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教案.docx
《《角的认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认识》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理念设计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图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 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教材、教学分析本课是在以前学过的基础上进行新授的,并且本单元要学的图形都是在学 生已经直观认识这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教学时,应注重把握好 旧知向新知的引渡,使学生能自然而然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射线,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认识角。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出示动物百米赛跑图)你知道跑道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生:线段。师:你会画线段吗
2、?(指名板演)用什么画的?为什么要用直尺画呀?(此过程自然而然导入线段的特征,从而为后面要学的射线、直线作好准 备)师:线段是直的,这是线段的什么呀?你还知道线段的哪些特征。生:有两个端点,无限长(可以量出长度)师:如果将线段的一端延长(或两端都延长)那会变成什么图形呢?、认识射线、直线。1、自学课本第109页2、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并从现实生活中举事例。师: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呀?它们又与线段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学生回答。师:你能应用这个知识解释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射线吗?看谁说的多。生:手电筒的光线。生:探照灯射出的线。(这一环节让学生能把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 能
3、应用数学知识了解社会,并使学生知道数学来自社会,也能用于社会。)3、做练一练第1题。、建立角的概念。4、出示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认识这个图形5、学生动手画角,说出画法。6、揭示角的概念及角的名称。师: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生: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7、角的符号“N”与比较。师:认识角的符号,它和我们学过的什么符号很相似呢?生:O师:一样吗?生:不一样。说明不同的地方,并注意区别。8、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找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学生用准备的两个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按住一个纸条不动,转动另一个 纸条,可以出现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师: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学生得出:
4、先使两个角的一边重合,再看另一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哪 个角就大,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这两个角相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一说吗?、综合素质练习。9、按要求画一条射线。10、过两点画一条直线。11、过一点画一角。12、动手做一做,长方形剪一角,剩下几个角?13、数一数右图中有几条线段;几条射线;几条直线?14、用三根小棒摆三个角。(以上综合练习是通过学生的画、做、数、摆等各个方面进行的,让学生能 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100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 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5、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 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 知道我们夷陵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是某地区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并把相关数据制成了复式统计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 整理和分析。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 .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 向单式条形统计图。2 .自主探
6、究。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 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 合并的?3 .合作交流。(1)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3)全班汇报、交流。(4)独立完成例题后的第(1)(3)题,第(4)题全班交流。三、巩固应用1 .完成第IOl页的“做一做”。2 .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3 .补充练习。(1)某商店七、八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台数如下表。规格1匹1.2
7、匹1.5匹2匹七月20台45台38台24台八月14台35台29台12台四年级数学月历上的数字的奥秘 执教教师:南湖一小石蕾教学目的:1 .学生能够发现月历表上数与数之间的规律。2 .学会月历表上九个数求和的简便方法。3.培养学生关心生活,能够从生活中找寻数学信息。课堂实录:一、引入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朋友,你们认识他吗?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1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728293031生:日历表、月历表2)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张2003年10月的月历表,你能从表上得到哪些 信息?A生:我从表上可以知道一个
8、星期有七天。B生:我知道几号是星期几C生:我知道10月份有31天D生:10月份有两个节日,10月1日是国庆节,10月5日是重阳节。E生:10月份有我的生日。师:你的生日是星期几呢?E生:星期五。师:其他同学能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几号吗?生猜,E生说对错。(这里设计观察月历表是想,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猜生 日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反馈了几号是星期几,又增加了趣味性。)3)揭示课题师:月历表不仅有以上的信息,表上数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里面藏着许 多的数学奥秘。你们愿意探索这些数学奥秘吗?(挂出黑板:月历表上的数学 奥秘)二、找规律1、学生发现规律师:请你们在自己的月历表上找一找,数与数之间有
9、什么样的规律?师:找好的同学先跟自己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你们找的规律一样 吗?(让学生自主探究规律,再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体 现新课标下的学生方式的转变。)2、小组汇报师:你们找到了什么样的规律?生:我是竖着找的,我发现竖着相邻两数相差7师:能在你们自己的月历表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师:想一想,为什么竖着看,上下两数相差7?生:一个星期有7天师小结:说明无论哪张月历表,竖着看。(声音变小,生接着 说:上下两数相差7)生:我找到斜着的规律,相邻两数相差8。你们听懂了吗?师:想一想,为什么从左上往右下斜,相邻两数相差8生:一个星期有七天,再过一天就是八天。师:你能用一句话说出这
10、个规律吗?生:无论哪张月历表,从左上往右下斜,相邻两数相差8。生:我找到横着的规律,相邻两数相差1。生:我找到了从右上往左下相邻两数相差6!3、总结规律三、运用规律,进行操作练习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911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星期六 9918师:石老师这里有一张奇怪的表格,你能知道调皮的“? ”后面是什么数 字?在你们的练习纸上填一填。(略)(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学生掌握了这四条规律,并且能够运用这四条规 律解决一些问题。在最后一个练习的设计中,教师让学生自由的填写并不拘于 一种解法,任意运用四种规律都可以找到答案。这道练习开放了学生的思 维。)四、求和问
11、题1)师:石老师有一个绝活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这里有一个大点的柜子能 圈9个数,你们用这个框子到黑板的大月历表上圈9个数,老师就能一口报出 这9个数的总和是多少?2)谁愿意来考考老师?老师再请二位同学,一位用计算器,一位帮他报 数。(教师将答案写在小黑板上,快速挂出)(教师抓住儿童的心理与儿童展开了比赛,调动了儿童的积极性。)3)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算的这么快吗?A:有简便算法B:你事先算好了。师:你的月历表老师事先不好算吧!你圈9个数。你自 己验算看对不对!3)你们想寻找这个简便方法吗?你们也来算算看。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234910111617181、2、3、333
