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之几》教案.docx
《《几分之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分之几》教案.docx(9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95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 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 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 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三、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彩纸条四、教学过程: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 题板书:几分之几。(一)教学例4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 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
2、流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2份是它的2/4, 3份是它的3/4, 4份是它的4/4。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 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二)教学例5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2/10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3、(三)教学例6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 放在一起进行比较。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2、出示例6第二组图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 比较的?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 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四)作业: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教学反思:教学内容:零乘任何数得零教学目的:1 .使学生掌握O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
4、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3个盘子,6个苹果.教学过程一、复习1 . 口答.3X4表示几个几相加?2X5表示几个几相加?2 .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二、新课1 .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教师: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0+0+0二0教师: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X3二0教师:“0X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教师:“0X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X5等于多少呢?为 什么?(0X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34=56=43=6X5=让学生说出得数后
5、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都相等.)教师:我们刚学过 0X3=0,那么3X0得多少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X3 = 0下面板书出 3X0=0,再出一组算式0X9和9X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X0让学 生填,得出OXO = 0.教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O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O 都得0, 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把写好“0和任何数 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来,让学生一齐读一遍.3 .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4 .教学例题.教师先出示112X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 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112改为
6、102.教师:102X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X4 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 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 的得数写出来.三、课堂练习做练习五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 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四、作业让学生做练习五中的第2、3题.教材简析教材先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算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再利用实 际操作演示为用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特别是为什么个位上要商0提供形象支 撑,最后是教学笔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完后教材又通过验算来
7、让学生自 己试试算得对不对来进一步理解商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教材通过“想想做 做”巩固所学的知识。“想想做做”第3题针对学生初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时 容易出错的几种错误让学生找错并改正,有利于学生在计算时避免出现同样的 错误,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想想做做”中还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联 系,把数学知识运用与生活中。还注意了让学生来处理计算中出现的余数,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被除数个位上除以除数,应在个位上写 Oo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为什么商的个位上要写0的道理。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末尾 有0的除法”并用乘法
8、来验算。2、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暑假里,三(1)班出去郊游,让我们去看一看怎样?(课件展示郊游情景: 欢快的场面)二、探索方法,正确计算(一) 探索计算方法1、课件出示一学生说(边说边出现题目):我们三(1)班老师和同学共 65人来郊游,如果平均分成5组进行烧烤,谁知道我们每组有几人?2、学生说说算式,教师板书出算式。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4、说说自己的方法,当学生说到用竖式计算时教师板书出竖式,完成题 目。评:通过应用题的练习,不仅复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而且也巩 固了等分除法的解题方法,为学习新知作铺垫。(二)解决商末
9、尾有。的除法。1、教学新题课件出示一学生说:我们带了 52个红薯,平均分给这5组,每组分到几 个?学生根据题目列式,教师板书出算式。同桌合作用学具分一分,求出结果。个别同学交流答案及方法。教师指出:我们可以用学具帮忙,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通过学生回答怎 样列竖式板书。(1)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2)说说遇到什么疑惑,同桌研究个位上2除以5不够商1,怎么办?(教师指出:个位上2除以5不够商L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3)小组内说说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个别交流、同桌互说。(4)接着完成题目,完成板书。教师指出:“ 0 X 5”和“减”的过程可 以省略不写。评:新授中先让学生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
10、操作,为竖式计算 的思维过程提供了形象支撑,学生便于理解。2、巩固计算方法。(1)课件展示图中两人在做题。教师引导:让我们去看看那两个同学在干 什么好吗?(课件展示两人在进行做题竞赛)5 2) “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自己做一做。交流答案。说说个位上为什么写0。(3)展示图中同学做的,为他批改。3、学习验算。(1)展示另一个同学做的(“想想做做”第3题:改错题)(2)学生检查,说说找到错误之处,逐一改正。(3)怎样才能知道是对还是错呢?(4)学生写出验算过程,一人板演。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分组练习、6人板演。集体交流后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的答案进行分类(商末尾有0的;没有余 数的;有余数
11、的)(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分组)让学生说说913个位上为什么 有0。5、“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分组练习,说说发现了什么?评:改错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有利学生在实际计算时避免出 现同样的错误,达到了防患未然的作用。由图中一个同学向同学求助怎样才能 自我检查自己的题目做得是对是错来让学生为他想办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 趣,也让学生进一步养成进行验算的好习惯。通过练习计算并验算进一步掌握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得数分分类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理 解为什么商的末尾会有0。J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1、课件展示图中一人在看书。师说:让我们去看看他在看什么?课件展示 学生说:“我在看故事大
