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
《《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 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 思维的灵活性。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 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 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
2、法属于二级 运算,力口、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 36X2+15(2) 56+73(3) 15 (34-27)二、新投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 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1) + (2) -(3) - (4) X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 c=a (bc)乘法分配律:(a+b) Xc=aXc + bX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简便方法
3、计算:25740. 36X101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 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 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4、教学例6(1)出示:X X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 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2)出示:+ ,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 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4和X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 数据变小,方便计算)(3)小结:应用
4、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 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三、练习PI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 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 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 的概念。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辨别出长 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 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 的空间和
5、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内容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 系,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安排,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教材内容还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 掌握知识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同时也已经掌 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为学习立体图形作好了准备。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为学习 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方面的基础。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为学生 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
6、感性材料。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中应 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 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 体图形。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3、能比较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 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宽、高。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纸盒; 长方体框
7、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课件:书27页冰箱、砖、楼房、衣柜电视机、包装箱等)师:冰箱、砖、楼房、衣柜电视机、包装箱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师:像长城上的砖、高楼、衣柜、冰箱这些物体都是正方体(课件:由实 物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电视机包装箱这种物体都是正方体(课件:由实物抽 象出正方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呢?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长方体正方的 认识)二、长方体的认识1,课前就布置学生把课本后面的两个图剪下做长方体和正方体。2、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师:请同学们首先拿出自
8、己准备的长方体物体和老师一起来仔细观察。、教师: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学生:面。(教师板书:面)师: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你能在各个面上分别标上、下、左、右、前、 后各个方位吗?(2)、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学生:有一条边。教师:这条边称为棱。(板书:棱)数一数一共有几条棱?、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学生:尖。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点。(板书:顶点)一共有几个顶点?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观察、交流: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各个部分的名称,那长方体具体又有那些 特征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将结果填 在表格中。、汇报、展示:
9、面:师: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有特殊情况吗?(相对两个面是正方形)师:那些面是完全相同的?棱:师: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长、宽、高师:相交于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_ 相交于二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着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演 示长、宽、高)三、正方体的认识分页代码3、研究正方体的特征:1、观察、交流:师:刚才我们围绕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研究了长方的特征,你能用同样 的方法研究出正方体的特征吗?2、汇报、展示: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比较1、师:让我们来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
10、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 点。2、学生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 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3、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那我们可以说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关系是?学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2、书本:31页、和a平行的棱有几条?、和a相交并垂直的棱有哪几条?、和b平行的棱有几条?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J ,错误的画X。(投影片)(1) 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点。O(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相等。O(3)、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4)、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5)、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11、;()(6)、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4、书本:32页第7题小卖部要做一个长4米、宽2,高1米的玻璃柜台,现要在柜台各边上都 安上铁皮,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铁皮?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 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一个转折点,它 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从计算面积到计算体积,而且对于学生空间观念 的发展更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在空间方面的认识从二维发展到了三维。虽然 说长方体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发现它的特征,还是不怎么容易的, 特别是对于那些构建空间念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
