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7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麻疹、斑疹伤寒、伤寒传染病习题集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分)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除外:(e)A.有特异病原体B.有传染性C.有感染后免疫D.有流行病学特征E.有感染中毒症状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 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 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 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b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 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3、可用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来确定病原体而确诊的疾病是,除外:eA.血液涂片检查微丝拗B
2、.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C.皮肤淤斑涂片检查脑膜炎球菌D.肝脏脓液涂片检查阿米巴原虫E.粪便涂片检查 痢疾杆菌4、卜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e)A.猩红热、天花、水痘、 B.猩红热、风疹、水痘、 C天花、水痘、猩红热、 D.水痘、天花、猩红热、 E.水痘、猩红热、天花、5、须按甲类传染病处治的是:dA.艾滋病、肺炭疽B.艾滋病、传染性非典C.艾 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E.炭疽、 传染性非典6、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e)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B.周围性、地 区性、季节性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D.自然因素、社会因素E.传染
3、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7、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 染病的是:(e)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艾滋病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D.狂犬病E.鼠疫8、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健作用的是:(C)A.改善营养B.锻炼身体C.预防接种D.防止感染E. 预防服药9、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C)A.隔离期B.传染期C.最长潜伏期D.最短潜伏期E.平均潜伏期10、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 于发现后:(a)A. 2小时内B. 6小时内C. 10小时内D. 12小时内 E. 24小时内Ik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 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
4、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bA.机会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 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12、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3)A.特异性IgM抗体B.特异性IgG抗体C.特异性 IgA抗体D.特异性IgD抗体 E.特异性IgE抗体13、感染过程的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 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14、关于隐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C)A.无或仅有轻微组织损伤B.无症状、体征甚至生化 改变C.不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D.有的可转变为病原 携带状态E.有的传染病几乎无隐性感染15、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
5、体发生免疫应答, 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 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b)A.隐性感染B.显性感染C.重复感染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16、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C)A.乙型肝炎 B.丙型肝炎 C.艾滋病D. 结核病 E.疟疾17、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 应超过:(a)A. 6小时B. 8小时C. 10小时D. 12小时E. 24小时18、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e)A.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 异性定位C.机体的保护性免疫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 的免疫机能
6、19、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以下方面,但除外:dA.侵袭力B.毒力C.数量D.胎血屏障E.变异 性20、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是:d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B.周围性、地 区性、季节性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D.传染源、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21、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源:(d)A.患者B.病原携带者C.隐性感染者D.易感者E.受 感染的动物22、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d)A.甲型肝炎B.流行性乙型脑炎 C.戊型肝炎D.丙型肝炎E.伤寒2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 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 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
7、。此种表现是: (b)A.机会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 染E.病原携带状态24、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CA.隔离期B.传染期C.最长潜伏期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25、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 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 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 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b)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 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26、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 要是测定血清中的:(C)A. IgG B. IgA C. IgM D. IgD E. IgE27、下列
