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8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材简析教材先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算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再利用实 际操作演示为用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特别是为什么个位上要商O提供形象支 撑,最后是教学笔算商末尾有O的除法。教学完后教材又通过验算来让学生自 己试试算得对不对来进一步理解商末尾有O的计算方法。教材通过“想想做 做”巩固所学的知识。“想想做做”第3题针对学生初学商末尾有O的除法时 容易出错的几种错误让学生找错并改正,有利于学生在计算时避免出现同样的 错误,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想想做做”中还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联 系,把数学知识运用与生活中。还注意了让学生来处理计算中出现的余数,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
2、让学生掌握被除数个位上除以除数,应在个位上写 O0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为什么商的个位上要写0的道理。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末尾 有0的除法”并用乘法来验算。2、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暑假里,三(1)班出去郊游,让我们去看一看怎样?(课件展示郊游情景: 欢快的场面)二、探索方法,正确计算(一)探索计算方法1、课件出示一学生说(边说边出现题目):我们三(1)班老师和同学共 65人来郊游,如果平均分成5组进行烧烤,谁知道我们每组有几人?2、学生说说算式,教师板书出算式。3、学生用自己的方
3、法计算。4、说说自己的方法,当学生说到用竖式计算时教师板书出竖式,完成题目。评:通过应用题的练习,不仅复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而且也巩 固了等分除法的解题方法,为学习新知作铺垫。(二)解决商末尾有O的除法。1、教学新题课件出示一学生说:我们带了 52个红薯,平均分给这5组,每组分到几 个?学生根据题目列式,教师板书出算式。同桌合作用学具分一分,求出结果。个别同学交流答案及方法。教师指出:我们可以用学具帮忙,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通过学生回答怎 样列竖式板书。(1)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2)说说遇到什么疑惑,同桌研究个位上2除以5不够商1,怎么办?(教师指出:个位上2除以5不够商L要在商的个位
4、上写0。)(3)小组内说说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个别交流、同桌互说。(4)接着完成题目,完成板书。教师指出:“ 0 X 5”和“减”的过程可 以省略不写。评:新授中先让学生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为竖式计算 的思维过程提供了形象支撑,学生便于理解。2、巩固计算方法。(1)课件展示图中两人在做题。教师引导:让我们去看看那两个同学在干 什么好吗?(课件展示两人在进行做题竞赛)(2) “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自己做一做。交流答案。说说个位上为什么写0。(3)展示图中同学做的,为他批改。3、学习验算。(1)展示另一个同学做的(“想想做做”第3题:改错题)(2)学生检查,说说找到错误之处,逐一改
5、正。(3)怎样才能知道是对还是错呢?(4)学生写出验算过程,一人板演。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分组练习、6人板演。集体交流后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的答案进行分类(商末尾有。的;没有余 数的;有余数的)(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分组)让学生说说913个位上为什么 有0。5、“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分组练习,说说发现了什么?评:改错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有利学生在实际计算时避免出 现同样的错误,达到了防患未然的作用。由图中一个同学向同学求助怎样才能 自我检查自己的题目做得是对是错来让学生为他想办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 趣,也让学生进一步养成进行验算的好习惯。通过练习计算并验算进一步掌握 两位数除以一位
6、数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得数分分类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理 解为什么商的末尾会有0。J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1、课件展示图中一人在看书。师说:让我们去看看他在看什么?课件展示 学生说:“我在看故事大王共有64页,我4天看完这本书,你知道我平均 每天看多少页?(1)学生列式计算。交流。(2)另一女同学出来说:“我准备6天看完这本书,我每天看多少页, 你能帮我安排一下吗?小组讨论怎样安排。代表交流。(这里的方法不一定, 可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怎样为她安排的,并说说理由。2、天渐渐暗了,同学们准备搭帐篷了。(展示搭帐篷情景)一学生说: “每顶帐篷最多只能住6人,至少需要多少顶帐篷?”学生同桌讨论;个别交
7、流想法;同桌再说说为什么要多搭一顶帐篷。评:创设富有情趣的、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 力,通过自我探究与合作交流,处理计算中出现的余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 维。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同桌互相说说再交流。(板书课题:商末尾有O 的除法)总评1、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创设了学生暑假去郊游的教学情境,巧妙地把本课 知识重难点贯穿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2、新授前先让学生计算商末尾没有O且整除的除法,而后让学生试算商末 尾有O且有余数的除法,新旧知识产生了矛盾,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同桌合作用 学具分一分,求出结果;当得出商的个位上写O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 商的