12、王共有64页,我4天看完这本书,你知道我平均 每天看多少页?(1)学生列式计算。交流。(2)另一女同学出来说:“我准备6天看完这本书,我每天看多少页, 你能帮我安排一下吗?小组讨论怎样安排。代表交流。(这里的方法不一定, 可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怎样为她安排的,并说说理由。2、天渐渐暗了,同学们准备搭帐篷了。(展示搭帐篷情景)一学生说: “每顶帐篷最多只能住6人,至少需要多少顶帐篷?”学生同桌讨论;个别交流想法;同桌再说说为什么要多搭一顶帐篷。评:创设富有情趣的、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 力,通过自我探究与合作交流,处理计算中出现的余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 维。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
13、到了什么知识?同桌互相说说再交流。(板书课题:商末尾有0 的除法)总评1、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创设了学生暑假去郊游的教学情境,巧妙地把本课 知识重难点贯穿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2、新授前先让学生计算商末尾没有。且整除的除法,而后让学生试算商末 尾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新旧知识产生了矛盾,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同桌合作用 学具分一分,求出结果;当得出商的个位上写0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 商的个位上写0。整个新授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 式。3、注意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
14、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 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 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 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三、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苹果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 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引出并板书课
15、题:分数。(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认识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 就是它的二分之一。2)、指导学生读写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哪些不是?说出理由。1、认识1/4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三)认识其他分数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1)组织学生活动
16、。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 数。(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 的分数。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 说是怎样比较的?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 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五)作业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
17、二的第广3题。教学反思:设计理念1、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注重融合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 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在其中又应当 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 着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例如“今 天我当家”这个情境就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班队的活动。其中,四个计划的设计 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2、在开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 能力
18、。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 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 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必,相互点燃,从而 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3、重组整合例题,对教材“二度开发”在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它要求教师从一 个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鼓励教 师心情释放智慧的源泉,在教材与标准之间驰骋创造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根 据教学的需要,重组、整合了例题,对教材进行了 “二度开发”。大胆地开放 “小教室”,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题
19、材引进数学的“大课堂”,把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其中,和“小红” 一起“邀请朋友”、“上街买菜”、“社区服务”、“购 物”,在完成计划中自然无痕地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就在身 边。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谈话:同学们,学校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你们想参加吗?小红也 想参加,她想利用双休日当一回小主人。她把想法和爸爸说了,爸爸说:“好 啊!不过那要看看你没有有当小主人的能力?”于是他就考考小红了。出示:买青菜用2元线
20、,买白菜用了多少钱?提问:你们能解答?为什么?是呀!缺了一个条件也就不知道买白菜的钱 和买青菜的钱有什么关系了,那你猜猜爸爸会怎么说呢?生自由发表意见。(买白菜比青菜多用3元钱;买白菜比青菜少用1元 线;买白菜的钱是青菜的2倍)评析:细致入微地渗透生活观念,精心设计,巧妙借助“今天我当家”的 场景,对生活要索进行提炼,创设了良好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从细微之处 看生活”,在生活氛围中自觉调动原有认知储备,全身心地为小红想计策、出 主意。二、提供材料,研讨新课谈话:小红也全部答对了,爸爸高兴地说:“那就让你来当家吧!”于是 小红就制订了当家的一些计划,她的第一个计划是什么呢?1、出示:计划一:邀
21、请朋友请3个同班好朋友,2个兴趣班好朋友,请小邻居的人数比同班好朋友和 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少1个,请人()小邻居。提问:你们会算吗?说说看,为什么要先求3+2=5 (人)?是啊,跟小邻 居的人数有直接关系的是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出示线段图,图略)提问:在图上哪一段表示同班好朋友的人数?哪一段表示兴趣班好朋友的 人数?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呢?所求的问题在哪儿?第二段怎会 比第一段短一些呢?接下来怎么办?(生答师板书)谈话:小红请好了小伙伴准备去买菜,妈妈和奶奶听说小红想当家,非常 支持。练一练:奶奶给了 10元钱,妈妈给了 20元钱,爸爸给的钱比妈妈和奶奶 给的总数少2元
22、,爸爸给了()元钱。同桌交流后回答。2、出示:计划二:上街买菜买表菜用了 2元钱,买萝卜用了 3元钱,买肉用的钱比买表菜和萝卜的总 数多8元,买肉用了()元钱。谈话:谁愿意说说?(买答师板书)小红也很快地算出来了,这时旁边一 位正买菜的老爷爷看见,也想请她们帮帮忙。练一练:买茄子用了 4元钱,买冬瓜用了 2元钱,买鱼的钱比买前两样的 总数多4元钱,买鱼用了多少钱?引导:你们愿意帮忙吗?同桌互相说一说。评析:数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应该密切联系学 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有趣的。不节步步深 入,分别设计了 “邀请朋友” “上街买菜”等生活实例,激活学
23、生的数学活动 经验,诱发出“我就是小红”的意识。让学生充分交流想法,尊重学生个体思 维,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一方面培养学生留心身边事物的 习惯,另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到书本上的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兴 趣盎然。3、谈论:吃完午饭,小红决定去完成第三个计划,去小区刘奶奶家打扫卫 生。小红多会安排呀!出示:计划三:社区服务2个同学洗衣报,1个同学扫地,擦窗的人数是洗衣服和扫地的总数的2 倍,擦窗的有()人。生答师板书。谈论:小红和小伙伴们把刘奶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地往家走, 下地好遇上小区管理员张叔叔,原来啊,他正在发搞好家庭卫生的倡议书呢!练一练:第一次发了 22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几分之几 几分 教案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3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