8、感染中,可排出病原体引起传播,除外: (e)A.隐性感染B.病原携带期C.显性感染病程中D.显 性感染恢复期E.潜伏性感染28、驰张热是指bA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ICB高热,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I4C,但最低点未达 正常C 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D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 重复出现E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29、关于免疫反应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A.机体的免疫反应对传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 重要作用B.所有免疫反应都是对机体有利的C.免疫反应可 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D.变态反应都是特异 性免疫E.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
9、疫30、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 是:(c)A.传染期B.隔离期C.潜伏期D.前驱期E.免疫期31、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cc)A.鼠疫、炭疽B.霍乱、炭疽C.鼠疫、霍乱D.霍乱、 艾滋病E.鼠疫、艾滋病32、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CA.改善营养B.锻炼身体C.预防接种D.防止感 染E.预防服药33、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b)A.协助诊断B.确定检疫期C.追踪传染来源D.预测 流行趋势E.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34、关于病原体在传染过程中的作用,下列哪项是 错误的:(b)A.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 力成正比B.在同一传染病中,
10、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潜伏 期成正比C在不同传染病中,能引起疾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 数量相差很大D.病原体的毒力与致病力成正比E.病原体的侵袭 力与致病力成正比35、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传染病是:(C)A.丙型肝炎B.艾滋病C.麻疹D,阿米巴痢疾E.细菌性痢疾36、关于潜伏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C)A.病原体潜伏于机体某些部位而不出现症状B.机 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C潜伏性感染是重要 而危险的传染源D.潜伏性感染仅见于部分传染病E.疟疾、结核、单纯疱疹可有潜伏性感染37、于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 误的:(b)A. IgM型抗体的检出有助于近期感染的诊断B,Ig
11、D型抗体滴度升高提示既往感染C.疾病早期抗体滴度低,后期滴度显著升高D.在疾病恢竟期比早期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有诊 断价值LIgA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的局部抗体。38、属于传染病的是:(C)A.急性支气管炎B.化脓性胆囊炎C伤寒D.化脓性腮腺炎E.大叶性肺炎39、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传染病是:(d)A.甲型肝炎B.乙型脑炎C.流行性出血热D.伤寒E.急性细菌性痢疾40、关于潜伏期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A.潜伏期长短一般与病原体感染量呈成反比B.有 些传染病在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C.潜伏期是确定传染 病的检疫期的重要依据D.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恒 定E.传染病的隔离期是依据该
12、病的潜伏期来确定。41、以对症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e)A.钩体病B.艾滋病C.伤寒D.细菌性痢疾E.霍乱42、感染的含义是:(C)A.人体被病原体侵入B.病原体侵入人体的过程C.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D.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进入人体E.人体抵抗力下降而被病原体入侵43、潜伏性感染见于下列疾病,除外:(C)A.结核B.疟疾C.细菌性食物中毒D.单纯疱疹E.带 状疱疹44、病原携带状态见于下列疾病,除外:3)A.麻疹B.流脑C.白喉D.霍乱E.痢疾45、接种F列制剂可获主动免疫,除外:(C)A.活疫苗B.灭活疫苗C.抗毒素D.减毒疫苗E.菌苗 46、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A.麻疹 B
13、.白喉C百日咳D.阿米巴病E.乙型病毒性肝炎47、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C)A.流行性感冒B.艾滋病C肾综合征出血热D.水痘E.风疹48、病后仅可获得部分、较弱免疫力的传染病 是:(e)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 C.伤寒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血吸虫病49、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a)A.血吸虫病B.斑疹伤寒C.流行性感冒D.急性出血性结膜炎E.霍乱50、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是:(a)A.鼠疫B.疟疾C.伤寒D.水痘 E.乙型肝炎51、急性传染病血液常规检查的特征包括,除外:(c)A.向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如 流脑、猩红热B.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白细胞可
14、正常,甚至减少, 如布氏杆菌病、伤寒C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减少或正常,如乙 脑、狂犬病D.原虫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减少,如疟疾、黑热病E.端虫感染时嗜酸粒细胞常增多52、以病原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d)A.乙型脑炎B.流行性出血热C.霍乱D.伤寒E.水痘53、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d)A.麻疹 B.流行性出血热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0.麻风病E.流行性乙型脑炎54、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a)A.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梵期B.前驱期、 出疹期、恢复期C初期、极期、恢第期D.早期、中期、晚期E.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分)1、只要
15、病毒传染给人都会发生传染病:()2、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但其不同点在于感染 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3、潜伏性感染与病原携带状态有一共同点,即一 般都能排出病原体。()4、具有引起传染性病的病毒感染人后不一定会发 病:()5、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不显出 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6、确定传染病隔离期的主要依据是最长潜伏期:O7、掌握传染病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确定检疫期 限:()8、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 时期,称为前驱期。()9、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是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二个 重要因素:O10、感染各种传染病病病毒后都能产生免疫反应:11、对于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起