8、个位上写0。整个新授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 式。3、注意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 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 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 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三、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苹果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
9、 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认识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 就是它的二分之一。2)、指导学生读写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哪些不是?说出理由。1、认识1/4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
10、等活动感知1/4。(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认识其他分数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 数。(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 的分数。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
11、同学说一 说是怎样比较的?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 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五)作业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教学反思:设计理念1、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注重融合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 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在其中又应当 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 着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例如“今 天
12、我当家”这个情境就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班队的活动。其中,四个计划的设计 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2、在开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 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 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 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必,相互点燃,从而 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3、重组整合例题,对教材“二度开发”在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它要求教师从一 个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
13、鼓励教 师心情释放智慧的源泉,在教材与标准之间驰骋创造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根 据教学的需要,重组、整合了例题,对教材进行了 “二度开发”。大胆地开放 “小教室”,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引进数学的“大课堂”,把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其中,和“小红” 一起“邀请朋友”、“上街买菜”、“社区服务”、“购 物”,在完成计划中自然无痕地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就在身 边。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谈话:同学们,学校开展“今
14、天我当家”的活动,你们想参加吗?小红也 想参加,她想利用双休日当一回小主人。她把想法和爸爸说了,爸爸说:“好 啊!不过那要看看你没有有当小主人的能力? ”于是他就考考小红了。出示:买青菜用2元线,买白菜用了多少钱?提问:你们能解答?为什么?是呀!缺了一个条件也就不知道买白菜的钱 和买青菜的钱有什么关系了,那你猜猜爸爸会怎么说呢?生自由发表意见。(买白菜比青菜多用3元钱;买白菜比青菜少用1元 线;买白菜的钱是青菜的2倍)评析:细致入微地渗透生活观念,精心设计,巧妙借助“今天我当家”的 场景,对生活要索进行提炼,创设了良好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从细微之处 看生活”,在生活氛围中自觉调动原有认知储备
15、,全身心地为小红想计策、出 主意。二、提供材料,研讨新课谈话:小红也全部答对了,爸爸高兴地说:“那就让你来当家吧!”于是 小红就制订了当家的一些计划,她的第一个计划是什么呢?1、出示:计划一:邀请朋友请3个同班好朋友,2个兴趣班好朋友,请小邻居的人数比同班好朋友和 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少1个,请人()小邻居。提问:你们会算吗?说说看,为什么要先求3+2二5 (人)?是啊,跟小邻 居的人数有直接关系的是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出示线段图,图略)提问:在图上哪一段表示同班好朋友的人数?哪一段表示兴趣班好朋友的 人数?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呢?所求的问题在哪儿?第二段怎会 比第一段短
16、一些呢?接下来怎么办?(生答师板书)谈话:小红请好了小伙伴准备去买菜,妈妈和奶奶听说小红想当家,非常 支持。练一练:奶奶给了 10元钱,妈妈给了 20元钱,爸爸给的钱比妈妈和奶奶 给的总数少2元,爸爸给了()元钱。同桌交流后回答。2、出示:计划二:上街买菜买表菜用了 2元钱,买萝卜用了 3元钱,买肉用的钱比买表菜和萝卜的总 数多8元,买肉用了()元钱。谈话:谁愿意说说?(买答师板书)小红也很快地算出来了,这时旁边一 位正买菜的老爷爷看见,也想请她们帮帮忙。练一练:买茄子用了 4元钱,买冬瓜用了 2元钱,买鱼的钱比买前两样的 总数多4元钱,买鱼用了多少钱?引导:你们愿意帮忙吗?同桌互相说一说。评