12、101010171717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请凑10的学生说一说变中间数的学生说一说。(师出示小黑板)师:为什么变成了 3?为什么变成了 10?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16、17、18变成了 3个17。然后怎样计算?生:3X3=910X3=3017X3=51师:算的真快,同学们竖着看(慢、手势)能发现算的更快的方法吗?A: (17+3+10) 3师:还能更快吗?生:10X9=90师:这9个数字都变成了几?(挂出黑板)101010101010101010请你们猜猜老师是怎样算出9个数总和的。中间数X9师:下面两人一组在自己的月历表上也像老师这样圈9个数,一个人用中 间数X9的方法来算9个数的总
13、和,另一个用计算器来验证,看看这种方法对 不对?师:(面向全班问)用中间数X9的方法算9个数的综合结果对吗?师:请你们小组向同学们汇报,你们小组圈的9个数字的总和是多少?请一个小组来报总和。请其他小组算一算这9个数字分别是多少?填写在练习纸上。师:请一个小组汇报。师:是这个9个数吗?(让学生之间合作证明中间数X9的方法是正确的,然后请一组汇报得 数,再反过来求出这9个数是多少?这样不仅仅反馈了中间数X9的方法,还 能够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和与中间数的关系。)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教学内容:P60-63的内容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
14、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新授1、教学例5(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 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X104P(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3)汇报:生:495010410050X100=5000,应该准备 5000 元。生:495010411050X110=5500,应该准备 5500 元。(4)比较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 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2、P60的“做一做”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二、巩固练习1、 P61 1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
15、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2、 P61 2-4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3、 P62、 5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4、 P62、 7, P63、 9、 10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 P63 12答案:203X16, 203X26, 203X36, 203X46三、布置作业P62、 6, P63、 8、 11教学反思:算除法教学内容:课本78页例题1 (用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练习13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 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3、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教学
16、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学新知1、让学生看课本插图,根据图中的对话,完整地编一道应用题。生自由发言:国庆节很快就要到了,学校准备买一些气球分给各个班级。 如果用80个气球,要给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2、让学生口算,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8020= O 个3、做一做练习 9030=6030=8040=4、想一想:8320 O 8019 O ,这两道题和例题有什么区别?联 系?能否用曾经学过的估算和今天刚学习的除法来解决?83208020=480 198020=45、让学生自学79页(2)如果有120面彩旗,每班分给30面,可以分给 几个班级?12030= O面,口算,
17、鼓励算法多样化。6、想一想:12230- O 12028 O(二)反馈练习1、做一做180 30=240 40=420 60二184302403742058()深化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1题:小组间开展“夺红旗”竞赛。并再说说你是 怎么想的怎么算的?2、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4题:估算与口算结合,老师把题目写在口算卡片 上,采取抢答的形式。3、独立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2、3、5题。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 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
18、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 12小时,火车1小时约 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2、独立列式:145X12二3、请学生估一估145X12的大致范围。4、尝试算出145X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 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 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二、巩固练习1、课本4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2、练习七第3题。164X32=54X145=254X36
19、=217X83=43X139=328 X 25二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 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 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3、练习七第2、4题。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 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三、课堂小结。(略)四、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IOO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算 方法。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算方法。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口算方
20、法。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 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让学生独立口算。16X3二(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算方法的种类)4、汇报交流。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160X3=,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2、引导学生对比16X3二和160义3二,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 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算方法。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X30=4、让学生在与“16X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三、巩
21、固练习。1、练习六第1题。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 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算情况。2、练习六第2题。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3、练习六第3题。(开放题)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四、课堂小结。(略)教学反思:教学内容:P53例2及练习八1一4教学目标: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2、学生根
22、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3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5、反馈第(2)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二、质疑与小结1、因数末尾有。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 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 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三、知识反馈:1、学生试练P53做一做360253602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角的认识 认识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32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