16、主要作用的预防措施 是切断传播途径:()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计?分)1、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2、预防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和 O3、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是一4、决定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5、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 引起的,包括与,O6、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7、再燃是 一。8、是指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 常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等。四、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计?分)1、感染后免疫:2、传播途径:3、传染源:4、潜 伏性感染:5、潜伏期:6、人兽共患病7、感染后免疫: 8、隐性感染:9、隐性感染:10、自然疫源地11、复发: 12、稽留热:13、传染14、散
17、发:15、流行:五、论述题(每题1分,共计?分)1、试述传染病的预防:2、试述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哪几种表现:3、试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六、问答题(每题1分,共计?分)1、如何控制传染病的流行?2、试述传染病的诊断。答案:一、单选题EBEEDEECCA BACCB CAEDD DDBCBCEBBC CCBBC CBCDE ECCAC DCEAACDDA二、判断题1、X2、J3、X4、J5、J6、X7、J8、X9、 10. lh X三、填空题1、易感者2、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自然因素、社会因素4、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5、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6、有病原体、有传染性
18、、有流行病特征、有感染 后免疫7、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 再发热8、间歇热四、名词解释1、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在一定时间内对同种病原 体不再易感称为感染后免疫。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通过一定方式,到达一个 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如空气、水、食物、苍 蝇、手、吸血节肢动物、血液、土壤等。3、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 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 染的动物。4、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机体 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 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成为携带者。等 待机体免疫功能
19、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5、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 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 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 的整个过程。6、某些自然生态环境为传染病在野生动物之间传 播创造了良好条件,人类进入这些地区时亦科感染,称 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或人兽共患病,如流行性出血热、 鼠疫等,这种病所在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7、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是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 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8、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 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不出现任何症状和体征,只能通过 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9
20、、隐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但没有任何症状和体 征。10、某些自然生态环境为传染病在野生动物之间传 播创造了良好条件,人类进入这些地区时亦科感染,称 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或人兽共患病,如流行性出血热、 鼠疫等,这种病所在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Ik复发: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己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 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而使初发症 状再度出现时,称为复发。12、稽留热:体温39C以上,24小时体温相差不 超过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13、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称为感染,亦称为传染。14、是指某些传染病散
21、在发生,其发病率是某地近 年来的一般水平。15、是指某些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某地近年来 的一般水平。五、论述题1、答案要点:传染病的预防主要针对传染病流行 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来采取措施,即管理传染源,切断 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管理传染源: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参考最 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对有传染性的患者进行隔离 和治疗、对接触者进行检疫或预防、对病原携带者进行 治疗或隔离或教育、对感染动物进行处理;(5分)切断传播途径:切断起主导作用的传播途径,如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改善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 介,采取消毒措施等;(5分)保护易感人群:增强体质以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 疫力,预防接
22、种以提高人群的主动或被动特异性免疫 力。(5分)2、答案要点:病原体被清除(3分)隐性感染:3分)显性感染:(3分)病原携带状态:(3分)潜伏性感染:(3分)3、答案要点:有病原体: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引 起的,虽然目前还有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未被确定; 有传染性:传染病能通过某种途径传染给他人,这是传 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有流行病学特征: 在质的方面有外来性和地方性之分;在量的方面有散 发、流行、大流行、爆发流行;可有季节性、地区性、 不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分布特征;有感 染后免疫:病后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六、问答题1、如何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答案要点
2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 感人群三个基体环节,缺一不可,若切断任何一个环节, 流行即告终止。(1分)1、管理传染源(1分)2、切断传播途径(1分)3、保护易感人群(1分)2、答案要点: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 职业、居住地、曾去地、过去史、疫苗接种史、发病季 节、当地疫情等:临床表现:包括病人的症状与体征, 发生的时间、强度,有无特殊体征等;实验室检查: 包括一般检查与病原特异性检查,病原体、抗原、抗体、 核酸检查等。阿米巴病章节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分)1、关于阿米巴肠穿孔下列不正确的是:A.急性肠穿孔多见于严重肠阿米巴患者。B,是最易 死亡并发症。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考试 题库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32754.html