以满足“人人想学、处处能
24、学、时时可学”的实训需求。专业群申报的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临床医学高水平专业群实训体系重构研究课题于2022年成功立项为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课题。以此为契机,临床医学专业群充分发挥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医学高水平专业群实训体系应用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实训中的应用探索,为医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效赋能。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在深入研究分析“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各环节内涵的基础上,出台了医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分别构建了五个层面的诊改运行机制,明确了各层面的诊改主体、诊改周期、诊改内容。在诊改实施过程中,依托内部质量保证系统、各业务系统的数据
25、、实时信息和预警信息,通过诊断指标分析,及时发现目标任务执行出现的问题,并随时纠正、处理与改进。自我诊改报告的形成以平台数据为依据,并结合人工检查分析,查找问题,对未达标项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思路和具体措施。一、完善规章制度,提供动力引擎在厘清各部门工作职责基础上,开展制度“修、改、废、立”工作,梳理完善15类、共计197项规章制度,并制定五个层面的诊改运行实施细则,保证诊改工作规范化、可操作、常规化;制定完善绩效考核、教学、科研、技能及文体竞赛奖惩管理办法等多项考核激励措施,推进考核与自我诊改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促进工作过程的透明化,逐步实现教师由随意一一约束一一规范一一自觉的转变
26、,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质量文化认同感;促进学生管理的规范化,帮助学生明确发展目标,逐步实现学生由迷茫规范自觉提升习惯养成的转变,质量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二、建设智慧校园,支撑诊改工作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需求驱动,开放扩展”的规划建设思路,制定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出台管理办法。目前,学校已上线了网上办事大厅,建成了人事管理、学工管理、科研管理、教务管理、实习管理、资产管理、图书管理等42个业务系统;建设了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成0A、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图书管理、资产管理等系统数据对接,实现了内部数据融合和单点登录,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建立了内部质量保证系统,实现五层面的数据监测与预警,全面掌
27、握实施运行状态,为学校常态化诊改工作提供有效支撑。三、诊改成效(一)目标达成度显著提高通过打造两链,管理工作基本实现标准化,有效促进目标达成。学校总体目标与任务有效传递到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能够有效落实,管理效率和执行力有了较大提升。(二)管理决策更加有据可依以诊改工作实施为抓手,全面梳理了现有工作(部门职能、岗位职责、管控流程),明确了责权利的范围;加速促进智慧校园建设,对各个部门、教职工实行了网上动态监控、考核,管理决策逐步实现从主观到客观的转变。通过信息平台,分析部门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教学过程、学生成长过程等数据,促进日常工作与自我诊改有效结合,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学校各级领导能够实时把握学校教学与管理等各方面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改进策略。以数据判定,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三)内涵建设成效显著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构建了“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建立了自我诊改运行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育人质量全面提升,实现优质就业与双创齐驱并进。高质量完成了承担的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和任务,在办学条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贡献、影响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2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