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市体检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城市体检工作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城市体检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体检工作重要指示 精神,按照省住建厅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 全市范围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 开展2022年城市体检工作的通知(建科2022) 54号)、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2022年城市体检工作的通 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城市体检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目标定位,以 补短板、强弱项、促发展为主题,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和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着力点,围绕生态宜居、健康
2、舒适、 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 新活力8个方面,科学精准进行城市体检,对城市体检各项 指标测算分析,查找城市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短板,提出针 对性的解决措施建议,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绿 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二、工作目标推动建立健全“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 制度,动态监测评估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成效,将城市体检 工作与城市更新、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结合起来,系统谋划推 进城市体检工作。三、体检工作开展对象被列为全省开展城市体检样本城市的市(中心城市)、 柞水县;2021年被列入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的洛南县、商南 县;2022年已申报全省县城建设示范
3、县的丹凤县、山阳县、 镇安县。四、工作方式围绕城市体检各项指标,采取城市自体检、第三方体检 和社会满意度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部门配合实施。(-)城市自体检。中心城市由市城市体检工作领导小 组办公室组织开展;各县城市自体检由各县人民政府自行组 织开展,通过对城市体检各项指标测算分析,摸清城市建设 成效和问题短板,提出对策建议。(二)第三方体检。由省住建厅组织第三方开展,以官 方统计数据为主要依据,对城市体检各项指标测算分析,查 找城市存在的短板和问题。(三)社会满意度调查。由省住建厅委托第三方机构组 织开展,全面了解群众对城市的满意度,广泛征询人民群众 对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五、实施
4、步骤(一)数据采集(2022年12月10日前)。市级相关部 门单位及各县人民政府要以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结 合现场采集数据和互联网大数据等,认真梳理、调查8个方 面88项具体指标数据,采用数据截止时点为2021年12月 31日。(二)分析评价(2022年12月20日前)。市城市体检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县人民政府要根据采集的各类数 据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标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按照定性 与定量、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分析论证,综合评价城市 人居环境质量,查找城市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三)形成体检报告(2022年12月31日)。由第三方 专业机构,通过对相关指标和情况进行对标分析和横
5、向、纵 向对比分析,进行综合评估,形成体检指标分析结果,完成 城市体检报告的编制。六、主要内容及分工市城市体检工作主要围绕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 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 8个方面开展评估,建立市级城市体检指标体系,体检指标 沿用省住建厅84个基础性指标并新增4个指标(详见附件 2),各县城市自体检具体指标可根据县城实际情况适当增 加。中心城市的指标梳理报送由市级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具 体分工如下。(-)生态宜居。主要包括区域开发强度;组团率;人 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L5万人的城市建设用地占比;人口 密度低于每平方公里0.7万人的城市建设用地占比;新建住 宅建筑高
6、度超过80米的数量;城市生态走廊、生态间隔带 内生态用地占比;生态、生活岸线占总岸线比例;新建建筑 中绿色建筑比例;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城市绿道服 务半径覆盖率;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新建、 改建绿地中乡土适生植物应用占比;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 监测点次达标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达到或好 于I类水体比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再生水利用 率;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节水型居民小区覆盖率;建成区区域噪声平均值;城市人均 公园绿地面积;秦岭北麓城市清洁取暖率;公共停车场新建 或改建集中式充换电站及分散式充电桩配比;排入黄河流域 水系的污水处理厂
7、排放达A标准的比例等25项指标(市发 改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资源局、市环境局、市住建 局、市城管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林业局、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市邮政管理局、商州区政府、高新区商丹园区 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健康舒适。主要包括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社区 便民商业服务设施覆盖率;城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 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社区托育服务设施覆盖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分担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社区低 碳能源设施覆盖率;新建住宅建筑密度超过30%的比例;既 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占比;既有公共建筑能耗强度同比降低 率;既有住宅楼电梯加装率;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成套率;适 龄
8、儿童入园率;幼儿园300米覆盖率;小学500米覆盖率等 16项指标(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 民政局、市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商务局、市卫 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商州区政府、 高新区商丹园区 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安全韧性。主要包括消除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 的易涝积水点数量比例;城市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城市道 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城市年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死亡 率;人均避难场所有效避难面积;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覆盖 率;集中隔离房间储备比例;城市标准消防站及小型普通消 防站覆盖率;城市市政消火栓完好率;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 损率;城市信息模型(C
9、IM)基础平台建设三维数据覆盖率; 市政管网管线智能化监测管理率;建成区防洪堤防达标率; 海绵城市占建成区比例等14项指标(市工信局、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市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水利局、市 卫健委、市应急局、市人防办、市消防救援支队、商州区政 府、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交通便捷。主要包括建成区高峰期平均机动车速 度;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单程通勤时间;通 勤距离小于5公里的人口比例;轨道站点周边覆盖通勤比例; 专用自行车道密度;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停车泊位供应 情况等8项指标(市公安局、市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城管 局、市交通局、市文旅局、市统计局、
10、市机关事务局、商州 区政府、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五)风貌特色。主要包括当年获得国际国内各类建筑 奖、文化奖的项目数量;万人城市文化建筑面积;破坏历史 风貌负面事件数量;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挂牌率;历史 建筑空置率;工业遗产利用率;历史建筑公布认定个数等7 项指标(团市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城管 局、市文旅局、商州区政府、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按职 责分工负责)。(六)整洁有序。主要包括城市门前责任区制定履约率; 街道立杆、空中线路规整性;街道车辆停放有序性;重要管 网监测监控覆盖率;城市窖井盖完好率;实施物业管理的住 宅小区占比;城市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
11、;背街小巷 改造整治率等8项指标(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 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应急局、商州区政府、高新区商 丹园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多元包容。主要包括道路无障碍设施设置率;新 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套数占新增住房供应套数的比例;新市 民、青年人保障性租赁住房覆盖率;居住在棚户区和城中村 等非正规住房的人口数量占比;租住适当、安全、可承受住 房的人口数量占比;居民对城市依据性调查、居民自豪感调 查、对外来人口归属调查等6项指标(市公安局、市资源局、 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统计局、市城改中心、市残联、市 建筑勘察设计院、商州区政府、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按 职责分工负责)。(八)创新
12、活力。主要包括旧房改造中企业和居民参与 率;房地产服务类行业增加值占房地产增加值的比重;城市 更新改造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社区志愿者数量等4 项指标(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统计局、市城 改中心、商州区政府、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 负责)。七、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 府分管副秘书长、市住建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和各县 区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体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城市 体检工作,研究解决体检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市级相关 单位要强化责任担当,明确责任领导,密切协作配合,高标 准高质
13、量梳理、汇总自体检指标数据,共同推进我市城市自 体检工作。各县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协调推进机构。(二)强化责任落实。由市住建局牵头负责方案编制、 数据收集汇总分析、起草编制年度自体检报告等工作;各填 报单位要做好本部门负责指标数据的梳理汇总及报送工作; 商州区、高新区要积极配合做好有关指标数据的提供及其他 相关工作。各县人民政府要进一步细化城市体检工作方案, 夯实县级有关单位部门责任,组织协调好相关单位部门的数 据收集、汇总和分析工作。(三)按时完成体检。请市级相关单位加强协作配合, 在规定时限内,共同完成城市自体检指标数据的提供及报送 工作,由市住建局负责城市自体检采集数据的汇总分析与综 合评估,以此为基础完成市2022年度城市自体检报告。 各县自体检报告编制完成并经本级政府同意后,于12 月15日前报市住建局,由市住建局统一上报省住建厅。(四)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 等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公众主动了解、 参与和支持,及时回应群众关心关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3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