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数据分析》案例教案及反思 - 新教案网.docx
《《简单的数据分析》案例教案及反思 - 新教案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的数据分析》案例教案及反思 - 新教案网.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目标:1 .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 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 .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 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 父流。教学准备: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教 师为准备一些空白统计图(横向)O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天气越来越热了!你们喜欢喝什么品牌的矿泉水呢?师:是的,市场上有这么多品牌的矿泉水,超市的李叔叔也统计了 6月3日 10日的几种矿泉水销售
2、情况。师:说说,你从统计表中获得了那些信息?师:你能将这些信息制成纵向条形统计图吗?(请同学们自己制作统计图)在纵向条形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一格表示多少?你们还有什么疑问?统一矿泉水的销售量是多少?统一矿泉水的销售量是65箱。你能将统一矿泉水的数据填入统计图中 吗?(格子不够)(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 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怎么办?交流讨论你们想到了哪些方法?(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比较各种不同的方法,引出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 一个表示的数量是多少?纵轴又
3、表示什么?(根据回答出示空白纵向条形统计图)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 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 品牌的矿泉水。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A: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B:你能提
4、出什么问题?C: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D: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三)巩固练习拓展知识。1、A: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B: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2、根据图中的信息,将表格填完整。并说明理由。(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 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生成与反思(一)不断打破平衡,在碰撞中感悟知识不是简单的灌输,学生的学习也不是简单地传授,让学生在“平衡一 不平衡一一平衡”的过程中渐进、发展,才能培养有思想、有创造的学生。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和知识北京中提炼出有趣
5、的、具有挑战性的 问题,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次分析事物,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发展学生看待问题的新观念。精彩回放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 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怎么办? 交流讨论你们想到了哪些方法?(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生:我想向上加格子。师:试一试,这种方法在这里适用吗?生:我觉得不合适,因为向上加格子,位置不够。师:还有别的方法吗?生:我想的办法是用一格表示数量IO0师:这个方法怎样?生:我觉得很好!生:我认为一格表示10的时候,45和25不
6、好画。师:还有别的方法吗?生:我想的办法是涂旁边的格子。生:这个方法不好,不容易将不同的矿泉水进行比较。师:还有方法吗?生:我将横轴和纵轴对调一下,格子就够了!师:这个方法真特别,能行吗?生:试一试就知道了!(二)在交流中碰撞,在探索中升华,彰显数学的魅力。数学给人的印象一贯是抽象而枯燥的,简单的看图分析统计,会让学生觉得 缺乏挑战,让学生感到简单乏味。学生对统计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看图中,兴趣也 不会长久,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我在题材的选择上尽量凸显趣味 性、挑战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学习数学的乐趣。精彩回放:根据图中的信息,将表格填完整。并说明理由。生:我认为一月份的销售量是
7、200瓶、5月份销售600瓶、8月份销售700 瓶。师:你的理由是什么?生:这种饮料一月刚上市,只销售了 200瓶,后来越卖越好。生2:我认为一月份的销售量是200瓶、5月份销售700瓶、8月份销售600 瓶。因为一月比较冷,买饮料的比较少,5月劳动节大家都喜欢购物,所以销量 好,8月比较热,销量也好,不过大家更喜欢吃冰淇淋。生3:我认为一月份的销售量是700瓶、5月份销售600瓶、8月份销售200 瓶。我认为一月份这种饮料刚上市大家都想尝一尝,可是这种饮料不好喝,因此 销量开始下降。生4:我认为一月份的销售量是600瓶、5月份销售200瓶、8月份销售700 瓶。我认为一月份这种饮料刚上市大家
8、都想尝一尝,可是这种饮料不好喝,因此 销量开始下降。于是生产厂家开始调整产品,味道好了销量又上升了。各位评委、老师们,上午好!我说的课题是面积和面积单位。下面我将 从教材、前测、教学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 页。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 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 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 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
9、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 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 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 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 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 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 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 方米)。二、说前测: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 计表明:关于面积,
10、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 一词,13%的学 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 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 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 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 单位的建立规则
11、。(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 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 于生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四、说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 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五、说教法和学法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
12、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 数学问题。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 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 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 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 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 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六、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
13、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 同,大小不同。2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3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 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环节中,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 “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 “长度与面”的区别,为 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
14、此事需躬行。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 表面在哪?(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4)运用“面积” 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 么说?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数学方法就是数学的行为。比较中,我会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 察、重叠、割补等数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3
15、 .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 它们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 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r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 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 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4 .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 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
16、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知冲突, 怎么办?(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3)提出操作要求: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 形上拼摆。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4)学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 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a、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b、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宽,再摆出长,计算几个几。(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 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
17、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 单位最合适。我国着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要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又 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 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 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5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1)要求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2)检查自学情况。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平方米)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
18、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出示面积单位教具)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 1平方米吗?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就理解。”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 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 而在汇报、拿、画、找、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 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三)结合实践,综合运用1 .第74页“做一做”第1题。2 .第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
19、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 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3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 .小资料:有关各国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由此想 到了什么?r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 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 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 么?r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 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七、说板书设计面积和面
20、积单位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面积的概念和常见的面积单位,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这样板书不仅突出 教学重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概念。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彰显课改新理念,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 效的“体验学习”。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 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做,我就会真正理解。”而“操作感悟、体验 学习”正是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 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创新, 在体验中发展。下面通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 会。教学内容:
2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99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 1的分数的大小。2 .技能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 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数学理解与表达,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3 .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 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具准备:师准备1根漂亮的红头绳、师生都准备一把剪刀、1个圆形、 1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以及彩笔。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同学们,看看老师
22、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师出示一根漂亮的红头绳)o师:谁想拥有它(从中选两个特喜欢红头绳的女生上台)。师:他们两人都特别喜欢这根漂亮的红头绳,都想要,怎么办呢?生:分给他们两人。师:怎么分才合理、才公平呢?生1:一人给一段(学生口语)。生2:对折后从中间剪开。生3:一人一半。生4:平均分给他们两人。(板书“平均分”)师:怎样分才能做到合情合理、公平公正呢?谁来帮忙分一分?(选一个学生 上台演示平分绳子的过程)(生5从容的走到台前,只见他把红头绳对折后不很熟练的用剪刀从中间剪 断)师紧接着问:他分得的这半段红头绳怎么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 数”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23、,体验知识的形成。(一)操作感悟,体验“1/2”的含义。师:刚才我们一起把一根漂亮的红头绳平均分成两段,那么在我们的生活 中、在我们所熟悉的事物中能否找到它的一半呢?生1:我将一片树叶对折后,一份就是这片树叶的一半。生2:我把我的外套沿着拉链拉开,左边就是这件外套的一半。生3:我把外套的扣子解开,左边或右边也是这件外套的一半。生4:如果我把蝴蝶标本(准备上交的科技作品)这样对折,一份就是这个蝴 蝶的一半。师: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的这么仔细。下面,拿出自己准备的圆 形、长方形或正方形找一找,看看自己能否找到这些图形的一半?然后说说自己 是怎么找的。(1)学生演示汇报:生1:我将正方形对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简单的数据分析 简单的数据分析案例教案及反思 新教案网 简单 数据 分析 案例 教案 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3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