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
《《减法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法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16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内容教材P39页例L练习七的1、2、3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 和。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9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 做标注)1、题中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2、自己试着说一下算式中每一步各表示什么意思?3、你喜欢用哪种
2、方法计算,为什么?4、能用一句话概括吗?5、试用简便方法计算545767-145(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 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 握学生学情)(三)自学检测1、用简便方法计算。528-53-47470-254-46515-126-2152、填空。小明参加主持人竞选,共计有效票325张,其中赞成276票,反对24票, 弃权()票。二、协作学习(-)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 解)。(引导学生选择合
3、适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 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3、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三、达标训练1、填空。436-236-150=436- (+)480- (268+132) =480026801321000-159-=10000 (+441)- (217+443) =895一口一口2、判断。638 (43857)=638438+57()901-109-91=901- (10991)()113-36-64=133- (3664)34
4、56- (481+519) =3456-481-519()3、简算。480-82-18673-84-71-454、一本书共有385页,小明第一天看了 89页,第二天看了 95页,第三天 看了 Ill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四、堂清检测(一)出示堂清检测题。1、简便计算:863-365-1351245- (245+673)2、解决问题:刘老师带IOOO元给学生买奖品,买钢笔用去386元,买笔 记本用去414元,应找回多少元?(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教材P41页1题,2题,3题。板书设计减法的性质234-66-34234-66-34234-66-34=168-34=234- (66+34)=234-
5、34-66=134 (页)=234-100=200-66=134 (页)=134 (页)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教学内容: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61页例5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 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1、比较大小0. 750 O 0. 752. 84
6、O 2. 8402. 541 O 24.512、观察每组题,看你发现了什么?前两小题一类一一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观察第三组数,看你发现了什么?(发现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大小就不同 后)给出254. 1,你还会比较大小嘛?二、新授1、导入新课看来小数点不同,小数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 究其中的规律。(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2教学例5(1)出示例5图师: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遇到妖魔无数,每次都是火眼金精的孙悟空降 妖除魔,这不今天又遇到妖怪了(大屏幕出示图)(给点时间看图)唉,通过 看图,你知道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多长吗? 0.009米=9毫米 你知道O.
7、009米是多长吗? 你知道9毫米有多长吗?(用手势、用尺比划)这么长的金箍棒打不到妖怪,怎么办?对了,只见悟空大喊一声“变”,金箍棒就变成了 0.09米=90毫米 这个数有什么变化?(手势)(用红笔添写0) 那你知道0.09米是多长吗?90毫米里有几个9毫米呢?那也就是说现在的金箍棒是原来的10倍,对吧?它有多长你们知道吗?(用手势、用尺比划)可是,这么长的金箍棒还是打不到妖怪,只见悟空又大喊一声“变”,金 箍棒就变成了 0. 9米= 900毫米 这个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手势)(用红笔添写0) 谁知道0.9米是多长? 它有多长呢?老师这有尺谁来找找。分页代码900毫米里有多少个9毫米?那这个
8、时候金箍棒是原来的多少?还是打不到妖怪,悟空又大喊一声“变”,金箍棒就变大了。9米=9000毫米它发生什么变化?9米多长? 想一想,9000毫米有多长? 现在这个金箍棒和原来比较呢?整体观察金箍棒一直在发生变化(带单位读数)仔细观察,这些数发生了什么变 化?变大,小数点移动。从上往下观察引导学生式比较好,下面我们看0.009小数点移动一位得到0.09,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 么变化?(手势)谁能把你刚才的发现完整的说一遍?小数点继续向右移动,你又发现什么了?自己想一想,想好后和你的小 组同学说说。 这回,谁能把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完整的说一遍?(大屏幕出示规律)自由读一读。大家想一想,如果小数点向右
9、移动四位,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五位、六位呢?刚才我们是按照这样的顺序I观察的,那这样观察t ,你又发现什么了? 变小,小数点向左移动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9缩小10倍得到0.9, 0.9是原数的多少?谁完整的把你发现的规律说一说?小数点继续向左移动,谁来说(大屏幕出示规律)读读说的不错,谁能把刚才咱们发现的两个规律完整的给大家说一说?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五位、六位呢?三、练习同学们说的可真好,那老师再考考你们,好吗?1、书66页12题2、书65页8题3、书65页9题四、小结今天我们与淘气的小数点度过了愉快的一节课,谢
10、谢大家!学习内容:教科书94页例题及95、96页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2题。学习目标:1 .能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 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 .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 析。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重、难点: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解决相关问题。学习过程:一、知识连接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说 说发现了哪些信息?二、自我探索1、预习课本94页例题,完成下列问题。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温度?几时气温最高?几时气温最低?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时到几时?降得最快呢
11、?折线图和统计表比,哪个能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2、什么是折线统计图?如何制折线统计图?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找出折 线统计图的特点。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三、探究提升你能从例题的折线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有何感想?四、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和强调的地方1、折线统计图是由线段将一些点顺次连接构成的。2、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 减变化的情况。五、巩固练习教材第95页“试一试”图。1、表中列举了哪些数据?2、制作折线统计图:描点一一连线一一注上数据。3、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六、达标检测教材第95-96页“想想做做” 12题第1题:小红