12、回顾整个 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值得自己回顾和总结。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正确把握教学起点本节课我是在充分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充分尊重了 学生的已有知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经验、学习兴趣,恰当地把握了 教学起点。例如本课在导入时,以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开门见山设 计了辨认生活中那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然后直接转入长方体正方体特征 研究,避免了教学拖沓、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重点。2、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空间观念。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在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教学时我注重引 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等实际操作中,使自 己的多种感官参
13、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 累空间观念。3、教会知识,更要教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本节课的题目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但在教学设计上我把重点放在长 方体的研究上。教会学生研究的方法、得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让学生用类比 法参照长方体特征研究过程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最后进行两者之间的异同比较 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这种过程的设计既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同 时又教会了一种知识探究的方法。学生学会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4、教学中的一些不足。、老师对学生引导太多,放手太少。在研究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 过程中给出的时间太过仓促,部分学生研究的不够从分。(2)、课堂中老师学生
14、之间的倾听与反馈以及教学中的自然生成的把握,还 要从细微处去观察去扑捉。、练习的设计要更全面、更扎实、更巧妙。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正确地 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2、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教学重难点: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一、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果汁饮料,如果是你,你会选购哪瓶 呢?(出示两瓶果汁:一瓶60%橙汁,一瓶45%橙汁)。指名回答,提问:为什 么? 2.像60%、45%这样的数我们叫它?3 .从百分数中我们就可以看
15、出哪瓶果汁好喝,看来百分数还真厉害,4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百分数的知识。(板书百分数)二:探究新知1、百分数含义新授:L李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百分数的信息,一起来看看5 .你能找到那几个百分数6 .师:这些百分数表示的是什么含义呢?生1 : 18%表示每100个小学生就有18个小学生近视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生2:把所有小学生分成100份,近视的人数占了 18份生3:小学生中近视的人数占所有小学生的18%(教师展示幻灯片)师: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小学生中近视的人数占所有小学生的18%中数 字18表示的是什么? 益表示的是什么?生:这里的18表示的是小学生中近视的人数;%表示的是全市所
16、有小学生师:请你按照这种方法理解一下这幅图中剩下的两个百分数的含义生1:每IOO个初中生就有49个初中生近视,也就是说近视的初中生人数 占所有初中生人数的49%生2:近视的高中生占说有高中生人数的64、2%3到底什么数叫百分数呢?7 .生: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学生说时教 师板书)8 .百分数表示几个数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生:(表示两个数之间相除的关系表示的是两个数倍比关系)9 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7.我们知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那2瓶果汁中百分 数表示什么意思呢?(同桌之间说一说)8.请你说一说下面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生:1:
17、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98%的含义是:这批产品中合格的产品占所有 产品的98%生2:我们学校有60%的学生参加了兴趣小组中的60%意思是:学校参加兴 趣小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生3:我们班差不多达到65%的含义是:我们班中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 班总人数的65%生3: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98%的含义是:这批产品中合格的产品占所有产 品的98%生4:这瓶饮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占整瓶饮料的1、0%师: 是什么意思分页代码生:有可能多余1、0%生4:果汁的含量占整瓶饮料的15%或多余15%生5:在这件毛衣中羊毛的含量占了整件毛衣的50%,懵纶的含量占了这件 毛衣的50%师:占了 50%也就是什么意思呢?生
18、:也就是在这件毛衣中一半是羊毛,一半是懵纶1、百分数的读写:1 .我们知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2 .我们已经理解百分数的意义,那百分数怎样写呢?百分之十八写作:18%3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生答)4 .写百分数要注意什么?完成书78.15 .百分数你会读吗?教读会读的站起来读78. 26 、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百分数与我们以前学的哪种数比较相似?生:下列哪些可以用百分数来替换?(小组说一说)生:分数表示一个具体量,有单位名称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三、拓展应用同学们今天表现真不错,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吗?1 .判断(1) 一堆煤重20%吨.()(2
19、)鸡的只数是鸭的75 % .()(3)绳长是铁丝长的51/100。()(4) 一条路长87/100千米。()2 .涂一涂3 .写出成语中的百分数。百发百中O百里挑一 O十拿九稳()事倍功半()大海捞针()一箭双雕()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 100%是不是最大的百分数?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要知道一个人的收获不仅来自1%的灵感,更重 要的是来自99%的勤奋如果每一节课同学们都有一点收获,日积月累你们100% 会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最后老师送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成功=99%的勤奋+ 1%的灵感复习内容: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的应用题。(练习三十四第
20、1、3、4题)2、折扣、纳税、利息复习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 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 答。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复习过程: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1) 10万元的5%是多少? (2) 一个数的80 100,求这个数。(3) 500减少20%后是多少? (4) IOOO元增加2%后是多少?(5) IOO比某数多10%,求某数?二、知识梳理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谁是单位“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已知男生有450
21、人,求女生有多少人?2、把、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3、课本104页第3题,105页第1题。二、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2、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二本金X利率X时间(定期整存整取通常还 要叫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3、什么利息不纳税?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三、巩固与深化练习1、课本104页的第4题。2、课本105页的第6题。四、作业课本105页练习二十四第2、3、5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 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
22、贫困地区建设 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 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 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 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二、新课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2、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题,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 率和含义。(例如:小丽2001年月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 年,到2002年1月1日,小
23、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 付给的确1. 8元,共101. 8元。)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小丽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税后利息: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小丽实际得到的1. 8元是税后利息。国债的利息不纳税。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 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2)阅读P99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 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混合 运算 简便 计算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32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