17、析:数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应该密切联系学 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有趣的。不节步步深 入,分别设计了 “邀请朋友” “上街买菜”等生活实例,激活学生的数学活动 经验,诱发出“我就是小红”的意识。让学生充分交流想法,尊重学生个体思 维,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一方面培养学生留心身边事物的 习惯,另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到书本上的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兴 趣盎然。3、谈论:吃完午饭,小红决定去完成第三个计划,去小区刘奶奶家打扫卫 生。小红多会安排呀!出示:计划三:社区服务2个同学洗衣报,1个同学扫地,擦窗的人数是洗衣服和扫地的总数的2
18、 倍,擦窗的有()人。生答师板书。谈论:小红和小伙伴们把刘奶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地往家走, 下地好遇上小区管理员张叔叔,原来啊,他正在发搞好家庭卫生的倡议书呢!练一练:第一次发了 22份倡议书,第二次发了 38份倡议书,第三次发的 是前两次的总数的3倍,第三次发了多少份倡议书?评析:在数学课中创设情境,并不是为了创设而他设,主学生在感兴趣的 情境中认识数学知识,体验玫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因此在四个计划这 一主线中还必须注意数学知识间的衔接与穿插,”上街买菜算算钱”,“小区 发了多少份倡议书”,这些都能在现实中找到蓝本,学生身临现实情境,与鞭 说是在解答题目,还不知如说是在做身边的
19、一件事情,不仅实现了数学课程 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 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而且还注意了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4、揭示课题5、引导:比较三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相同点:都是先求总数,因为要 求的问题都与总数有直接关系;不同点:因为所求的问题和总数的关系不同, 所以计算方法也就不同。)6、看书质疑(学生完成例1)。三、开放练习,拓展提高1、妈妈买了 8个苹果,6个梨,9个香蕉,买的桔子比苹果和香蕉的总数 多7个,买了多少桔子?学生汇报,逐题出示:8+6=14 (个)8+6+9=23 (个)14+7=21 (个) 23+7=30 (个)引导:这样做行不行?为
20、什么?如果算式是对的,如何改题目?评析:这是一个有多余条件的问题,让学生在想中练,错中悟,使每个学 生都成为选择信息的主体,变以往学生坐等信息为主动获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小红当了一天的小主人,有没有把所有的钱都用掉?她一共有多少 元钱?用掉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这些钱可以用来干什么?生自由发表看法。谈论:小红想把奶奶给的10元钱还掉,然后再捐给班级里的一名贫困学生 10元,现在她还剩多少钱了?最后她还有一个计划。3、出示:计划四:购物(图片)钢笔 饮料 铅笔 小画册 薯片 牙膏6元/支 3元/瓶 1元/支 4元/本 3元/袋 5元/支提问:小红会买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帮小红设计一个与从不同的购物
21、方 案。(学生设计)提问:如果要把所有的物品都买下,需要多少钱?钱够不够?如果不够, 你会想出什么方法呢?(渗透打折、还价等思想)评析:在课尾设计“让学生用20元钱骈买提供的商品的活动。看似简 单,由于学生在开放的答,开放的群体合作中收集、整理信息,不仅设计了 10 多种与众不同的购物方案,而且还延伸出:如果买东西后钱多了可用来捐款、 还给父母、存起来等多种办法,适时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当有同学提到要 把所有的商品全买下而钱又不够怎么办时,学生的回答更是数彩纷量,如讨价 还价、打折优惠、先欠再还、买一送一,有些购物策略甚至连老师也始料不 及。开放的活动开发了学生丰富鲜活的认知潜能,在积极思考
22、、主动与同伴合 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中,不公增进了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而且 还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四、课堂总结小结:这一天小红过得非常有意义,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她制定的四个计 划,解决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她的能力的 素质都得了 “锻炼和提高,而且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同学 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脑,想念任何难题我们都 不怕!评析: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在于用数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学数学最终是为了用数学。namespace prefix=o ns=z,urn: schemas-mi
23、crosoft-com:office:officez,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 含义。会测量计算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主的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并拓展研究 不规则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二、教学重难点分析建立周长的概念,能指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并会测量计算常见平面图形 的周长是教学重点;正确、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动手操 作、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来强化对周长的理解,让难点 在不经意中获得突破。三、教学意图和教学思路以新课程理念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末尾 除法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32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