12、每分钟心跳次数有什么变化?第2题:(1)在书本中完成统计图制作。(2)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结:这节课我学会了教学内容教材P28页例1, P30页练习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 义。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 进行一些简便运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 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 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
13、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教材P28页例L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 注)1、根据例1情境图中信息列出算式。2、用你喜欢的方法尝试计算3、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4、教师板书出学生的算式及答案40+56=96 (千米)56+40=96 (千米)5、对比上面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8页例L并完成自学 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 握学生学情)(三)自学检测1、填空387+425= () + 387300+600= () + ()甲数+乙数=()+ ()2、连线5
14、6+6850+BB+5068+56525+ () =137+ 525()+65= () +35偶数+ ()二奇数+ ()二、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 解。)(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 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3)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WWW.xxjx SJ. CN和结合律?(4)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有什
15、么优点?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三、达标训练1、填空题。(1) 360+482= () + 360128+275=125+ ()(2) () + 78=78 +149133+ ( ) =125+1332、连线。38+17547+BB+47175+383、简便计算下面各题。89+91+11268+147+32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 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四、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一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1) 450+320= () + 45065+95=95+ ()(
16、2) () + 100=100+150250+ ( ) =125+ ()2、下面的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1) 84 + C=B + 84(2) 10 + 20 + 30 + 40=10 + (20 + 30) + 403、简便计算。81+78+19679+132+121(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教材P30页习题。小学教学设计网板书设计加法交换律40+56=96 (千米)56+40=96 (千米)a+b =b+a教学内容四(下)20-21页敲敲打打,编编唱唱和你知道吗教材简析数学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 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
17、 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职 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 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以这个为目标,我们教师在平时 教学中,要深入到生活中,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然 后设计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所以在教学这节活动课时,我们 充分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升与毫升”来解释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 生通过敲敲听听,发现杯中盛放不同量的水可以敲出不同的音,再让学生量量 填填,测试、调整发出的音,制成“杯琴”,然后让学生敲出乐曲并唱一唱, 让他们通过实验,亲自感受、体验,从而
18、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容量知识科学的制作杯琴,并能演奏简单的乐曲.,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2 .简单介绍几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器,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教学重点制作杯琴,感受升与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难点利用制作的杯琴演奏出简单的乐曲。教学准备筷子,不同质料的容器若干件,相同的玻璃杯7个教学过程一、音乐欣赏,引入新课1 .视频播放教师事先录制的乐曲(用“杯琴”敲出的音乐),让学生利用 已有的乐理知识,猜测一下是什么乐器奏出的声音。2 .在学生猜测答案不一的情况下,教师宣布答案,学生惊讶不已。3 .教师利用准备好的“杯琴”演奏乐曲谈话:教师刚刚学了一招,你们想看
19、看我的表演吗?教师弹奏,学生听。谈话:看了老师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学生可能问到用的杯子是相同的吗?各装入多少水才发出这样的声音。4 .谈话: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尝试着制作这样声音动听的“杯琴”呢?设计说明:课前,让学生猜测出是什么乐器,学生兴趣很高,当老师公 布答案后,学生对所谓的“杯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外,教师的表演使这 种气氛达到高潮,引发学生思考,充分这为后面杯琴的教学埋下很好的伏 笔。二、实验操作,体验“琴声”1 .不同质地不同的杯子提出要求:先拿出质地不同的杯子,用量杯量同样多的水倒入杯中,用筷 子敲击杯子,听听发出的音是否相同。学生小组活动引导小结:不同质地的杯
20、子倒入相同量的水,发出的音不同。2 .质地相同的杯子等量的水提出要求:再拿出质地相同,大小相同的7个杯子,用量杯量同样多的水 倒入杯中,用筷子敲击杯子,听听声音是否相同。学生活动引导小结:相同质地的杯子倒入相同量的水,发出的声音相同。3 .质地相同的杯子不等量的水在这7个杯子中倒入不同量的水,再敲一敲,你们会发现什么?学生活动引导小结:会发现杯子里水越多,音越高4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学习“你知道吗”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5 .二次合作,量量填填。提出要求:给杯编号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音阶(高或低)do re mi Fa so La ci学生动手操作:边敲边量,杯子里水的多少与音
21、量高低有什么关系?把水 的毫升数记录下来。分页代码谈话:水是多少毫升的杯子,敲出来的声音比较像我们音乐中的DO?你们 往1号杯里倒水敲一敲,听一听,等把声音调整好以后,再倒出水量一量有多 少毫升,量过以后再倒入杯中。谈话:再在2号杯里加水,敲出声音RE,量量2号杯加水多少毫升。照这 样依次做下去,请同学们观察并且讨论,相邻的两个杯子中的水相差多少亳 升,它们的音比较准确动听和谐。提出要求:你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杯琴的制作原理,下面就小组制作杯琴。各 小组完成后,选派代表展示.。教师弹奏音1, 2, 3, 4, 5, 6, 7,学生听音后根据音的高低加水或减水。小组选派一名成员做好每个杯中水有多少毫
22、升的记录,直到把音调好.制作成功,分组演奏后集体合奏小星星。教师敲击杯琴,学生合唱。指定几人轮流敲击杯琴,学生合唱。总结:我们把这些敲出不同音的一组杯子叫做杯琴。设计说明:敲敲听听”环节让学生通过两个层次的活动,依次发现:不 同的容器中倒入同样的水,可以敲出不同的音;相同的杯子倒入不同量的水, 可以敲出的音也不同。还知道杯中放的水少,敲出的声音高,杯中的水多,敲 出的声音低。由此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调整容器里盛放的水的多少,使敲击发 出的音不同。学生初步掌握了 “杯琴”的制作方法,并且用自己制作的“杯 琴”来演奏,学生所学知识得到灵活运用,并且学习积极性达到了极点。四、.编编唱唱,奏响欢歌才艺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减法的性质 减法 性质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3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